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天涯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天涯】走进毛利人居住的地方〔游记散文〕

精品 【天涯】走进毛利人居住的地方〔游记散文〕


作者:沁香一瓣 探花,22051.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740发表时间:2018-10-07 20:32:09

【天涯】走进毛利人居住的地方〔游记散文〕
   望着毛利文化村周围的毛利人家,我想,时代终究会在前进中发展,发展就会改变人的命运和传统习惯。发展永远是人类迈步迎接新时代的硬道理!
  
  
   三、毛利人独特的文化艺术
  
   走进毛利文化村展馆,发现整个一楼展览的陈列用品,几乎都是他们的古今用品和工艺品。在一处醒目的地方,立着许多简易线条的人物木雕,十分逼真,看上去个个是头大身小,双目圆睁,舌头长伸。就像是在表演一幕精彩的滑稽剧一样。
   据介绍,毛利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化村展馆用象形图案记录了毛利人的民族文化。如今的毛利人已经融入新西兰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当中,随着一代年轻人的崛起,毛利人原有的民族的文化正在消亡。对此,毛利族的领袖也看到了这一点,为了展示毛利文化的悠远历史,所以建立了毛利文化村,旨在介绍毛利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曾经起过的独特作用,还有要把这种民族的文化的精华传承下去的愿望。
   从介绍中知道,毛利人吐舌头,最早产生于在太平洋小岛上的生活。那时毛利人见到野兽时,就会采用做鬼脸的方式吓退野兽,从而保护自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法。后来他们把这种方法带到了战场上,沿用这种驱逐野兽的方法吓退敌人,然后两军交手,看谁能得胜。在展厅里,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图腾柱,一个个人物被雕塑得十分粗犷、古朴又略带狰狞之态,它们静静地伫立着,睁着铜铃似的双眼,似在向游客述说着它们当年如何和敌人交战的过程,还有曾经走过和经历过的那些沧桑岁月。
   厅堂中间,有一条长二十多米,宽约一米的独木舟,这是用一棵巨大的树挖空树心制作而成的舟,就像类似中国西南地区的狭长龙舟。细看,船头雕刻有一只怪兽,船身四周刻有各种图案和花纹。船的横面上固定了十多根木桨条,上面还有水手坐在上面划船的标记。船身大多地方漆成了浅红色,船沿以及船的外部全部上漆。这就是当年毛利人用作渡海的工具。可以想象,当时的毛利人在太平洋的风浪中驾驭木船行进在广阔的太平洋,是如何不畏艰险找到了新西兰这块地方的。由此可见,毛利人当年想尽办法为追寻生命的未来而努力,这种冒险精神和开发大自然的勇气是值得肯定的,他们的功劳不能被遗忘。这里的每个展示厅里还有屏幕演示和图解,如身临其境,活灵活现。
   这里还可以看到毛利人的草编织品和木雕的手工艺制作的过程。这里也可买到物美价廉的毛利工艺品。毛利族历史和别具一格的文化工艺品,很别致地摆在架子上,演绎着毛利人的悠久的生活历史,引人入胜。
   在文化村门口,间隔一定时间,就有毛利人表演毛利族战舞等舞蹈的演出。舞蹈融音乐、节奏、歌曲、肢体语言于一体,这是新西兰毛利人的传统战舞。演出开始:演员们在大合唱时会载歌载舞,充满了活力。男演员们一边挥舞着武器一边拍打着胸部,以示自己的强悍,同时他们还瞪大眼睛和吐出长舌,脚跺地板,持续击打和制造尽可能多的噪声,模仿天上的雷神、风神、风暴神。相传旧时在每次战斗前,毛利人就是用这种舞蹈来恐吓对手的。—般是十几个勇士摆成队列,一旦战斗结束,被打败的一方就会被宰杀吃掉,令人不寒而栗。
   而如今的毛利人改变了人吃人的时代,他们的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如今的战舞已成为毛利人非常流行的表演艺术,这种“令人生畏”的舞蹈,只有在新西兰的欢迎仪式和毛利文化村才能看到。最精彩的一段,就是讲述他们祖先吃人时的仪式,实事求是展示了毛利人的历史文化。
   而女演员呢?她们拿着一种用亚麻编成的球,里面塞着芦苇,双手上下左右挥动起来,边舞边唱,显得十分抒情柔美。目睹精彩的战舞就觉得很有趣。文友告诉我:毛利人的歌舞表演;舞蹈等都是民族文化的遗产。
   可不是吗?能够在毛利人的家乡欣赏到一场地地道道的毛利文化和风情歌舞,让人了解属于他们自己的的文化,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十分过瘾。
  
