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海蓝】四修老祖屋(小说)

编辑推荐 【海蓝】四修老祖屋(小说)


作者:霞中子 进士,766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70发表时间:2018-09-28 21:13:49
摘要:此文是乡土纪实中篇小说,其10章。以四次修缮老祖屋为载体,反映了壮乡的风土人情和当今山区农村的社会生活概况。

【海蓝】四修老祖屋(小说)
   “那好吧,我们先弄午饭吃,现在都下午3点了。”二弟说,“吃饭后我们就去下波,试试看,如能抬得它动,我们就一步步地挪,把它运到来。”
   下午4点左右,我们一同向下波那里走去。当我们走到“大石门”的时候,二弟忽然发现“大石门”左边的山坡上有个很大的雪白的东西,他指给我们看。我一瞧就有些诧异,那一团白色的东西距我们有20多丈远。我们三人都很疑惑,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二弟决意要去探个究竟,我和老伴就在原地站着等他的消息。
   二弟走到那里之后,他大声对我们说:“哎哟!不好!是一头很大的死羊!估计有150斤重,肚子胀鼓鼓的,这个坎子不算高,它怎么就能跌死在这里了呢?它还未发臭,估计昨天刚死的。”
   二弟回来后,我们一边向下波走去,一边议论此事。二弟对我们说,这只死羊是阿宋的。三四年前,阿宋就搬到外面高岭镇租房子住了,留下阿色守这山里的老屋,并看管他放养的20多只山羊和一匹马。阿色年老力衰,腰弯如角尺,那里管得羊和马呢,他干脆打开羊栏不管,早上由羊自己出去上山吃草,晚上由羊自己回来入栏。回不回来?回来多少?未回多少?目前有多少只?大小各是多少?他心中没有数,也一概不管,也管不了。那匹马也是放养的,没有笼头,就像野马一样,不论白天黑夜,那马都在野地里转悠。阿宋装了一架大功率的无绳电话,对阿色说,如果有紧急情况,就向他打电话。小事不能打,话费太贵,要节省使用。阿色怕阿宋说他乱打电话,他遇到困难也就忍着,不敢打电话,所以阿宋教他打电话的那几招“技术”也早就忘得干净了。
   话犹未了,我们就走到下波了。当我们望着直径近尺的大木头,自信心一下子都快没了。二弟按所需长度锯取一截,然后兄弟俩发力掂量掂量,哇!可真沉啊!就像生铁一般!二弟几乎丧失信心说:“看来是白费油锯了它了,看来是搬不动了。”我稍作思索后说:“这树皮厚,我们先将其皮剥了,这就少了不少重量,说不定咬咬牙也能抬走它。”
   “如果剥了皮后还是抬不走,岂不是又浪费了一份剥皮之工!”二弟说,“看来剥了皮也减轻不了多少的。一个人的体重与是否穿衣戴帽没多大关系的。”
   我老伴一直站一旁不曾言语,这时她说话了,“我们先把它的皮剥掉,再晾它在这里两三天,它就会变轻好多的。我们先干别的活,这要柱子过几天再换吧。”
   “那不行的,”二弟道,“柱子的事不完,我们就无法整地板和围屋壁,更无法校正屋檐、换桁条、恢复盖瓦,那么我们这几天就得继续住着像露天一样的屋子,一下雨,屋里就乱七八糟了。”
   我说:“好!先剥了树皮!然后拼命也要拼命抬它去。”
   “你有决心抬,我就能抬的,。”二弟又说,“我干重活习惯了,抬这根木头我是有信心的,没问题,就看大哥你行不行了。”
   “试试!”我说,“不行也得行!”
