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舞】诗歌泛滥的时代(随笔)
诗歌,有人解释为用深度的语言体现生活。诗人,顾名思义就是写诗歌的人。《毛诗》上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汉书•礼乐志》,《礼记•乐记》都有关于诗歌的详释和解读。
古时候作诗的人总结了一些经验,比如“比、兴、赋”,又有“风、雅、颂”。《尚书·尧典》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认为诗歌当吟咏性情,这种看法比较深入人心。
这些解释与看法是相对21世纪以前,本世纪以来的诗歌创作者缺少诗歌内涵,最起码的隐喻和意境都没有,那种韵味完全消失。现在诗歌在我这里是这种解释:将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拆开分成行。有一个朋友曾这样失望地说过:“现在没有真正的诗歌,只有死去的诗人。”虽有几分道理,不过主观性太强,至少我个人觉得有一部分人仍然在积极的探索。我不怀疑当下有的诗人的创作表现了深刻的社会现实,纯熟的诗歌技巧、但肯定是凤毛麟角。
有人曾经问我诗歌是否已消失。站在我的立场,从文化传承上来讲,我不希望诗歌消失;从整个人类史来看,诗歌最先以口头传播,首先以文学样式出现。从诗歌的发端到盛唐,诗歌记载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了空前的文明,是祖先的智慧结晶。
从胡适提倡新诗到今天,一百年过去了,当今诗坛的泛滥触目惊心不堪入目,基本再也无法体现人民生活,无法表达出真切的情感,本身诗歌口语化是时代的进步,白话诗就是用口语来表达。不说现在,就是古老的《诗经》和《荷马史诗》也都经历了一个口语的过程。只是我们要承认即使口语也被今天的这帮孙子玩进了死胡同,——没有出路。
诗歌应该是灵魂的,植入内心,发现世界的本质,它可以揭示某种黑暗,也可以把一切俗世提高到文学的高度。反之,如果诗歌以直白的方式呈现,捕捉不到任何东西,那就是漂浮在水上的泡沫,不足道哉。
几十年以前,智利的著名诗人聂鲁达撰文,他希望2000年以后诗歌不要像恐龙那样灭绝。现在诗人没有灭绝,但诗歌遇到了瓶颈。我们更要清醒的是,一个时代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那诗歌的希望是很值得怀疑的。
当今时代,只要你做点与文学沾边的事,你会发现什么人都参与进来露一手,口水,无病呻吟、不知所云,这无形中拉低了诗歌的质量。还有人搞诗歌排行榜,拙劣至极。网络上,杂志上,都是在自愚(不是娱)自乐,还有想愚别人的。所以,梁实秋很早以前就讲过“你的隔壁住着一个诗人,那就是一个笑话。”看似蓬勃的诗歌繁荣到了虚假的程度。这是一种病态。
为表我的话言之凿凿,我把几位当代有名的诗人的诗呈现给读者朋友们,他(她)们用最末流的作品获得了与成绩不匹配不相称的名声。诗歌发展到今天这种下三滥的地步,到底是谁之过?如果白话诗一开始是尝试的过程,那到今天已是“俗不可耐”“肤浅”“直白”“口水”“拆行”,不得不说是蹩脚了。比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诗歌启蒙与兴盛,是江河日下了——日日的下。
请看下面沈浩波的一首诗《她叫左慧》:
她叫左慧
左右的“左”
智慧的“慧”
……
你别跟我说这是一种象征,这明明就是你的口水,当作诗歌来读那真是看不下去了。谁能告诉我这不是一种对诗歌的讽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是写方块字,那是书法。我坚持认为从事诗歌写作的人要有尊重诗歌的严谨态度,要都是逗人取乐的性质,如果读者从我们的作品里读到的都是这变相的“怪物”,我们的诗歌作者将无地可钻,自容不了。当然,这些鬼玩意也不可能传世。
再看一级作家赵丽华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理性的说这是诗歌吗?能叫诗歌吗?三岁小孩都清楚这只是四行汉字。据说赵丽华现在是一级作家,我疑心这“一级”的成色。所以,她的“梨花体”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再来看看所谓先锋诗人乌青的废话体(乌青体)《对白云的赞美》:
天上的白云真白啊
真的,很白很白
非常白
非常非常十分白
极其白
贼白
简直白死了
啊
这还不是最关键,关键是点赞的人不少。这就说明读者的欣赏眼光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真正的好诗无人问津。仅就这一点来讲,阅读风气还真是有问题的。纳博科夫曾经认为一流的读者是培养出来的。所以,阅读氛围需要培养。读者早已不明白好诗歌与烂诗歌之间的区别,就像堆堆尸骨,只知道那是尸骨,根本再也无法分辨是否还有一具完整的尸骨。
一些诗歌评论家,或者讲简单一点叫诗评家,他们一面自命清高的自诩许为评论家,一面又毫无建树的分析着一行一行的诗,浮议加套语。当今很多杂志上那些诗评家就是这一类,只要你是我朋友,我可以把你吹捧成泰山北斗。他们还假以同情,扶持,这也是相对自己那个圈子。很多年老成精的老骨头,手里握着资源,睁眼说瞎话。所以,我们时代需要的是有思想的讲真话的批评家,不是滥造捧词的评论家。
诗歌本应该面对生活,体现生活,但是当下很多所谓诗人尽把一些人话说给鬼听。这不是高深,这是神经。试问一下,那些所谓的著名诗人,所谓的代表诗人,除了自己那个圈子,外界知道你是谁吗?代表你自己可以,但你的代表诗歌呢?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一些诗人自命清高,我就想问问你清高什么?难道你家的马桶刷得干净也要炫耀它是世界上最干净的?别臭美了,恶心着呢!
前些年诗人车延高的诗歌获得鲁迅文学奖,为此,我找了他的一些诗歌来读,凭良心讲,不敢恭维。这使我想起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自从赛珍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诺贝尔文学奖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参照钱钟书的说法,鲁迅文学奖是早就没有价值的了。这些年重要的文学奖基本被二三流的作家瓜分。所以,为什么当代诗歌被人诟病,被那么多人批评,诗歌界要从中找找原因,别再自我感觉良好。看看当今这个时代,今天搞什么诗歌论坛,明天还依样画葫芦开什么研讨,后天又是什么诗歌朗诵,最后不过是推杯换盏的一场聚会,把一帮人凑来附庸风雅弄得这么冠冕堂皇,这是多么贻笑大方的一件事情呀。
这些年被热议的“打工诗歌”,其实质也是把一段散文分成行,或抒情,或呜呼哀哉、总之哀鸿遍野。这种东西写给那些在高楼大厦里吹着空调又没有体验这种生活的群体看看是可以的,因为这群人有好奇的心理。所以,我是不太肯认同这个打工诗歌的。工作哪有不苦的?离家千万里,哪有不想家的?这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阵痛,是社会的发展规律。所以,打工诗歌只是流水线式的伪乡愁而已,不值得大书特书。
这些肤浅的诗歌能够传播,主要是中国大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竞争激烈,他们也需要在空闲时间里放松放松。所以,这些玩票性质的诗歌提供了类似于冷笑话般的娱乐。
苏东坡曾经认为,李白的诗歌我能够写出来,杜甫的诗歌我也能够写出来,但是很多题材被他们写了,我再写的话世人会讲我抄袭。所以,不重复别人的第二个主题谈何容易。即使不容易,我们也不要放弃。托尔斯泰也说过“第一个写姑娘脸像苹果的是天才,第二个写姑娘脸像苹果的是蠢才。”我们要忠诚于我们的内心,不为迎合读者,不为迎合市场,更不要虚荣。
我很诚恳的希望大家写诗的人应该有一个态度,不要玩票,不要重在参与,如果长此以往,对汉语言传播和诗歌的发展是严重的伤害。诗歌兴盛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是全体的责任。
希望诗歌有一个黄金时代到来,更希望那些只会用回车键分行的所谓诗人们停停手,在此奉劝你们:玩点儿别的东西,别玩诗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