  
   四、毛利人的纹身艺术
  
  
   新西兰的纹身习俗.以毛利人著称。我们在毛利文化村和在罗托鲁阿湖畔的暖阳下,看到许多毛利人身上所显露地方都纹满了图案,很有意思。
   毛利人是黄种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他们以胖为美,据说人不到200斤就不算美。在毛利人的历史上,有纹身和纹脸的习俗,交友告诉我:在毛利人的心中,纹身不仅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人体美的艺术。在历史的演变中,毛利人把祖先雕在木上、石上的图案逐渐搬到了人体身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图案。
   毛利人纹身也叫做是刺青。纹身是毛利人世代相传的展示身价及其家族信息的一种特殊符号,也是毛利人等级和地位的象征。毛利人的纹身是从木雕搬到人体身上的,但每一张图案都是不相同的,图案是随着年长可以不断添加的,就像一份人生的简历。图案记载了毛利人的职业,在部落中的地位,还可以记载他的家庭,甚至一生的成就和功绩。
   旧时的毛利人纹身,一是为了威严,在部族战争中可以吓唬敌人,二是为了美化自己,彰显其强悍的个性和完美的体形。我们在奧克兰的海滩上踏沙行走时,不仅看到毛利人身上有纹身图案,也看到一些新西兰人欧洲人的纹身图案。据说如今的纹身不再是古代的图案传承,而是有了现代人的审美艺术,两者寓于一体。
   纹身藏着许多的学问。比如看到有毛利人的前额正中刺有一种“蒂蒂”花纹的,那么就知道他是毛利人某部落的酋长。凡看到脸上的花纹重重叠叠的,就知道这个人在毛利人中的地位很高。在历史的记载中,当年在新西兰出席和英国代表出让土地的签约仪式时,由于毛利人没有文字,当时的酋长就把自己脸部的花纹画下来当作签名,最终令合约生效。
   由于纹身对毛利人来说是被誉为是传统的“宝物”之一,因此,每款绞身的设计都是一项知识产权,对受纹人的本身有着特殊意义。据介绍和图片示范,看到毛利人的纹身术就是将鲨鱼牙齿或者动物的骨刺固定在一段木棒上,然后对着画好的图,蘸上各种颜色的染料,用小锤敲击使其进入浅层皮肤之中,在皮肤上雕刻出他们需要的花纹。毛利人的纹身是没有麻醉药的,有的人纹的图案复杂,或者身上纹的地方多,可能要经过几个月才能完成。这就需要被纹身人拿出勇气,如果胆小鬼就害怕痛,就不配纹身了。
   在旧时,毛利人中的一般人家,当孩子们在步入青春期后,就要进行第一次纹身。男人可以刺在身体的局部,也可以选择全身范围;而女孩子一般只限于嘴唇和下颚。在文化村的湖畔,我们看到了毛利男人的脸部、臀部和大腿上;胸前、肩头上纹的画面真的是各不相同,有几个女人的乳房四周、小腿上、手臂上也都被纹满了花纹。有的女子下巴被纹得就像是一个有胡子的男人。这就是毛利人的纹身生活习俗。在毛利人看来,只要他们认为是美的,就是合理的,这是一个民族自己需要并且认定的艺术美,对外人来说,有的便是欣赏和尊重!
   听文友介绍:近些年来,这种纹身又开始在新西兰的毛利族人中复兴,也影响了新西兰人,同时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兴趣。十多年前,吉连•怀特的短片《刺青》曾于圣丹斯电影节上放映,并获得好评。这就说明,纹身在世界上还有一定的市场。
   当我们在毛利文化村休息厅休息时,我又看到一位身穿简单亚麻布衣的毛利老妇人和一位身材魁梧的老男人手搀扶着手在走近我们。瞬间,我看到他们的手臂上,胸前,脸上都纹着图案,他们每个人的身重足有二百来斤,是毛利人心中的美男和美女。看到多幅图案盛开在他们的身上,我忽然想要迎上去问问他们,在纹身后有何感受?但我终于没有去问,因为这是他们民族自己的事情和个人的事。
   纹身,作为毛利人心中认定的一门属于他们喜欢的艺术,就是他们自己需要的快乐和幸福。可不是吗?
  
