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韵】灵感(随笔) ——写诗
一:浔阳晚报编辑部内日
编辑部张老师正在审阅来稿。
门上响起“笃笃”的敲门声。
张老师头也不抬地对门外说:“进来。”
来人摸摸索索从口袋里掏出折迭成硬币一样的纸块,双手恭恭敬敬献给张老师。
张老师接过,奇怪地问:“这是么事也?”
来人说:“这是我写的一首诗,请老师给我发表。”
张老师说:“啊!是写的诗哇,那我看看。”艰难地剥开纸块,看着、看着,嘴里不由地念出来:“日出桌八脚,雨淋水成汤。摩托图母舅,坐车脸姨娘。”张老师抬头看了他一下,见是一个在校学生,十四五岁的毛头少年。对张老师带着谦卑的笑容。张老师心里说,(旁白):“这是么事诗也,这也叫诗?我且问他一下,他的这些灵感从何而来?”
张老师放下诗稿,对写诗的少年说:“叫么事名字?”
毛头少年谦恭地说:“我叫栾胡悦。”
张老师画外音:“怪不得叫乱胡说。”又问栾胡悦:“你这诗的灵感是哪里来的?说出来让我听听。”
栾胡悦一听老师叫他说灵感,顿时来了兴致。手舞足蹈地说:“老师,那一次我家搬家。别的么东西都搬上楼去了,只剩一张桌子没
上去。这时,日头正好照到那张桌子。本来吧,桌子只有四条腿,太阳一照,那桌子就有八条腿了。这时,我的灵感就来了,写出了
‘日出桌八脚’”。说完,得意地看着张老师。
张老师耐心地听他说完,不动声色地问:“那第二句灵感呢?”
栾胡悦回忆了一会:“第二句灵感?啊!我记起来了。有一回我到亲戚家去,路上遇到了雨。我又没带伞,那个雨好大啊,落得我
全身都湿透了。雨水从头发上滴下来,流到嘴里。那味道是咸的,就
和菜汤一样。我就写出了‘雨淋水成汤’”。
张老师起身倒了一杯水喝,也给栾胡悦拉了一把橙子坐下。亲切地:“第三句灵感从何而来?”
栾胡悦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把刚进门的拘谨放松了一些:“第四句是我在县城里打工,老板叫我出去送外卖。我走着,走着,忽然,一辆摩托车撞到了我。我倒在地下,正要爬起来找他。谁知那个人是个无赖,骑着摩托跑了。当时我的脑子被他撞昏了,隐约觉得其的像貌有些像我么舅。就写下了‘摩托图么舅’”。
张老师觉得好笑,但为了让他把话说下去,又起身为他倒了茶。
栾胡悦爱宠若惊站起来双手接过茶。心里说(旁白):“老师对我这么看重,肯定是我写的诗蛮好。我的期望值不高,只想达到郭沫若、
郭小川那样的水平。以后,我就是中国大诗人了。哼!父母一天到晚骂我不务正业。还有老师,总拿白眼翻我,同学中成绩好的也瞧我不
起。哼!哼!哼!等我成了名时,你们想巴结我,我才懒得理你们这些小人?看看谁才是当今诗坛上的才子?!”
张老师望着他沉默了一会儿,心里想道(旁白):“看他那得意的表情,一定以为我看中了他的诗。这伢儿在学校肯定成绩不好,
才想到写这些东西?这是么事诗啥?连诗的边都挨不上。我再问他最后一句,他的灵感从何而来?我将今天的谈话记下来,也好教育教育
那些不学无术,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的学生伢儿。”
想到这里,他就对栾胡悦说:“说说你那最后一句灵感。”栾胡悦眉飞色舞,洋洋自得地:“最后一句灵感来自于路边一辆汽车上。那天,我放学回家,看到车子里坐着一个年青女子。我一激灵,这不是我姨娘吗?我姨娘几时发了财,买了这么好的车子。她正在车上化妆,我想上前叫一声,姨娘,你坐这么好的车子,咋不带我去兜兜风?也让我过一下高级轿车的瘾。我就上前叫道:“姨娘,你几时发了财,买这么好的车?也带我去玩玩吧?”
那女人听见我叫她,停下了化妆。在镜子前抬起头来:‘呸!呸!!’
一连对我吐了几口口水。我一看,叫错了。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
我认错了。她还在后边说:‘以后不要乱叫,再乱叫,打死你个小憨包。’我吓得赶快跑了,免得吃皮肉之苦。”
张老师哈哈大笑起来:“下次可莫认错啊?你想攀高,别人不认你。
你还把这一句作为诗句,你觉得合适吗?”
栾胡悦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张老师说:“你这首诗,我这里不大好发表,你拿到网上去发表吧?”
栾胡悦感到失望:“张老师,麻烦您给改改,替我发了吧。我可是用了好多心血才写成的。”
张老师还是摇摇头:“不行啊,我们报纸是九江百姓看的经典报纸。你这样的诗如果发表了,九江人民就要将我们的饭碗砸掉。你还是拿走吧?”
栾胡悦无可奈何:“网上能发表吗?”
张老师:“你去试试看吧,上次一个著名诗人赵丽华还写出了‘我最讨厌那些上厕所解完大便不冲水的人。’连这样的句子也算诗,而且还是名牌诗人写的。你这首诗也比她的诗好,可能会发表吧?”
栾胡悦正要走,张老师叫住他:“小栾,我送你一样东西。”
栾胡悦惊喜的表情。
张老师拿了出来,递给栾胡悦。
栾胡悦一看:“老师,这是么东西也?好像是一张膏药?我要它做么事?”
张老师笑着说:“你晚上将它贴在自己屁股眼上,你再想想你的诗。”
栾胡悦大惊失色:“老师,你是说我的诗‘狗屁不通’?”
张老师没空理他,悄悄关上门。
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