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收获】黑草纸(散文)
还记得小时候上学打算草用过的那种黑草纸吗?这种观瞻不是很好的黑草纸在我们小时候的生活和学习中,可是没少与它打交道。
黑草纸的做工非常粗糙,色泽不光滑,又黑又黄,纸面不平,疙疙瘩瘩,不时还会有长短粗细不同的麦秸裸露在纸面上,写字的时候,这些麦秸会时常会与笔尖发生磕绊,说这黑草纸长相又黑又憨一点不为过。
使用黑草纸写字,所用之笔可是有要求的,必须使用铅笔或者油笔,带墨汁的钢笔不能用。使用钢笔写字时,因为纸洇笔画变的非常粗大。
这样一种从外观到内涵都很不讲究的纸,在我们小时候的生活学习中还是留下了不少记忆的。
做一道算数题,作业本上要写出横式,为了节省作业本使用的白纸,演算习题时需要做竖式,这个竖式的演算过程有时候需要做几遍才能完成,很浪费纸,这时候就需要用这种廉价的黑草纸。
这种纸之所以廉价,大概是因为它的用材简单,麦秸是它最主要的材料来源。廉价的另外原因可能是因为做工不需太过讲究,省时省力。
每个学期下来,不知道需要做多少这样的运算题,所以这种黑草纸的用量也是十分可观的。
说句公道话,这种黑草纸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幕后功臣,它不登大雅之堂。考试试卷这种台面上的体面事儿,就不能用黑草纸而用白纸,而考试要想获得一个好分数,黑草纸上精准的演算可是功不可没。演算是在台面下面的背后默默操作的。
除了学生学习用到这样黑草纸,它在我们脑子里留下的印象中,还有就是它做包装的时候了。
小的时候跟着大人赶集,买点肠子、熟肉,或者称点生肉、点心。大人们吸烟,买上一包碎烟叶子,早餐买上两根油条等等,都会用这种黑草纸做包装的。
肉上的油把那黑黄黑黄的草纸洇过去,草纸就开始透亮了。
那熟肉或者那肠子,隔着这透亮的黑纸,就能闻到它们的香味儿。
真想赶紧把纸偷偷地撕开一个小洞,然后用手小心地取出几块儿来,吃上那么两口解解馋。
看着熟食店老板包肉,动作非常娴熟,他们往往先要把草纸裁成一打一打的,做成很大很大的方块儿形状。先把方块的黑纸对着角折一下,折成一个圆圆的筒,然后再去折第三个纸角,这第三个角折起来之后做纸筒的底,用手托着纸筒的底,把裹着肉的纸筒竖起来。然后在切肉的案板上轻轻用力戳一戳,撴一撴,再把第四个纸角折下来,压住其它的三个纸角,就算把包装打好了。最后还要用一根很细的绳子,把纸包儿缠起来,打上一个结儿,还要留出一个用绳子挽成的小绳圈儿。提着这个绳圈儿,小心翼翼地在地上慢慢走,生怕把系着纸包的细绳儿提断了,把纸包连同里面的肉甩在地上,那可就太可惜了。
这个打包装的情景,在商场里面也是很常见到的。服务员们打包装的动作快捷地让你目不暇接。如果你观察事物没有仔细认真的习惯,你会很难看出他们是如何打出包装来的。
这条捆绑纸包的细绳子,有时用的是细棉绳儿,而更多的时候是用一根细细的纸绳儿。纸绳儿往往盘成一个规规矩矩的圆球,圆球中央的空心插在固定架上。使用纸绳儿的时候,纸绳儿的圆球会转动,给你的感觉是,这条纸绳儿特别长,长到永远也不会用完的样子。
纸绳子的颜色,和包肉的草纸颜色非常接近,接近到如果你不仔细观看,可能就会分辩不出来它们。
往往还没等到把纸包打好的时候,那肉上的油就能把那又黑又糙的纸洇透了。
提在手里的时候,心里一定不会忘记那纸包儿。纸包儿提在手的下方,走路的时候,本来眼睛应该是看着前方的路,可一旦提上这样的纸包,你一定是止不住的,不时的把目光停留在纸包上面去的。
都说纸里包不住火,其实,纸里也包不住香味儿。
这黑纸除了用来包肉,那时候的点心,也是用它来包。合作社里买来的糖块儿和瓜籽儿等也是这样打包的。只不过,包点心的纸上没有包肉的纸上有那么多的油,包糖块儿的纸包上就更是看不到那些油了。
对,那时候是不用白纸包装食品的,因为白纸的成本太高。那时白纸是很珍贵的,是不能敞开供应的稀缺品,我们都把白纸工工整整的釘成作业本,大多是32开的,等到长大一些,读中学的时候,还要釘成16开的。节省着使用,白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作业。
与其说纸里包不住香味儿,还不如干脆说是纸,挡不住小时候的那股馋劲儿。
现在人们要求孩子的时候常说,人生需要从小就规划设计出一个奋斗目标。现在看来这样不好,因为小时候设定的目标,估计不过就是好好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吃上肉而已。其实再仔细想想,人生目标又何尝不过如此,只要自己感觉幸福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