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海蓝云天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海蓝】四修老祖屋(小说)

编辑推荐 【海蓝】四修老祖屋(小说)


作者:霞中子 进士,7668.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437发表时间:2018-09-28 21:13:49
摘要:此文是乡土纪实中篇小说,其10章。以四次修缮老祖屋为载体,反映了壮乡的风土人情和当今山区农村的社会生活概况。

【海蓝】四修老祖屋(小说)
   我们一直忙到天黑才停息下来弄晚餐。今晚的晚餐是大米饭、猪肉和酸菜。这酸菜是第一天进来时就用芥菜腌制的,很香、很可口。我与二弟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很晚了,我才觉得头发粘粘的不舒服,必须先洗个头才好入睡。于是我便去热水洗头和洗澡,待头发干了再去睡,这时已是深夜1点了。
  
   第五章 收工锁屋回高岭
   2月25日,正月初八,我们这一次的大修祖屋工程,算是到了尾声了。这一天,天方拂晓我们就都起床了。这是由于今天我们将收工返回高岭去,心中不免有些兴奋或激动的缘故,所以早早就醒了。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于是就起来做早餐。早餐后我们就开始做收尾的工作了。
   老伴最为担心的是,到洪水季节屋后会有水进屋的问题。于是她一大早就用锄头和月刮疏通排水沟,清除其中的淤泥和瓦砾。
   我就在屋后附近的地块里,找来许多石块,给屋后土墙的墙脚加一层保护层,以防屋檐水的飞滴打到墙根去。这一堵后墙,是1973年那次大修祖屋时建造的,那时为了美观,没有如此考虑,致使现在的墙脚都被雨水打得凹进去好多了,甚至还有倒塌的危险。我是用石块去填充墙脚凹进去的空间,然后再给它加上保护层的。
   搞完这个项目之后,我又觉得火灶旁边的大柱子与土墙之间,其顶部有个较大的漏洞,因为风雨大的时候,就会有雨点飞进屋里来的。我决意一定要将这个漏洞堵好起来。我用两截大竹子,巧妙地、牢固地固定住,将洞口有效地堵住了。
   这一次的修屋的主要工程总算完工了,下一步主要是加固中宫两边的牛羊栏门,使外人进不去。然后,我们还要收拾和打扫屋子,要使祖屋整齐干净才能离开它回高岭镇去。
   我在整理母亲内屋的时候,看见了我小时候父母亲常用的小油缸和小盐罈,以及一只黑陶罐子。这是我十分熟悉的东西,父母用这些东西把我们养大成人。父母之恩,如山之重,似海之深,为人子者难以报答。想到此,我决意要将这三件旧物带回南宁去“供养”起来,做为永久的纪念。于是我用我待洗的衣服将这三件旧物一一包好,防震防裂,然后装担,我要挑它走出高岭去,哪怕翻山过坳的辛苦。
   牛栏下面多年前留下两根又粗又重的木头,我们分别抬起它们,用以顶住两边牛拦的门口,这使得人在外面是很难打开这两扇门的。
   收拾和打扫屋子大约用了一个钟头。上午8点半左右,我们就做午饭了,煮的是金色的黄花大米饭,香喷喷的真好闻。昨天二弟去下波地方运竹子的时候,路上他采集了一大抱黄花。这种黄花壮族人家人人晓得,个个喜欢,有的地方人称“迷蒙花”。因为它有一股十分好闻的香气。人们常用它做五色糯米饭中的黄色,也常用它来煮“黄花饭”的。
   昨天采得的黄花,我们做午饭时只用了一小把,这就足够了。剩下的我们扎成三四把,要带回高岭去,每家分给一把,大家分享。
   我们从高岭带来的猪肉,来到端屯的第一天,我们就用盐腌起来,因为这里没冰箱,只能这样保存了。我们还有一大碗腌肉,二弟做菜时全都煮了。
   我们煮好了肉和饭,自然忘不了要先上供祖先,因为我们马上就要离开祖屋了。这一去,又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回到这里来。
   9点半我们就吃午餐了,由于刚吃过早餐不久,不太饿,所以剩下半锅饭和半碗肉。我对二弟说:“这些剩下的,不必带走了,我们东西多,爬山过坳很辛苦,尽量减轻负担为好。我们就送给阿色吃吧,他一人在这深山老弄里,从来不出街,几乎与世隔绝,他一个月能不能吃到一次肉我都怀疑,怪可怜的。”二弟说:“你说的正合我意,那我就送去吧。”
   午饭后,我们就收拾工具和衣物,关好所有的门窗,盖好了锅碗瓢盆、水池水桶,收好了席子蚊帐,断了总电源开关。然后,我们三人各自挑着担子,走出大门。二弟将大门咿呀一声关了,再用铁将军一把大锁,“嘎嗒”一声锁上了,我们就一同离开那座古老的祖屋,向端屯的坳口走去,向高岭走去。
   将到拐弯路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一拐弯就看不到祖屋了,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回头一下,再看一眼我们这些天来修缮过的、住过的老祖屋。
   在回高岭的路上,我们兄弟为我们修好了祖屋而欣慰不已。我说:“经过这一轮大修,起码能顶住三五年不垮,今后我们就这样,每隔两年修一修,一旦发现哪里坏就及时修哪里。如果我们能坚持这样做,就一定能将祖屋永久保持下去的。”
   二弟说:“能这样当然好。但问题是我们都60岁了,从今以后,我们越来越老,越来越没有力气了,又有谁来修呢?出钱都找不到愿意进去干活的人啊!再说了,附近村屯都没有住的人了,我们去找谁呢?过两年阿色也出来了,房子什么时候坏、坏哪里,又有谁知道呢?我们的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在外地成家立业,别指望他们来这深山里修屋了,他们哪有这份心思和时间呢?”
   我听了也觉有理,于是便说:“是啊,真是为难了。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说着说着,我们就回到了江城坳下,我们取了车,开回高岭去了。
  
