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目送(散文)
小女儿今年刚上一年级。从开学后的每个早晨,我都会拉着她的小手送她去上学,走到学校附近时才会松开手,看着她跟随着其他的孩子们,小跑着向学校走去,直到看不见她的身影了,我才转身去上班。在我的周围,同样站着一些来送孩子的家长,他们望着那些稚嫩的背影,眼神里满是期盼和慈爱。就这样日复一日之后,我不禁心生感叹,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曾经扎着羊角辫的那个小女孩,现在也已是步入中年的人了,可是小时候在妈妈的护送下走进校门的情景我至今还历历在目。
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年少时,不怎么能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虽然一向乖巧、听话的我在学生时期让父母省了不少心,可自己性格中的任性和偏执,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渐渐显现了出来。大学毕业时,在选择工作的去向上,我就和他们发生了严重的分歧。爸妈希望我能回到家乡去工作,好让彼此有个照应,而我则爱上了都市的热闹与繁华,一心只想留在省城工作,不愿再回到偏僻的家乡。为了满足我的可怜的虚荣心,在毕业后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爸爸一直在为我的工作四处奔波着,看人脸色、忍气吞声是常有的事,我不知道曾经在部队上雷厉风行打拼了几十年的爸爸是如何承受住这些窝囊气的,只是清楚的记得,当他每次为我的工作从省城回来后的那几天里,都会整晚睡不着觉,我和妈妈一直能听到他不住的叹气声。
还记得那是在深秋时节,我和爸爸又一次来到省城打探工作的落实情况,奔波了一天后,还没有得到任何消息。饥肠辘辘的我们疲惫地在大街上走着,这时城市里已是华灯初上,瞬间整座城都变得绚丽多彩起来,一辆辆汽车在我们身边急驶而过,扬起阵阵灰尘,让人有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经过一个地下通道时,我看到了一位流浪歌手抱着吉他正卖力地唱着:“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他的声音清冷而寂寞,就像这深秋的天气一样,没有温暖的气息,通道里人来人往,没有人为他的歌声驻足停留,而我听着听着却有种想哭的冲动,我只想在这里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家,真的就那么难吗?从地下通道里走出来,迎面就碰上了一阵冷冷的秋风,它如同一个任性而顽皮的孩子,卷起了地上的落叶,掀起了人们的衣襟,它还吹乱了我们的头发,“已经是深秋了,好冷啊!”爸爸一边念叨着,一边用手胡乱理着头发,在华灯的映照下,我不经意看到了在他的两鬓间好像又新添了不少白发,一瞬间,只觉得鼻头一酸,便低下头,什么话也没说,可我知道这时自己的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很久了。
命运着实和我开了一个玩笑,在省城里工作和生活了几年后,我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且结婚成家安定了下来,这也是让为我操心不已的父母放心了不少。可就在一次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我的身体上被查出有不好的病症,那段时间我整个人仿佛又跌入了人生的低谷,看着年幼的儿女,想着已年迈的父母,我不禁束手无策。这时爸妈正好在西安的医院里看病,他们知道了我体检的结果后,坚持让我来西安的大医院复查一下,于是,我便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西安。爸爸这几年因为身体抱恙,常来西安看病,所以他们对这座有如迷宫似的医院是了如指掌,于是在这之后的几天里,都是他们陪着我排队挂号及复诊,现在想起来,当初要是没有他们的陪伴,我不知要在这家医院里跑多少冤枉路,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要撞多少回墙。记得有一次的检查是要半夜起来去排队挂号,前一天晚上,我和爸妈说好让他们到时叫醒我,让我去排队,可是不知不觉我一觉就睡到了早上6点多钟,当我醒来时才发现妈妈早已去排队了,于是,我便赶紧出门向医院的方向走去。
都市的清晨好像格外要热闹一些,马路两旁的商贩已经早早地开门营业了,人行道上来来往往走着行色匆匆的路人,灯火辉煌的医院大厅了也熙熙攘攘的赶来了各地前来看病的人。在那个就诊的通道里,我看到了挤在人群中的正焦急等待着的妈妈,她的脸上满是倦意和疲惫,但目光还是那么的有神,那张薄薄的挂号单被她紧紧地攥在手里,仿佛她攥着的是一件无价之宝一样,我的眼睛湿润了,忍不住叫了一声:“妈!”妈妈这时也看到了我,冲我微笑着,我一边快步走到她身边,一边不住埋怨着:“你怎么来了,不是说好让我来排队的吗?”她却笑着嗔怪着:“你这个懒虫,半夜能起来吗?”听到她这么说,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但觉心中有一股暖流在不断涌动,瞬间温暖了我因清冷的天气而微微发颤的身体。经过几天的检查诊断,我们的担心和顾虑都被逐一排除了,医生说只要吃点药就可以了。看着这样的检查结果,几天来眉头紧锁的爸妈终于开心地笑了,我也笑了,是为了上天的眷顾,更为了这份难得的亲情。从西安返程回家的时候,爸妈来车站送我,我坚持让他们回去,可他们却非要看着我进站,我拗不过他们,只好让他们送着我离开。走到了检票的窗口前,我情不自禁地回头看了看,发现他们还是站在那里看着我,好像我是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目光里充满着怜爱,我不禁快速转过头去,用手擦了擦不知什么时候已流下的眼泪。
想起小时候,只要一到周末,大姨、小姨一家人和我们全家一起会去外婆家团聚,就像是提前约定好的一样。每到这个时候,是外婆家最热闹时候。大人们聚在一起,好像永远有说不完的话,家长里短、市井八卦,永远聊的那么起劲,我们小孩子呢,则是你追我赶,在外婆家小院的房前屋后打闹个不停,一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样子,外婆则忙里忙外,为我们准备着好吃的饭菜,总之,一天的时间就这么快快乐乐地过着。等到夜幕降临,我们一个个才会依依不舍地动身回家,这时,外婆一边张罗着给每家装大包小包的东西,一边又要挨个送我们出门。在那个夜色初上的傍晚时分,那个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烧炕时麦草气味的小村庄里,我的外婆就如同雕像一般,静静地站在大门口,看着她的孩子们一个个走远,直到一点影子都看不见了,她这才回到屋里。这样的画面,它已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多年来一直挥之不去。
台湾作家龙应台曾在文章中写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些简单但又富有哲理的文字值得让人细细品味。是啊,亲情是我们每个人心底最温暖的存在。它如同一壶陈年的老酒,时间越久,越能品味出它的醇香;它也恰似牵动风筝的那根细线,无论风筝飞的多高多远,永远有一根细线牵动着最敏感的神经,所以,学会感恩亲情,是我们一辈子要去做的事!
也来江山写文了,才知道,为你高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