   于是,我们一齐动手剥那根柱木的树皮,然后各人找一条拐棍。经过设计和尝试后,终于将那根柱木成功上肩了,我们抬着重木一步一步地挪行,二弟在前,我在后。我们每走十来步,就用棍子支撑大木头歇一歇。我们歇了十多次,才将那根重约三百斤的柱木运到祖屋。
   我们一放下柱木,二弟就去阿色家,告诉他死羊的事。阿色对二弟说:“你帮我打电话告诉阿宋吧,我久不打电话了,忘了怎样操作了,号码就写在话机旁边。”于是,二弟就给住在高岭的阿宋打电话:
   “阿宋啊!你的一只大羊死在山坡上了!……在大石门附近……看来是刚死不久的,还没臭……好的。你进山里来时,先到我高岭家,叫我老婆买只杀好了的鸭和装5斤左右的大米给你,你帮我带进山里来,行吗?……好!……就这样,晚上见。”
   二弟从阿色家回来后,时已黄昏了,老伴去办晚饭,我配合二弟,用安装前两根柱子的操作方法,安上了第三根顶梁柱。
   这新加的三根柱子,使整个屋檐的重量均匀地分摊在这三根柱子上,这就解决了前屋檐异常倾斜的大问题。
   天将黑了,只见阿宋和他老婆一同来到端屯,他将鸭肉和大米交给了二弟,然后夫妇俩就去山坡上抬那只死羊回来处理了。
   二弟叫将鸭子煮了,斩四分之一的肉来加菜,其余用盐腌起来。晚上我们又喝两杯来解乏。二弟说,他今天有些拉肚子,可能是昨晚睡觉着凉了。我对他说:“我们都要多多保重身体,不能生病,一生病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了。后面的活儿多着呢!”
   睡到深夜的时候,我老觉得屋后有动静,好像有人在走走停停,时儿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难道真有贼不成?我疑虑不安,老伴深睡不醒,二弟也在打呼噜。我警惕地侧耳静听,但又没有声音了,什么时候我又睡过去了也不清楚。
   一阵弹跳声又把我惊醒了,我听到了什么东西磨擦屋后泥墙的声音,我越发警觉越来。我悄悄起床,一下子拉灭了电灯,这时声音没有了,我回到床上,在床中坐着静听动静,但是响声再也没有了,我只好续睡。这一夜我没有睡好觉。
  
   第四章 顶梁围壁费力多
   今天是2月21日,农历正月十四。早上起来,我没有把夜里听到响声的情况告诉老伴和二弟,我怕她和他害怕。我打开后门去漱口,发现屋后瓦檐下有一堆新鲜的马粪。我立刻明白了,原来昨夜阿宋那匹马在我们祖屋后面过的夜,那些响声是它弄出来的。闹得我一场虚惊,还以为有贼窥探我们了。
   早餐后我与二弟配合,换好中宫右边一间的两条桁条,然后我们一同上屋顶盖瓦。
   老伴继续去南山脚下的竹林里砍竹子,她一共砍了40多根。中午1点半了,我们先弄午饭吃。午饭后我们都不休息,我和老伴去南山脚下运竹子回来,二弟继续上屋顶盖瓦。盖完瓦后他又到另一间去“检瓦”,将原来多处漏雨的地方整好。
   中宫间左边一间房,原是伯祖父住的,这一间的下层也是牛栏,牛栏顶上的“通梁”已朽将折了,这使得它的木地板摇摇欲堕。这根“通梁”长约8米,是杆栏式房屋木地板的支撑主梁。我们知道,这根通梁一旦折断,这间房间的木地板就会全部垮塌到牛栏里去,这是很不安全的,这通梁非换不可了!
