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收获】我喜欢小笼包(散文)
一
我对小包子的喜欢,源于小时候跟着姥娘步行去赶集,开始好奇集上各种各样的商品,后来走路累了,就抱着姥娘的腿仰着脸要小脚的姥娘抱着走,无奈,姥娘好言哄我,给买了三个小蒸包,那包子白白胖胖的,皱褶均匀漂亮,肉包子不大,用姥娘的比喻就是“牛眼”似的。本来是想只吃一个,剩的两个给姥娘吃,可是呢,不好意思地是,吃了一个肉包子的胃肠,像打开了饥饿的开关,香香的热气直扑鼻孔,感觉再吃十个都吃得进。我问姥娘你吃吗,姥娘当然看穿了我馋嘴,慈爱地说不饿。那年四岁的我怀着忐忑惭愧的心情,在姥娘笑眯眯地注视下,很快地把那两包子又全吃进了肚里。我感觉饱极了,吃的肉包子瞬间变成了快乐的力气,吃包子前有气无力地让姥娘抱着走的想法,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甚至像脚底安了弹簧似的蹦跳着走,而那香的满地滚的感觉,让我回味了好久,我那时就很认真地发愿,等以后我有钱了,一定给姥娘买肉包子吃,管够!
直到老大,姥娘还经常笑着谈起我小时候信誓旦旦的承诺,说等我赚了钱,买纯肉馅的大肉丸的小包儿吃,香香的。
一恍好多年过去了,成年后,我给姥娘也真的买过好几回小笼包,有红房子的,济南草包,有竹壶餐厅的。若是姥娘在妈妈那儿住几天,我就自己包包子,让姥娘吃。
在我们北方,不论贵贱贫富,皆以包子为美食。钟鸣鼎食之家有的是财力人力,包个包子,或者在餐馆买份包子,不算个事儿;小户人家呢,则是全家总动员,和面、醒面、擀皮、切馅腌制,再包捏的,忙碌一阵子,送进蒸锅里开火蒸,隔着透明的玻璃盖子,看到可爱的包子慢慢地变白变胖,再一会儿,闻到香气了,小火蒸着过一段的时间,就出锅啦。有人胃口特强,一顿能吃半篦子包子,比如我婆婆,对吃包子情有独钟。
每逢我包了包子常趁热去娘家送包子,姥娘若看了,就很满足地说,现在生活儿就是好了,老二年,包个包子,那是闺女走娘家,或来个贵客才会包呢。此番感慨让我深感过去生活不易,吃包子是种豪举。现在,肉包子已变成了普通人家的寻常饭食,成年的我吃包子时再也吃不出四岁那年的香香味儿了。
二
我之前孩子小时常早起做饭,现在孩子大了,特别是今年上大学之后,有时也懒得动火做早餐,于是也常去外面随意吃点儿饭,时间长了经过多家对比锁定一家小蒸包店,从此,若是来不及做饭,或懒得做饭了,就去那儿,还为了方便省钱,办了张充值卡,那个店名叫小丽包子。
那个店不错,我对那家包子铺很有好感。
店主是一对中年夫妻,男的中等身材,头顶毛发稀疏,有点驼背,这样见了人说话时,往前探着身子,显示出很尊重顾客的样子;女的则是染着棕黄色的头发,微微打卷,后面散散地用皮筋扎起,扎着围裙,和男人一样笑容满面地说话。靠近吧台的地方摆着一台收款机,一般都是女的当掌柜,负责收款,男的兼跑堂,收拾杂物,吧台后面是隔板界开的小窗口,小窗口后面连接一小间工作室,有几个头戴白帽扎着围裙戴着口罩的中年妇女,围着七八个放馅儿的盆儿包小包子,窗口摞着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很多人闻着都深嗅几口气。
