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祝福祖国】远和近(杂文)
顾城有一首著名的朦胧诗,就叫做《远和近》,那诗的大意是:你看我时很远,你看星星时却很近。这首诗的发表,曾引起了当时文学界的一片哗然,许多人都一致认为,它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后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其实我觉得不全是这样的,它还反映了人们的一种特殊心理:大家对熟悉的东西,往往都是熟视无睹的;越是空间距离近,我们越是难以去关注它。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状态,否则就不会有“近处无风景”,“距离产生美”等类似的说法了。
我自己就曾经有过多次这样的经历和体验。有时候远和近,真的只是个相对的概念,它完全是一种心理的感受而已。
我酷爱旅游,每年总有那么几次,独自背着行囊,快快乐乐地和同伴离家去远方,或去陌生的城市,或去名山大川,甚至去异域冒险。开始的两三天心里非常兴奋,就像久居樊笼的鸟被放出来一样,有独自飞翔的愉悦感;可是一个礼拜过去后,我的心里就会有隐隐约约的空落落的感觉。这时家里人的一句极普通的问候,我也觉得分外的温馨;我会在跋山涉水劳累了一天后,往宾馆的床上一躺,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人发微信或视频电话,无非就是问一些在家里不屑说的琐事;我忽然就会有一种冲动,想对家人说“我想你们”,可就是说不出口,于是我就改说“出门要注意安全,睡觉要关好煤气”等等;此刻我的眼前就会出现家人一起吃饭时的亲热,一起购物时的默契,甚至连想起曾经的争吵也觉得很有趣……可是如果你整天在家,和家人朝夕相处时,你丝毫没有觉得你们彼此是如此的亲近,有时会为一些生活小事而彼此疏远和忽视;但当你远离了他们,独自在外,你反而觉得你和亲人的关系拉近了,亲密了……
我喜欢遐想,有时会不着边际;关于爱情的亲疏,我就有一些个人的体验。比如当我在爱一个人时,越是爱得深,爱得热烈,我就越觉得离他远,对他没把握,就越怀疑他对我感情真实的程度,我就会不断地折磨他,也折磨自己,会有很强烈的患得患失心理;有时我在他身边听他热情洋溢地表白,我不是听不懂他的爱意,可我却故意说着反话;让他觉得无辜和失落;有时他亲密地和我开着善意的玩笑,我不是不明白,却偏偏从最坏的角度去解读他疏远他,让他无所适从;有时我人虽然躺在爱人的怀抱中,感受着他给我的甜蜜和温情,心却飘离得很远很远,让他觉得难以接受和伤心。爱恋中男女的远和近,亲密和疏远是不能用正常逻辑去诠释的,就像表面上看上去相敬如宾的夫妻不一定就很恩爱;表面上吵吵闹闹的情侣不一定就不幸福。恋爱中的远近亲疏有时是反逻辑的。
我很爱观察,常发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远近亲疏,也有其独特性。一般来说越是亲近的人,表现得越疏远,越是关系一般的,却拼命表现热情。比如说我们从不指责一般同事朋友,可是对关系好的人特别严格和苛求;严师对爱徒总是表现得非常严厉,望子成龙的家长常常对孩子的要求近于严酷;有些在外温文尔雅的人回家对家人却非常挑剔;有些说话很有分寸的人可是对他所亲近的人说话却很放肆……等等,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机制,我们看人际关系的远近不能只看表面现象,通常我们要透过表象去看实质,才能判断人际关系的远近疏密,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挚爱亲朋。否则在茫茫人海中就会迷失方向,就会找不到真正可以停靠的港湾。
远和近,虽然只是一对极普通的反意词,可是要真正读懂它,还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当然由于个性认知的差异,在不同人眼中,远和近都会有不同的含义。正因为这样才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缤纷多彩。我们怎样去区分远近亲疏,不能只看表面,要透过现象去看本质,有些人远近亲疏的表达方式完全和真实相反;有的人很真诚,我和你关系近我就对你好,我和你关系远就疏离你;而有些人对远近亲疏则又表现得很隐晦曲折,让人摸不着头脑。
所以顾城的《远和近》里,一个远,一个近,不仅引发了人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更引发了人对于人类与自然、物质与精神、肉体与灵魂、存在与虚无的种种思索,还能给读者带来很多联想,唤起大家的共鸣。它在短小精悍的外表下,却包裹着丰富的内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不同的“远”和“近”。
远和近是相对的。世间的一切事物、情感和心理都是相对的。但诗人在冷静之中暗含一种热切的期盼,呼唤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人和人,人和物都要近些更近些,千万别熟视无睹冷淡了眼前人,也别等到失去后才觉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