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不断走向辉煌(散文)
在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南有一座山,主峰上有一石柱直立山顶,远远看去俨然就是过去满清人家的烟囱。故而被称做呼兰哈达(烟囱山)。因她是满清第一陵永陵墓地的照山。有呼兰哈达十二峰,满清十二帝的说法。它成了满族人民的圣山。
先不说满清十二帝与呼兰哈达十二峰是否有关,就她那秀丽、独特而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奇景就足以令人神往。
2018年10月20日,我们新宾作家协会在主席徐爱国带领下,举行了一次攀登满族圣山呼兰哈达(烟囱山)的朝圣采风之旅。
循着先祖的足迹,一路前行,渐渐的路两旁霜叶、野果挂满了枝头。秀丽的景色拖延了我们前行的脚步。
由于除了我们主席徐爱国和特约参加的县文联主席崔凤日等少数几人,曾在十几年前登过呼兰哈达外,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来。再加上从南麓登山的人很少。我们没有找到登主峰的路。于是我们望着主峰方向摸索着向山上攀缘。
因地形不熟,我们走上了一条非常陡峭的山路。这对于身强力壮的男队员还可以。可对部分女队员和有恐高症并一直生活在县城里的队友就是一次考验了。慢慢地有人掉队了。
我生长在大山里,始终没有离开过大山。在一行人中,我是对大山最熟悉,体力最好的一个。
起初我走在队伍的前列与徐主席一起走在前面探路。
我在学校是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每当学校外出活动,(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我都是跑前跑后,前后照应以防发生意外。
多年工作养成了习惯,看到有人掉队,我便主动留了下来,用自己的行动鼓励他们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在我的影响下,队友们相互鼓励,团结协作,凭借顽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即将精疲力尽之时征服了峭壁,到达了顶峰。
只见峭岩壁立,怪石嶙峋,酷似烟囱的巨石,高二十多米,直径五米余,稳坐于三块巨岩自然叠成的“灶门”之上,“灶口”面东,内可容四、五人。巍巍耸入云表的大“烟囱”东侧,有一似人工凿琢的石门,宽不足一米,立于山脊之上,人们称其为“南天门”。
“烟囱”以西,为烟囱山之主峰,略高于“烟囱”。两峰之间,有仙人洞一处,此进彼出,犹临地宫,大有迷茫之趣。攀上十几米自然形成的石阶,即达峰顶,其上横陈“石桌”一张,桌面长一点三米,宽零点八米,高近一米。传说曾有仙人在此桌上对弈,故称“棋盘石”。神秘的色彩,使人遐想联翩。立于峰顶棋盘之上,放眼四望,远岫叠宕,近岭层峦,使人心旷神怡。不但西面美丽的凤凰岭,东面雄伟的鸡鸣山一收眼底,而且南面的榆树、都督、哈山等村落,北面的嘉禾村,西面的大和睦、羊祭台等村落也历历在目。烟囱山南北柞林莽莽,松涛阵阵,远山近水,风光无限。
眼望这美丽的风光,再看看在我鼓励下坚持登顶的队友那兴奋的样子,我的心情无比愉悦。
欣赏完美丽的风景,大家稍做休息,补充些营养和体力。在“烟囱”前合影留念。
在徐主席的带领下我们战胜了重重困难成功完成了朝圣采风任务。
从短短几小时的朝圣采风活动中,我看到了徐主席领导下的新宾作家协会超强的凝聚力,和超强的团结协作精神。
有这样一支队伍,我相信新宾作家协会必将在徐主席的带领下不断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