  
   五、在鹿馆与毛利馆长行碰鼻礼
  
   那天下午,我们乘车去新西兰国家鹿馆参观。出发前,文友告诉我:今天我们是宾客,说不定馆长还要亲自接见我们,还要举行毛利人最热烈的欢迎仪式,采用传统的闻名遐迩的世人皆知的“碰鼻礼”。
   我知道“碰鼻礼”在毛利人的语言里叫作“洪吉”。在毛利人看来,碰鼻碰额,不仅表示他们的真诚问候,更因为在碰鼻时,可以感受到主、宾同呼吸共命运的含义。所以很有意义。
   它的具体做法是:在迎接客人时,主人或者族长要与客人彼此用鼻子尖相碰。按照毛利人的说法,双方碰鼻子的时间越长,就说明客人所受的礼遇越高。最和谐的朋友要互相碰上两三次。所以毛利人十分注重孩子时期的鼻子长得如何。文友告诉我:毛利人为了让孩子鼻子长得高大一些,长大了可以方便碰鼻行礼,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毛利人的母亲常常用双膝夹住孩子的鼻子,用手捏孩子的鼻梁,希望孩子的鼻子长高一点,长大了行礼方便。
   那天,我们和其他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起来到了毛利文化村时,就受到了毛利人的热烈欢迎。打扮一新的男女两条队伍整齐地列队两旁,在沉寂一会后,突然走出一位赤膊光脚的男中年人,随着一声宏亮的吆喝,昂起头来高歌一曲。歌声刚落,站在旁边的年轻姑娘们在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这时,他们就排着队伍走过来同客人行“碰鼻礼”。碰鼻礼是毛利人欢迎客人举行的仪式,就像是握手、拥抱、亲吻的接待礼仪一相。但毛利人有严格的规定动作。一是双方要走向迎宾礼的中间,后是紧握右手,左手互搭在肩膀上,然后鼻尖对着鼻尖互碰三次。这时全场顿时欢声雷动。
   当我们怀着探究的心情走进新西兰著名的国家鹿馆时,馆中的女翻译带着有关工作人员出门欢迎我们远道而来,在致欢迎词时又请出了毛利族馆长。翻译告诉我们:今天馆长很高兴,他要亲自为你们举行隆重的碰鼻礼。馆长是代表新西兰国家馆的,他出面接待表示这是一项高规格的欢迎仪式。
   听到馆长要亲自接待我们,来自各地的游客都感到非常高兴。大家望着年老的馆长,因为到鹿馆的游客都来自五湖四海,谁能代表这支队伍出来行碰鼻礼呢?就在大家沉默的时候,身材一米七十左右的毛利人馆长从大厅中间走向我们的队伍,只见他左手手里捏着一只鹿角,挥着右手兴奋地走到我的面前,用毛利人客气的语言向我鞠了一个躬。翻译顿时高兴地欢叫起来,她兴奋地告诉进馆的百余人说:恭喜你,馆长点中了您—来自CHINA中国的朋友。是馆长点名要我当进馆参观人员的代表?还要和我举行碰鼻礼。我听了,心里顿觉火一般的燃烧起来,真是有点受宠若惊。
   文友轻轻地对我说:馆长选对了您,这个隔洋过海的缘分对您写作是极好的素材……
   没一会儿,在一片欢呼声中,馆长热情地走近了我,我们开始互相行礼。馆长拉着我的手来到了鹿馆大厅的中央。瞬间灯火齐明。随着翻译宣布碰鼻欢迎仪式开始,我和馆长又紧紧握手拥抱。然后,我用右手握住了他右手,左手互搭在左肩上。相互微笑一下,面对百余游客举行了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碰鼻礼。一次、二次、三次,我和毛利人馆长的鼻子吻得发痒,兴奋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一阵阵掌声中,碰鼻礼仪式结束了。我又一次紧握着馆长的手,双方笑得很甜蜜。我觉得能参加与毛利人馆长的碰鼻礼活动,真是太幸运了,深感不虚此行!
   紧接着,我又像贵宾一样,在毛利人馆长的陪同下,参观了馆内新西兰马鹿和其他鹿生长的情况。除了观看图片等介绍外,还可以实地购买新西兰马鹿的鹿茸、鹿胶、鹿鞭等名贵的保健食品和滋补品……
   如今,那张由毛利人馆长和我碰鼻的照片,已经分发给我的学生和徒弟们分享,都说是在和我一起同乐!
  
