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七律·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首诗(平水韵) ——国庆节献礼
从遥远的上古时代起,中华各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据中国政府考察统计正式确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共有56个,其他为未识别的民族。我国现有少数民族55个,占全国总人口的8.49%。本篇是按各民族人口数据,由多至少的排列顺序而写的。中国,拥有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历史遗迹和文化传统延绵5000年之久而从未中断。从古至今,各民族融入一条中华血脉,同呼吸、共命运,用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并共同缔造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
——题记
1.汉族
盘古开天海岳隆,唐尧虞舜纪元通。
兴龙举凤图腾槊,织锦操犁信仰崇。
七种方言传塞北,三宗佛教纳江东。
炎黄子嫡延生广,世界人文占主风。
【简注】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发达,所以风土人情多姿多彩,丰富异常。尚农务本。七种方言是:北方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又古称傒语等七种语言。信仰,1祭天拜上帝,2儒教,3道教,4佛教,5其它教等。
2.壮族
云天沐撷桂芳林,三月歌圩万古琴。
壮语传承南越地,清喉溯远北王参。
亭台处处余金粉,城郭家家绕绿涔。
火炮风情男嫁女,丝弦马骨唱如今。
【简注】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地,国外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马骨胡是壮族拉弦乐器,因琴筒以马骨制作而得名。
3.满族
黑山白水岫岩歌,萨满铜铃故事多。
铁马吞云怜汉岳,女真夺印揽滹沱。
八旗飨贺春如节,五福延祥日似梭。
三百年来清国壁,互容文脉耀先河。
【简注】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现在的主要聚居区已建立在岫岩自治州。是满族的故乡。满清入关,逐步统一全国,历经三百年。信仰萨满教,佛教。满族人口分布于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自治区。
4.回族
贺兰山麓润桑垠,族舞花儿远近询。
小伙包头圆白帽,姑娘裹发翠方巾。
驰奔南北民风净,聚集东西文化纯。
馓子油香汤饺粉,穆斯林教最清真。
【简注】回族花儿,俗称山曲儿,最早流传于宁夏、甘肃、青海一带。
5.苗族
苗乡僻壤黔湘桂,巴代风情万古魂。
寨里油桐勤垦种,山巅漆树苦寻源。
清凌白水梯田润,吊脚琼楼竹舍村。
米酒飘香长桌饭,银花金缕笑容温。
【简注】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黔湘鄂三省较多,苗乡种植,油桐,漆树,都是珍贵木材。
6.维吾尔族
塞北边陲广袤天,维吾尔族载丰田。
刀郎手鼓锵锵响。姑丽莺歌袅袅翩。
抓饭奶茶迎客礼,油馕烤肉待家筵。
楼兰古道和谐曲,民汉相亲幸福绵。
【简注】刀郎:是维吾尔族小伙子的雅称,姑丽:是维吾尔族女孩的美称。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抓饭,烤肉,馕饼,奶茶是他们的主要食物。
7.土家族
吊脚楼宏白虎崇,凤凰山麓景怡瞳。
佳宾下马三杯酒,靓女衣妆七彩虹。
