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戏迷母亲(散文)
我妈绝不是伪戏迷,这我可以作证。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家有一台录音机,音质很好,我妈在里面循环播放的一盘磁带是《朝阳沟》,我到底听了多少遍已经不记得了,但我记得《朝阳沟》里面的每一句戏词。
时代发展了,播放器变了,但我妈对戏曲的爱好并没有变,她用手机播放各种戏曲,日夜不休,如痴如醉。
遥想从前,我和我妈生活在一个小山区,但这并不妨碍我妈对戏曲的热爱。我们那里的戏曲文化很浓郁,几乎家家户户的老人都喜欢戏曲,一到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戏班子唱戏,方圆很多里的人都会去看。我曾经跟着老外爷去看过很多场,只是作为看热闹的小孩子,不想有一次我完完整整听了一场《陈世美》,久久不能出戏,才开始理解了我妈对戏曲的痴迷。
我妈在工作之余抄写了厚厚一本戏谱,她还会用乐器弹奏上面的大部分曲子。
在音乐方面,我没有天赋;在歌唱方面,我一点艺术细胞也没有。
可我妈特别擅长,她懂得韵律和诗词,又会弹会唱,她是真戏迷。
在那个媒体不很发达的年代,我妈是最早一批观看《梨园春》的观众。后来,我们来到郑州,住在河南电视台附近,去《梨园春》现场看了几场戏。
这里真是戏曲的沃土,我妈觉得平时第一次居然可以那么近距离接触戏曲文化。
从此,我开始跟着我妈开始辗转于各大戏剧院、艺术中心、戏迷聚集地。
曾经有一次去中原影剧院看戏,看完戏已经很晚了,我和我妈伫立在在郑州深夜的街头,打不到车,只好徒步走回了家,但心情依然很兴奋,没觉得丝毫疲累。
还记得有一次去CBD艺术中心看戏,我妈在后台看见梨园春年度擂主李新武先生,就勇敢地走过去搭讪。没想到李先生一点名人的架子也没有,和我妈热情攀谈起来。从此以后,两家人就成了朋友。
在没有接触戏曲明星之前,我想象他们在台上这么潇洒、这么自如。接触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是汗水和泪水,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奋斗和付出。
了解到了戏曲名角的幕后,我妈并没有给他们卸下光环,她觉得他们更加的熠熠生辉了。
这么多年对戏曲的痴迷,让我和我妈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坚定了。每当我和我妈经历了生活的困苦绝望时,就想起了某一句戏词,就想起了戏中的某一个场景,就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在我妈的熏陶下,我也算半个伪戏迷,对戏曲文化的欣赏也有了一定的见解,但还远远达不到我妈的水平和境界,我妈是把戏曲文化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了骨子里、灵魂里。
在这一路走一路唱的人生里,我妈自得其乐,也算是戏曲带给她的莫大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