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珠海斗门的魅力(散文)
一、接霞庄——南国唯一南宋皇裔庄园
五月,不凉不热;天气,不阴不晴。这是极好的出行时机。
珠海无数次来过,斗门却不曾造访,而更没走进过斗门的接霞庄。
接霞庄,是一个有着皇室印记的古村庄。这是一个始建于清代嘉庆初年,经历二百多年风雨洗礼,庄内赵氏人家系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的后裔,故又名赵家庄。村中依然保留着不少清代、民国时期的建筑。时光流转,浏览这些烙满岁月痕迹的老建筑,心里荡起涟漪。
曾去过很多古村:顺德的逢简、广州的小洲、番禺的沙湾……很喜欢古村里沉淀的韵味,
喜欢古村里长长的青石板,喜欢古村里狭长狭长的小巷。但是,走进接霞庄,还是被里面的独特之美震撼了。那美独特在哪里呢?看到具有皇家气象的赵氏菉猗祠便恍然大悟。
斗门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颇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是,清朝嘉庆初年宋代皇族后裔建造接霞庄,整个小庄既有坐落在村中的古建筑群五祠,又有古木参天的后花园,还有两条分别纵横南门村的古色古香的石门街。南门赵家庄有着自己的特色,它是所有古村落当中唯一的一个由皇室家族建造完成的。
当年,接霞庄是宋皇帝的后裔居住的地方,尤其是赵氏祖祠菉猗堂。这祠堂比接霞庄历史还悠久,已经有五、六百年历史,整个墙体都是用蚝壳砌成,这样富于南方滨海城市特色的古祠堂,在中国也是极为罕见。用蚝壳砌墙而造的房称为蚝宅,这也是岭南建筑一大特色。这里靠海吃海,吃蚝(牡蛎)养蚝都比较普遍。所以古代人吃完蚝肉后用它的壳来建筑屋墙。“千年砖,万年蚝”由此得名。
在赵氏菉猗祠,一位清秀的先生和我们打招呼,并自我介绍说他姓赵,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弟弟魏王第三十代子孙。
我们惊异于接霞庄果然遇到皇室后人。
接下来这位皇室后人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宋朝历史,从开国皇帝赵匡胤到他的祖先魏王,直到南宋最后一个皇帝九岁的赵昺悲壮的往事:
那是南宋末年,元军进犯,步步紧逼。年幼的祥兴帝——赵昺在众臣的护卫下,在新会崖门海面摆开千艘战船与元兵决一死战。失败后,丞相陆秀夫背负祥兴帝投海殉国。大将军张世杰率余部突围,在南海遇飓风舟覆而亡。其遗体逆流漂至斗门黄杨山下,被村民安葬于“也”字峰中。(“也字山峰”系黄杨山主峰之一,有“宋太傅枢密副使越国公讳世杰墓”,墓前石柱上有联道“云山空望侍郎宅,海水犹朝永福陵。”)承节侍郎赵时鏦、翰林学郑光荐、大理寺丞龚行卿隐居黄杨山避乱,他们建了一个茅草房隐居,并继续密谋策划反元计划,他们给草房取名“金台精舍”。
后赵氏后裔将其改为金台寺,作为出家人修行办道之所。
我仔细打量这位出身不凡的老者,果然有魏王遗风。他的两眼及眉宇和祠堂墙壁上刮着的魏王照片极其相似。听了他的介绍,再次为小皇帝赵昺的命运唏嘘不已。不由得吟诵着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为这些英雄豪杰们宁死不屈的壮举,举手称赞。
二、独特的石板街
接霞庄里面有一个石板街,长192米、宽4.30米,是接霞庄的中心街道中,由五块花岗岩石筑而成宽1.73米。
接霞庄石板街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至咸丰年间,由南门赵氏十八世祖赵维茂从原居地——南边里黄牛山迁居开僻新村场时建造后,经不到十年时间延仲至今日的规模,是整个庄园的主要通道。
石板街的青石板保存完好,石板的边缘被时光打磨得圆滑平整,上面沉淀着暮鼓晨昏的痕迹。走在这样石板街,恍然走进二百年前,感受着赵氏皇家的气势和奢华。
同行女士们穿着高跟鞋在青石板上走着,鞋跟和青石板亲密相接,发出清脆的“哒哒哒”声响,很是担心她们细高的鞋跟会踩疼了青石,或者吵醒了青石的梦境。
不忍如此,我放轻脚步,叹息这条石板街如此整洁干净。几百年的岁月风雨把青石打磨得如此圆滑平整!
我一块一块数着,一步一步测量,192米实在不算长,然后,我数得清青石的数量,数不清七百年前的血雨腥风!
