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韵今弹】 释迦牟尼佛颂 第七章 长篇叙述诗 ——释迦牟尼佛偈颂 第七章 永生(原创 新韵)
大千世界妙无穷,阎浮人似走马灯。
生老病死来复去,修道成佛得永生。
佛陀住世八十年,功业辉煌入涅磐。
应身虽去遗教在,慈航依旧扬云帆。
毕钵罗岩七叶窟,五百罗汉聚洞府。
共议结集弘正法,汇成三藏十二部。
佛法根基在因缘,由来无明为发端。
身语意动行有差,初入娘胎即勾连。
富贵贫贱非天定,悲欢离合各有凭。
种瓜种豆总如是,染苍染黄可变更。
人生祸福缘前尘,因果报应各相循。
若要不受浊世苦,学佛修道须精勤。
苦集灭道四圣谛,真知灼见释玄机。
洞隐烛微察秋毫,鞭辟入里开愚迷。
应知娑婆苦无尽,全为贪痴种孽根。
对症下药除病源,涤荡污浊自清心。
潜修佛道入涅磐,了脱生死上西天。
永居净土享安乐,再无苦恼来相烦。
佛陀遗教指路径,破迷开悟方向明。
修行当循八正道,锲而不舍莫放松。
学佛首须秉正见,坚持四谛不走偏。
辨伪倚赖正思惟,正语自然发丹田。
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全由心。
朝夕惕厉保无咎,诚至金开可登云。
为有三藏在人寰,诸佛菩萨星光灿。
释门代有龙象出,弘法利民皆英范。
智慧第一舍利弗,天生神童辩才殊。
八岁高谈惊四座,君臣论师起欢呼。
神通第一目犍连,孝心救母美名传。
七月十五中元节,缘此另名称盂兰。
说法第一富楼那,随缘善巧广弘化。
佛典结集矫论藏,满腹经纶称博雅。
解空第一须菩提,为喜佛相弃暴戾。
精进修习万法通,思虑缜密彻妙谛。
论议第一迦旃延,口若悬河非等闲。
深明世事全无住,以理服人靠健谈。
头陀第一大迦叶,领衔结集传衣钵。
拈花一笑兴禅宗,鸡足山中待新佛。
天眼第一阿那律,志存高远有大气。
惭受呵责誓不眠,修成天眼世无匹。
多闻第一阿难陀,龙章凤姿人健硕。
佛典结集诵经藏,恒河入灭息战火。
持律第一优波离,修身养性慎克己。
德高望重善息诤,品行无瑕若白璧。
密行第一罗睺罗,幼入佛门多坎坷。
灭尽烦恼兴慈悲,功德圆满证善果。
十大弟子各千秋,弘法利民结同俦。
续佛慧命行教化,娑婆世界逞风流。
二十八祖在西天,薪火相传势燎原。
恒河两岸遍佛国,菩提东来书新篇。
夜梦金人碧空翔,飞落殿前惊汉皇。
蔡愔西去迎圣僧,白马驮经入洛阳。
释教法灯指迷途,无量众生灌醍醐。
善男信女念弥陀,离苦得乐脱阎浮。
莲宗初祖名慧远,游学中州才斑斓。
闻法太行谨受教,潜修匡庐兴白莲。
真经四字护往生,茶禅一味延天年。
西晋法显乃高僧,弱冠受戒伽蓝中。
花甲辞乡佛国游,杖朝归沐崂山风。
西天取经酬壮志,东土弘法建殊功.
鸠摩罗什才登峰,释门龙象法通灵。
天竺游学究玄义,姚秦传译书真经。
文字般若足千秋,梵行功德垂汗青。
达摩鹤驾降羊城,武帝迎谒钦宗风。
三问不谐辞君别,一苇渡江入山中。
偈言花开绽五叶,只履西归遂隐踪。
真谛广闻修道勤,学通内外谙经纶。
锡卓扶南伸远志,磬击华夏振释门。
译经百万传中土,广弘摄舍慰英魂。
天台智顗崛南陈,法华文句彩缤纷。
太极阐经悦少主,扬州授戒束人君。
五时八教开新宗,三谛圆融散清馨。
吉藏隋唐盛誉隆,博学多识天下崇。
三论玄义创新说,解行相应笃志恒。
传经布道佑中土,耕云播雨泽东瀛。
大唐玄奘学养深,器宇轩昂四海钦。
麟角崭露洛阳城,鹏翼腾展恒河滨。
曲女法会偈颂绝,长安道场人望尊。
道宣大师文采高,翰墨挥洒志学姣。
经译西明佐三藏,律弘麓清立节操。
朝野崇奉盛名远,南山功德青史标。
法藏少入太白山,师从智俨获嫡传。
大德荐举度为僧,天后敕封国师衔。
深入浅出金狮章,广阐妙义彰华严。
早岁流连翰墨间,高标清逸修羽仙。
天命皈依入释门,菩提偈颂吟东山。
两京法主誉满朝,帝师神秀缘接天。
岭南樵子佛缘深,菩提偈成五祖欣。
慧解杖点传衣钵,久避山野伴绿荫。
不立文字修大道,惠能顿悟天下闻。
义净大师慕高风,遥赴西天诵梵声。
那烂陀寺卓锡久,佛国游学多远征。
律仪新范遍京洛,千秋功德著汗青。
博览诸子擅天文,一行掌控五行轮。
太衍玄图彰姓字,大日经疏耸禅林。
神机首测子午线,黄道游仪定星辰。
扬州少年入沙门,师从智满号鉴真。
律攻南山倾才智,法传东瀛履艰辛。
天平之甍人称颂,无上功德天下钦。
怀海西山幼为僧,卓锡洪州苦修行。
禅理精深冠东土,名声播扬入蓬瀛。
百丈清规破旧制,千秋宏业拓新程。
佛心化现莲花生,释迦第二密法精。
尸林修行得三昧,雪域传经显神通。
扫荡邪魔展雄威,调伏黑教建玄功。
瑞雪晶莹撒珠峰,天竺高僧印法踪。
菩提道灯辟邪瘴,五事决断破迷宫。
广译三藏阿底峡,高原雄鹰凌太清。
人间活佛称济公,国清寺里著法名。
