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砍柴(散文)

精品 【星月】砍柴(散文)


作者:小野菜 秀才,1154.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96发表时间:2018-10-25 18:13:11

【星月】砍柴(散文)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砍柴就是其中的一件很重要的事。
   砍柴对农村人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了。对许多过来人来说,砍柴留给他们最深刻的记忆就是“苦累”二字。而对于我来说,不单单是“苦累”二字,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是对家庭的奉献,同时培养了自己坚韧的性格。
   我家兄弟姊妹八人,父亲长期患病卧床,母亲要负责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还要到生产队去挣工分。所以,担水砍柴的事就由老大负责。我上有二个姐姐,年满十八九岁就先后嫁了人,砍柴的事自然落到了我肩上——当时的我只有十四虚岁。二姐出嫁那年我正在离家十几公里的镇上读初中。尽管二姐在出嫁前,把一间柴房塞满了柴禾,但“肉多不经切,柴多不经烧。喉咙深似海,灶门大似山。”几个月下来,二姐砍下的柴就会所剩无几。
   二姐出嫁那天,母亲抱着二姐哭得泣不成声,二姐一走等于断了母亲一只手臂。我知道母亲不是舍不得姐离开,女儿养大不中留,就像横梁上的雏燕,翅膀硬了迟早是要飞出巢的。而是姐一走家里就没人砍柴,家里就断了烧柴,因此让母亲万分愁苦。在此之前,母亲特地问过我:“你二姐快要出嫁了,家里没人砍柴咋办?”当时我不知如何回答。今见迎亲的人在大门口吹着唢呐敲着锣鼓,一遍遍催着二姐上轿。母亲却一直抱着二姐不松手,家里的叔伯们都劝说母亲,不要误了良辰吉时。如此场景,让我做了坚定选择——我走过去起头掰开母亲抱着姐的手,挺直胸脯说:“娘,姐走了砍柴的事还有我呢。”母亲脸上露出含泪的笑容,伸出右手在我的头顶上摸了一下,强忍眠睛里打转的泪水,点了下头说:“嗯!我的福贵真得长大了!”姐也过来俯下身紧紧拥抱着我,在我额上亲了一下,一串晶莹的泪珠落在我的额头。从此我除了读书外,又多了一项任务一一砍柴。
   无论什么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家地处丘陵地带,到处是光秃的黄土岭,岭上除了长石头就是低矮的芒萁和杂草。砍柴要到三五华里以外的地方。第一次单独砍柴,不敢去生疏的地方,只好去曾与姐姐一同砍过几次柴的一座小山上。星期六下午,从学校赶回家,上山来的有点晚,等我觉得砍得差不多时,太阳就已挨着山顶了。我急忙找了四根“气井柴”(我们本地方言。山上长着一种身杆细条均称,表皮弹性特强,拧纽开裂可以打结也不会断的植物)来缚,先把“气井柴”的一头拧成个“又”字,再用脚踩住。把另一头穿过“又”字的孔,双手抓住这头,用脚踩手拉的合力,把柴捆严实。当快要用上最大力气时“啪”的一声响,人往后一仰,气井柴断了。我以为自己心急用力过猛拉断的,拿起一瞧,发现断处是被虫蚀过了的。心里悔恨自己砍时没瞧仔细,真是心急事更多。无耐,只好又费时重新寻找了几条标准的气井柴,最后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把柴缚好。抹去额头上的汗水,起身看天色已暗淡下来,赶紧挑起柴下山。边走边想:今天这担柴比姐在时明显大许多,妈妈一定会高兴的。柴把大,重量也大,只好走一段路放下歇一会。就这样走走歇歇到家时,家家户户已上了灯。
