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舌绽莲花文武才,一枝一叶总关情(散文)

编辑推荐 【星月】舌绽莲花文武才,一枝一叶总关情(散文)


作者:王国平 童生,890.2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94发表时间:2018-10-25 23:01:12


   彭雪枫是我心中的英雄,仰慕已久,一直希望能近距离接触到他生活过的地方,去感悟那艰难岁月的奉献和牺牲精神。今年我到安徽去,路过他的家乡,早早就做了计划。
   十月五日,我克服旅途的艰辛,来到了位于南阳镇平的彭雪枫纪念馆。南阳位于豫陕鄂交界之处,自古为四方交通战略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文化底蕴相碰撞交融,造就了这块热土崇文尚武、义薄云天的品性,这里就是彭雪枫的家乡。
   来到彭雪枫纪念馆,迎面是将军戎装铜像,昂首挺立、凝视千秋,耸立于晶莹剔透的花岗石基座上。这位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聪颖刚毅的光辉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面前,在秋天的阳光下更显得飒爽英武,令人肃然起敬。
   铜像两侧建有两座八角小亭,内各有一块石碑,分别介绍彭雪枫的生平事迹和建造纪念馆的经过;院子周围有翠柏和红枫傲立,空旷处有各样花草点缀;铜像之后便是两层乳白色的主体大楼,前部呈八角形,大门上方悬挂着“彭雪枫纪念馆”的匾额。大门两侧是中共中央委员会为其题写的挽词:“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死入生,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进入瞻仰大厅,迎面是一尊身着长衫,面带微笑的将军汉白玉雕像。雕像通体洁白无瑕,基座之上两片枫叶生动活现;雕像之后及其左右的墙壁上,是将军征战南北几个主要场面的巨幅壁画。壁画左右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毅对其的巨幅挽词,上联是“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下联是“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巨幅壁画血与火的主基调,给人以触及心灵的震撼。
   整座纪念馆,显得庄严和肃穆。共设三个展室,按时间顺序展示,其内有六百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图片和部分遗物、著作等。展厅分“峥嵘岁月,少年英才”、“万里长征,功绩卓著”、“雄风压陇海,威振豫皖苏”、“挥戈长淮,饮马洪泽”、“功垂祖国,遗爱万民”等10个部分,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彭雪枫将军,可歌可泣的一生。我随着时间的脚步,心绪回到了那战火纷飞年代,去品味英雄的过去,去感悟他的丰功功绩。
   时间已经过了多半个世纪,当看到彭将军的一件件所为时,依然让我为之感动,他那高尚人品震撼了我的心灵,触及到了我的灵魂。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于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历任红军大队政委、支队长,师政委、师长、江西军区政委、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纵队司令员等职,参加了两次进攻长沙、五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机智果敢,英勇善战,屡建奇功。
   抗战时期,他担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少将处长兼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帮助建立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推动华北特别是山西和鲁西北的抗战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1938年,他奉命回到河南组建了新四军游击支队,创建并开辟了豫皖苏和淮北抗日根据地,先后任新四军游击队司令员、八路军四纵司令员、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淮海军区司令员。发动群众在敌后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使抗日烽火燃遍了黄淮大地。1944年9月11日,在率部消灭顽敌的战斗中亲临前线,不幸殉国,年仅37岁。