似痴若狂非俗士,侠骨仁心真英雄。
除暴安良救黎庶,睿智圣训万代崇。
一代帝师八思巴,颖悟绝伦堪可夸。
学富五明冠雪域,淹贯三藏坐莲花。
辅佐蒙元创新字,彪炳千秋灿袈裟。
真可年少意气雄,欲效飞将立边功。
仗剑远游宿虎丘,夜闻佛号心转篷。
竭精刻制方册藏,德业璀璨彰英名。
梦中观音送麟童,智旭大师下天庭。
早岁习儒辟佛教,栖心空门缘祎宏。
笔耕不辍兴净土,宗释两论显峥嵘。
髡残弱冠入释门,能诗善书画如神。
金瓯破碎谋匡复,义兵星散空泪涔。
桃花源中避烽火,幽栖寺里图山林。
家国飘零孤鹤憔,石涛空门度寂寥。
云游天下搜奇岭,寄情画禅觅虞韶。
大破袭泥风姿雅,新法妙笔灵气飖。
宗匠虚云生泉州,剃染禅院谨参修。
遁迹青山似蜇龙,行脚四海若飞鸥。
追荐烈士慰英灵,中兴丛林功千秋。
紫气东来入凡尘,势至菩萨化青衿。
印光少读儒家书,善缘熟启菩提心。
慧思电掣参玄理,悟彻圆明天下钦。
弘一大师才智高,五经六艺领风骚。
剃染西湖尘心尽,参究南山禅思滔。
功成圆寂赋偈留,花枝春满分外娇。
太虚失怙家贫寒,垂髫披剃入伽蓝。
弘倡改革振释教,躬行变法美人寰。
三佛主义开新宇,天下僧善俱欢颜。
翰林府第墨香浓,童稚声萦佛堂中。
倭尘影里催战鼓,艳阳天下扬法旌。
佛教领袖赵朴初,诗书双绝天下倾。
南师德业耀紫霞,博学渊识誉大家。
青城精舍列门墙,峨眉禅院披袈裟。
如椽巨笔挥洒处,梵浪滔天擎莲花。
佛门泰斗耀九州,本焕修行八十秋。
弘法利生永不倦,行化南北足未休。
广洒甘露泽四海,辉煌德业天下讴。
十世班禅降娑婆,灵童转世耀山河。
金瓶掣签昭天下,青海坐床显巍峨。
解放西藏建殊功,繁荣雪域布恩泽。
高山青翠涧水蓝,佛光斑斓耀大千。
星云德业兴宝岛,葱郁福荫接碧天。
经传五洲梵音起,法布四海禅浪翻。
释教大任降斯人,大安法师承东林。
辑录大观初名世,韦编教程定北辰。
解行精进展鹏翼,真空妙有开天门。
自从佛陀入涅磐,上下两千五百年。
续佛慧命凭接力,法播东土开新天。
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
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释教嫡传八大家,龙象辈出弘正法。
喜待来日莲花盛,人间净土美如画。
注①佛典第一次结集:根据世界各国佛教界共同认可的史料记载:释迦牟尼逝世后,佛教经典的结集共有四次。所谓“结集”,就是佛教徒举行集会,共同审定和编纂佛教经典。
第一次结集,是在王舍城附近的七叶窟前举行的,因为洞窟的前边有一株七叶树,故起名为“七叶窟”。为了结集佛教经典,在释迦牟尼逝世后的第七日,大迦叶即决定于七叶窟前建筑精舍,在此召集并主持了首次集会,有500名阿罗汉参加,历时7个月,由阿难负责诵出经藏,优波离负责诵出律藏。阿阇世王为这次结集活动提供了一切费用 。
②佛陀十大弟子:智慧第一舍利弗、神通第一目犍连、说法第一富楼那、解空第一须菩提、论议第一迦旃延、头陀第一大迦叶、天眼第一阿那律、持律第一优波离、多闻第一阿难陀、密行第一罗睺罗。
③西天二十八祖:此说为禅宗所传。据《景德传灯录》,其次序为: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三祖商那和修、四祖优婆毱多、五祖提多迦、六祖弥遮迦、七祖婆须蜜、八祖佛陀难提、九祖伏驮蜜多、十祖脇尊者、十一祖富那夜奢、十二祖马鸣、十三祖迦毗摩罗、十四祖龙树、十五祖迦那提婆、十六祖罗喉罗多、十七祖僧伽难提、十八祖伽耶舍多、十九祖鸠摩罗多、二十祖阇夜多、二十一祖婆修盘头、二十二祖摩拏罗、二十三祖鹤勒那、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二十五祖婆舍斯多、二十六祖不如密多、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兼东土初祖)。至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禅宗始传入我国。
④自“莲宗初祖名慧远,游学中州才斑斓”——“释教大任降斯人,大安法师承东林。”概述的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及其创始人,以及古今高僧大德中的佼佼者。以彰显续佛慧命、普度众生之不竭之势!
——于2016年7月18日编订
——于2018年10月13日修订!
鸿雁传书来天上,华笺虽短翰墨稥。
谢意遥致葬心君,拜读佳作岂敢当。
——于2018年10月30日晚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