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刊视界】倪乡长爱掌声
麒麟乡的乡长叫倪贵三,是个四十一二岁的红脸汉子,个头虽然不到一米六,但全乡人都知道他工作拼命,遇事较真,批人狠,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听掌声,鼓掌越响亮越好。
关于倪贵三爱听掌声的故事主要有两个。
一次乡政府请一位老革命军人讲革命斗争史,老革命讲得慷慨激昂,倪乡长听得是热泪盈眶。讲完后,倪乡长提议全场干部职工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对老革命同志表示感谢。可能是临近中午吃饭时间,大家饿了,也可能是已经鼓掌感谢过一次了,这次大家的掌声稀稀拉拉。倪乡长的脸色马上黑了下来,道:“革命前辈做报告时还放着凳子不坐,站起来讲,大家坐着听就累了?”大家一看形势不妙,慌忙加大音量。倪乡长紧拧的眉头方才解开,宣布散会。
还有一次开全乡代表大会,乡教育组组长在台上报告全乡年度中考情况,讲完后,一百多人的会场竟然没有一人鼓掌。倪乡长的脸色又黑了下来。会后不到一周,在他的提议下,任免了新的教育组组长。次年开会,全乡中考大丰收,代表们掌声雷动,倪乡长于是喜笑颜开。
从此以后,倪乡长爱掌声的事就传开了。
倪乡长十分重视敬老院的工作,每年都到现场检查。虽然如此,一接到倪乡长将于下周一来检查的通知,主持工作的王院长就心里发怵了。因为,他知道老人们最近对乡长有意见。
两个月前,一位四十出头的于姓妇女陪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头来敬老院,找到了王院长,说自己是一位海洋研究人员,要出海采样半年,爸爸在家没人陪,希望能将老人寄在敬老院,只吃不住,交伙食费。王院长答应后,谁知这于老头一到敬老院竟然闲不住,帮忙切菜、做饭、分饭、收拾房间,甚至讲故事、看大门,什么活都干。人心都是肉长的,那些老人们看不下去了,合起来给院长写了封信,要求给老于头发工资。王院长没权决定,就把报告送到了乡长的案头。说来也怪,倪乡长说乡里财政紧张,要花钱的地方多,硬是不批。那帮老人们更是拗上劲了,又一次直接给乡长打了报告,结果竟然还是没批。这不,在几位老人正撺掇着给乡长再打报告的档口,乡长要来检查了。
王院长赶快找人缘最好的老杨头商量,请老杨头无论如何给大家招呼招呼,乡长讲话时给乡长使劲地鼓个掌。谁知道老杨头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似的,死活不吐口,临走时撂下一句话,说,乡长不同意,别想让我们鼓这个掌!
周末两天,王院长的心情也如同这瓢泼大雨的天气,非常压抑。
周一一大早,天刚刚放晴,倪乡长穿着雨靴就来到了敬老院。和王院长一起,逐间查看了老人们的宿舍、食堂等,看看有没有漏雨,有没有进水。
早饭后,老人们都来到了活动室。过了一会,倪乡长和王院长也来了。老杨头装作没看到,继续低头看报纸。其他的老人们见状,也是各人干各人的事,不理不睬。
王院长做开场白:“各位老人家,今天倪乡长来咱们院检查工作,刚才我陪乡长参观了宿舍和食堂,我们的新空调全部启用了,食堂的灶具和碗筷也换了新的,所有这些啊,我们都要感谢乡领导的支持!”说到这里,王院长特意提高嗓门,拉长尾音。
老杨头抬起了头,各位老人也抬起了头,但无人手动,悄然无声。
老杨头从兜里掏出了一张纸,王院长一看他想站起来,忙说:“大家知道,前两天全乡下大雨,靠近江边的水口村差点被淹,还有好几个村排水排不出,房子淹在水里。倪乡长这两天都在现场,好不容易处理完,其他的几位领导回去休息了,乡长想着我们敬老院,想着大家,所以又特意赶来了。”王院长又是提高嗓门。
老杨头把纸装进了衣兜,又坐了下来,几十位老人相互看看,全部无语。
正在这时,于老头走进门来。王院长忙说,“于老师来了,我们请于老师继续为大家讲《说唐传》,请乡长也听一听。下面我们请于老师开讲!”
老杨头带头,噼里啪啦一阵掌声,众人也都鼓起掌来,震耳欲聋。
王院长偷偷瞄了瞄乡长的脸色,为乡长在门口搬了个椅子。倪乡长两眼通红,面带倦色,竟然没有发火。
于老头开腔,自然十分精彩。老人们皆抬头凝望着于老头,专心听着,听到高兴处,哈哈大笑。没人关注坐在门口的乡长。
讲着讲着,忽然于老头盯着门口,停了下来。老人们都看看门口,乡长斜躺在椅子上,竟然睡着了。
于老头说了声对不起,边脱外套便走向门口,将外套静静地盖在了倪乡长的身上。倪乡长睡得很深,浑然不觉。于老头低声说,“三啊,芬走的时候怎么嘱咐你的呀?你还是这样不爱惜自己,你让我这个岳父怎么办呀。”
老人们开始低声私语。
于老头擦了擦眼睛,又走向讲台。正待开讲,老杨头向其摆了摆手,指了指倪乡长,示意其不要出声。
老杨头站了起来,走向讲台,面向老人们,双手张开,做了个鼓掌的姿势。
老人们也都张开双手,做出鼓掌的姿势。
每个人都用力张开双手,使劲地整齐地做着鼓掌的姿势。
但整个活动室内,鸦雀无声。
不对,细细听,有倪乡长轻微的鼾声和梦中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