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离愁(散文)
这一天,梦悄悄地、静悄悄地飞走了,离愁,竟蚁满上我的心头,太多的想象,在我的心里微颤微颤着,如大海的波涛在荡漾。
如今,我拾掇着文字,来到九龙江边,遥想我的故乡,福建省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横路下组的那些沟沟壑壑,心里同样涌出那一团又一团的甘泉,故乡的山水,永远都是一幅明媚的画,在我心中,荡漾着,这可是诗所不能表达得尽善完美的。
前几天,大画家江宓老师和文友黄家春、叶顺成到我家尽情地品尝美酒,品着我自己从九龙江钓的我用油榨的“翘嘴巴”、“浮水儿”等珍贵鱼种,我还生蒸了一大碗“罗非鱼”,让他们品尝,而我更多地跟他们讲的,却是我在九龙江边学习钓鱼的故事。
宽广开阔的九龙江,是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江,是我们漳州市的母亲河,它涌到漳州,涌到龙海,最后奔入大海了,这条大江,与故乡的小河相比,当然是“气势磅礴非小可;奔腾浩荡且凌天!”故乡的小河,虽也日夜奔腾,但怎比得上漳州市母亲河九龙江这大江大河的浩浩荡荡呢!
因此,我更多地跟文友们谈起的是,我在九龙江边温习水性,掌握鱼讯,学习钓鱼的故事,从钓不到鱼,到钓一两条鱼,拿回家养着观赏,到最后钓的各种各样的鱼,堆放在冰箱里都把冰箱的空隙挤得满满的,已无处可放,这种丰收的心情,溢美言辞,我如数家珍,侃侃而谈,谈意甚浓,我和江宓老师谈起了画画的事,跟叶顺成谈我写《淡定哥》、《再见淡定哥》、《淡定哥爱情故事》的故事,《淡定哥》是我第一篇在《江山文学》荣获散文精品的文章,因为题材好,故事感人,编辑湖北武戈老师在编者按里这样写道:“淡定哥,不淡定,要是他只停留在当年他只领代课老师的月奉30元的工资,是不会有今天的图腾迹象的……”,是的,经过千磨百击,经过千辛万苦,淡定哥磨砺出来了,成为一个经济成功人士,一方豪杰,这也正印证了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平常我们都是文友,都是书画爱好者,常聚在一起,谈诗论画道,说音乐,交流对世事人情的看法而不亦乐乎,但我却很少跟他们谈起画画,今天我正式跟江宓老师说:“我和叶顺成想跟您学习画画,您答应吗?”江老师满口应允下此事,这是我第二次在酒后酣畅淋漓时向江老师提这件事的,我记得第一次向江宓老师提这个想法的是在我的好友陈良在开的“好吃再来”的饭店提这个想法的!
其实,我对画画也有浓厚的兴趣,从童年起,在老山上就经常用自己烧的木炭画山、画云、画青松、画翠竹、杉木树,画山里的一切物构存在,其实大自然的一切美好的客观存在,不仅呈祥纳吉、如痴如醉地在我的文学里、音乐里笔走龙蛇,龙飞凤舞,而更多的想象,更是在我的画笔里,也同样亢歌、同样哀吼、同样琴瑟和鸣……
我也经常和书法、画画、文学、音乐爱好者,也是我的文友宋康飞说:“文人是有很多相轻的,但从‘相轻’走到‘相亲’,是一个无限倾轧和相互折服的过程,国人尽管很善于窝里斗,但最后还会是‘惺惺惜惺惺’的,因为太优秀的东西明摆着在那里,是你所诽谤不了的!现实高过诽谤,现实高过否定,因为优秀的东西一旦闪烁倾巢而出,是排山倒海的!欲盖弥彰,是螳臂挡车、蚍蜉撼树呀!”事情就是这样,蚍蜉撼树谈何易呀!至于那些不该应有的诽谤,那些互相倾轧,那只是一个过程,而更多的是奠定下一个有远大作为和进取心的人的信心和所作所为,因为这种信心也许是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且永远将是钢铁的意志,无坚不摧的!
