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家国天下】消失的喀什地名——东高营房(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家国天下】消失的喀什地名——东高营房(散文)


作者:陈平 布衣,489.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58发表时间:2018-09-25 14:44:52
摘要:一段新疆历史和一个被忘却的地名。1877年湘军收复南疆,驻军喀什;建东高营房;现在遗址平毁;地名消失……


   一
   1982年,在喀什疏附县木什乡明遥洛古战场,一块沉睡95年的石碑被发现。碑文载:光绪三年(1887)十二月十九日,清军刘锦棠部在这里与阿古伯之子伯克胡里,白彦虎残部最后一战,大获全胜,南疆重新回归清朝管辖,特立碑记功。
   这块珍贵石碑唤醒了另一个记忆:喀什的古地名东高营房被人们忘记了!明遥洛战斗之前,刘锦棠一部攻克喀什回城,军队就驻扎在这里。时间是光绪三年(1887)年十二月十七日。两天后,湘军出城追击残敌取得明遥洛大捷。
   东湖公园是喀什人戏水弄舟的好去处。这里原是吐曼河古河道,后辟为公园。泛舟东湖,纵目环视,绿荫沉,红檐飞,突兀高岸插北斗。那不是寻常河岸,是一百多年前赫赫有名的东高营房。而今天,这个高台子已经被平毁,曾经的地名“东高营房”已渐渐被人遗忘。
   每念及此,心老走神儿:
   古今多少巨钟声消音散,而张籍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使千年钟声袅袅至今,引来无数游客静卧舱中,细聆夜声。
   古今多少战争规模宏大,惨烈悲壮,在人们的记忆里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而东坡先生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使赤壁之战名垂千年,被优伶戏子、野老村夫、文人雅士传颂至今。
   古来多少美酒之乡,而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使“杏花村”醉了多少刘伶之魂。
   更不必说,今人不惜巨资重修崔颢的《黄鹤楼》、曹雪芹的大观园、吴承恩的天宫地洞……
   多少寻常事物,经名人大师吟诵立即万人传唱,弥久益彰;而多少值得大书特书的事物,无名人点拨吟诵,如玉裹于璞,默默流失于岁月中,仅一两代人就被淡忘了……
   比如,喀什吐曼河边,那如堆如岸的东高营房。
  
   二
   公元1864年,库车人民不堪忍受官吏、伯克的残酷压迫,爆发农民起义。很快波及天山南北。动乱导致民族分裂势力乘机而起。中亚浩罕国的军官阿古柏入侵喀什。短短几年,阿古柏“圣战”铁蹄践踏至乌鲁木齐,天山南北陷入血雨腥风中。这时,早已虎视眈眈的沙俄出兵侵占伊犁。
   阿古柏的“哲得沙尔汗国”(即“七城汗国”)竟统治南疆达十多年之久。在“圣战”和杀“卡甫尔”(异教徒)的旗号下,无数生灵死于屠刀之下。阿古柏性格残暴,荒淫无度。在著名历史学家毛拉木沙的《伊米德史》中记载了一则故事:阿古柏喜欢骑没有骟过的马。有一次他去马厩巡视发现他非常喜欢的骏马被骟掉了。他阴沉沉地问:“这些马是谁骟的?”马厩官回答:“莎车人玉素甫伯克骟的。”阿古柏立即下令请玉素甫伯克进宫。玉素甫伯克进宫后,阿古柏问他怎么骟马。玉素甫伯克详细地比拟了各种骟马动作。阿古柏命其退出候令,并问身边的米拉胡尔:“你也学会了吧!”米拉胡尔答:“如果陛下命令,小人在所不辞,一定能骟。”阿古柏就和颜悦色地说:“那么你按照方才那位的动作,用他自己带来的工具,将他也骟掉!”这位可怜的骟马匠便被活活地被人像一匹马一样骟了。两天后死去……
   各族百姓在暴君统治下民不聊生,盼望早日结束分裂、动乱和死亡威胁,盼望“和太”(汉族人)来解救他们。毛拉木沙还记载了一个真实故事:在喀什噶尔的郊区,一位农民正在耕田,一位过路人问他:“喂!朋友,您在种什么?”农民回答:“我在种‘和太’(汉族人)。”问者欣然一笑,策马奔去。春天一颗种子,秋天将会有几百倍的收获!“和太”将会踏上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
  