特色扬姝民族谱,淳精汇粹国人功。
土家奉献神州敬,摆手歌欣舞岁丰。
【简注】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四省市接壤的武陵山脉的高山地带。代表建筑:吊脚楼,信仰图腾:白虎。
8.彝族
宁洱彝族楚雄骄,黔桂红河乐植苗。
筛酒荧光迎客远。照筵火把舞歌潮。
华堂妙女澄清碧,毛舍铮男抚睿腰。
勤劳筑成通达路,燃情迸涌向天烧。
【简注】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
9.蒙古族
苍狼蒙古射鵰逡,骁勇谁赢野猎人。
跨马扶犁知气节,牧羊逐草见精神。
辽歌四荡燕山宇,劲鼓三征西夏垠。
哈达弘慈旗满敬,奶茶青酒纳方邻。
【简注】蒙古族人骁勇善战,逐水草而生,蒙古大汗王,成吉思汗曾经发动三次对西夏的进攻,最终统一了政权。
10.藏族
格桑转粟向阳馨,雪域高原逐草陉。
好客毡包人烫酒,纳贤驿厩马摇铃。
宽腰襟大男豪放,芊玉裙柔女扮娉。
贡塔藏幡红映日,晴川北嘎踏雷霆。
【简注】北嘎:藏式一种摔跤运动的别称。
11.布依族
土著蛮藩水寨持,布依勤恳展欣眉。
耕田裹腹酬温饱,牧畜鞣袍制冷维。
邻里轻歌听惬适,乡间软语说清辞。
稻花香处千仓满,锦绣黔江凤有仪。
【简注】布依族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自治州。“土著”言着土地而常居者意思非流寓迁徙之人。布依族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
12.侗族
何处襟喉醉野幽,花桥石径适闲游。
俊男勤垦参丝竹,秀女精编绕鼓楼。
种稻耕林摇雨露,行歌坐月荡春秋。
弟兄姐妹和谐悦,百越桑辛万古酬。
【简注】侗族是从古代百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种植水稻已有悠久的历史,兼营林业。
13.瑶族
瑶乡鼓舞彻韶山,俚语潮歌醉月弯。
种粟南坪寻草药,施肥北垄猎狐鹇。
清凉瀑泻凌云水,馥郁人游赏桂颜。
巧借资源谋特色,别村文化谱新纶。
【简注】瑶族的舞蹈与狩猎、农事和祭祀等有着密切关系。桂瑶,瑶族的一部分。狐瑶族以守猎,务农为生活来源。
14.朝鲜族
金达莱花百越长,中韩两界醉春光。
俊男蓼舞流青韵,阿妹菱歌漾紫裳。
泡菜糍糕鲜四海,短箫竹笛袅三疆。
延边朝国衣裙灿,尽现风情拂吉祥。
【简注】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主要生活在长白山脚下,鸭绿江畔。吉林省东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等地。
15.白族
白族金花待客兴,佳珍糯酒敬阿鹏。
天酬沃土心舒畅,地佐勤人梦方恒。
三道芳香常品味,八方雅韵总堪应。
骊歌火把清音袅,洱海祥和紫气腾。
【简注】白族女士称金花,男士称阿鹏。三道:是指云南驰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
16.哈尼族
哈尼红谷拓荒芜,源古崇山石塑夫。
握把利锄耕黍米,凭身傲骨绘蓝图。
居家堑道连炊榻,访客绳桥到寨衢。
掩映层林村几筑?竹楼拥玛草成芦。
【简注】哈尼族主要分部在云南南部红河谷山区。他们居住的房舍也多是“干栏”式竹楼。一种叫“拥熬”另一种叫“拥戈”还有年长者住的叫“拥玛”是一种古老的地棚式的建筑。
17.哈萨克族
逐水而居石顶锅,天山脚下猎鹰戈。
毡房别致牛羊壮,奶酪稣香米酒多。
勇敢巴郎驰骏马,巧柔古丽织良莎。
餐前饭后承恩主,游牧生涯坎坷过。
【简注】哈萨克族,语系突厥语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巴郎是指孩男子,古丽指姑娘。游牧生活俗称马背上的民族。
18.黎族
祖辈黎人列岛中,岭南滨上看花红。
植林养畜勤劳筑,纺织兴农智慧融。
行走幸通重海北,巢居多在乐云东。
打柴篝火筒裙舞,篱舍阳春岁岁逢!