   他是位具有文韬武略的将才。在文的方面,他先后三次被毛主席点将,委派去开展统一战线的工作。1936年9月,彭雪枫被派到西安去见张学良、杨虎成协商共同抗日之事,完成任务后,又带着主席的亲笔信孤身去兰州和于学忠会面商谈,达成了共同抗日的协议;同年10月,又独自一人去山西,凭借一张“巧嘴”,说服了阎锡山转变反共立场,促使这个老顽固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日,打开了山西的新局面。在特殊战线上表现出他运筹帷幄、智勇双全的才能。
   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他创办《拂晓报》,深受广大军民的喜爱。又发行到延安和国统区,后经国际新闻社介绍远播到苏联、美国、香港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他刻苦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博览中外兵书,总结实践经验,亲自编写《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等教材,对抗日战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还经常到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授课,著有《娄山关前后》、《豫皖边两年来平原游击战总结》等。并创办拂晓剧团,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抗日,使群众很快理解了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踊跃参军,迅速扩大了队伍。
   在武略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军事才能。在红军二渡赤水河时,他率先头部队强渡成功,为大军安全渡江奠定了基础。遵义会议后,他率部队夺取娄山关,取得了遵义会议后的第一场胜利。
   抗日时期,他率部参加山子头自卫反击战,大获全胜,活捉韩德勤。他到河南发展时,手下只有373名战士,枪支弹药极度匮乏。在这种情况下,他采取“打”“拉”“防”的战略战术,6个月内部队增为近2万人。捷报送至延安,当时中央领导谁也不信,以为他多写了两个零,后经查实,整个延安为之震动。
   他对群众的冷暖疾苦感同身受。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他带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河南书案店要过春节时,村里的老百姓挨门挨户收了几大筐白馍、黄馍、黑馍,送到了他的住处。他拒不接受,并对群众说;“现在春荒严重,乡亲们的生活够苦了。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是为打鬼子,救人民而来的,我们应当与大家同甘共苦,绝不能再增加人民的负担"。没有办法,群众只好又提出在大年初一,请部队的官兵到各家吃一顿年饭。可大年初一清早,在群众还未起床的时候,他让部队紧急集合,悄悄地离开了书案店,"躲年"去了。当群众去请战士们吃饭的时候,才发现室内空无一人。
   春节后,生活异常艰苦,群众中陆续出现了断炊户,部队也要靠野菜充饥。为了共度春荒,他决定卖战马,其中也包括他自己心爱的坐骑枣红马。警卫员不忍心把立有赫赫战功的枣红马卖掉,偷偷地把马藏在群众家里。彭雪枫知道后,严肃批评了警卫员。枣红马牵来后,彭雪枫攀着马的脖子,抚摸着马的鬃毛,想起骑着它打鬼子,除汉奸,救伤员,驮弹药的一幕幕重现眼前。这时,跟在身后的人,看到彭雪枫从口袋里掏出他吃饭时留下的一块红高粱面锅饼塞到马嘴里,看见此景,战士都哭了。
   老百姓说:“我们见过无数军队,军队没粮食还不容易吗?强征就是了,谁敢不交?”但彭雪枫的部队不征不抢,用卖马来换粮食,这太罕见了,群众称赞道:“真乃仁义之师,亘古少有,有此何愁倭寇不灭”。没有人组织,群众就纷纷给部队送粮食,但彭雪枫一概不收,坚持要把马卖了,所得的钱虽然不多,但吃饭问题暂时解决了,同时还抽出一部分钱,救济了一些断炊户和无钱买种子的农民。
   他“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有一年夏天,蚊子奇多,师部专门给彭雪枫做了一顶蚊帐。彭雪枫却说:“这顶蚊帐谁做的,谁去用,我用不着,全师只有我彭雪枫一个人怕叮?几千名战士都不怕叮?”拒绝使用。
   他特别注重律己,有一次,彭雪枫去一个营视察,营长特地让炊事员炒了两个好菜招待。彭雪枫见到香喷喷的菜,敲着桌子说:“你们营的伙食不错啊,普通战士都能吃上这么好的菜。”营长连忙说:“这是专门给师长准备的。”彭雪枫让警卫员把菜都端给营里的伤病员,营长还有点舍不得说:“师长这次先吃了吧,下不为例!”彭雪枫大怒:“你们这是在害我!我如果这次吃了,你们下次还敢做”。新四军的生活非常艰苦,每次彭雪枫领到生活物品,都要去看看普通战士有没有,如果没有,自己也坚决不要,谁的面子也不给。
