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记忆树(散文)
老家有两棵记忆树,特别难忘,值得在记忆当中提取。
在我生长的那个年代,还处在毛泽东时代,童年,我就在那个年代甜蜜地度过,虽然,那个时代,是穷了点,但社会风气却是很好的!
要回到老家,也就是福建省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横路下,要爬一个很高很陡的红泥巴路,这条路叫和尚墩岭,就在这爬坡的三分之一的地方,长着一颗记忆树,俗名叫青松,树冠很大,可以遮荫避凉,而且这颗记忆树,坚韧挺拔,气势非凡,山风吹来的时候,还会呼呼地响的,像人在震吼的样子。
春夏秋冬,青松昂然屹立,就像一个山神,挺着头颅,好像在向天诉说着什么。
当我们爬山爬得很累的时候,总会在这棵树下歇歇脚,呼吸一下山里清新但却是很透明的空气,这空气清凉、净爽,而且还挺像吮吸一口山泉一样,似乎有点甜丝丝的感觉。
我的故乡海拔很高很高,要翻越这座大山,直至山顶,而后绕在山顶走了四、五华里山路,然后才倒回、也就是顺着另一座山坡往下走,我的家就依着山坡,散落布局在这里。
这里的山势险峻,海拔依然很高,春天的时候,春雾常锁住春天的迷茫,缠绵在这里,有时甚至是七七四十九天都不会散去。
童年,我就在这大山里打猎、放牧,度过我美好的时光。
1976年,我已经初中毕业了,这一年的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了,我又一次回到故乡,去领略一下故乡的风光。
山路十八弯,山路陡峭,崎岖不平,回故乡的时候,总要爬这个叫和尚墩岭的路的,也总要在这棵记忆树下乘凉,经常听同去赶集的上一辈人讲说山里的很多故事。
在临近登顶也就是这座高山的五分之四的地方,又有一棵巨大的青松树,这棵树更大更粗,气贯长虹,颇像这座高山一样,似乎在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宏伟,挺拔,气势磅礴,所以,我们也总要在这里歇歇脚,静静气,呼吸一下山里清新静谧的空气,以存实力、体力、脚力,再最后完成那还剩下五分之一的既崎又陡的山路的爬涉,以做最后的登顶。
山里人,练就了很好的一双脚板子,我们当年的出行,靠的就是两条腿,行万里路,但当时还不晓得读万卷书的道理,因为我当年毕竟还是大山里一个放牧和打猎的孩子。
但这两棵记忆树,也是两棵巨松,至今留在我的记忆里,五十多年过去了,一直在我脑中储存着,因为这两棵巨松,不仅沐够了山里的春雾,而且汲取了大山的顽强和秉性、骄傲昂然挺立,这是很像我们山里人的脊梁骨的,有钢铁一般的硬朗,坚硬,并且有“傲视青山不可欺,斗尽霜寒笑春风”的气概,而更多的是能“沐尽春雾、抖落恶雨、并且能在酷暑中,撒下一片清凉,给山民一路清风、飒爽,而且还会在秋风中清唱着美丽的歌,似乎在讴歌和赞颂着山民在与大自然的恶劣做抗争的顽强和毅力,坚守和矢志不渝,因为,人的理想树立之后,更重要的是为了这个理想,去奋斗,去实现,那么这里面的坚持和坚守,就显得更加的特别重要了!不到黄河死不休,不择金冠不回头!”因此,这种理想的树立,与这两棵昂然傲立的青松,却是多么惊人的相似、而它的志气和秉性也是有多么惊人的相似、相像啊!
后来,家乡因为修筑水泥路,把这两棵记忆树,也是两棵巨松砍掉了,但是,它却如两棵黄山不老松,在我的记忆中永恒,在我的记忆中回味,并且很难泯灭。
虽然在以后我历经千般坎坷,万般磨难的生涯里,我也历尽如两棵巨松一样的经历,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霜重雪暴,但人的沧桑和阅历,永远都是精神财富,也是一座知识灵感的宝库,去躬行在我的实践里,在我的文学创作里、音乐创作里、书法创作里、画画创作里,并去勾勒我的每一分理想,去匀实我的每一分坚持,因为,英雄总是在最后一个才壮烈地笑着地对世界说:“今天,我终于达到了,终于登顶了,终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了!这份光荣和梦想是属于有坚定理想,勇于攀登而又不辞辛苦的人,因为只有像这两棵记忆树,两棵巨松一样,能傲霜雪,抗严寒,并能把这份清凉,静爽留给人们,而且有大山一样的广獒和辽阔的胸怀,也只有这样勇于爬涉、无畏艰险的人,他才能达到光辉的顶峰!”……
因此,我就更加怀想这两棵记忆树了,愿这两棵巨松,永远都像两个巨人,永不泯灭、活在我的心中!
201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