   这一间牛栏的最前端是粪井。这粪井十多年前就弃置不用了,它早已干枯。但是,架在井口的横梁以及井口上方的横梁也都将要断折了,如果不先换了这两根横梁,下一部的换通梁就无法实施的。
   于是,我们推倒这间牛羊栏原来的围栅。该围栅已经朽烂不堪了,一推就倒。然后,我与二弟又去“江谷”地方,砍合适的树木来,将这两根横梁去掉,换上新的。我们一直干到天黑才完成换梁的工作。
   这天晚上,我们一边吃晚饭,一边聊国际形势,聊得兴致勃勃。饭吃饱了,意犹未尽,我们就继续聊。二弟要我谈谈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以及中印、中越、中菲的关系。我也很乐意地大吹一通,其中有好多都是我个人的看法,不过与国家权威部门的评论大体一致。我们谈了两个多钟头,直到夜里11点多才肯睡去。
   第二天就是2月22日,农历正月十五。早晨,老伴煮着昨日她在荒地里挖得的“旱藕”,然后再煮些粥,以这些当早餐。早餐后我们讨论今天的工作安排。我说:“中宫右边一间的前面,其木板壁不正规,破破烂烂,而且高度也不够。这一面是门面,门面的风水很重要,门面破败的人家,无论如何发不了。现如今我们都不在这祖屋居住了,屋内那些隔间围着也不必要,何不用那些好木板来做门面的木壁呢?”二弟说:“我正有此意。”我说:“那就这样办吧。”
   我们将屋内那些隔板拆了,移作门面木壁使用。这样一来,使得祖屋的门面形像得到大大的改观,比起以前整齐好看得多了。
   屋上的瓦盖好了,屋檐不再倾斜了,门面也整齐无缝了,这时祖屋才开始像样起来。因为下一步的维修工程要用很多木料,二弟又去扛几根树木来,放于屋后,让我老伴去剥树皮,我就设计中宫左间牛栏的围壁。我决定采用“立竹密排”的方案。这个方案的优点是比较坚固、易施工,且比较美观大方。
   二弟对此方案不太支持,他认为这个方案费料太多。他提出“劈片编板”的方案,这个方案用竹料比较少。我认为这个方案费力费事,且不太美观,又不耐久。我说:“我去过好多民族风情区旅游,看到了好多民居用整条竹子围屋的方法,我等下先做个示范,你们看见了,会觉得既美观又可靠的。”
   于是,我就在中宫西面那间屋下层的猪槽上,做了样板。我先做出上下相对的两条槽,并将竹子截成统一的长度,然后从一端一根一根地立着嵌入槽中,直至嵌满为止,这样就成了一光滑而整齐的竹筚了。完工后二弟看到用这个方案的效果确实不错,于是也就赞成了。
   我围好了那间猪栏的筚墙,天已黑定了,大家收工,进屋办晚饭。这一晚我们又煮鸭肉,兄弟俩又喝两杯解乏。当我们正要热水洗澡的时候,发现胶管不来水了。
   用胶管或塑料管将远处水井的水引到家里的水池,这是本地常用的简易“自来水”方法。这些塑胶管久经日晒就会老化变脆,常会断裂跑水,于是人们就用小竹节来连接断裂之处。这些竹节也常因热胀冷缩而脱节,脱节处就跑水,因而水就无法流到家里来了。
   这时已经深夜十点多了,我和二弟打着手电筒,沿着水管所经过的路线,拨开杂草,钻过石缝,攀登高坎,连夜搜寻断点。好不容易才找到断管之处,立即把它修好。
   第二天是2月23日,正月十六。早餐过后,二弟就去扛几根木条来,我和老伴将其树皮剥去。又因木头不够用,二弟又去“江谷”地方砍树,我就和老伴下牛栏去,将那两根几年前倒下的顶梁柱恢复立起,顶好那些长梁,使楼上的地板不再动摇。完工后我们又到“江谷”地方,再砍几棵树,老伴便去除皮。我与二弟将已砍倒的一棵长长的椿树抬回来,是要用它来做“通梁”的。这根椿木也很重,不过“江谷”离祖屋较近,我们抬回来没那么辛苦。我们先将它放在门前台阶下,在那里剥去树皮,然后再行加工。我们测量一下中宫左间牛栏那根旧通梁的长度,有7.8米长。于是,我们将那长椿树,截取7.8米,加工成通梁。我与二弟紧长密配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想尽了一切办法,终于把那通梁换上了。我们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休息了一下,再做通梁的三根顶柱,将通梁牢固地顶住了。
   下午,我们就做中宫左间牛栏的筚墙,就按我的“立竹密排”方案做。因为这个地点有点特殊性,要加两头柱桩才行,所以比较费工费时,我们一直做到天黑才完成此项。