店里很干净很整洁,左中右分别摆了三张桌子,一张桌子跟着四条高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几乎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每张桌子右上角摆有小瓶的醋,餐巾纸盒,室内西北角站着个一人多高的消毒柜子,隔着玻璃门能看到里面有码得整齐的筷子、勺子、碗、小碟。靠着北墙有张木桌子,上面放了四个保温桶,各标识“鸡蛋汤”、“南瓜粥”、“小米粥”、“八宝粥”;桌上还有四个大汤盘,里面是小菜,分别是,香辣疙瘩丝儿、腌蒜瓣儿、凉拌白菜丝儿、香菜辣椒丝,墙上还悬了个粘钩,上面有个长长的质地很结实的透明小袋子,以备顾客打包时装些免费的小菜用。
包子一笼是八个,小小的,用姥娘之前的话就是“牛眼”似的,基本上一笼小包子再加一碗粥准能吃饱。也有饭量小的,比如花朵似的细瘦女孩儿,尤其和男朋友一起来,可能吃三两个,喝半碗粥就细声细气地拍着肚子娇滴滴地说饱了。但若是饭量大的,比如婆婆,要差不多三笼,方能吃饱。之前我试过,这真不是我瞎说,我婆婆看着这袖珍小包子,不屑地说这个有啥啊,一口一个,多大点儿面,多大点儿馅儿,还贵!但说归说,有时家中没有馒头了,就出去买早点,给婆婆买过几次,她都是一边抱怨小包子贵,一边很香地吃着,还就着免费的不辣不酸的、用醋腌制的绿生生的蒜瓣儿,一样的热火朝天,笑容满面。
三
小蒸包馅儿丰富,小黑板上常有更新。随着季节变换着蔬菜品种,夏天有豆角肉、辣椒肉、黄瓜肉,天冷了又换成茴香苗肉、萝卜肉等,素包也是如此,用鸡蛋代替肉馅,但主打招牌包是鲜汁肉包和肉香虾仁包,这两种包子价格贵了些,一小笼8块,其他的则均为6块,无论是素三鲜,还是香菇肉包、大葱肉包,还是胡萝卜鸡蛋的、芹菜鸡蛋的,都是6块。我记得婆婆当得知肉馅的和素馅是一样的价钱时,她笑眯眯地说全买成肉的,还是肉的香,一兜儿肉的,好吃呢。
但她本就有血压高脑血栓的病史,我还是没全听她的建议,折中了下,既有荤也有素,搭配着买回来,我们仨在家一般都是买上五小笼,自已在家烧些粥,一顿早餐,让老人吃得非常高兴和满足。
这个店的小笼包质量让人服气,尤其是虾仁馅包子,不像有的包子店里用扁扁薄薄的赝品――虾皮代替,咬开口,是真能吃到很囫囵黄里透红的虾仁儿,货真价实,让人放心。因此,这种小包很畅销,若要买,有时会等上那么几分钟,而主人这时往往会替店中的小包道歉似的,邀请客人坐下,歉意满满地说稍等下,下一锅就是你的啦。
常坐下来,等着那虾仁小包子出笼,闲时无聊也瞅一眼周围吃饭的人。我以前也在这儿吃过饭,喝过店的粥,不贵,无论小米绿豆粥,还是八宝粥、南瓜粥,都很粘稠,鸡蛋汤里鸡蛋花儿和紫菜相间,满满地漂浮着,间或有小虾米,都是两块钱一大碗,自己盛。大多数人都盛得八分满,这样易端平,其实那碗也很大,一般普通饭量的一碗粥加包子能喝饱,但是也有人盛得几乎洒出来,满满的,很小心很丢人地端着走,店里的男女主人看到了也不说。小菜随便夹,外面大盘里菜少了,主人随即再从里间里端出来添上,那几样小菜是用红通通的辣椒油调制出来的,加了酱油醋,酸溜溜儿的,爽脆可口;腌的大蒜瓣儿,绿盈盈,看着养眼,也不辣,就有人一口吞下一个大蒜瓣儿,看不出嘴里受罪,乱嚼着,夹起小菜来,也是大口大口地吃,有的人买了一笼包子,要好几次站起来夹小菜,主人看到了,连眼皮儿也不眨不皱,照样乐呵呵的。
小笼包,个子小小的,把各色的馅儿包进去,上笼屉蒸熟,香气就出来了,这家的小笼包,很聚人气,大概也是因为小包子的包容性强,馅儿丰富吧。
喜欢一种食品,往往是因为故事。我喜欢小笼包,更多的还是喜欢小丽包子铺的主人,很多时候,他们的性情给了我思考和影响,为人随和,把小店像家一样经营着,常常感到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