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毕业后,我们仍静好如初(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毕业后,我们仍静好如初(散文)


作者:朱盼 布衣,350.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13发表时间:2018-10-10 19:04:35
摘要:此篇谨献给那些年一起走过毕业季的追风少年们!

题记:此篇谨献给那些年一起走过毕业季的追风少年们!
  
   一
   2014年9月15日,距离毕业整整四年。
   龙哥在这一天得到了全院众口一词的“头衔”,于是一下子“新传理志龙”的名头开始在军训队伍中疯传。
   我是在这时候认识李志龙的,虽说一个寝室,然则此前并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不过自此我们开始习惯叫这个快一米八的铿锵汉子一声“龙哥”。
   龙哥对这个名头乐此不疲。
   凡柯多少有点戏谑的意味。整天在军营里,不论是盘腿坐还是站着,但凡有空的时候都忍不住拉大声音带头喊一嗓子:“新传李志龙妹子加微信!”然后是对面的军训队伍投来的一个个讶异的眼神,接着是一阵哄堂大笑。
   军训的日子是最能够升华这帮追风少年此间的友谊和情感的,这帮瓜娃子总是对异性和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美丽的憧憬。
   在男生群里,龙哥始终算一个焦点人物。曝光多,出镜也多。他总是在笑,精力充沛到无处发泄的那种。
   第二个认识的人应该是大头,特点是头大,现在无论微信或者见面,总乐于呼一声头总,或者头大。
   军训的篮球场上烂俗的拉歌环节里,头大很快在这群人中脱颖而出,凭借着对街舞的认知和急于在人群当面表演的欲望。
   一段畅快淋漓的街舞下来,虽说持续的时间不长,却博得了一连串此起彼伏的掌声。
   当时男生群里,大鹏曾一度讨论大头和龙哥之间的那点鸡毛蒜皮的琐事。
   有点搞事情的意味,但毕竟是同学,说白了,不过是给乏味的军训生活找一点乐子。
   很快,金九一过,即迎来银十。
   国庆一来的校园是热闹的,感觉什么都在吵,树上的蝉鸣清晰入耳。
   大一所有的课堂上,我认识了第三个人,开开。
   喜欢游戏,懂计算机,偶尔拾掇点编程的宜昌少年。
   开开的第一次出镜应该说是在高数课上。男生选新闻专业的并不多,以前读理科的更是凤毛麟角。
   龙哥一个,老崔一个,再来一个就是开开。
   估摸着大学课堂上有史以来听得最认真的课估计就属高数。想来有点可笑,即便是这般与自己专业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高数课,仍旧令一群少年对着黑板上如同天书的数字与符号,追捧以至于痴迷。
   究竟是什么心理,当时也说不透,现在更无从得知。
   开开对高数还是颇有兴趣的,看得出当初他要是不选新闻,恐怕会读和数学以及统计有关的专业。
   当时高数作业里估计开开是做得最认真的一个。说起来有些不可置信。当时每到高数课前,这群追风少年居然自备草稿纸。
   而不到短短半年之后,就连专业课上带笔纸都成了一件稀罕事儿。
   开开是宜昌名校毕业的,说到名校,还得说一个人,贾龙。
   贾龙也是名校毕业的。记得是襄阳四中还是襄阳五中,他说起话来头头是道。
   他将男人不能输在说话上,这一道理贯彻始终。有时候听得有些烦燥,大部分单是听着就有一种令人不吐不快的欲望。
   尤其善于长谈,往往说完一席话,都是夜深人静之时,口干舌燥之后。
   这时候整个宿舍里万籁俱寂,对于这些刚有大把时间接触电脑的少年来说。除了一件事情,躺在床上夜聊外并无它事。
   然而122寝室里还有一线亮光仍旧在向四周的黑暗作最后的抵抗。
   淡蓝色的荧光从电脑的背面和电源数据线附近透出来。
   耳机插在耳朵上,耳机之中能轻微听见阵阵游戏的背景音。笔记本电脑桌上显示着LOL的各种英雄和种技能以及操作。
   朝阳应该算一个对游戏忠心耿耿的人。四年下来,大致算一下,估计一周七天,有五到六天的时间都在熬夜奋战。零点的钟声敲响之前。笔记本电脑上的灯光是不会暗的。
   其实无所谓好坏,有时候还会觉得有些烦。但这也算是一种大学的记忆,也算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对于一个涉及游戏未深的人来说,估计看上去无聊且不可思议,但对于一个对游戏有着特殊理解的人来说,这种执着无疑是一种情怀。
   最后认识的几个人里,第一个便是飞哥,格外出众,不光因为个子,人又好,而且乐于助人,喜欢健身并恪守健身的人。
   顽固到就算天上掉刀子饼铛,都能分毫不差每天早上出现在健身房,当时每天坚持只吃蛋清不吃蛋黄。
   估计这一做法让早上食堂里的阿姨相当糟心。
   认识李峥,是先认识他的口语,浓郁南方口味的粤语。
   老杨一直和女朋友热恋的关系,所以有时候我们几个人若即若离,之间隔着一点细小的间隙。
   不过这些并不影响,毕竟这些都是关乎大一时候的记忆。
   大学里过得最快的日子,除了毕业的那段时间,恐怕就只剩下大一的时光。
   美好的时光总是飞逝,禁不住琢磨,禁不住逗留。让我回想起来,总觉被人波动心弦。有感念于心头,然而想要说出却千头万绪。
  
