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晓荷·家国天下】海明威冰山一样庄严(赏析)

编辑推荐 【晓荷·家国天下】海明威冰山一样庄严(赏析)


作者:醉剑飘香 童生,757.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52发表时间:2018-10-13 16:54:00

【晓荷·家国天下】海明威冰山一样庄严(赏析)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1899—1961),是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大咖,一把大胡子,浑身是肌肉,一手握笔,一手挥着“迷惘一代”的大旗。这就是海明威。
   海明威是我最喜爱的小说家之一,也是我最讨厌的小说家,此处就没有之一。他太狂妄了,比我还狂妄。他的狂妄来源于他的伟大;我的狂妄呢,嘿嘿、来源于我的无知,这是不是就更让人恼火呢。随便举个例子,他竟然厚颜无耻的让他周围的文人朋友,不分男女老少,统统叫他“大大”;这些人真的敢这么叫,他也真的敢答应,连他的老婆也得管他叫大大,鬼才晓得这都是什么辈分。小说上也是这样,无论写小说,还是其它体裁的文章,文字简洁是个基本要求,很多名家大咖都提出过这个问题;唯有他手拿一把尺子,腆个大肚子说,你们看,我的小说只写了八分之一,剩下的八分之七都被我省略了,就像一座冰山的八分之七都在水下一样,不信你们潜水拿尺子去量一量。看见没,他要的不是简洁,他要的是省略。有人问,大大,您省得太狠了,蛮多人看不懂,感觉不到那八分之七,咋办。他炸药桶似的回说,看得懂就看,看不懂滚蛋。他要早出生大半个世纪,准被巴尔扎克、雨果那伙罗里吧唧的老头们,揍翻在地,再踏上无数只长满老茧的现实主义加浪漫主义的脚。不过,他也没把这些前辈放在眼里,除了莎士比亚和托尔斯泰,他谁都懒得屌。
   海明威从小到大什么事都逞强,出去打猎,别人打只老鼠,他一定要打只兔子;别人杀头野猪,他就一定要干翻一头老熊;要是人干翻了老熊,他非找头大象不可。婚姻上也是这样,别人娶一个老婆就够用了,他硬是娶了四个,侵占了多少穷苦人的指标。
   他的运气是好还是坏,真不好说。别人一辈子都难得遇上一回的飞机失事,他来回经历了三遍,每次还都能逢凶化吉。最后的一次,别人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他就是脑壳被飞机门夹了一下。他是少数几个幸运地活着读自己讣告的人。一战的时候,他因为眼睛有毛病,参军体检被踢出来,只得夹着尾巴做了记者,还是实习的。没干几个月,突然听说去欧洲战场参加红十字会救护工作的青年,不需严格的体检,他立刻投笔从戎,打鸡血的报了名。有天晚上,他在战壕里给士兵们发花生米,发着发着奥军的炮弹就轰过来了,当时就把他轰趴下了。他瘸着腿、踮着脚就往后边蹦,你倒是好好的跑哇,他还背起一个重伤兵跑。奥军的机枪手看见了,气哼哼地说,你他妈的个派送花生米的,装什么牛X,老子送你一大把花生米。调转枪口对着他一阵猛射。这下把海明威整惨了,两条腿都被打成了筛桶。后来,医生从他双腿取出的大小弹片有两百多块,卖废铁都要换不少的美元。过了几月,他又完好无损地站起来了,居然没被打残。
   海明威这辈子虽然没少吃过苦头,但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成全他扎扎实实地创作出一批影响世界文坛的杰作,塑造出一长串硬汉形象。他把他的书比喻为推土机,要把他瞧不上眼的作家们统统推倒。显然,他痛并快乐的一生与他传奇般的经历,打造出来的硬汉精神世界是密不可分的。海明威值得我们尊敬。假若他心中没有一头狮子,在生活中他不是一条硬汉,他能不能劫后重生,创造出众多硬汉形象和一种崭新的文风,摧毁前人的文字藩篱,还真的难说啊。
   在分析《老人与海》之前,我郑重强调一下他的冰山理论,免得大家被前面的调侃带沟里去了。海明威第一次提出冰山理论,在发表于一九三二年的《午后之死》中,他在这部关于斗牛的专著中说: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一个作家因为不了解而省略某些东西,他的作品只会出现漏洞。