   他坚持真理敢于犯上。1935年的一天,毛泽东与红军指战员拍照留念,由于毛泽东只与一军团合影,三军团的红军指战员在背地里产生了意见。他在一次与主席的谈话中说出了三军团红军指战员的意见。毛泽东大怒,把桌子一拍:“这是山头主义,完全的山头主义。”他一听,站起来也把桌子一拍:“不对,有山头,但没有主义!”毛泽东说:“那好,今天我要听听你的高论。”他一五一十地说了起来,最后,毛泽东听从了他的意见。
   在那艰苦的年代,他廉洁奉公,生活中勤俭节约。在彭雪枫驻晋期间,从手上过的钱数以万计,但他公私分明,绝不挪用公款,即使为妻子买一支钢笔,也是自己掏钱,绝不沾公家一分钱的光。有一年冬天,天气寒冷,四师后勤部门专门为他做了一件新大衣,但他无论如何也不要,他真诚地对送大衣的同志说:“给我一件粗布大衣吧,还是素淡的适合我的要求。”他把那件大衣让给了别的同志。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百里外去工作,有些同志提出用部队马送一下。他说,我不能搞这个特除,拒绝了其他干部的要求,坚持让妻子步行前去。
   “于细微处见精神,”一支笔、一件衣服、一碗饭、妻子远行骑一次马等,在这些具体的点滴小事上,展现了他高尚的情操和纯洁的人格。
   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带领军队在围剿李光明时,亲临前线,英勇牺牲。他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霜叶之壮烈。他生在七里庄,死在八里庄,一生走了一里路,却走出了他的巍峨和崇高;生在9月,死在9月,生辰与忌日相隔一天,但短短37岁的生命年华里,却塑造了一位民族英雄的伟大与荣光。
   为不影响部队的士气,也为了保护他身怀六甲的爱人林颖,缓公布彭师长阵亡的噩耗,直到他牺牲四个月后,消息才公布于世。当毛泽东得知他牺牲的消息默然流泪:“小小的八里庄,竟然损我一员大将”。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在延安、中共淮北区党委在洪泽湖边大王庄,为他隆重举行追悼大会。
   当噩耗传到书案店,全村哭声连天,许多人步行百里去参加彭雪枫的葬礼。在举行的追悼会上,各界三万余人参加了追悼大会和安葬仪式。在不到两公里的路上,老百姓成群结队地跟在后边,哭声一路,军民齐声呼唤彭雪枫师长。不少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杖,在子孙的搀扶下,也跟着送葬。无数百姓跪在路边号啕痛哭,声震淮北。群众还自发地摆了128处祭桌,每个祭桌上都放着一炉香、一碗水和一面镜子,颂扬彭雪枫为官“清如水明如镜”。延安派来参加活动的曾山看到此情此景,热泪盈眶说:“彭雪枫太伟大了,以前从来没有哪个领导去世,老百姓这样不舍的送殡的”。
   他的付出受到了人民的爱戴。内战爆发后,国民党部队把彭师长的遗骨抛撒荒野。一个哑巴群众,利用黑夜,冒着生命危险,从齐腰的水塘中和荒野路旁,把彭师长的遗骨一块一块的收集起来,连夜找到游击队,把遗骨交给了游击队,后来哑巴被敌人杀害。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何尝不丈夫。”彭雪枫将军忠诚于革命,忠贞于爱情。他和妻子林颖婚后就分居两地,靠书信传情,共留下87封书信。他在信中写到:“我们忠诚坦白之于爱,一如我们忠诚坦白之于党。”“林与枫应保持着党的正风和浩然之气,要在政治家的风度上表示共产党人之伟大。”每一封信,每一个字,都情深意长、字字珠玑,都传递着他的眷眷之爱、拳拳之情。见证了他们互相勉励、豪情与柔情兼备的浪漫爱情,也见证了那个时代美丽而纯洁的情怀。虽然没有那么多缠绵悱恻,却是战火中开出的百合花,经过热血的洗礼而愈加圣洁无暇。那一封封饱含深情爱意的书信,记载了这位英雄的剑胆琴心和侠骨柔肠。他们“白雪红叶”的忠贞爱情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历史并未遗忘,他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解放后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他是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明确的八名抗日民族英雄之一,也是中共中央确定的我党36位军事家之一。他光明磊落的一生,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深受人民的爱戴。现在多地都建有他的纪念馆,和以他命名的公园、街道、学校等,以供人怀念和凭吊。
