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葛仙山游记(散文)
没有想到,这回真的要上葛仙山了。
经不住许梅翠和陆哲明夫妇的热情邀请,同学们还是同意上葛仙山。以圆满完成上饶游的最后一站。
我们江西师大数学系65级甲班11名同学,在秋高气爽的十月,愉快地游览了上饶和广丰各处的胜景之后,于2018年10月15日来到铅山,兴致勃勃地参观葛仙山风景名胜区。天公不作美,下着毛毛细雨,但仍不影响我们的兴致。
葛仙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位于上饶市铅山县中部,系武夷山的支脉。九条支脉如九条苍龙,盘旋腾跃,气势雄伟,人称“九龙窜顶”。葛仙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为丰富。奇峰、异石、云海、松涛,与黄山媲美。试剑石、道人石、龙舌池、七星井、仙人足印蔚为奇观。该山相传因东汉葛玄在此修道成仙而得名。景区内的最高峰葛仙峰,海拔1096.3米,突出群山之上,清峻奇绝,群峰簇拥,是抒情揽胜的好地方。
葛仙山有古道石阶,可以翻山越岭,从不同方向登山。听登过葛仙山的人说,最佳的登山时间是半夜一点左右,凌晨到达葛仙峰。天气晴好时,可以观云海、看日出,非常壮观。等到云雾散去,天空净朗,居高临下,眺望四周,可见葛仙山九条支脉如九条苍龙,盘旋腾跃,气势雄伟,人称"九龙窜顶"。今年已经开通上下山的索道,索道全长2069米,高差691米。我们都是古稀之人,步行上山是不可取了,有了索道,我们就轻松多了。上午九点多钟,我们连同司机一共12人,浩浩荡荡地开赴葛仙山。购买了索道票之后,就乘缆车上到了葛仙山的山门。
葛仙山还在继续开发之中,我们所到之处,都是建筑工地,有的建造人造景观,有的建造居住、餐饮、服务等建筑物,有的加宽处理上山道路,以便游人行走。我们边走边聊,周春秀班长好象有点吃力,大部分人还很轻松。好在许梅翠同学身体健康,一路拉着她走过了弯弯曲曲的上山道路。大多还是台阶,要一步一步地向上迈,大约十几分钟之后,一座高大的青石牌坊式门楼矗立在眼前,我抬头一看,“葛仙山”三个大字镌刻在一块牌坊顶端的大青石板上,显示着葛仙山到了。大家进去坐了一会,穿过门楼回头看,还有“接官亭”三个大字。接官亭为葛仙山之门户。据记载,系明代嘉靖年间为迎接京官内阁大员而建。每有朝中大员或名士上山,道长要率全山道士在接官亭恭迎。该亭为八柱式大型牌楼,是近年新修的,将古代建筑造型艺术与现代建筑技术溶为一体,古朴典雅,雄伟壮观。亭前亭后是数百级宽阔平整的登山步道,给人以步步登天的感觉。
这时,贺玉麟教授说,合个影吧。以接官亭为背景,我们排成二排,司机小徐充当我们摄影师,这可能是我们这次上饶旅行的最后一张合影,个个抬头挺胸,意气风发。
离开接官亭,又是一段长长的台阶,大约有几百个石阶。周班长最怕的就是爬山,要是早知道,有这么多这么长的山路,她可能不会上山了。我们也一路鼓励她,这人也难怪,既来之,则安之,既来了,则必须爬。后来回忆起来,她说,也没有什么可怕。路一直在向前延伸,雾气也很大,照片中出现的除了人像,就是附近的树枝,远景是看不到的。但那种若隐若现的风景和流动的雾气,更增加了山的仙气。我们不是神仙,但在一屋朦胧的云雾之中,似乎也成了仙。
玉虚观就在这段台阶的最高处,两旁的柱子上的楹联为:右联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左联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李耀汾个子小,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李子,在旅途中有说有笑,一点也不显得劳累。蔡汉富一脸的教授像,什么都要考证一下,再列一个方程建一个数学模。梁能荣像一个大哥哥,虽然年龄稍大,但没有疲劳的感觉,我们在葛仙祠的东边步行台阶走了四趟,一趟上,三趟下,非常奇怪,不成对。其中有一趟是走食堂出去的,上了厕所,还有一趟是找错了路,多走了一次下坡的路。