   作为一种理论,仅凭这段话,似乎还不够分量;可是,仔细揣摩之后,就会发现,这段话本身就是一座冰山。一个作家只有写他熟悉的东西,才能展现他厚积薄发的力量,在这种力量面前,所有的写作技巧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并非说写作技巧不重要)。作者省略掉的东西,还会不断地在作品中冒出来,使读者在领悟之后欣喜异常,获得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关于这一点,强烈推荐海明威的另外一篇小说《杀手》。再深层次的挖掘冰山理论,就会发现,在运用冰山理论指导写作的时候,它就变成一个浩大的工程;因为它不是简单的简洁,它是一种压缩,全方位的压缩。无论是主题显隐还是人物外表与心理刻画,无论是叙事还是写景,都会打成压缩包,放在文字的后面、放到冰山的下面,使作品更有力量、更加深刻,形成朴素简洁的艺术风格。就像让一个大胖子去减肥,已经够难度了;如果还要求他把减去的脂肪变成一块块的肌肉,其难度慢慢体会去吧。用大白话说,所谓冰山理论就是作者所有的理性思维都不能在小说中流露分毫,不能用叙述和议论、也不准以人物的语言讲出来,除非他必须说这样的话;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小说。小说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应该通过叙述、写景、人物的语言等等方面,雪落无痕地逐渐渗透出来。它不是面面俱到的宏大叙事,一切蹩脚的作家都喜欢的史诗式的写法(海明威语)。文字的自律很难,写作思想的自律尤其难;但海明威做到了,读他的小说是一个解压的过程,这是他区别于其他作家最重要的地方。海明威的小说是由一堆堆肌肉的压缩包组成的,饱满有力,独树一帜,自成一家。有人说他是拿着斧头在写作,还是满有道理的。
   要读懂《老人与海》先得知道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这个中篇其实是一部长篇小说的结尾部分,一九五二年被海明威抠出来,单独发表,冠名《老人与海》,其它部分则迟至一九七零年由他的妻子玛丽·海明威整理之后才发表,题名《海流中的岛屿》。那么重点来啦,海明威为什么迫不及待地要这么做呢,在他有生之年,为什么没把这个长篇整理出来呢。
   一九五零年他发表了《过河入林》,立即受到批评家们的奚落,嘲讽他的创作才能已经衰竭。把荣誉看得比天高比海深的海明威哪受得了这个,立刻开始反击。他列举出历史上几位被批评家们毁掉的作家,指责他们的偏见和攻击、要求作家的作品永远都应该比前一部更优秀的苛刻标准,才是扼杀作家们写作能力的元凶。为了证明自己的创作能力依然旺盛,于是,《老人与海》在《生活》杂志上首发。
   他在一九五二年写给华莱士·梅耶的信中,毫不避讳地说:现在发表《老人与海》可以驳倒认为我这个作家已经完蛋那一派批评意见。不得不说,《老人与海》的提前出版有赌气的成分在里面。他自己也曾流露过《老人与海》将是他的封笔之作,当时拿出来确实早了一些的意思。《老人与海》发表后,获得巨大反响,占据了不可企及的艺术高度。海明威不希望下一部作品逊色于《老人与海》,因此,他承受着荣誉所带来的沉重负担,生活在极度的孤独之中;再加上三年后的连续两次飞机失事,给他的建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他知道自己难以再创辉煌,《老人与海》实际上已经成了封笔之作。他虽心有不甘,可艺术上的失望,病痛的折磨,以及FBI对他的监视,终于使他完全绝望。为了维护比生命更重要的尊严,1961年他用一颗和他一样硬的子弹结束了自己。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留下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当年奥军的枪炮没能消灭他,更不能打败他,海明威的自戕证明,能够战胜自己的,除了他自己谁都不配,且仅需一发子弹足矣!