   第六章 阿宋病死迁居地
   原以为经过前次大修的祖屋会三年五载不会有问题了,谁知我回到南宁不到五个月,家乡又传来坏消息了。
   2016年7月17日上午10时,二弟发来微信说:“据阿宋的老婆告知,她前几天进端屯山里去,看到我们老祖屋东面的那座山墙倒塌了,那一面全空了,变成全无遮挡的屋子了。”我听到了这个信息,心中大为不安。因为屋子四面没有遮拦是犯风水大忌的,只一面没有遮拦也是如此,只有破败的人家,才会屋无遮拦的。我给二弟回短信说:“待我找个时间,我们再进山去修理吧,初步的维修方案还是采用‘立竹密排’法。”二弟回说:“那样做要砍大量的竹子的,工程量很大,我想,到时候再说了。”
   2016年8月15日,我与早早就起床,做好一切准备,决定上午就与老伴回高岭去,要回去跟老弟商议修屋的事情。可是那天从早晨6点起,大雨就一直下个不停,到了上午10点大雨方止,我们才得以出门。我开着我的“别克”车,沿“G75兰海高速”开到了高岭镇,刚刚下高速拐过“开发区”路就不通了。“开发区”这条路,300米左右,修了近一年了还是没修好,不通车。我只好掉头回来,从旧街道拐过去。旧街人多车多,十分拥堵,我们的车举步维艰,一寸寸地挪移,好不容易才开到我的高岭家。我的父母一直在我高岭家那儿住,由我提供两老的一切费用,十多年来,情况一直是这样。
   这一天晚上,我办好酒菜,请二弟和三弟以及他们的家人,过来与我们和父母一起共进晚餐。晚饭后,我们讨论进山修屋之事。三弟脚伤多年未愈,他去不了。三弟媳和二弟媳都因为忙不能去,最后只有二弟同意跟我和我老伴进山修屋了。
   8月16日,正是农历七月十四鬼节,我和老伴忙着办节日的事情。
   8月17日,我们做好第二天进山的准备。下午三点,二弟突然过来说:“不好了,阿宋今天病死了。他重病好久了,开了两次刀,半月前就离开街上的租屋,被抬到“板江”(地名)大田中他那刚建到半的房子边,扎棚而居,挨到了今天还是跳不过十六,归阴去了。”
   二弟又对我说:“阿宋的老婆说今晚就得开道场,明早就得出殡,叫我这两天去帮忙处理后事,主要是负责收“情钱”,所以明天我就不得跟你和大嫂进山修屋了。”
   我说:“俗话说,生死不来情义断,我们与阿宋同是端屯人,童年时在一起长大,尽管他在世时做了不少对不起我们家的事,如今他过了就不要再计较了。我今晚也要过去探望一番,也要送一份“情钱”的,那是必不可少礼节。明日你不能进山就不能吧,我与你大嫂是一定要进山修屋的,我们回一趟老家也不容易。”
   傍晚,我自己骑摩托车,要去板江田中阿宋的“新房”探丧。将到板江的时候,我看到那里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平原的稻田里七零八落的耸起一栋栋私人楼房很是扎眼,这与一片青翠的田园很不协调。这地方我非常熟悉,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之前,这里是清一色的稻田,也是当地不可多得的“高产田”、“双季稻田”。自从分田到户后,土地实际上是私人所有了。于是村民们就陆陆续续在大田里起楼房,良田变成了楼盘了。
