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红十四军(散文)
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更不知道这支部队的活动地区和斗争历史。
我随夕云社去如皋,参观了红十四军纪念馆,才填补了我对党史和军史知识的一项空白。
红十四军纪念馆位于如皋市主城区东南部,由红十四军纪念馆、广场景观、青少年红军历史教育馆、户外拓展训练基地四部分组成。2011年3月正式开放。
红十四军纪念馆分上下两层。由序厅、江海曙光、长夜惊雷、斩木举义、军旗如画、革故鼎新、金戈铁马、碧血丹心、野火春风和尾厅8个展厅组成。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是江苏省境内唯一列入中央序列的正规红军武装部队。1930年3月2日,红十四军在如皋西乡公布《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十大政纲》,正式打出红十四军旗号,其后,出师连克长安市、卢家庄、西来庵等堡垒、据点。19日,驻季家市国民党保安旅一个中队七十多人,在中队长杜俊生带领下投奔红军。
4月3日,通海特委和红十四军军部在如皋西南乡贲家巷(现胜利乡)召开建军大会。通海特委委员张辛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正式成立!”并宣布了负责干部名单,红十四军军长何昆(何坤)宣读了《告工农及一切劳苦群众书》,大会最后还举行了阅兵式。根据中央指示,将活动在江苏通海、如皋、泰兴地区的农民武装组建成红十四军。军长何昆,政治委员李超时,参谋长薛衡竞,政治部主任余乃诚。下辖两个支队,共一千三百余人。红十四军成立后,展开了进攻老虎庄的战斗,获得初战胜利。接着,将第一、二支队扩编为第一、二师。由于党内“左”倾错误路线影响,特委对红十四军提出了“准备会攻南通,截断长江,进攻上海、南京”等力不胜任的战斗任务,致使红十四军在敌人强大兵力集结的不利条件下,多次进行缺乏准备的进攻,遭到重大损失。
8月27日,红十四军二师四团六营会同5万余农民,攻下有苏南交通要道之称的南通市五楼桥。10月间,红十四军主力被敌人打散,余下少数部队转移到中央苏区,红十四军至此即告结束。
1930年在如皋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是土地革命时期江苏省境内唯一的列入中央序列正规红军武装。在中共通海特委的具体领导下,红十四军在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卧榻之侧横戈跃马,驰骋苏中八县,历经大小战斗近百次,在游击区内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并且在全省率先建立县、乡苏维埃政权,通海、如泰两块红军游击区被列为全国15块红军游击区之一。红十四军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在江海大地上播下了武装斗争的火种,在一定程度上延滞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根据地的大规模围剿行动,对中国革命战争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并为后来新四军东进和苏中七战七捷打下坚实基础。
贞素的父亲是新四军战士,新四军和红十四军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这两支部队都是苏北通、海、如、泰地区的红色武装,所以贞素和我都非常仔细地看着纪念馆的各项介绍和文物展示。
现在我们过着和平、安逸的日子,很多人对百年前的中国状况并不了解,甚至还把“当牛做马”、“水深火热”描写当时广大中国民众生活状况的形容词拿来调侃。殊不知,当时甚至更早一些的时候,中国广大民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就是给有钱人当牛做马,就是在水深火热中度日。清朝灭亡以后,军阀割据,国家四分五裂。国外列强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很多仁人志士,为解救劳苦大众,推翻封建专制,成立了这个党那个会。大多都以失败告终。有的即便成功,掌握了政权,也是维护权贵富家的利益,广大民众的生活没有根本改变。
中国共产党是唯一代表劳动大众利益的政党,刚成立时难免幼稚,采用阶级斗争的方法也确实伤及了一些无辜,但总体上还是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红十四军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斗争的产物,想法简单,方法更简单。但是正是有了这些为简单付出的代价,中国共产党才会越来越成熟,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让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