   二
   2015年1月距离毕业剩余三年。
   女人永远是男人心头的一大抹不去的话题。
   仿佛造物主在创造这两个群体之时恐怕就在这俩群体之间形成了某种默契。一方始终离不开另外一方,势必要在某一个时间点,某一个火候擦出点火花,撞出一点灵感。
   一年时间过去之后,很快爱情的种子便在大学生的身上种下。
   男生的爱情看上去有些幼稚,甚至可笑。笨拙却可爱,矫揉造作却又单纯质朴。
   记得代航是在冬季碰上自己足以拿出勇气表白的女生的。
   作为初恋,他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至少我记得当初他拽着我到博雅园买了一大袋香蕉水果,钱不多但诚心不少,掂在手里也沉沉的。
   于是一段想象中刻骨铭心的爱情就这样到来了。
   铮铮在电视台里,也开始的自己心头萌动出的小悸动。
   据说电台里的学姐,也就是当时的台长,让他心头有些激动。
   虽说是冬天,但心头却炽热如火。
   至于各种的细节,我不大清楚。后来在毕业的酒桌之上,也未多说,难得喝醉之后的一些胡话,仍旧还暴露出当年心头的介怀。
   如同春寒一样,乍然而起,自然也跟着冬季的离去而灰飞烟灭。时间不长,但足以珍惜,弥足珍贵。
   铮铮和代航在大学里的感情伴随着一地葱绿而消失的无踪无迹。
   然则最令人刻骨铭心的,估计还是龙哥,被一群人怂恿。现在想想,觉得好笑,但确实是一件鼓足勇气的事。
   篮球队应该说是整个新闻学院2014级的辉煌,骄傲以及荣誉的见证。
   在龙哥和代航的带领之下,2014新传篮球队就这样应运而生。
   篮球队首战告捷,紧接着势如破竹,大小挫折时有,但一路向好。
   自然球队秣马厉兵之时的聚餐人不在少数。
   龙哥的感情属于比较奇怪的一种,不固定,目标也始终在四处游移。
   不过在游移的目标之中,偶尔有一两个目标,总会让人觉得格外醒目。
   于是趁着一天夜里,借着醉酒到了女宿楼下,夜色之中出现了一声声高亢的喊楼声,几扇窗户随之展开,一个个好奇的脑袋此刻探出窗户看向楼下。
   不是主人公的纷纷投以羡慕的目光,表面上虽写着不屑,心头却跟着眼红。
   涉事的主人公最终没能走下楼,。短暂的喊楼告白就在这片唏嘘声中悄然沉寂。
   虽说一切短暂,可短暂的东西往往美好,正因为短暂,所以让人看得格外重。
   比较奇怪的一点,这段日子中居然渐渐形成了一个梗,而且这个梗是每到男生聚会时总喜欢聊起。
   凡柯牵头,桌子上一群大老爷们手捂酒瓶,总喜欢拿这个和那个相互比较。听完,一桌的人呵呵大笑。
  
   三
   2016年6月,距离毕业还剩两年。
   未来的焦灼,以及对大学生活的倦怠是从这一年的六月开始的。
   盛夏的气氛让人觉得有些焦躁。武汉的天气,一到了六月立刻酷暑难当。伏旱笼罩下的天空,沉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奋斗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开开每天开始不停学英语,李峥每天也拉着托福的书不停地看来看去,
   桌子上的英文书渐渐摞了起来,书架上多出的摊在桌上变成了一座小山。
   朝阳兄在自己的游戏中沉浮着,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步入职业竞技的殿堂。
   龙哥这时候沉迷在自己的足球生涯里。龙哥是一个比较负责的人,而且体育神经异常强大,在一个文科院校里学文确实有点屈才。
   代航开始放弃了自己的口琴转战吉他,每天不停地练习着自己的曲子。
   总之,在这一刻似乎有一声号警。所有人松弛的神经此刻一一个个跟绷紧起来。神经一紧,对大学生活的期待也渐渐转为了对大学生活的倦怠。
   寝室里这时候贾龙和我们几个人不停地讨论着未来的出路。讨论来讨论去也不过就两种,一种考研,另一种就是选择工作。
   考研也好,工作也好,两者都如同长相可怕的白额虎,不等接近便让人感觉到瑟瑟的寒意。
   有那么一阵子,这些追风少年之间渐渐有些疏离。人在一起,一旦因为一个目标,就很快拧成一股绳。
   可这股绳变为了一张网,所有人之间的联系一下子似乎渐渐冷却下来。
   想想便让人觉得唏嘘,甚至有些担忧。
   我当时甚至觉得,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随着时间和岁月的打磨,说不定联系也就就此而断。
   后来证明我的想法是粗浅的,而且是有偏差的。
   不过当时这种想法却一直占据在我的脑海。恐怕不光是我,所有人都在这时出现了危机感,老崔这时候又因为转专业而离开了新闻学院,更是让所有人一刹那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
   这种时候矛盾开始出现,这些追风少年之间开始出现了点点争执。不过,这些裂痕并不大,大多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紧张气氛而逐渐激化。
   有时候通常闹得两个寝室之间不快。这种事情虽不多,但也并不少。
   可这种事情在经过了半年多的时间之后,奇迹般的出现了稍微的好转。当时只认为这些不过是余光一现,原因是大家的身上压力的担子似乎有减轻的趋势。李
   峥和开开陆续通过了托福考试,杨恒这时候在为国考面试而奋力拼搏。
   余下的人开始四处找工作的找工作,考研的准备考研,日子过得有条不紊。
   这时候稳得住的恐怕就只剩下龙哥。每天日出,日落而归,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了球场之上。
  