   我站在那里的一栋楼房旁边,用眼巡望着四周的稻田,看到好多良田都被高速公路和私人楼房占据了,我有些心多余的心疼,我在那儿杞人忧天地呆着沉思。我想,长此以往,中国14亿人最大的危险是粮食。万一哪一天国家无法进口粮食,或因战争导致运粮通道被截断,那么人民就会饥饿。只要三天没饭吃就动不了了,去哪里要战斗力呢。待要将楼盘再恢复成良田,得要几年时间,来不及了。农村农民尚且没饭吃,官员和军队就可想而知了。“不战自败”的成语,也许不是胡说的。过去有句老话说:“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现在的农民,怎么就舍得拿高产田来起房子呢?这就是短见识了。我们的孩子、孙子将来不用吃饭了吗?
   我渐渐地从遐思中醒来,继续向大田中的“新村”驶去。我忽然看到那里聚集着一大群人,我便断定,那里一定是阿宋的新房了。
   我停好了摩托车,走过去一看,那里哪是什么新房啊!刚砌起的地面层只有四壁,还未盖顶,旁边斜搭着一间小小的彩钢瓦棚,棚中一架简易床,下着蚊帐,阿宗的尸体就在那床里,他的妻子儿女都在那儿守着。那棚中只有简单的几件家俱和一些粮食。几个道公来了,在那儿办“文字”,隔壁的墙下放着一副新买的杉木棺材,其盖板放在一边立着。那儿还挂着一串“钱幡”,那位50多岁的黄姓道头,正在那儿理那“钱幡”呢。
   “新房”附近的大田中,也有几家人家,也都是刚在稻田中起好的房子住着不久的。
   那里聚集着四五十个来探丧的人,阿宋的老婆借那儿的人家煮一大锅粥招待那些人。客人们正在吃粥当中,突然刮起了阵阵大风,一阵比一阵更大,把阿宋没有顶的房顶上的遮阳物掀走了。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暴雨被狂风卷裹着,形成一排排巨大的卷轴,在天宇中疾飞狂奔着。风雨交加,屋宇震动,情势十分可怕。这场大雨使阿宋的那个刚买来的棺材装得了一半的雨水。
   天黑了,老伴电话催我回家,我遂交了“香仪”钱,趁着第二场大雨未到,我赶快离开了那里,回高岭街上我和父母的家。
   第二天是8月18日,农历七月十六,按照老家的习俗,这一天是要给祖先烧纸衣、送祖宗之灵回去的。我们家族,虽然迁居高岭十多二十年了,但每年农历七月十六都要回端屯老家祖屋烧纸衣,并顺便给端屯的土地庙上供的。现在的端屯只阿色一人在那住,端屯人阿宋昨天又刚死了,这时的端屯应该是比任何时候都冷清和荒凉的。老伴清楚我是个不怕鬼的人,虽然今天是鬼节、昨天里面的人阿宋又刚刚死去,今天进山的又只有我们夫妻二人。此情此景,一般人都会有恐怵之心,但对于我老伴来说,她不见得是害怕的,因为她见我一点儿惧色都没有,而且她知道我历来是不怕鬼的。她跟我进山去修祖屋的决心毫不动摇。
  