   走出纪念馆,我心情依然掩饰不了心中的激动。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时间已经变得久远,但在这片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依然散发着他不朽的光辉。“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在彭雪枫将军短暂的一生中,他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始终对群众充满了真情挚爱。“一枝一叶总关情”,他身上的光辉和他的名字一样,会被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并永远被历史所铭记。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站在院中,在瑟瑟的秋风里,看到满院枫叶似火,云蒸霞蔚,灿烂如锦绣,这是凉秋里最迷人的景色,是因为烈士鲜血的浸润显得更加娇艳。枫叶正以凤舞九天之姿,展示着岁月悠悠,寻觅着生命的热烈与忘我的超然。好像在吹奏一支支美的赞歌,在赞美将军那多姿多彩的人生,讴歌他有着春天一样的生命力。
   正是有了象他一样的无数英雄的英勇向前,用单薄的身躯承载着当时历史的责任,用筋骨去迎炮火,才有了如今的中国。他们生命不朽,军魂不灭,血肉筑长城已经成为一种信仰,一种力量。
   在这里虽然时间不长,但我感觉了时空的交流,感觉“留着丹青照汗青”的伟大,以及每个人生应该怎样才更具有价值,更具有意义,我更加敬佩我心中的英雄。
  

共 520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陕豫鄂交界处南阳,崇文尚武,人杰地灵,是民族英雄彭雪枫的家乡。今年秋天,笔者参观了彭雪枫纪念馆。文章以英雄事迹的时间先后顺序为纵轴,由外到内的纪念馆方位设计为横线,展开英雄生平、事迹的描述。彭雪枫从小吃苦好学,胸怀大志,年纪轻轻就参加大大小小的革命战斗活动。他文韬武略,英勇善战,先后参加过长沙抗战、万里长征、西安事变等抗日革命活动。他还办报著书、二渡赤水河、夺取娄关山、 帮助抗日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他廉洁奉公,体恤军民,累建奇功。他胆剑琴心,侠骨柔肠,感情纯洁专一。1944年9月11日,他亲临前线作战中英勇牺牲。那时,刚好是他妻子怀胎之时,他献出了“生如夏花之绚丽,死如霜叶之壮烈”的37岁年轻的生命,以革命的情怀塑造了一座历史的丰碑。追悼会上,群众悲痛欲绝,自发排成长队,点香烛,送殡悼念这位人民的英雄。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突出贡献的模范英雄之一、抗日民族英雄之一、革命军事家之一。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园、学校、街道不在少数。英雄事迹感天动地,荡气回肠,作者厚实的文字功底,为读者展示了鼓舞人心,磅礴大气的英雄故事。好文!推荐赏阅!【编辑:冯无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国平        2018-10-25 23:44:43
  逝者如斯夫,时间会磨去许多历史的痕迹,消失在记忆的长河里。而有些却象刻在龟甲上的文字一样,一直会传承下去,它是一种精神和民族的脊梁,是国人自信的文化和历史,风潇潇兮,依然为民族的好前程,而去牺牲。
2 楼        文友:淡淡一笑        2018-10-26 05:43:26
  彭雪枫这位英雄人物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事迹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唤醒着我们的迷梦,斥责着我们的懦怯。我们已经生活在多姿多彩和平幸福的年代里,但是我们必须有不变的信仰和企盼,否则将是多大的缺失和遗憾,我们的时代,更需要文化传播者有力的心灵,给予我们可怜的贫瘠的精神有力的鞭策!感谢老师传播正能量,传递真善美!
张明颖
3 楼        文友:冯无知        2018-10-26 08:52:53
  感谢王老师赐稿星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文字,唤醒了我们沉睡的灵魂!
冯无知
4 楼        文友:冯无知        2018-10-26 08:54:21
  感谢您的支持,期待您更多的精彩演绎。
冯无知
回复4 楼        文友:王国平        2018-10-26 14:20:01
  谢谢冯老师,写文章不易,评文章更难。
5 楼        文友:王国平        2018-10-26 14:23:04
  感谢冯老师的点评,写文章不容易,评文章更难。
6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8-10-26 17:13:46
  铭记英雄的丰功业绩,敬佩英雄的飒爽英姿,拜读老师的大气文字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7 楼        文友:孙彩文        2018-10-28 20:16:09
  文字洋洋洒洒,思维海阔天空,学习!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