   2月23日晚上,我们如常弄晚饭吃,也喝些酒。饭后无聊,只好下棋消遣。夜11点方睡。
   由于大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只剩一些小项目了,心有所安;又因为屋子已经变得结实,防范功能大增了;再因为来此已有五六天了,各方面有些习惯了;还因为这些天来疲劳困倦的积累,所以睡得比较安稳和深沉些。
   一觉醒来,便是2月24日,正月初七了。
   清早起来,打开窗户一看,四野草木皆水湿,我这才知道,大约拂晓时分下雨了。我一大清早起来未曾洗漱,就先干些小活。我下到地板下的牛栏间,我将松动的几处地板,用楔木揳好。然后将牛栏中横七竖八、乱七八槽的废木料,一一搬到中宫左间的枯粪池上堆放整齐,同时得以堵住池口,以防外人钻过枯池进入牛栏。我干了半个钟头左右,再上来洗漱。
   我们用剩鸭汤煮成鸭汤粥当早餐吃了。早餐后,我们商定今天如何修西侧的围壁。西侧的围壁原来的木栅和竹筚,经过十数年的风吹雨打,早已霉烂不堪了。我和老伴用不了多少力气和功夫,就将那些蓬筚全部推倒清除了。我将木梯伸下去,沿着梯子下到地面层,抬头一看,呀!这一间的通梁快要脱榫了。那榫孔是石壁上的洞,是不可挪移的。这通梁承载着千斤之重,只凭我们三人的力气也是不可能挪移的。那么通梁快要脱榫了怎么办呢?我思来想去,只好采用“垒石顶梁”之法了。我就在这条通梁的下面靠近榫头的位置,用块石垒起一座锥形的“石塔”,使塔顶抵住将要脱榫的梁头,这就消除了地板塌陷的隐患。
   然后,我再爬上木梯,来到上面,开始做围扎筚墙的事。老伴继续去南山脚下采竹运竹。二弟说:“要围完这么大面积的空间,南山之竹肯定不够用,我得去下波地方的竹林采竹才行。”我说:“好!那你就去那砍竹子吧,我就在家一边做支架一边围筚墙,前天剩下一些竹子,我就先用着,这样安排工效就比较高。”
   老伴将南山脚下可用的竹子都砍完之后,她就两根两根地拖着运回来,她往返了十几趟才运完那些竹子。二弟去下波地方砍竹子,砍了两三小时,一直到中午才回来。中午我们休息一下,我们的午餐是大米干饭加芥菜。午饭后,立即继续干活。
   二弟在下波地方砍了四大捆竹子,一捆能有十多根。他力气比较大,尽管下波离祖屋比较远,他还是把竹子全都扛了回来。他每次扛一大捆,扛了四趟才运完。
   我总共用了73根大竹,才把西面的筚墙围好。新做的筚墙显得结实平整,比起以前那种东拉西扯、横搭斜挂的要好看得多了。
   我们一起动手,将用不完的竹子和木料全都搬进牛栏里存放起来,以备后用。然后我们又将屋中的各种家什整理一番,使之整齐。

共 31445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人人都有怀旧的心理,而房屋最能留住人们对生活的记忆,所以人们对曾经住过的老房屋都有着无法割舍的感情。因为老旧的房屋不仅能留住家祖历史的痕迹,更能寄托对过去生活的情思。本文详细叙述了“我”四次维修老祖屋的过程,这座杆栏式的木屋,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历经六、七代人,现在虽然没有人再去居住,但是,家祖的老年人认为,老屋不能让它破败,更不能让它自行倒塌,因为如果放弃修葺,让它自行倾倒,那就是意味着家庭风水的破坏,是不吉利的。所以,尽管“我”和老伴都已六十多岁了,但为了保住老相屋,仍是不畏艰难,深入山区荒野,风餐露宿,与兄弟们一起亲手维修老屋。小说叙述详细,语言质朴,虽然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但字里行间融入了“我”对老相屋的浓厚深情。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红叶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秋        2018-09-28 21:22:08
  家里有这样的老屋是幸福的,即使为维修它费尽心思,劳心劳力也是快乐的。因为它维系着对家族历史的记忆。欣赏学习了。问好老师!
文载道,诗言志,不亦乐乎!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