   三
   然而,这时的“和太”在干什么呢?在森严的紫禁皇城里,一场有关祖国六分之一版图河山生死存亡的辩论正在进行。辩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西域?
   “海防论”以李鸿章为代表,主张放弃关外。他竟然认为乾隆统一新疆是“徒收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厄,已为不值。且其北邻俄罗斯,西界土耳其,南近英属之印度,即图恢复,将来断不能久守。”“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大患愈棘。”
   左宗棠大义凛然,针锋相对:“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不独陇右甚虞,且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宴然。”丢了新疆,甘陕即为边疆;丢了甘陕,中原即为边疆;没有边疆就没有内地!这道理浅显明白,清政府总算听了进去,支持了左宗棠。
   公元1876年4月,左宗棠誓师肃州,湘军出关讨伐阿古柏叛逆。深受阿古柏血腥统治之害的各族人民,闻风响应,奔走相告。湘军激战古牧地,勇夺天山险隘达坂城,绕过焉耆沼泽,攻克阿克苏。12月18日,湘军的战旗在喀什东高营房猎猎飘扬……
   从此,东高营房一直是驻军之处。1949年新疆“九·二五”起义时,这里是国民党骑九旅一部。解放军进驻喀什,东高营房被接管作为仓库。1954年新疆兵团成立,这里归草湖前进总场管理。1966年这里成为农三师基建大队驻地。1975年新疆兵团撤销,随后开始的城市建设,东高营房被平毁,百年历史的名字也渐渐消失了。
  
   四
   我在喀什生活了四十多年。我曾无数次从喀什到大河沿、乌鲁木齐。我无数次被边疆的日出所激动:红日出天山,苍茫云汉间;那银峰之巅赤红一抹,迅即向下渗延;东海旭日,初露彤眉,一跃而升,光焰万丈。大漠的日出又是另一番景象,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凝固的大海;地底下蕴藏着百亿吨石油;那油海躁动了千万年,终于熔炼出一个燃烧着的婴儿。那婴儿活泼地、欢天喜地地、赤裸裸地向我们跑来,那红润,那光焰,那可爱!
   每当我沉醉在壮观的日出,心中总不由自主地想起左宗棠和李鸿章的争论。
   李鸿章竟把新疆说成是只投入不产出的大漏斗,而且断言“不能久守”,主张“暂弃关外”。如果清政府依了李鸿章,祖国西陲的宝地不知沦为何人之手,那壮观的日出胜景亦不知成为何国的景观!
   纵观中华民族历史,从异族手中夺回丢失的领土的民族英雄有二人:一为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回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二为左宗棠,驱逐沙俄,击溃阿古柏,收复祖国西陲宝地,保住了中华民族一块巨大的生存空间。中华豪杰,功昭日月!
   喀什轰传百年的地名“东高营房”就是这段历史的丰碑!
  
   五
   台湾学者曾作过统计,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到1950年西藏解放,这两千多年历史中,太平盛世仅400多年,仅占五分之一。动乱、恢复、发展、盛世,周而复始,连绵不断。这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新中国建立之前新疆社会衰败的重要原因。
   东高营房下烟柳葱润,令人想起那首著名的诗:“上相筹边尚未还,湘湖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可惜,当年修建在乌鲁木齐的“左公祠”早已荡然无存;喀什东高营房也被忘却,“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东高营房”原址就在今天的著名旅游景点“高台民居”的西南约三四百米处,中间隔着一片水稻田。上世纪七十年代营房围墙大门完好,从人民广场往东走十分钟就看到高台了。
   我心中的万里长城不止万里,长城的最西端不在嘉峪关,而在穆士塔格峰下的东高营房……
  

共 28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以一个出现的事件切入:982年,在喀什疏附县木什乡明遥洛古战场,一块沉睡95年的石碑被发现。碑文载:光绪三年(1887)十二月十九日,清军刘锦棠部在这里与阿古伯之子伯克胡里,白彦虎残部最后一战,大获全胜,南疆重新回归清朝管辖,特立碑记功。从这块珍贵的碑文里,我们发下了新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而喀什疏附县木什乡明遥洛这里,曾经是被人遗忘的东高营房。作者抚今追昔,深深为这个地方渗透的古文化所吸引而迷离,从作者进一步的历史挖掘中,我们更详细地了解到了 东高营房所经历的历史演变,浩瀚烟波,悠悠历史,东高营房无疑抒写了最浓厚的一笔。作者的这篇文章,很好地为喀什疏附县木什乡明遥洛古战场的前世今生做了详细的注解,填补了历史的空白。文章文化底蕴浑厚,论述逻辑缜密,史实充分,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8-09-25 14:48:45
  一段新疆历史和一个被忘却的地名,在作者娓娓道来的文字里得到了验明正身。让我们知道了在喀什疏附县木什乡明遥洛古战场所经历的历史风云。精彩的作品,感谢分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你猜        2018-09-25 16:47:42
  感谢老师分享这段珍贵的历史。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