   四
   2018年6月毕业。
   为什么跳过了一年,不是因为篇幅问题,而是大学这段记忆实在太沉太厚,只言片语和以我现在稚嫩的文笔确实勾勒不出全貌,所以我只能略过一些细节,捡其精要。
   毕业前的一段日子,或者说毕业前的一年,正是吃鸡游戏和荒野行动大火的时候。
   不知为何,大概是因为这款游戏,大概是因为多年的情谊即将在毕业的一刻冲淡,所有人的情绪一下子全都调了起来。
   这段日子,三个寝室之间的关系异乎寻常的融洽。因为白天课到了收尾的地步,所以大部分时候都是想着如何去消遣时间。
   我偶尔下图书馆给自己充充电,磨一下文笔,供稿码字。
   然后回来和大伙们来几把吃鸡活动,就连平时不怎么和我们讲话的朝阳兄也跟着融入到了游戏之中来。
   晚上铮铮那边经常约我们去看恐怖电电影,三四个人挤着挤着两三张板凳,蹲在电脑屏幕之前看着上世纪香港的鬼片,还有一些外国的恐怖电影。
   总想着这样的日子能够一直持续下去,那该多好,可偏偏事与愿违。毕业就仿佛一道期限,不会因为任何情绪而放慢步伐。
   毕业的那天,酒是不能少的。
   三个人同时喝醉了,头大、龙哥,还有李峥。
   铮铮毕业的最后一夜是在医院度过的,我和马景开还有大鹏轮流照顾。
   酒桌上所有的话全都说开了,也吐得尽兴。
   伴随着醉言疯语一并消融,于是就这样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在天亮到来之前,我们毕业了。
   千人合影和各个学院的合照之后。所有人都开始了自己的另一番全新的旅程。
   代航回了四川,龙哥先是在武汉犹豫了一段日子,又跟着飞哥去了杭州,头大在北京反复辗转沉浮,留在了北京,朝阳去了宜昌,李峥在香港,杨恒去了国安局。贾龙准备着第二年的考研复习,决定二战。
   毕业之后的第一次大聚会是在杭州。我和大鹏、大头、龙哥,还有李峥。
   同样是喝了一小杯酒,然后去卡拉OK里唱到了大半夜。直到快要转钟的时候,这才依依不舍离开。
   大家各自谈论着未来的理想,最后坐上高铁、飞机散去。
   有点落寞,但还算完满。
   毕业后,这些追风少年大部分人依然过着单身的日子,每个人都背负着不同的期望与理想,希望在这片天地之间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方寸之地。
  
   结语
   祝愿所有人在未来的十年里能够找到自己所属的那一方蓝天,但愿我们依旧静好如初!
   此篇谨为纪念在大学中我们经历的过往。大学这本册子实在太厚,确实难以勾勒全貌,仅选择一些记忆犹新的细节,以供玩味咂摸。

共 49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写大学校园生活的叙述抒情散文!在青春年华享受自己的大学生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大学时光或许是每一个人青春年华中最值得追忆的岁月。让我们跟着作者的文字走进大学校园,体味不同的大学生活,品味校园里的人生百态。作者以纪实的笔触,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大学四年生活,重点描写了军训、大学一二年和毕业季的人和事,有兴奋,有追风,有崇拜,有爱情,有奋斗,有倦怠,有沉重,四年的日子有着太多的滋味,毕业时总想着日子能够一直持续下去那该多好,便有了难分难舍的情绪。如今回望,作者感叹到:美好的时光总是飞逝,禁不住琢磨,禁不住逗留;让人回想起来,总觉被人波动心弦,有感念于心头,然而想要说出却千头万绪。作者行文自然,层次分明,疾舒有致,语言精炼,一群个性鲜明的大学生跃然纸上,让人感觉这些学生就在身边,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文末传递了作者一种美好的心愿!推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10-10 19:09:36
  文章表现手法独到,生动再现了一代人的大学生活,毕业后仍旧能保持着友情,有着交流,有着问候,有着闲聊,是难能可贵的,希望永远静好如初!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10-10 19:10:16
  问好老师,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