   进门听见不会走路的弟弟趴在厨房后的晒谷场地上哭,妈妈在一边喂猪,一边在训骂妹妹自个回家没把弟弟带回。我放下柴赶紧跑过去抱起小弟,妈妈嫌我回来晚了,阴沉着脸说:“别人砍柴太阳落山就到家,你怎到现在掌灯(那时没电灯,家家都用煤油灯)了才回来?”唠叨完又看见我砍的是一担带着青色叶片的散柴又淡淡地说:“福贵你砍的柴太嫩了,一担柴只够一天烧。一星期在家只有一天半时间,也只能砍三担柴,怎够烧一星期?要去砍粗壮的棍子柴才耐烧。”姐姐在时砍多砍少砍好砍坏,都由姐担着,自己只是个跟班而已。现在不同了,柴的粗细,多与少都是自己的责任了。不由得在心里又想念起姐姐。
   小时侯做事,得不到大人的夸奖。不论做何事,正确与否,优与劣全在大人的脸色里,错了还会得相应的责罚和训骂。好像做好做正确是理所当然,做差和做错都绝对不行,也不可饶恕。
   那时农村没有煤气灶和电磁炉,家家做饭都是靠烧木柴升炊烟。因此柴和钱一样的珍贵。如果发现哪儿有好柴,就像发现地上有人民币一样,很快会被砍光。
   为了能砍到粗壮的棍子柴,也跟着村里的砍柴人去了更远一点的大山里。一路上我眼睛都不停地在路的两边搜寻着,看能否有粗壮点得,哪怕有大拇指粗也行。看到前边不远处有一蓬粗壮柴,怕别人抢先,我故意急跑上前,双手提着裤子,假装要解大便钻进了蓬里去,大家见我要在蓬里解大便,都捂着鼻子赶紧往前赶。我高兴地举着柴刀去砍时,才发现这些与我小臂一般粗的棍子柴,全被一种带刺藤蔓缠绕形成一个大蓬,要砍到它必须先劈掉有刺的藤蔓。想退出去跟上大伙时已经晚了,我衣服和裤子都被外围的细藤上的刺勾着。只好侧着身子把那些外围细小的藤蔓一一砍掉。当砍到里面一根粗点的藤蔓时,不小心柴刀被上头藤蔓掛了一下,滑向了左手,把左手小指指甲切了一部分下来,顿时鲜血直流。只好用柴叶包着伤指,忍着痛继续砍,当大伙挑着柴回来时,我才砍好一半。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手指上有血,知道我被镰刀所伤,问我是怎样伤的?我一五一十地汇报后,她不但不安慰,还劈头盖脸地骂了过来:“没砍死你,砍死了我到省心,现在只是伤着手指,要是砍掉一只手,看拿什么医你?男人十五要当家,女人十五要绣花,你这样没能力,我老了还能依靠谁......妈妈突然就背过脸去用手擦了下眼睛,又转过脸边帮我清洗包扎伤口边对我说:“这事不要让你爸知道。”可到晚上,我还是被爸叫到了他的病榻前训骂道:“世界上并没什么捷径,要说有也是在你的脑袋里,这年头,路近柴又好的不会留到你来砍。”听了父亲的话,才意会到,人不但要有智慧,更要有出苦耐劳的精神。
   富裕多娇,贫寒多坚。就像山脊上的树木,往往比山凹肥沃处的树木生长缓慢,也没那么挺拔秀气,可它比山凹里的树坚韧许多。
   虽说二姐嫁过去后,会回来帮家里砍些柴,但毕竟是偶尔。怀孕后就再也没来帮助过,砍柴的事就全落在我身上。尤其是每逢农忙季(学校都会放一星期的农忙假让学生回家支农)。不任大人小孩一切都以生产队的公事为主,砍柴属各家庭的私事就不能占用大块的时间,只好利用劳动间隙进行。其他人都是闲时砍了屯积起来农忙烧,而我上学没时间天天去砍,都是“酉吃卯粮。”对我来说,砍柴是件大事情。一边要跟着大人一同下地挣工分,一边忙里偷闲,瞄准一切机会砍柴。那时柴刀就像读书人的笔,解放军的枪时刻不离身。
   生产队的秧田一般都挨在河边上,目的是利于排灌。早上在田里拔早稻秧时,发现河岸边上有十来根非常粗壮的柴,河边上长出的柴一般材质都较轻,有的还空着心。水份又重,既不耐烧又没火焰,平时大家都不愿要。只有到了农忙时,家里的柴不够了,才会去砍来凑合应付一下燃眉之急。拨完秧后利用大家回家吃早饭的空档,我就把这十几根柴砍了。扛着柴回家时,不料晚了半个多小时。这时队里的人己吃完早饭,陆陆续续往田里赶工了。我才急忙端起了饭碗,爸妈见我误了工就一起开骂:“你真是捡芝麻丢西爪,不赶现在农忙做包工之际,多挣些工分,家里本就吃饭人多劳动力少,挣不到工分便会超支,一超支分得的口粮就更少。”我还没接话,父亲又严肃地又命令口气说:“今天你必须要插完八分田的秧,要不然就罚你晚上饿一顿。”我最怕的事,不是父母的打骂而是挨饿。只有挨过饿的人才能体会出一餐不饱,三餐饥的感觉。我正处在长身体阶段,饭量特别大,一听说没完成任务就要饿一顿,心里就发慌,赶紧狼吞虎咽,嘴里还含着饭,撤腿就往外跑。到晚上七点多还没插满八分地的秧。太阳一下山,田里的蚊虫蚂蟥特多,人也疲惫。有几次出现想一走了之,明天再来的想法。可一想到回去要饿一顿,只好咬紧牙关继续。妹妹帮我摆秧,我专负责插。当我插满八分田时,月亮升到了屋脊上。此时我才真正读懂一页人世的书:做事要分清主次,不能因小失大。