当年,宋大片国土被元军占领,在福州的南宋小朝廷,后来不断南迁,途中小皇帝端宗去世,陆秀夫又立九岁的赵昺为帝,而南宋小朝廷一直坚持在广东沿海抗元。1279年,元军与宋军在厓山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混战几天后,宋军不支,张世杰与陆秀夫决定撤退。只是,宋军的船队被元军冲散,陆秀夫不愿被俘虏,眼含泪水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此后,残余的宋军、官员及家眷也纷纷跳海殉国(史载有数万之众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晚风从黄杨山方向吹来,热闹一天的石板街,渐渐沉寂……
三、岭南唯一的护庄河
沿着石板街,我们走到庄园尽头,已经夕阳西下。一条风景旖旎的小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晚霞倒影在小河里,周遭满是郁郁的蒹葭,河岸有一座木质结构的凉亭,在河与庄之间,有一座吊桥,立在我们面前。
听向导说这条小河就是护庄河。在广东古村落中有和庄河的,接霞村是独此一家。
向导接着向我们介绍:赵家庄开挖的一条,显得独具特色。清道光年间(1821—1850),十世祖赵意乡八传维茂与堂兄维定,分别在苏、杭、汴梁等地从事茶叶生意和在粤西地区从事中药材贸易,经过数年的辛勤努力,他们发了家。维茂跟随父亲赵若鹍(kūn),带着家眷从南边里迁居,在80多亩新垦围基上建了三间夯土房(因而得村名“新围”)定居。由于赵家庄地处霞山的北麓,常有霞雾环绕于树林上空而被认为有祥瑞之意,因此也称它接霞庄。护庄河和吊桥显示了赵氏“族”智多谋,坚不可推。整条护庄河,长约850米,最宽处约38米,深25米,200多年前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私家庭院护庄河。因为赵氏身为皇族后人他们在华南首富的名声远扬,不时会有盗贼入侵,为了防患盗贼,族人一致形成了极强的防盗意识,便有了庄外在护庄河以及河上吊桥。这护庄河设立了上可駐人、下悬吊桥的间门,供人进出。若有盗匪来犯,只需收起吊桥,在门楼上架起弓石火器,便令盗贼“望门兴叹”。庄人还用布满四角钉的木桶沉入靠近庄园边的河底,防止盗贼从河面涌入。接霞庄人以智守庄,更为后人保留了珍贵的历史遗产。
我们怀着一份敬佩仰望着依然伟岸的吊桥,桥身被夕阳涂抹了一层金色,想象着当年赵家族人是怎么在盗贼入侵时候拉起吊桥防范的。不禁为他们的智慧拍案叫绝。
四、逸丰生态园
五月初,岭南伶仃洋畔,清风中不时刮来海洋略带咸涩的气息,凤凰木树梢已经呈现出一丝丝鲜红,春韵轻飘,不喧不吵,风和日丽处,点亮了眸中的温润,我在逸丰生态园花棚休息室静坐,听一曲轻音,掬一杯淡茶,拥一缕清风,品一份惬意,摒弃一切繁杂,守着心中的这份淡然,素心如简,寻一份世外桃园的韵味。这些人在城市里,呆久了,多少有些烦闷,心中渴望寻找一片宁静,获得一份闲适,逸丰生态园,十里莲江,确是极好场所。我们既体验农村生态游,又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让身心放松下来。
走出休息厅,上午阳光甚好,我们行走在逸丰田间花圃,不时看到小香猪抑或火鸡、黑天鹅点缀其间。大片大片类似薰衣草的紫色花铺排在那里,惹得同行女士频频走进去造型留影。走进十里莲江,看到一排排红彤彤的灯笼,一种欢喜之感油然而生。里面还算是大,环境古朴,具有别样的岭南风情。
这边是小小池塘,见到池塘,看到有人拿着鱼竿、鱼饵在垂钓,静享悠闲。
随行的斗门文联领导对我们说:十里莲江隶属于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占地面积逾5000亩,是依托莲洲镇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提倡“5+2”生活方式(一周5天在珠海上班,2天在十里莲江度假),以“农耕度假、养生生活”为核心,打造集生态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和养生居住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项目。
作为迷恋自然化诗意化生活方式的人,我们从这纵横捭阖中,领略着这份自然和诗意,在角落和不引人注目之处寻寻觅觅,获得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的乐趣。在自然界发现的美会长留心间,经过内心的沉淀便会深刻而隽秀,弥足珍贵。
生命之中,似乎有一种遇到,不是来得太早,就是来得太迟,因为遇见,便有发现。在这里——逸丰生态园,不但如笔下清浅婉约、似近还远,而且具有那种镜花水月般的朦胧和浪漫的美。
有人说,最美的风景莫过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其实无论是看诗、看画,还是看人,都需要这种镜花水月的感觉。太清澈的事物,就像太直白的语言,让人一览无余,就缺少美的想象。含蓄而深沉才最具神秘的吸引力。
文字如此,逸丰生态园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