是啊!一个人的成功之路,遍洒热血,遍洒坎坷,遍洒滔滔汗水,遍洒坚强、坚定的追求,有时,五十年的追求,才只是一个小小的驿站,只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一个写照,但是,奋斗的脚步,理想和追求的坚持和坚守,是一个人走向胜利,夺取成功的法宝,因为“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是容不得小雀儿在“有仙山琼阁”那“叽叽喳喳”的陈词滥调的叫嚣和哀吼的!
所以,我想到一代领袖毛泽东主席,想到一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想到最近经常和我们谈治国理政的习近平总书记,我们伟大的中国,从站起床、富起来到强起来,也是一个循序渐进,无限反复的过程,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猛狮!”现在的中国,正应了这一句话,我们伟大的中国,这头醒狮,已经睡醒了,正在朝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迅猛前进呢!你说,我们前进的脚步,不摧枯拉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吗?
理想和追求一旦设定,剩下来的是应该怎么去实现,但前进的脚步,岂能迟缓,岂能犹豫,岂能松懈,于是我想起了“淡定哥不淡定”这一句话来,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过的歌颂梅花的一首元朝王冕写的《墨梅》的七绝的诗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是啊!一个有作为的人,怀揣的不仅仅的是个人的一些理想,而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个理想,奉行践实于这个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理想的奠定,决非一般人之所能做到的!
一个真正的作家,来源于人民,从人民的土地上诞生,汲取和采集了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情感,浓缩于他的文学色彩当中,因为我们所站立的土地和所诞生的人民,有取之不尽、挖而不竭的创作源泉。
一个真正的作家,他的作品更多的是全面知识的沉淀和积累,修学和展现,像曹雪芹,像鲁迅、林语堂这些文学巨匠,他们更多的还是把智商和智慧展现在各种文学体裁的文学作品当中。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坎坷的生活,并不可能剥夺一个人坚强的锐志和向往、进取,更不能剥夺一个有为之人的坚韧不拔的求知欲和奋进心,浩瀚的知识是在浩瀚的追求和实践当中获取的,所以说,逆境炼出真才,金子总是在百般的埋汰当中,在百般的千筛万选当中才被滤取,才被炼就,最后才闪闪发光的,所以说人民是最伟大的,人民万岁,离开我们的人民,我们的作品肯定会是平淡无奇的,如同嚼蜡的。
所以说我们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的报告当中,两百多次提到“人民”这个字眼,这说明人民的份量,在总书记的心中是多么的重要呀!
唐朝的直谏大夫魏征,曾跟李世民说过三句话,李世民终生铭记并受用,最后出现了唐朝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因为李世民当皇帝的时候这个年号谓之“贞观”。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在“直谏大夫”魏征逝世时曾悲叹:“我痛失一镜也!”故:这“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也成为一句千古绝唱、流传至今的名句。
这三句话分别是:“兼听则明,偏听则黯!”、“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君似舟,民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人民的份量,在整个社稷当中,在整个乾坤当中,是多么的重要呀!所以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人民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邓小平也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是啊!这些伟人,时时刻刻都把人民惦量在心中,把人民的幸福和发展惦量在心中,所以说,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定能够梦想成真,化为现实的!
所以说我跟江宓老师说:“我和叶顺成两个人想跟你学画画!”没想到,江老师两次都爽口答应了,这时书法和画画爱好者黄家春在旁边幽默地调侃说:“那以后我就是你们的师兄了!”因为,黄家春文友已经和大画家江宓老师学习画画一周年有余了,我和淡定哥叶顺成的书法作品,也经常拿到黄家春所开的裱褙和装镜框的“紫春阁”店里裱褙和装镜框,所以说今晚真的是“文友兴会喜空前,师生共同谋发展!”
所以我今天这篇文章,题目定为《离愁》,因为一个人纵然有海阔天空、山高路远的追求,纵然有海宽浪广、洋深水漫的理想和壮志,但是,实实在在地把一个又一个理想、追求化作现实,那才是更重要的!
愿这淡淡的离愁,促成我们每日的相思,去耕织我们浓浓的乡愁的每一幅画吧!去耕织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吧!并且把这波澜壮阔的宏伟蓝图,早日梦想成真、汹涌澎湃地变成现实吧!
201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