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神秘的会仙湿地(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神秘的会仙湿地(散文)


作者:白深 童生,591.5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30发表时间:2018-11-07 16:42:55
摘要:桂林南面30公里有个会仙小镇,小镇北面约3公里有块湿地叫会仙湿地。这块湿地不大,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在湿地内,小岛星罗棋布,河道、港汉密密麻麻,地貌独特而复杂。其水下,布满溶岩,大量的地下水由溶洞涌出。水面上,大都是沼泽地,住在湿地周边的村民劳作都是使船。

桂林南面30公里有个会仙小镇,小镇北面约3公里有块湿地叫会仙湿地。这块湿地不大,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在湿地内,小岛星罗棋布,河道、港汉密密麻麻,地貌独特而复杂。其水下,布满溶岩,大量的地下水由溶洞涌出。水面上,大都是沼泽地,住在湿地周边的村民劳作都是使船。十多年前,这里我来过几次,并没有听说什么湿地。湿地这个地理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个新名词,随着生态平衡日益受到重视,湿地的概念也进入了人们视野。2012年,国家有关部门根据会仙这块地貌的特质,在此建立了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经过多年的建设、宣传,这个湿地公园逐步为人们所熟知。
   湿地主要处于睦洞村。睦洞村右侧,一块横卧的石头上刻有“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的牌子。牌子右边,建有几栋不高的公园用的房子,此外没有其它建筑。有两三个农妇在游客休息的长条形亭子里出售小吃、芦苇编织的扇子等。亭子中挂着大幅的湿地的宣传广告。偶尔有几个游客来来往往,显得有些清冷。
   说到会仙湿地,不能不提及桂柳古运河。十多年前,我和一些朋友听说会仙有条桂柳古运河,就好奇前来游玩。在古代,从桂林到柳州、南宁以及贵州、云南,中间虽有水路通达,但要绕道500多公里,从陆路运输只能靠原始的人力肩挑。会仙附近有两条由北向南的河流,一条叫相思河,与漓江相通,一条叫洛清河,与柳江相通,柳江则与柳州、南宁、贵州有水路相通。相思河与洛清河东西相隔不远,但并不相通。唐代武则天时期,修建了桂柳运河,将相思河与洛清河连接起来,主要解决当时军事、商业运输,为开发西南、促进西南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果修条人工运河将相思河与洛清河连通,就能够解决中南与西南的运输问题。运河巧妙利用了会仙湿地的天然河道,使运河的开凿大为便利。到了近代,公路、铁路发展起来后,运河的功能被取代,于是运河被废弃了。
   湿地公园的核心区有一条贯通东西的栈道,我们与一个捕捞螺丝的当地老农一起沿着栈道向西走,于是我们便边走边聊了起来。
   老农告诉我,他家就住在公园旁边的村子里。自从湿地公园建起来后,为了保护湿地,湿地范围内过去耕种的地不让种了,政府给了他们一些政策和扶助,开展一些养殖业,生活的门路比过去多了,收入也增加了。现在环境好了,各种鸟类也多了。栈道周围,林木茂密,各种鸟来回飞舞,叫声清脆欲滴,使人爽心悦目。老农的话闸一打开,还比较健谈。他告诉我们,这里的港汊双多又复杂,要是不熟悉路,就是进来了,往往也会迷失方向,找不到路出去。当年,日本鬼子侵占桂林,对会仙其他村子烧杀、抢掠,可就不敢进入我们这一带。因为日本人一来,当地的老百姓就躲进港汊里,日本人找不着,还常常遭遇当地人的袭击而不敢轻易进来。看着周围密如蜘蛛网、错踪复杂的港汊,这使我想起了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日本鬼子所遭遇的情景。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桂柳古运河的痕迹。沿桂柳古运河,当时建有的石桥11座,目前保存的有新桥、会仙高桥、龙门桥、兴隆桥、铜桥等,均由大石头堆砌而成,各桥造型各异,结构合理,设计美观,做工精细,展现出会仙喀斯特湿地良好的桥文化与高超的建筑水平。新桥为单拱,由远看去,形如弯月。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历览过桂柳古运河,路过睦洞湖从此桥经过,故此桥又称“乾隆桥”。
   前面就是睦洞湖。老农对我们说,他要下湖捕捞螺丝去了,说完划着只小船消失在湖汊中。湖里长满了荷叶,比在其它地方我看到的荷叶长得要高大许多,那荷叶叶面足有折迭伞那么大,绿油油的。荷叶中,这里、那里已经长出了荷花的花蕾,不久将开满湖面。荷叶碧绿,荷花灿烂,那该是一幅多么美妙的景象啊!
   桂柳古运河东面分水塘分水闸遗址处,曾石刻有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盛赞这条运河的诗句:“狮子岩前水长流,南临山景逍遥游。龙王庙内钟鼓响,虎仔桥上望客舟。”可惜的是,这石刻没能保存下来,只留在文字记载里和人们的记忆中。
   据有关文字记载,桂柳古运河全长15公里,最宽处30米,最窄处6米,沿河建泥湖陡、磨盘陡等24座,架桥11座,均用料石砌就,运河沟通了漓江和柳江水系。在历史上,运河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用于“粮食戈甲”的运输。其次是惠贾通商。桂柳运河与桂北的灵渠连接,对湘黔桂三省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价值。运河开凿前,桂林到柳州的水路航线迂回曲折,长达500多公里。运河开凿后,航程缩短到150多公里。桂柳运河有调节洪水的作用,不仅可航,还可排,可灌,农商俱赖,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经略两粤的重要航道,对祖国南疆的开发和建设,曾起了重要作用。
   现在,来这里游览的人不是很多,但也不少。我们来时,公园大门口的停车场上,停放的小车就有十多辆。随着公园建设日益完善,湿地内岛屿星罗棋布,山水相得益彰,集“山、水、田、园、林、沼、运”等景观要素于一体,以其岩溶湿地之典型、山水景观之秀丽、历史文化之深蕴而著称。随着人们审美不断多样化,来这里旅游的人一定会日益增多的。

共 20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会仙湿地,是漓江流域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湿地内岛屿星罗棋布,山水相得益彰,集多种景观要素于一体,以其岩溶湿地之典型、山水景观之秀丽、历史文化之深蕴而著称。让我们跟着作者的文字,揭开会仙湿地神秘的面纱,以睹它独一无二的风采。作者开篇介绍了会仙湿地概况,说到会仙湿地,不能不提及桂柳古运河,作者笔峰一转对桂柳古运河又作了简单介绍,然后描写沿着栈道向西走所见所闻。作者行文流畅,采用叙述、写景、资料并举的手法,再现了会仙湿地的历史与现在,透射了不同时期的经济与交通,文末抒发了对会仙湿地有着美好的期愿意。推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11-07 21:09:41
  欣赏学习精彩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11-13 15:03:29
  读了作者的文字,对会仙湿地有了清晰的了解,这样一个地方,值得一游。相信,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会打造成旅游品牌。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