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永不同等的两种形态(随笔·家园)
【编者按】贾平凹以称病为由拒绝官场宴请,钱钟书以耿直直怼权势邀请,看似没啥不同,但细观之,却发现两者大有不同,自古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愿辞去县令归隐山林。既不甘同流,就直接拒绝,何有理由来为自己谋退路?文人清高,便可以清高呈世,如若还在找一理由为自己解围,那岂不是还在思谋不让自己的清高惹得官员权势们生气?这又何谈清高呢?文章采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以两个事例的对比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心态,也在对比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文章虽短小,但所含道理深奥,也很有警示意义,为我等爱好文学的人树立正确的心态,提供了参考。好文共赏,拜读了。感谢老师对八一文学的支持。【编辑:今生何求】
回复1 楼 文友:陈亚珍 2018-10-10 22:20:28
谢谢,最喜你的文案!
回复2 楼 文友:陈亚珍 2018-10-10 22:25:32
谢谢来访!同感同乐!
3 楼 文友:极冰 2018-10-09 15:54:25
拜读陈老师的佳作,写得肆意洒脱,针砭得力!好文章!
我上学期间,读了一些贾平凹的作品。但他写了《废都》(我也读了删减版)之后,接着他又有一篇写路遥的短文,揭示路遥有官瘾。我就真不能理解他了。也就不读他的书了。
我没有思考陈老师写的这么高层面的问题。只是对他写《废都》和写路遥的短文比较失望。(^_^)
我上学期间,读了一些贾平凹的作品。但他写了《废都》(我也读了删减版)之后,接着他又有一篇写路遥的短文,揭示路遥有官瘾。我就真不能理解他了。也就不读他的书了。
我没有思考陈老师写的这么高层面的问题。只是对他写《废都》和写路遥的短文比较失望。(^_^)

回复3 楼 文友:陈亚珍 2018-10-10 22:38:34
其实贾氏的病态也是当今文人的病态,既不屑当官就辞职从文,但又不肯,明面上清高,暗地里争名份。这种人分裂已经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