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瓦子街,一个鲜血浸染的圣地(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瓦子街,一个鲜血浸染的圣地(散文)


作者:安子川 举人,4103.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142发表时间:2018-10-26 11:21:44


   陕北的瓦子街,可能没几个人知道它,但是,在新中国的历史上,瓦子街却是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
   70年前,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著名的战役。它对当时扭转整个西北战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创造了西北解放战场的空前记录,是西北野战军转赴外线作战的第一个大胜仗,是毛泽东“围城打援”军事思想的典型战例之一。
   这就是瓦子街战役。
   瓦子街镇位于现在的陕西延安市黄龙县城北56公里处,是黄龙县的北大门,区域总面积465平方公里。
   去年初春的一个下午,我利用工作休息之余,去了趟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
   当我们顺着蜿蜒起伏的山路来到陵园门口的时候,高大宏伟的三开式门楼吸引了我。我急切地把目光投向正门上方的9个金黄色大字:“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再看题字者为“习仲勋”,这迫使我急切地向园内走去。
   进入园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直插云霄的纪念碑,四周是密密层层的高大松柏,虽然是初春天气,太阳也在朗照,空气中时不时地有春风拂面,可一点也不感到温暖。除了四周的松柏郁郁葱葱外,远处的大山依然是一片枯黄颓败的颜色。
   我静静地站在纪念碑前,仔细而认真地浏览着。
   这座纪念碑的碑座为正方型,四面八级台阶,碑身为两个断面,碑高28米,象征1948年2月28日,即瓦子街战役打响的日子,碑身正面题刻着王震同志的题词“瓦子街战役烈士纪念碑”。而最让震惊的是四周那郁郁葱葱的松柏共有5000株,象征五千名英烈精神长存,革命之树长青。
   五千名英烈。听讲解员准确地说,这次瓦子街战役,牺牲的烈士多达5287人,这在整个西北解放战争的数次战役中,都是最沉痛的代价之一。
   带着这种震惊和哀痛,我随着讲解员进入了瓦子街战役纪念馆,聆听她对那场战役的详细讲解。
   1948年1月20日,西北野战军在米脂杨家沟中共中央驻地召开第一次前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西北野战军由内线作战人外线作战。彭德怀和中央军委首长一致决策,首战宜川,围城打援。2月上旬,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主力从陕北分途南下。直扑黄龙山区。
   2月20日,彭德怀发布进字第一号令。22日,西北野战第三、第六两个纵队开始攻击前进。24日,包围宜川城,同时在瓦子街地区设下伏兵。胡宗南迫命国党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刘戡增援。28日刘堪部在瓦子街地区陷入我西北野战军包围,29日我第一纵队占领瓦子街,断敌退路。3月1日我第四纵队由北向南;第二纵队由南向北;第三、六纵队的主力由东向西同时向敌发起总攻。
   下午5时,战斗胜利结束。此役俘敌1.8万余人,歼敌5000余人,首创一战全歼一个整编军的辉煌战绩。敌中将军长刘戡用手榴弹引爆自戕,中将师长严明、少将旅长李达、周由之等被击毙,中将师长王应遵(后潜逃)、少将军参谋长刘振世、少将副师长李奇亨等被俘。
   3月2日,复对宜川守敌发起总攻,至次日8时,敌整编二十四旅两个团及地方反动武装被全歼,少将旅长张汉初、国民党县长高执昌被俘。宜瓦战役胜利结束。宜瓦战役,西北野战军共歼灭胡宗南部一个整编军军部、两个整编师师部及5个整编旅近3万人马。
   虽然这次战役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但我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整个战役打得既艰苦又悲壮。
   战役发起时正值寒冬,陕北的天气滴水成冰。部队吃住都是在野外,每天的伙食顶好就是吃上一两顿煮玉米粒。就是这煮玉米粒送到前沿阵地也冻成了冰坨,根本无法下咽。战士们冻得浑身发抖,吃不上饭肚子饿的发慌,好不容易送上来的饭又实在是没有办法吃。睡觉就更是艰苦,前沿部队的战士设伏七、八天,一直都是趴在野外的雪窝里,有的身体都快要冻僵了,但还是静静地隐蔽着,不敢发出一点动静。但是,在发起总攻的时候,战士们打得非常顽强和勇猛。七一四团在任世鸿团长的率领下连续夺取了南山数个阵地,死死的堵住了敌军南逃的去路。而此处的阵地又是敌军突围的重点,所以敌人不惜血本,向七一四团占领的阵地发起一次次的冲锋。
   七一四团团长任世鸿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亲临一线参加作战指挥,不幸以身殉国。二营六连一百四十多人打得只剩下几个人仍在顽强战斗。他们像一块啃不动、砸不烂的硬骨头牢牢守在阵地上,六连的这种“硬骨头”精神,后来名扬全军,六连也被中央军委命名为“硬骨头六连”,成为全军学习的榜样。六连二班班长刘四虎以一把刺刀与十几个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接连刺倒七个敌人,威震敌胆。他自己也被敌人捅了几刀,昏倒在战壕里,后来被增援的同志救出。
   讲到这里,年轻的讲解员也沉静了在那激烈而悲壮的战斗中,她略微停顿了一会,继续了她的讲解。
   瓦子街战役打到最后非常惨烈,年轻的生命一个个倒下,仅仅三天时间,双方的尸体尸横遍野,堆积如山,5000多战友英勇牺牲。鲜血留下的痕迹,几年的雨水都没能冲刷干净,真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啊。他们在最灿烂的芳华季节,将青春和热血化作一株株苍松翠柏,一座座山川岩石,一条条山涧溪流,永远地融入了大山,融入了这片土地,融入了人们的心中。
   也许是这凝重的气氛深深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当我们随着解说员走出纪念馆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向纪念碑走去。此时的纪念碑是那样的巍峨肃穆,高耸入云,仿佛是5000多名烈士聚成的高大身躯;而那顶端鲜红的五星,又像是5000多名烈士举起的火炬,闪闪发光,壮观无比。
   此时的我,唯有对着这庄严肃穆的纪念碑,深深地鞠躬,静静地默哀。以此来表达我的哀思、缅怀和敬仰。
  
   二0一八年九月四日

共 22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陕北的瓦子街,曾经经历过一场著名的战役,就下了瓦子街烈士陵园,成为人们永远的祭奠之地,也成了后人永远的教育基地,。我们只有记住他们,记住这里,就是对牺牲的将士们的最好纪念。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拿命换来的,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是踏着前人铺好的路走出来的,没有革命前辈的流血牺牲,根本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中,数以万计的青年儿女为国捐躯,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垂不朽,可现代的年青人,特别是九零后和零零后,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一出生就有优渥的家庭环境,从来没有吃过苦的他们只知道在吃喝玩乐上攀比,整天沉迷网络中无所事事,而且问题少年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是现代人家庭条件太好,父母舍不得孩子吃苦,且孩子从一出生就不需要操什么心,一味地依耐父母,这样下去真的很让人担心,我在想是不是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太少了。陕北的瓦子街就是一个很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然全国其它地方也有,其实缅怀先烈不仅仅是个形势,而是要深入人心,让现在的年轻人时刻铭记,且时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样的民族才有希望。推荐阅读【编辑:明月千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10-26 22:41:32
  瓦子街战役,牺牲了很多的英雄,却为后来的我们带来了今天今天辉煌与幸福。感恩英雄,致敬英雄!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