   了解了《老人与海》发表前后作者的遭遇,再来读就容易理解了。小说取材于真实的事件。海明威终生的朋友富恩特斯出远海捕到了一条大鱼,返航途中遭到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海明威还为此发表过一篇通讯。《老人与海》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构建的,同时,海明威又赋予了他们强烈的象征色彩(关于这一点,海明威的态度有些暧昧),巨大的马林鱼是人生追求的象征,鲨鱼意味着人生中无所不在的悲剧因素,海洋则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假如我们的理解肤浅的仅限于此,就太弱智了,太对不住海大大了。海明威的小说是精细的,不是工厂食堂大师傅用铁锹炒出来的大锅饭。在这部长达约四万五千字的中篇小说里,至少有几个关键词我们不应放过,狮子、公鸡、冠军、鱼骨架,让我试着为这四个关键词解压,把四座冰山下面的干货捞出来晒一晒。
   从哪里开始呢,就从狮子开始下刀子吧。狮子是啥,兽中之王嘛,野兽里最有兽性的那位。
   狮子第一次出现,是在桑提亚哥这个老头和小男孩吃晚饭、以及之前的一场对话中(这场长达数页的对话也是绝妙好辞,今儿暂不动它,放它一马,以后有机会再用软刀子解剖它),他告诉小男孩,他在小男孩这个年纪时,就已经在非洲的海岸看见过狮子了。接着,又写老头梦到了狮子,还是像小猫一样的小狮子;并且强调,他爱狮子像爱那个小男孩。暗示在老头的内心狮子和男孩是相等的,换句话说,男孩就是他的小狮子。看破这一层的读者立即会想起,前面那场对话中,老头一句颇有些无奈的话,“你要是我自个的儿子,我就会带你去冒一冒险了”。这句话赤裸裸的说明:老头是把小男孩当作了自己传人的。在梦中,小男孩等同于小狮子,小狮子是老狮子的传人,小男孩又是老头寄予希望的传人。解梦的结果就很清楚了,老头的梦通过这些弯弯绕的逻辑表明,自己就是傍晚在非洲海滩上漫步的雄狮,是王。用弗洛伊德的话说,无意识是在暗喻和转喻的替代置换中进行工作的,它逃避意识的伪装,但却以梦、玩笑和艺术的形式表现自己。
   虽然有弗洛伊德的话给我撑腰,怎么证明对这个梦的解析是正确的呢,既然老头的梦是海大大刻意建构的,我们就只能在他的文本中去寻找证据了。
   狮子第三次出现只是惊鸿一瞥地掠过,在大约六七百字之后,文本突然冒出了垒球手老狄马吉奥,以及鸡眼、斗鸡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在狮子第一次出现的那场对话中,老狄马吉奥和他的垒球队就反反复复的出镜,风头远超狮子;现在又一前一后地组团出来,海大大想干什么呢。
   虽然我的小说写得一塌糊涂,多少也知道点小说写作的套路。海大大这么胡来,一定“心怀叵测”啊。
   从文本的交代中,我们知道老头是老狄马吉奥的钢丝,他甚至知道老狄马吉奥的脚后跟上有个疼痛的鸡眼。在与马林鱼博弈的痛苦时刻,老头以自己的偶像克服鸡眼的痛苦,赢得比赛的精神来给自个打气。但海大大不会就此罢手,他的压缩包不会就这点稀松货。我似乎看见海大大写到这里,脸上露出的狡黠。
   果然,海大大笔锋一转,让老头由鸡眼联想到斗鸡(这他妈是哪跟哪的事),还用的是西班牙语言,以引起读者的重视。海大大只写了一句话,公鸡一只眼甚至两只眼瞎了还照常斗架。两只公鸡一定会有一只胜出,胜出者与老狄马吉奥一样,都会获得冠军的荣誉。
   紧接着,海大大又虚构了一段老头年轻时与一个健壮的黑人掰手腕的故事,使老头也迈入优胜者的行列,厚重又隆重地使老头在心理上完成优胜者=王=狮子的自我认同。
   狮子再次出现于梦中的时候,就温柔多了。海大大还先强调一句,他没有梦见狮子来掩人耳目,最后呢,这个梦还是以狮群的出现结束。这是啥,这说明老头通过梦与幻的暗喻、转喻完成自我认同后,精神世界的平衡与宁静。
   这就完了吗,当然没完,冰山的大头还在后面呢。如果仅此而已就把诺奖给他,你当瑞典皇家诺奖评选团跟咱鲁奖评委一个德行。
   从小说文本中我们知道,老头是他们那一带最能干的打鱼人;但是,他有八十四天没打到鱼了,同行们都冷嘲热讽地和他开玩笑。老头不生气,心里很难过。他是狮子他是王,他可以忍受失败,但不能丢掉尊严。证明自己的能力、维护自己的尊严(海明威曾考虑用《人的尊严》为小说名),这是他去渔夫们从未到达的深海打鱼的动机。目标很崇高,后果很严重,大鱼变成大骨架。商业价值为零的鱼骨架,却凸显出虚拟的精神价值,让老头与庸众各取所需。鱼骨架象征死亡,在小说中的寓意十分沉重,它或许要告诉我们,对虚荣的贪恋,不过是与死亡同行;唯有对事业、理想的追求,对人格尊严的捍卫才能超越死亡。老头把鱼骨丢在码头,实际上是丢给了那个俗世;而他自己回到他的窝棚,把自己摆成十字架,连同他的雄狮梦一道奉献给他深爱的上帝。
