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上山砍柴(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上山砍柴(散文)


作者:安子川 举人,4103.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58发表时间:2018-11-27 15:20:35

我的家乡位于八百里平川的关中中部,南临秦岭,北依渭水。在我上小学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跟着父亲和两个哥哥经常上秦岭山砍柴,便是我四十年来最记忆犹新的事。
   那个年代,不光是我家,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是如此,否则,生产队里分的那点柴薪根本不够用。人多的家庭,每年要上山好几次。
   秦岭山据我们村八九里路,从山口进到山里砍柴的地方还需四五里的羊肠小道。每次砍柴,各家各户都要提前一天做准备。备好干粮,磨好镰刀、砍刀,修好架子车和背架(一种背柴的工具),第二天天不亮就早早地吃饱饭出发,赶天亮刚好走到砍柴的地方。
   砍柴一般都集中在冬季。树木调零,叶落殆尽,特别是一些藤蔓、蒿草之类的柴薪,这个时候都已干枯,最容易砍割。砍下后分量轻,好捆扎,易挪动。但大多数还是以树干树杈为主,这些柴薪烧起来火焰硬、做饭快。
   也有一年四季都上山砍柴的。尤其是夏天,砍的柴连枝带叶,湿漉漉的,背起来沉重,晒干后又剩不了多少,烧不了几次。这种情况是家里实在没啥烧了,才不得不上山砍柴。
   砍柴是一个苦力活,需要有一定的体力和耐力,否则很难从山里把砍下的柴薪背到山外。
   那个时候,我还小,就十一二岁。砍柴本不是我的事,可我觉得好奇。每次父亲带我两个哥哥砍柴的时候,我都嚷嚷着要去,不为别的,就是想感受一下砍柴的过程。当然,也可以给他们搭个帮手,拾拾柴薪推推车什么的。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正在举行秋季运动会,我隐约得知父亲他们第二天又要上山砍柴的消息,便早早地给老师请了假。可第二天早上我还没起床,就听父亲对两个哥哥说:“不让他去,学生不上学,老跟着大人上山干啥,一看就是没出息。”我听了赶忙坐起来:“这几天是运动会,不上课。”“运动会也是体育课,咋能随便缺席。”“可我已经请假了,咋好再去学校呢。”就在我眼泪旺旺的时候,大哥在一旁说话了:“就让他跟着吧,锻炼锻炼也好。”
   天是阴沉沉的,刚出门就有一股冷风扑面而来。我们顺着铺满砂石的公路摸黑向前走。大哥拉着架子车,我们几个跟在后面。为了证明我已经长大了,一路上硬是没有坐车,始终坚持着走到了山里。其实我是硬撑着的,我不能让父亲再说我是累赘。
   直到我们摸黑走进深山砍柴的地方,天才麻麻亮。
   砍柴是没有固定的地方,之所以我们每次进这么深的山,是因为近处的柴都被人砍光了,只有走得越深,砍得柴才越好。
   深秋的秦岭山已经是树叶飘零,满目枯黄。但看上去依然是草木繁茂,厚重而巍峨。浓密的云雾漂浮在山顶,整个山峰像笼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如仙境般曼妙。
   我最喜欢看父亲他们砍柴的情景。和往常一样,父亲环顾了一下四周,就像指挥员勘察地形一样,看看左边的山谷,又看看右边的山谷,然后指着左边的山谷对两个哥哥说:“就那里吧,那里的柴硬。”说完,就带着我们向左边的山谷攀去。
   我走在后面,肩上挎着一大包蒸馍。这是父亲给我的任务。他说在山里,稍不注意,带的馍就会被乌鸦叼走,就会饿一天的肚子。为此,我双手紧紧地护着背包,两眼不停地瞟向天空,随时防备着乌鸦的偷袭。
   等到我们上到半山腰的时候,就见父亲他们一字儿排开,从上向下砍割。由于这些柴薪大部分是粗壮的藤蔓,砍倒之后便纠缠着向下翻卷,滚动。待到差不多一人能背动的时候,父亲和哥哥们又用柔软的藤蔓将圆筒的柴薪捆紧,放在一边,又继续向下砍割、翻滚。
   此时的我,看着这些落了叶的藤蔓,忽然觉得它们像一个个待宰的猎物,在父亲他们锋利地砍割下,一个个顺势地倒下,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满足。我仿佛看到,母亲正在用粗糙的双手,把砍回去的柴薪,一点点的铺开,晒干,又一点点的送进灶膛,让熊熊的火焰映红她那始终微笑的脸庞。
   我知道,每到这个时候,就是母亲最开心、最知足的时候。
   山里的天气,说阴就有雨,不一会功夫就下起了绵绵细雨。父亲赶忙对我们说:“还是躲躲雨吧!”说完,带着我们跑到旁边的崖石下面躲了起来。
   砍柴是最怕下雨的。每次上山砍柴都要事先听听天气预报,有雨的天气是绝对不能上山的。淋湿的柴薪背起来沉重不说,最主要的是危险。听父亲说,有好多人家就是因为下雨天砍柴,有从山上掉下来的,也有因路滑摔断腿的。记得大哥昨天是听过天气预报的,只说是阴天,没说有雨呀。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也来砍柴。看来,天气预报也有不够准确的时候。
   我们在崖石下大约躲了有一个小时,仍不见雨有停下来的意思,父亲说:“还是准备背柴下山吧!”