【简注】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族妇女节日穿筒裙,打柴舞黎语叫“转刹”,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
19.傣族
澜沧傣族一支花,满腹虔诚谷酒嘉。
茅舍竹楼迎碧月,香蕉玉米佐红茶。
民风文化多丰厚,泼水时令大众夸。
女织男耕勤劳客,西双版纳隐青椰。
【简注】傣族人喝的酒都是用自家的谷米酿造的,比如一种西双版纳的糯米酒。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都是以干栏式竹楼为传统住宅的。
20.畲族
景宁民族喜登攀,追溯源头称作蛮。
畲粤客乡三月节,盘蓝雷姓几家闲。
手工丝绣图千格,精巧藤编样百般。
莫道山哈茶果醉,灵刀木柏舞欣颜。
【简注】:畲族等少数民族史称“蛮”,山哈即对歌。畲族传统的三月三节。灵刀木柏是指丰顺畲族的舞蹈《灵刀木柏舞》
21.傈僳族
六库欢歌在怒江,木楞建筑竹笆桩。
礼仪宗士亲情重,智水仁人孝意邦。
傈女持家茶酒酿,僳男狩猎铁弓降。
芋头包谷同锅煮,尊老和姻嫁娶双。
【简注】木楞房又叫“圆木垒墙房”,云南傈僳族怒江自治州六库镇,是傈僳族集中居住区。
22.仡佬族
古村仡佬自蚩尤,翘角干阑竹鼓楼。
打铁采砂传稻业,养桑织染晒田畴,
夜郎礼酒迎亲友,甲秀笙歌漾贵州。
谨奉茅台天下品,火筒号子吹青牛。
【简注】仡佬族仅贵州省聚集了96.43%仡佬族人口。这个民族以农业,桑蚕以及围猎为主要生活来源。夜郎:贵州省的古称。甲秀:贵州省地标性古建筑,也是贵州的一个文化建筑符号。仡佬族用竹子做的吹火筒是做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之一。
23.东乡族
祖居甘肃东乡域,传统人文话百年。
吉语声声歌盛世,花儿曲曲笑开妍。
勤从农牧风中取,乐在营商路里缠。
礼数家邦吉祥兆,伊斯兰教奉先贤。
【简注】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名。该民族自称“撒尔塔”。撒尔塔原始意思为“商贾”。
24.拉祜族
迁移普洱后勤屯,守猎临沧度岁春。
政策殊荣根固土,惠民冷热露滋茵。
竹编工艺皆高雅,服饰花纹尽美伦。
剃发着妆男女辩,古村文化谱新晨。
【简注】拉祜族聚居在云南,普洱、思茅,临沧地区。拉祜族的服饰以黑色为底色,同时具有绚丽多彩的装饰。
25.水族
落户黔滇至赣州,主粮糯米稗酥油。
腌鱼味美掏心语,酸菜佳珍掩舌流。
吃苦耐劳尊老幼,植林育稻奋新酬。
江滩瘦水村乡变,炫舞笙歌盛世讴。
【简注】
水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三都。农业为主,糯米为食,小麦、包谷、小米、红稗做粥、及饭豆等杂粮作辅助粮。
26.佤族
聚集滇南逐赣尘,混杂缅甸嗣耕人。
风吹雨打家徒壁,日晒霜侵岁长身。
品藕嚼槟知凤角,烹茶酿酒醉陶巾。
竹竿舞步溪霞美,落寞天涯自在神。
(简注)佤族生活在云南,缅甸。经济以农业为主。喜欢吃红米,饮浓茶,喝水酒,跳竹竿舞。住房以两层竹楼为主。
27.纳西族
纳西族集丽江城,水稻桑园稗子耕。
长巷炊烟斜旎里,方塘影阁曳波泓。
古羌打舞人心暖,新酒嗨歌竹舍萦。
异域风情修壁垒,马帮茶道振峰声。
【简注】纳西族绝大部分居住在丽江市,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稗子。在云南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称之为“茶马古道”。
28·羌族
自古迁移黑水疆,岷山峭壁石碉房。
农耕牧马丰家满,狩猎屯田祖业创。
祭祀火塘歌号子,羌年坝院跳锅庄。
指婚舍下邀朋聚,咂酒新茶好润肠。
【简注】羌族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以务农并兼事畜牧。“拉号子,跳锅庄”,是羌寨一种“锅庄”歌舞,以庆祝重要的节日。羌族婚嫁习俗,岷江上游地区的羌族盛行指腹婚、娃娃亲等。
29.土族
古老民风历史悠,农耕畜牧陇南州。
对歌摆手安昭舞,建舍包厢转角楼。
腊染编雕将客惹,盘针刺绣把魂勾。
佳宾下马三盅酒,礼数之邦教会稠。
【简注】“陇”甘肃简称,“安昭舞”是一种古老的土族舞蹈。下马三杯酒”这是土族人的待客之道,献上三杯酒也代表对客人的衷心祝福。
30.仫佬族
桂林仫佬族居生,淼淼岩乡觅野耕。
村路新奇风旖旎,民房古朴画峥嵘。
走坡日里歌长对,依饭亭间舞竞鸣。
谷酒糍粑香远近,勤劳致富育榕城。
【简注】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也有分布。仫佬族聚族而居,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较为隆重。走坡节,是仫佬族传统的青年男女聚会对歌觅知音的仪式。
31.锡伯族
祖籍辽东是故乡,乾隆意旨戍新疆。
早年猎捕谋生苦,后继耕耘乐业康。
赛马鞭挥歌舞起,西迁节聚笑声扬。
广爱人间2018.09.25.于成都敬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