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往后余生,与你风雨与共 (随笔)
生活中总有一些不期而至的烦恼让人心绪不宁,这不,在离我们的门面几百米处,又来了一个新对手租了门面,开始装修,准备大干一场了。那可是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存啊,老公这次是真的慌神了。
早在九月份的时候,在离市场不远的一条街道上,也是来了一个生意上的同行,租了门面做着和我们相同的酿酒生意,和我们成了竞争对手。那些日子,老公忧心忡忡,想到生意每况愈下,觉得压力不小,原本年初就有国庆节回家一趟的打算,这下又犹豫不决了。他担心他回老家十来天的停产期间,会让对手趁机打开市场,占了商机,那以后我们的生意就没法做了。
那时,我还安慰他,劝他不必担心太多,先只管国庆节放心回老家一趟,和久别的亲人团聚,不要有太多顾虑。我说,那家酒坊的地理位置不是最佳,处在一条比较偏僻的衔道旁,来往行人少,相比我们开了几年的酒坊,他新开的酒坊还不足以威胁到我们的生存,何况我们的酒坊所处住置才是最有商业价值的,在人流量较大的汽车站、市场大门口对面,一般对手休想把我们的生意挤垮。
老公在听了我的好一番耐心劝慰后,才打消顾虑,并决定提前在网上购买回老家的火车票。
还不到两个月,这又来了一个竞争对手,而且把酒坊开到离我们那么近的地方,这分明是意图把我们挤走啊。
这个十几万人口的城镇,曾经是仪陇县的老县城,人口稠密,高楼林立,貌似繁华,容易让不明底细的商人误以为在这里经商大有利益可图,于是对这里趋之若鹜。而我们所在的街道,更因周围有车站和大市场,地理位置佳,每年到这里寻找空门面,意欲在这里赚大钱的同行来了不少,因为没有转让出租的空门面,只得扫兴而归。
我和老公曾担心如果街道两边有空门面转让出租,会让某些早就对这里上心的同行趁机接手门面。到那时我们的苦日子又来了。
真的是怕什么,偏就来什么,当初的担心果然不是杞人忧天,如今果真有同行来抢生意了。
这对于依旧生活在困境中的我们夫妻来说,自然是很忧愁的。原本这里的生意并不像外人想像的那么好,虽然人口稠密,所处位置有商业价值,无奈这里消费低迷,人口中低收入、无收入的老人、带幼娃、陪读的家庭主妇居多,农村中青壮年多半外出打工经商,只有一些靠几亩田地种点农作物维持生计的老汉和妇女们来赶场摆地摊卖农产品。城里的能喝酒的生意人和居民,就成了所有酒坊、酒厂老板眼中的上帝,争相巴结拉拢,以图人家关顾生意,可以说是出现了蛋糕小,吃的人多,僧多粥少的居面,能混下去的同行,都是在这个行业里打拼数年的有资本的老板,像我们夫妻来这里开酒坊近三年,也只是年纯收入在四五万之间,还得省吃俭用。
来了两个同行,原本已经饱和的白酒市场更让我们感觉生意上的竞争越发激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下一个该走的是谁?留下的又是谁呢?
本地人开的酒坊不会轻易被外来者撼动其地位,毕竟他们有强硬的人脉关系,那么外来者之间必定会上演不是你卷铺盖走人,就是我血本无归的争利战。在这几家酒坊之间,谁能笑到最后,谁又将接受被淘汰出局的命运呢?
老公陷入了恐慌中,且经常唉声叹气,愁眉不展。
他说他若是手里有足够资本,他倒不怕,大不了再到别处租个门面买酒,搞两处门面,让我们夫妻一人经营一处生意,或者干脆丢下这里,到其他省市去另找好去处。
可眼下偏偏又是经济吃紧的尴尬时期,前年因亏本欠的几万元债款还未还清,孩子也在念大四,而且她还有考研的打算,就孩子一个人的开支都是不容小觑的,我们不敢任性,也任性不起,只能如履薄冰地过日子,力求生意平稳,不求赚得盆满钵满,但求能在异乡生存得下去,能供孩子求学,能应付庞大的人情客往开支,能还点债务,再别无他求。
可随着新同行的入侵,我们的生意更让人担心会因此下滑严重,如果到时入不敷出,只怕连生存都会是个问题了。
老公的忧虑也不是多余的。但忧虑又能解决什么呢?我知道这样成天忧虑未知的明天,终究会让人愁出病来。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安慰他,劝解他。
老公心里的压力我清楚有多么重,上有八十多岁的老娘,下有求学的女儿,还要偿还债务,这样的担子搁在谁肩上都会感觉吃力。他心中的惶恐不安,他心中的忧虑焦愁,是不敢告诉故乡的老母亲的,也不能告诉正在备考的女儿,不能让她们徒添忧虑。告诉哥姐,向他们诉苦也无济于事的,倒还惹得亲人们牵挂。他只能在忧烦的时候对我诉说,以宣泄一下心中的郁闷。
若在两年前,可能我做不到耐心聆听他的诉苦,甚至会不胜其烦,更可能会反唇相讥:谁叫你要跑到这鬼地方来的,现在混不下去了吧,你活该。
今天的我不再是两年前的我,曾经的我把生意上的亏本,把生活的不如人意全部归咎到老公身上,成天只知道对他冷言冷语相伤,再不就是一蹶不振,一幅怏怏不乐的衰样。
今天的我经过几年的异乡生活,经过一番痛苦挣扎和自我调整,已经悟出了一些生命的真谛。
人生有太多不可预知的变数,有些事情也不能由自己掌控,有时怨天尤人不但于事无补,只会让事态进一步恶化。当我们改变不了状态时,改变心态或许是唯一可行的办法。在外几年,老公兢兢业业做生意,他尽力了,本无可挑剔,别人要来这不属于我们的地盘抢生意,意欲在散酒市场这块蛋糕上分享一大块,那是别人的自由,我们奈何不得,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和他们较量。我们只需脚踏实地干好我们的份内事,力求在酒的品质上赢得顾客口碑,在经营上避免浮躁势利,尽最大可能吸引新顾客,留住老顾客,尽人事后再听天命。
明白这些道理后,我尽量耐心劝慰老公,我说,我们来这里已近三年,尽管生意略有好转,也只是仅能生存下去。那两个同行只知道这里人流量大,却不知酒坊多,卖酒的店主多,但顾客没有想像的那么多,他们冒冒失失来了,还不知能撑多久,我们尽心尽力了,也只是饿不死、撑不饱的状态,他们的本事未必比我们强多少,还不知道到底谁先被谁挤跨呢。经济低迷,市场饱和,我们生意难做,他们也不见得日子好过,竞争对手之间,比的是谁耐心更好,抗压能力更强。我们不能不战而降,不能输赢还未见分晓,人就先蔫了。再说,虽然事情发展难以把握,但活人不可能被尿憋死,到时实在竞争不过人家,混不下去了,还可以转让这里的门面到别处另起炉灶嘛,何必总是为这件事发愁呢?若愁坏了身体,那就更糟了。
每当我耐心劝慰老公后,他就说:嗯嗯,听你这样一说,我又觉得心里好过一点。也是这么个道理。
能做一个好的聆听者,并及时给予劝慰,让他在醍醐灌顶的那一刻如释重负,这也是我必须做到的,毕竟夫妻之间,本应互为倾听者,为彼此排忧解烦。
有些话我没对老公说出来,我想,还是让行动证明一切吧。往后余生,无论前路是风狂雨骤,还是荆棘丛生,我终将和他并肩同行,携手相扶,走向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