  
   六、在罗托鲁阿地热喷烟的地方
  
   在参观毛利文化村的时候,我们总会看到不远的山包后升起滚滚的白烟,不明真相的我还以为是那里在着火。听文友介绍后才知道,原来那边就是著名的华卡雷瓦雷瓦地热保护区,那里有新西兰最大的间歇泉,泉水喷出可高达30公尺,通常每天要喷出二十余次,擎天水柱随着热烟倾泻而出,看起来非常壮观。
   走出文化村,我们踏上了地热喷烟的观景桥路面,只见四周到处蒸雾弥漫,微风送来一阵阵浓郁的硫磺味,置身于这样的地热区内,彷佛是在演绎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术。
   罗托鲁阿的热地是南半球最有名的泥火山和著名的温泉区,是毛利人居住地上的独特景观。对我来说,一开始听到火山两个字,就觉得很可怕,怕它们不高兴了就喷发出火热的岩浆来,就会像电视中看到的景头、所以不敢向前迈步。
   文友胆大地说,如果你没走到火山地的附近,如果你没看过它的烟是怎么冒出来,你就等于没有到过毛利村和新西兰,这里的景色实在太美了!他激励我沿着栈桥一直向前走。当我看到一些小孩在大步向前,我也鼓足了勇气!
   罗托鲁阿的地热有着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造化了壮观的地热美景。经过上百万年的火山运动,形成了四周的山脉、湖泊和巨大的地热活动带。这里的景观是其他地方找不到的。向前走,过栈桥,热泉及泥浆池数不胜数,突然,一股冒着烟的擎天水柱从地热口喷涌而出,连续向上,有时带点淡黄,有时白如牛奶;就在看水柱向上时,旁边的泥浆里又连续喷出几道泉柱,它们上上下下,错落有致地向上表演,形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奇景。这里的四周到处是蒸汽弥漫,泥浆跳跃。文友说,这里就是罗托鲁瓦的最佳地标。

共 17022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全方位大视觉的游记散文,分为八大部分记叙了老师在新西兰游览和观赏毛利人居住地的见闻和感怀;这是一篇大手笔精彩佳作,文章内涵厚重,内容博大精深,设计精美。作者巧妙地运用一线串珠法,把八个章节紧紧串在一起,增强了文章的厚度和高度,人文性、历史性、研究性并具,风土人情与自然风光交融,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观赏性、价值性很高,可谓是毛利文化的袖珍百科全书。综观八大部分,其实都是独立成篇的文章,本文系上了一根主线,突出了毛利人生活和流传千古的艺术生活众览。不但展示了毛利人居住地的自然风光,更为厚重的是展现出了这个民族特别的人文风情,令人耳目一新和眼界大开。文章笔触多个方面的人文景观,通过描绘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展示了毛利人的文化特色。如毛利文化村见闻录、毛利人的纹身艺术,毛利人拥有的地热风光、在鹿馆与毛利馆长行碰鼻礼、麦卢卡树、还有婚嫁、舞蹈、红树林等等,把毛利人的生活区域写得非常到位,用文学展示了其间的精彩,犹如一幅幅图画和一幕幕电影展现眼前,让人忍不住就想去探访。文章将毛利人的风俗习惯,历史渊源,雕塑艺术,文化背景,地理概貌等展现得淋漓尽致,耐品耐读。其中火山泥是一道很独特的风景,可谓是景中之景,不管是观赏,还是养颜保健,都令人不虚此行,受益匪浅!这篇文章文字亦优美,触景生情,为我们描述了毛利人生活和开疆拓土的历史画卷,足见文学之功力。老师的文章总是如此的厚重和别开生面,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开始阅读欣赏吧!感谢老师带来的秀色可餐的游记散文佳作,祝创作高产和丰硕。【编辑:馨语馨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1009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袁梦雪        2018-10-07 21:28:51
  欣赏学习师父大手笔精彩美文,内涵厚重,设计精美,融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于一体,如画卷一样在眼前缓缓展开,行云流水般的笔墨将毛利人的文化风俗描写得详实细致,将异域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眼前一亮,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已。问好师父!祝福秋安!
回复1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8-10-08 13:40:42
  谢谢梦雪精美点评。问好!
2 楼        文友:思想者        2018-10-08 13:37:31
  这是一组厚重的游记,读文如在旅游。
回复2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8-10-08 13:41:32
  谢谢友友美点。问好!
3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8-10-08 13:39:56
  谢谢馨儿带来精彩美按。问好!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激情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4 楼        文友:馨语馨愿        2018-10-10 12:35:52
  洋洋洒洒近两万字的游记,堪称毛利文化和文明发展的百科全书,欣赏问好!祝老师佳作频传,撰写更多秀美的文章!
馨语馨愿
回复4 楼        文友:沁香一瓣        2018-10-10 13:00:00
  谢谢馨儿美评。祝编创快乐!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