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老(散文)
【编者按】老,是一个动词——昼夜不息,永不停止。老,是千帆过尽,向死而生。老,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所有的老人,最终都会成为一个手足无措的孩子和向死而生的病人。在烛火明灭的暮年,老人疑神疑鬼,雷霆之怒,从“唯物”转向“唯心”,幻觉频现。作者以成林父亲上吊自杀的故事为引子,叙写父亲与我们兄弟的“隔”,阐释老人“生,不如死”的孤寂和老的涵义,反观“老”与“孝”的对立与关联,重申“孝”的生命意义。那一种莫名的“隔”,让久病的床前无孝子,让诸多的父子形同陌路。甚至,许多老人都像成林的父亲一样,选择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给后人留下难以救赎的硬伤。那么,儿女该以怎样的陪伴和关爱,让“孝”落在实处,使老人安然走过最后的时光,悲剧不再重演?文字凝重,克制,萦绕着难以释怀的人性悲凉,现实意义强。读来,悲不自已。推荐共赏。【编辑:芦汀宿雁】【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10080005】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18-10-06 08:59:28
毕淑敏说,“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读少宾老师的文,联想己辈在父亲患病的最后日子,泪水四溢。悔不当初。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读少宾老师的文,联想己辈在父亲患病的最后日子,泪水四溢。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