   如果拿老头远航的起因与海明威提早发表这篇小说的动机一比较,他们竟是惊人的吻合,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都是为了自己的尊严。小说中有这样一段话,他(桑提亚哥)想:也许我不该干打鱼的这一行。如果把这句话中“打鱼的”这个职业换成“写作”,这不就是在写海明威自己吗。一个总是要打鱼的,一个总是要写作的,他们的职业虽然不同,命运却是惊人的相似,都信奉个人意志神圣不可侵犯,都想做狮子,做王。
   再深一步去探讨,如果把这句话中“打鱼的”这个职业换成你的职业,你说过这样的话吗;换成千万人的职业,千万人说过吗。这句话像个鱼钩把整个人类都钓起来了。此时,桑提亚哥的命运不再是他个人的命运,是人类每一个个体共同的命运。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即使你付出足够的努力,即使返航途中顺风顺水,也难免于功败垂成,与死亡同行还是超越死亡,是捍卫尊严还是放弃梦想都在一念之间啊。这是海大大最后一次在文字中对生死的探索,他忠诚地奉献了他看到的一切,虽然有八分之七隐藏在冰山之下。
   《老人与海》发表之后,有人问过他小说中有关象征主义的问题,海大大极不耐烦地说,没有象征主义的东西,老头就是老头,大海就是大海,鲨鱼就是鲨鱼……说什么象征主义,全是胡扯。可是,当他的老朋友美国艺术史家伯纳德·贝瑞孙给他写了一段话后,海大大心悦诚服地把这段话推荐给出版社,作为宣传《老人与海》的广告词,这段话是:
   ……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

共 552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赏析文章,文笔幽默而细腻,内涵厚重而深邃,是对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的赏析,更是对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现代著名小说作家海明威的赞誉。文章开篇从海明威的性格、人品和人生说起,海明威的执着、逞强和不认输,最终写出了《老人与海》这部经典作品,小说中的人物老渔夫在远离海岸的大海上与一条大鱼的搏斗,这个老人的性格就与海明威一样。文中还特别提到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大海上宏伟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冰山底下有着巨大的后盾,海明威的写作就是这样厚积薄发,使作品更有力量、更加深刻,形成朴素简洁的艺术风格。文章也分析了《老人与海》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海明威在自己的晚年受到一些批评家的奚落嘲讽,为了证明自己的创作能力依然旺盛发表了《老人与海》这篇小说,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文章重点分析了《老人与海》的主要人物和内容,小说取材于真实的事件,海明威的朋友富恩特斯出远海捕到了一条大鱼,返航途中遭到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与海》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构建的,同时海明威又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意义。文末的结语,引述了美国著名艺术史家的一段话,点明了本文的主题内涵:真正的艺术家既不象征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艺术品都能散发出象征和寓言的意味,这一部短小但并不渺小的杰作也是如此。优美厚重的赏析文章,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18-10-13 16:57:50
  精彩的赏析文章,文笔幽默而细腻,内涵厚重而深邃,是对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的赏析,更是对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现代著名小说作家海明威的赞誉。感谢赐稿支持,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醉剑飘香        2018-10-14 15:31:39
  编辑辛苦,谢谢老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