   第七章 老夫妻二修祖屋
   早上,我们匆匆去街上菜市边的米粉摊吃“鲜肉粉”当早餐,然后将必要的工具和材料以及几株菩提树苗,还有上供的纸衣、供品,装上摩托车,准备向端屯方向的公路开去。我一直定居南宁,留在高岭的摩托车我极少有机会开它,所以对它很生初,可以说车技相当差火。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也只好硬着头皮向山里开去。这车带着不少东西,较重又不好带的是一捆铁丝,加上驮着老伴,开车的难度就大了。我壮着胆子,坚信能够开好车的。
   上午8点左右,我们开着摩托车到了江城坳,将车放在熟人家边锁好,就挑着东西往山坳上爬,这时已是8点半了。我们走着山路,翻山过坳,向深山老弄的端屯走去。
   我和老伴一路走来,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途中竟然一个人也没有遇上。大约上午10点,我们走到了端屯的下波地方。
   在下波,我看到“吉安岩”下大石头边石缝里长出的那株我一直关注着的“夜合花”已经枯死了,唯有其根部的一根筷条般的无叶小枝,尚有一些青色,我看这小枝也是淹淹一息,没有再复活的希望了。我有些心疼,这蔸夜合花,我从小就知道它,至今已经四十多年了。它屡遭无数次砍割,当草当柴,再是无数番的牛羊啃吃,所以它无法长高长大和开花。它可是都安唯一的一蔸啊!一般人是不认识它的。它一般是人工栽培的,在城市的大花园里才会有的;它是一种名贵的花,在古代,它有资格种在皇宫帝苑里;它是木兰属,又名夜香木兰,一般木兰的花苞是橄榄形的,而这种木兰的花苞是球形的或椭球形的;它的花味比一般木兰更浓些,还带有些糖甜的气味来。我带着十分惋惜的心情去折下它的一小截枯枝来放进挎包里,我要带它到南宁去供在古董架上,作为永久的记念。
   下波那地方有几簇竹子,长得也够老够坚了。老伴提议说:“今天修房子是要用好多竹子的,里面南山脚下已经没有能砍的了,我们何不就此砍这些竹子,扛回去,我们这样走回去,等下还是要到这里来的,我们省一趟是一趟。”我觉得言之有理,就放下挑子,抽出从高岭带来的柴刀,就在那里砍起竹子来,我只砍了三根,就觉得手臂没有多大力气了,还因为其中的一根竹子其竹梢有几条青藤紧紧缠绕着,竹根虽然砍断了,但我们夫妻俩一同用力拉,无论怎么拉也拉不倒它。我说:“放弃它吧,别把力量都耗费在这根竹子上,后面需要力气的活儿多着呢。”老伴道:“我也累了,咱们先回祖屋,吃了饭再来这里砍吧。”我说,“也好,那先回去吧,何况我们还有挑子呢。”于是我将行李并作一挑挑了走,老伴拖着两根竹子,向端屯的里头走去。一路上,两根长竹子摩擦着凹凸不平的路面,发出“沙啦索罗”的响声,这很大的噪声打破了荒凉山屯的寂静。

共 31445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7
转到
【编者按】人人都有怀旧的心理,而房屋最能留住人们对生活的记忆,所以人们对曾经住过的老房屋都有着无法割舍的感情。因为老旧的房屋不仅能留住家祖历史的痕迹,更能寄托对过去生活的情思。本文详细叙述了“我”四次维修老祖屋的过程,这座杆栏式的木屋,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历经六、七代人,现在虽然没有人再去居住,但是,家祖的老年人认为,老屋不能让它破败,更不能让它自行倒塌,因为如果放弃修葺,让它自行倾倒,那就是意味着家庭风水的破坏,是不吉利的。所以,尽管“我”和老伴都已六十多岁了,但为了保住老相屋,仍是不畏艰难,深入山区荒野,风餐露宿,与兄弟们一起亲手维修老屋。小说叙述详细,语言质朴,虽然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但字里行间融入了“我”对老相屋的浓厚深情。问好作者,推荐阅读。编辑:红叶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秋        2018-09-28 21:22:08
  家里有这样的老屋是幸福的,即使为维修它费尽心思,劳心劳力也是快乐的。因为它维系着对家族历史的记忆。欣赏学习了。问好老师!
文载道,诗言志,不亦乐乎!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