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中秋遗余的月饼(随笔)
北京的月饼是真的贵,中秋之前那几天,我寻思着幼儿园发给我们每人八块月饼实在是有点儿小,只比大拇指将将大一圈,刚发下来,不到三五分钟便吃进肚里了。吃过之后,还觉得不过瘾,于是乎,趁着休息时间,便跑到附近的大型超市和商场转上一转。还别说,繁华热闹,人潮人海,不止于超市、商场、店铺里,外面那一大爿供给市民休闲享乐的地方也足够吸引人的,可以三五闲坐,彼此畅谈;可以陪同孩子在一些游乐设施上欢笑嬉戏;还可以花上两三块钱到胶面篮球场上同其他热爱篮球的朋友打上一个小时的篮球。
然而比人还多的,毫无疑问,当属月饼。各种摊位,各种品牌,各种口味的月饼可谓应有尽有。看着那些穿着整齐的年轻售货员一手拿着塑料袋,一手拿着一块月饼,吆喝着手工制作、良心食品、便宜实惠,分分钟就引来了大批市民的围观,其中就包括我。挤进摊位,面对着琳琅满目、各种馅料的月饼,五仁、玫瑰、凤梨、草莓、蛋黄、板栗、哈密瓜、黑芝麻、白糖、牛肉……把我看的是眼花缭乱,就差垂涎于脚面了。没办法,我这个人特别能吃甜食,天性如此。
我急切想买些,便向售货员询问,“你好,请问这月饼怎么卖?”
“五块钱一个。”售货员说完,又对其他人讲,“各种口味,一律五块,纯手工制作,大品牌,好味道。”
这口条,干售货员真是屈才了,最次也得当个保险销售员,保不齐当个外交官也不为过嘞。
我注视着从左至右,足有七八米长的月饼摊位,心中不舍,却也只能忍住哈喇子,把它咽回嗓子眼,以免从嘴角流出,叫人看笑话。
转身离开,不远处还是月饼摊位,时逢中秋,这东西霸占主流市场无可厚非。听闻叫卖之声,与适才的摊位如出一辙,四个词便能概括——便宜,实惠,健康,安全。
的确有便宜的,可所谓便宜的也得五块钱起步,贵的八块、十块、十二块、十五块也是它。
最厉害的当属稻香村牌子的月饼,普普通通的一小块都得十多块钱一块。精品礼盒包装的就更甭提了,立马翻了十多倍,二十多倍,此类月饼,人家售货员也不叫卖吆喝,只管自己去看就是了。这一看不打紧,最便宜的一百四五,贵的八九百也不止。乖乖,这月饼怕是献给嫦娥吃的吧,反正我是吃不起哟。
这要搁在以前,我定会纳闷生疑,为什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月饼要这么贵?可现在我再不会如此幼稚了,月饼之所以贵,自有它贵的理由。
一来,我前面说了,在这些天里这东西完全霸占了主流市场,既然是传统佳节,那么吃月饼赏圆月即是约定俗成的事,也不求多,意思意思就行,但还是得买,理所当然也就不必计较这三块五块的“节日价格差”了。
二来,品牌效应,大家打从心里都认可大品牌,但何为大品牌?当然是广告宣传的力度了。既然提到了广告,那么广告费定然少不了,再加上店面租金,以及人工、制作成本。说句心里话,光是广告费和店面租金,其价值就值半块月饼了,剩下那半块则是人工、制作成本、运费,还有最重要的盈利。所谓“无利不起早”,不赚钱,谁干啊。
三来,精品礼盒装的月饼显然不是为普通大众准备的,说好听点儿叫礼尚往来,说不好听点儿纯粹就是为了那些有所图谋之送礼者特意准备的。在我们幼儿园我就见过不少这样的月饼,少说得有四五盒,堆积在门岗室里,至于是谁送给谁的,我就不知道了。
什么叫品牌?这就叫品牌,服务于各个阶级,各个层次,饱腹者喜爱,装模作样者喜爱,迎来送往者喜爱,感恩戴德者喜爱,别有用心者喜爱。实际上就连我这孑然一身、穷困潦倒的也特别喜爱,怎奈这份喜爱却只得藏在心里,就跟涎液咽入嗓喉,断不敢叫人瞧见,谁让咱贫阙呢。
若有人问我中秋是怎么过的,我可以非常诗意地告诉他,像古代那些大诗人似的,望月赋诗,笔下纵横。至于吃没吃月饼嘛,呵呵,还是不要提了,免得胃酸胃痛。仔细想想,那些大诗人皆是如此,文采斐然,意境高远,独领风骚,可生活嘛,却常苦痛相伴,无苦痛,又怎能写出惊世骇俗,名垂青史的华丽篇章呢。
把饿肚子说成决心减肥,把不舍得吃月饼说成节俭持家,把月亮当成月饼望眼欲穿,有时候想想,我这境界,也是够可以的。
今天,已经是阴历八月十六了,我早上起来还在惦记着月饼的香甜可口呢。昨天晚上听工友张师傅说中秋当天的晚上,那月饼全都在搞促销,前两天五块钱一块的月饼直接半价销售,至于那些精品礼盒装的月饼,二三百一盒的只要五十块钱就能拿走。
我一想,这不错呀,“八月十五晚上都搞促销了,那么今天十六了,还不得更便宜呀。盒的再怎么促销咱也买不起,买散的就行。”
想到这儿,我上午九点多就出发到附近熟悉的超市、商场逛游去了,先是找了家理发店剪了个头,然后直奔张师傅跟我说的那家超市。结果我一看,外面什么也没有,空荡荡的,别说摊位了,连个售货员的人影都没。
“别是昨天促销给销没了吧?”
怀着可能一无所获的心思,我进了超市,并向其中一个售货员询问是否还有月饼可卖。
售货员道了声“有”,并向我指明方向。
我谢过,顺着她的指引来到卖月饼的柜台前,见木质货架上摆放的月饼已然不多,但目测还有二三百个吧。我便问,“这月饼怎么卖呀?”
“两块五一个。”售货员说。
我仔细看了看,还有很多我喜欢的如五仁、板栗、黑芝麻馅的,唯独缺少了我最最喜欢的双酥月饼,即使是在中秋之前的那几天月饼大卖的日子里,我也没见着双酥月饼,可能北京人的口味又与家乡不同吧。
算了,既然有喜欢的,就比没有强,更何况价钱还算便宜,虽较之家乡仍显昂贵,但入乡随俗,既然到了大都市,该当破费处总归是免不了的。
“问一句,多买能便宜不?”我问售货员。
“你要买多少个?”她回我。
“二十块钱的。”
“那才八个,便宜不了。”
“买八个都不便宜?”
“您要买五十块钱的,我可以搭您两块。”
“五十搭两块,二十就一块不搭,你这买卖……还算合理。”我苦笑说,随手挑了两块板栗馅的,两块黑芝麻馅的,还有四块五仁馅的,至于果味馅的,吃过,不仅黏牙,而且感觉恶心。
微信支付,转身离开,心中却想着,“吃节庆遗余的东西,当真是便宜。”
究竟是迎合节庆重要呢,还是反其道而行之,追求实惠重要呢?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我只知道为了将来能有更好的生活,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另外,我还可以非常诗意地为此做个解释——讲道理,十五的月亮没有十六的圆,看最圆的月亮,吃便宜的月饼,诗与生活两者兼顾,岂不美哉,妙哉!
感谢孙鹤老师赐稿冰心社团,期待更多作品,问候早上好,遥祝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