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好好干,一切都会有的!(散文)
“居者有其屋”是2300年前中华先贤孟子说过的一句话,千百年来,这个朴素理想成为许多中国普通民众奋斗一生的目标。改革开放40年,神州大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而这其中,对老百姓而言,最实实在在、最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莫过于住房条件的改善了。
记得二十七年前初到铁山时,远远看见车站对面一排排低矮破旧的平房,心里有些诧异,“铁老大”就住这么差的房子吗?不过,这种疑问很快被刚参加工作时的紧张、兴奋心情所冲淡。
然而,新鲜劲一过,心中的疑虑又抬了头,央求师傅带我到他家看看。师傅五十多岁,曾是个老“铁道兵”,当年这条铁路建成后就留在了这里,见我想去他家,就点点头,让我跟他走。
家属区不远,穿过铁路就到了,虽然先前有过粗略印象,但这里的条件之差,是我怎么也想象不到的。房子是石头垒的,墙面并没有找平,只是把缝隙塞了,显得那么随意;屋面盖的倒是机制瓦,但已破得不成样子,很多地方露出油毡,房子本来就不高,又都顺屋檐搭了偏厦子,作为厨房之用,石头是就地取材的,窗户只能算是一个豁口,早已熏得油黑发亮,里面叮叮咣咣炒菜,外面油烟迷得人睁不开眼。潮湿的水泥地面,直的弯的裂纹一道又一道,新的旧的补痕一层摞一层,边角处还长出斑驳的绿苔。天才刚擦黑,整个家属区俨然已进入深夜,漆黑一片,走在路上,高一脚浅一脚,借助窗洞里透出一点微弱的光,可以看到两排房子的连接处,一群人围着公用水龙头摸着黑接水。再看看远处的铁山街上,楼房整齐、灯火明亮,两相比较,真是天壤之别!
到师傅家门口,他示意我低头,我“啊”了一声,不想还是被屋檐露出的椽子戳了一下额头,疼得钻心,心情也灰到了极点。这时候偏巧电也停了,师傅脱掉工作服,随手一丢,竟挂在一块凸出的石头上,却也不掉,又从石缝中抠出火柴,再找出一根蜡烛点燃,在高一点的石坎滴了几滴,然后粘上,屋里顿时亮了起来,撕下一小块火柴盒上的火药皮,贴在我的伤处。
师娘热情端来饭菜,师傅开了酒,给我满上,自己也倒了一杯,滋了一口,脸上露出红光。他说,“这房子是1958年修建武大铁路时做的,那时候条件比现在还差,这儿原是荒无人烟的“扁担山”(本地土语:坟地),遍地荆棘、石头,还有野狗、乱坟岗,那么恶劣的环境,我们的筑路大军不一样克服了么?没有电、没有水怕什么?我们有煤油灯、马灯照亮,可以去几公里外的村子挑水,还可以看大姑娘咧!”说着,咧开嘴笑了。
接着又说:“现在总归比我们那个时候好多了吧!环境是可以慢慢改变的,幸福不是毛毛雨,我们有勤劳的双手,只要好好干,一切都会有的!”从师傅的话语里,我读到了开朗与豁达,更读到了一个老铁路人深藏于内心的憧憬和激情。
1994年秋,上级投入巨资,对铁山铁路家属区进行了全面改造,原先破旧的“干打垒”房推得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一栋栋拔地而起的五层楼房,整个家属区进行了总体规划,建起了菜市场、老职工活动室,子弟学校、卫生所也焕然一新,路面全部硬化,安装了路灯,空地上建起了绿化带,做了亭子,安了石桌石凳,显得既雅致又温馨。相较于从前,职工群众的生活条件有了质的提高,退休不久又搬了新房的师傅说,住上好房子,心里敞亮多了,还想多活几年呢!
只可惜,那时候我还只是个没结婚的毛头青年,自然也就没赶上这样的好房子,到1998年元旦结婚时,我只能把两间单身宿舍打通,做了自己的小窝,简陋是简陋了点儿,但心里从不觉得憋屈,时常想起师傅说的那句话,“好好干,一切都会有的!”
2014年,上级又在黄石市中心建起了经济适用房,这时候的我已经是个有着二十多年工龄的老职工,顺利拿到房门钥匙是情理之中的事,这是一座现代化的22层电梯房,高大挺拔、器宇轩昂,人性化的房间设计,智能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让我们住得舒心、放心。许多老伙计和我一样,在边远山区干了半辈子,如今在这座城市的繁华地段,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那种喜悦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所表达的,还是师傅那句话,“好好干,一切都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