   大年三十我去到八华里以外的大山里砍柴,无意间寻找一根较大的风干树,需要分二次才能扛回家。如扛一半回去,很快就可以吃到一年只有二三次才能吃到的猪肉,那这半截树说不定就被别人扛走。心有不甘,可我心里清楚,晚了家里没人帮你,就是一句安慰话都很奢侈,再苦再累,只能靠自己。有这样好的机会,过年又不需干别的,多跑一趟家里断柴的概率就小些。下定了决心把风干树砍下了山,越扛越重,越扛气力越接不上,不知是饿的、还是累的?下午二点多头昏脑沉的才把木柴扛回了家。
   歇了半个小时才缓过劲来,妈妈端过猪肉和米饭,我一边吃,她在一旁看,不知是心痛还是责备:“三十勤迟了,初一勤早了,该休歇时就休歇。”听完妈妈唠叨,见妈的话语比平时温和,我就想把在路上的想法说了出来,可话到嘴边又把话咽了回去,知道说也白说,还会惹来一阵痛骂。妈见我好像有话要说,便笑问道:“福贵,看你有什么话想说?”我不敢直接说,只好拐了个弯:“唉!今天要是有部独轮手推车,我就可一次运回来不用来回跑二趟了。”没想到妈竟然答应说:“嗯!明年请木匠来也打造一辆。”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我惊喜地望着妈,看了许久,心情比吃上肉还高兴,年也过得有味多了。
   这样的砍柴日子,持续了很多年,记不清虽说是那一年,结束了我砍柴生涯。而今回忆起来,心中还会泛起丝丝苦涩,艰苦的岁月,艰难的日子,成就了我坚韧不拔的性格。砍柴成为生命中难忘的回忆。
  

共 37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文中的富贵就是如此。面对姐姐的出嫁,十四岁的小福贵勇敢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每天放学后都要去砍柴,砍的柴不好或是不多或是回来晚了都会招致母亲的一顿责骂。懂事的富贵对母亲的责骂并无怨言,反而督促自己做得更好,一次一次的经历,虽然在当时是一种磨难,但在无形中却不断磨炼着这个少年的意志。母亲和卧病在床的父亲终于能放宽心,不再因为孩子的幼小而提心吊胆了。初读第一遍时,觉得此文的父母好不近人情,孩子幼小的肩膀上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重担,不但不鼓励,反而那么凶神恶煞。于理不合,及至再读,便明了了父母的一番苦心。十个指头,咬一咬个个疼。自己的孩子,能不心疼吗?可是他们明白,如果表现得哪怕稍有点心软,孩子便会撒娇耍赖,撑不起生活的重担,所以只有狠下心来,做一对严苛的父母,这也是生活所迫使然。不能不说,这是一篇很好的散文,把砍柴的艰苦岁月描述得生动形象,形同身受。一篇佳作,推荐共赏留评!【编辑 冰凝暗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1028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冰凝暗香        2018-10-25 18:13:53
  问候老师,欢迎老师多来发稿。
2 楼        文友:冰凝暗香        2018-10-25 18:14:26
  一篇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散文佳作,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小野菜        2018-10-25 20:41:52
  请多多多指导!