葛仙山是释道共存的宗教圣地,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葛仙山“开山门”,十月初一“关山门”。这段时间,四方香客,川流不息。尤以八月二十日葛仙翁寿诞为盛,朝山进香者常逾万人。道家崇尚道法自然、清净无为,如此繁华盛景,一定不是葛玄当年修炼的初衷。不过幸好葛玄早已得道成仙,至于后世子孙,能不能继续在此安心修炼,终成正果,就要看各自的仙缘了!“九龙窜顶”的葛仙山大片,我们今天是无缘得见了,但葛仙山玉虚观附近的自然景观,如神仙脚印、七星井、试剑石等,却不可错过。
进入主景区,最主要的景点,是葛仙山建筑群,整个建筑群依山而建,除了大葛仙殿俗称葛仙祠和慈宁寺,还有或分或连的十几座殿堂,里面供着不同的塑像,一条石阶小径由上而下贯穿其间,可以上下进出或参观或供奉。最下面有水池一个,左右两边水井各一,围栏上雕着精致的花纹。这应该就是龙池和仙井,据说龙池有岩石如舌伸入池水,葛玄洗药炼丹处。仙井的水可供寺僧、香客汲用。龙池边有几棵古柏,合围之木,茂盛之姿,默默讲述着这片土地上葛玄成仙的千年神话。
在主建筑敕建“大葛仙殿”前,我们看到了金壁辉煌的殿门,上面精雕了龙的九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但各有不同功能,名为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负屃、鸱吻。门顶还雕刻有玉免、喜鹊、仙鹤等吉祥动物。门柱两边有一对非常醒目的对联。右联是“位登太极握权衡在天上”,左联是:“心系苍生持善念佑人间”。右边红墙壁上大书“仙道贵生”四字,左边墙壁写“无量度人”,共八个字。此处的楹联和横幅似是宣传道教修炼助人的宗旨。我们进入大殿,每人取了三支免费香,点燃之后,在里外各拜了三拜,再插在门前的大香炉里,完成了一次简单而又隆重的朝拜仪式。
沿着“大葛仙殿”的东边小道,又爬了一段台阶,右前方是一座小亭。叫“观道亭”,里面有石桌、石凳和供人休息的环亭石长凳,我们便在此略作休息。贺玉麟的登山拐棍被小李子发现,一把夺过,伸一只脚,颇像一个瘸子。再自称是八仙之铁拐李!真巧,我的面前恰好八位,其中周班长是女性,自然也就是“何仙姑”了,李耀汾是“铁拐李”,还有六个神仙的角色就由雷良瑄、张黎滨等人“担任”了,有站有坐,姿态各异,照片也拍了下来,以作纪念。
山上还有一些景点,就是找不到,我们就围绕着大葛仙殿转,从刚才上坡的台阶下来,在仙殿的右侧找到了一处景观,叫“慈济寺”,也是一处重要的佛教寺庙。慈济寺前有一放生池,沿着小路往右走,看到了一块平地和卫生间,再走又是刚才的小亭。
葛仙山的景点很多,有的,我们不可能去了,比如葛仙峰。但是有两处应该去看看的,那就是许梅翠说的仙人脚印和试剑石。她说,仙人脚印,一只在江西,一只在福建。试剑石不能不看,虽然说不清是哪路修仙人在此试剑,但是一块巨石被一“剑”劈成两半,倒是事实。司机小徐叫我们在亭子里休息,他去探一下路,侦察一下试剑石到底在何方。就在我们拍摄八仙的时候,小徐回应了,在不远的五十米开外,招手要我们过去,说,他找到了试剑石。我们一伙兴高采烈地向试剑石走去。
试剑石约二米多高,三米多宽,中间好象被人砍了一刀,自然分裂成两块。右上方用草书写了大大的“试剑石”三字,红漆刚刷过,非常醒目。我们排着队,一个一个地在这块石头前拍照留念。又有人提议再照一张大合影,于是,我们大家差错地站立在石头的前面,小徐又当了一回义务摄影师。相片多拍了几张,形态各异,但都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的样子。照完像,回到亭子附近,第四次沿着那段斜坡下到葛仙殿前,来到了下山的起点。
这时,说是中午饭时间到了,许梅翠招呼大家到食堂到用餐。中餐是素食,大家也很高兴地在食堂用餐。几天下来的大鱼大肉,也把我们的肚子撑坏了,正好可以享受一下素食的好处。其实人类应该多吃一些素食,更利于身体健康。
后来,我回想起来,那只仙人脚印始终没有看到,不知道是忘记了,还是许梅翠也找不到,这成了我们唯一的遗憾。后来,在撰写本文查找资料的时候,我看到了这只脚印,并且只有一只,而另一只在遥远的福建。
下山了,脚步更轻松了,一路笑语,一路汗水,我们终于完成了葛仙山之旅。在缆车站前,贺玉麟和郑开勇合照了一张照片,背景是一片黄土地,有待种植绿色植物,明年可能就是绿油油的一片了,后年,大后年,葛仙山会真正走出铅山,走向全国,我似乎看到了旅游人们络绎不绝地向葛仙山拥来。
201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