3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8-10-25 18:19:22
  曾经的岁月,说起来就有一肚子的苦难和心酸,读着这些文字,我也感同身受,虽然我小时候没砍过柴,但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这些场景看的我眼眶湿润。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3 楼        文友:小野菜        2018-10-25 20:44:11
  多谢赏读留评!请老师多赐教
4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8-10-25 18:20:17
  曾经的苦难终究会变成人生里一笔宝贵的财富。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4 楼        文友:小野菜        2018-10-25 20:47:35
  是的。被你吉言言中,文中富贵长大后成了公务员!
5 楼        文友:柏丫        2018-10-25 19:14:09
  因为曾经苦难的生活,今日才更懂得珍惜。赏读佳作,感谢对星月的支持。
回复5 楼        文友:小野菜        2018-10-25 20:49:22
  多谢赏读留评!问候秋祺
6 楼        文友:小野菜        2018-10-25 20:40:34
  多谢编辑的精彩述评!远握问候!
故事是人们生活的精华,生活是人们故事的体现。人和事因故事而传颂,故事因人和事而鲜活。
7 楼        文友:苗子        2018-10-25 22:05:48
  这篇《砍柴》将我的回忆拉回了童年少年时代,富贵因为砍柴一事遭到父母批评指责挑剔,这种经历我小时候深切体验过,家里孩子多,家境穷困,尽管父母勤劳简朴也难以克服生活的艰辛,很少得到父母的鼓励,大多数时候是严厉的要求,那时候不理解他们,甚至有点恨,直到长大成熟才真正理解父母的不容易。
   这篇散文视角特别,叙事流畅,文笔老道,蕴含哲理,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回复7 楼        文友:小野菜        2018-10-30 16:22:24
  多谢文友的精彩叙评!是啊那时候的父母都这样,所以,长大后都成了中流抵柱!看看现如今的父母对孩子是百般的呵护,吃的最好,穿的最好,整天在夸赞表扬声中泡大。至使有的上大学了还跳楼……真担心
8 楼        文友:苗子        2018-10-25 22:12:45
  张爱玲说:“小小的忧愁和困难可以养成严肃的人生观。”尽管小时候父母要求严苛,管教严厉,少了慈爱和温和,那是时代使然,从另一面来说,父母身上许多优秀品质无形中影响了我们,给我们留下了终生受用的宝贵精神财富。
回复8 楼        文友:小野菜        2018-10-30 16:25:19
  是的!
   我父亲一生清贫
   留给我们的唯一财产
   就是一柄锄头
   一把镰刀
   临走前他
   把镰刀锄头缚在了一起
  
   看似简单粗劣的工具却给了
   我们一生的
   光明和无穷的力量
9 楼        文友:孙彩文        2018-10-28 20:17:41
  经历是磨难,磨难是财富!入心的文字形同身受!向您学习!
回复9 楼        文友:小野菜        2018-10-30 16:27:50
  谢谢文友赏读留评,远握问安!
10 楼        文友:杨忠文        2018-11-04 00:13:21
  读此文让我回想起了我童年到青年时代砍柴的往事,我跟着作者又回到了那寒冬腊月天未明就上山砍柴的岁月。
回复10 楼        文友:小野菜        2018-11-04 16:15:10
  是哬!回想起那时砍柴的事,心里真是又甜又酸。农家弟子没有不砍柴放牛的经历!现都城镇化,农村砍柴已成历史了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