   父亲和哥哥们把捆好的七八捆柴薪挪移到小路旁,又放好背架,将一捆捆柴薪横放在背架上。八捆柴薪,父亲和大哥一人三捆,二哥年龄小,背了两捆。站在一旁闲着的我,急忙对父亲说:“让我也背一小捆吧!”父亲不同意,他怕我背不动,摔倒伤了身子。可我坚持要背,大哥就把路旁边的藤蔓砍倒,捆扎成一个很小的圆筒,让我竖着背在肩上。我掂量着最多也就三十斤。
   雨一直下个不停,雨丝很密很细,天空雾沉沉的。眼前的景物都像是从水中洗过一样,清新而湿润,又像涂了一层油油的乳汁,明亮而光滑。我们沿着光滑的羊肠小道,小心翼翼地向前走着,无心欣赏眼前的山中雨景,一门心思地留意脚下的路,深怕稍有不慎滑倒摔伤。开始我还没觉得背上的柴薪有多重,可越走越沉,越走脚下越不听使唤,好像有千斤重担压在我的肩上,每走一步都要使出全身的力体。幸好下山时父亲给我砍了一根木棍,让我拄着,免得脚下打滑摔倒。他和两个哥哥有背架自带的拐杖。
   此时我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感觉,雨水淋湿的柴薪肯定要被平时背起来沉重得多,更何况他们每人的肩上压着整三大梱的柴薪。
   这时,我多么想快点长大,像父亲哥哥们那样,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呀。
   看我脚下打滑,行走不稳的样子,父亲放慢了脚步,心疼地说:“不行就扔了吧,淋湿的柴薪重得很。”我咬咬牙,不甘示弱:“没事,我能行。”
   也许是父亲的话刺激了我,我猛地觉得浑身有劲了,脚下也没有刚才那么沉重,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脚步。
   我不想让父亲看出我的无用,带我来的累赘。
   等到我们背背歇歇,走到山口架子车跟前的时候,已经是两个小时后的中午时分了。放下柴梱的我们,真是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我们坐在架子车旁的一座崖石底下避雨歇息。每个人的衣服全淋湿了,雨水从头发上滴着水珠,肚子也开始咕咕地乱叫。我们急忙拿出包里的馍馍,就着军用水壶里的凉水边吃边喝了起来。慢慢地,我们身上开始有劲了,但随之而来的是淋湿衣服后的浑身冰凉,深秋的寒冷也开始侵蚀我们的肌体。父亲急忙说:“趁身上的热汗还没有下去,赶紧装车回家吧!要不身上冰凉会感冒的。”
   也许父亲和哥哥们都觉得我小,再禁不起折腾了,回家的时候,非要让我坐在柴薪的缝隙里。他们拉着我一路下坡地小跑着。我看着只有半架子车的柴薪,心里多少有些不甘。这也许是我砍柴经历中收获最少的一次,也是最累的一次。尽管以后的几年中我每次都跟着父亲他们一同上山砍柴,但再也没有遇到下雨的天气了。
   直到包产到户的政策实施以后,村里的地分给了私人,家里的柴薪才一下子多了起来:棉花杆、玉米杆、麦草垛等多种多样的柴薪摞得像小山一样。
   从那以后,我们就再也不用上山砍柴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砍柴的经历却愈加地在我脑海里清晰明朗了,仿佛像昨天发生的事一样,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二0一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共 29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砍柴的经历,写得很仔细,这在我的童年,也是历历在目的,这发生的故事,仿如昨天一样。散文写得很仔细、详实,富有说服力。“不经一番寒霜苦,那得梅花扑鼻香”在我们那个特别的时代,也烙印了我们这一辈人的特殊经历。“不为苦中苦,难为人上人”也正是这个时代,造就了我们性格里的坚韧不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里面的唱段。作者在细雨霏霏的一次随大人第一次上秦岭山砍柴的经历,使人读来如亲临其境,也使我想起了我童年砍柴的故事。散文真实感人,很有说服力!好散文!倾情推荐赏读!问好作者!期待作者更多精彩继续!【编辑:黄江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江山        2018-11-27 15:21:34
  好散文!倾情推荐赏读!问好作者!期待作者更多精彩继续!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2 楼        文友:陆屿璠        2018-11-27 21:20:37
  砍柴很苦也很危险,农家有乐可农家的辛苦又有几人知道?品读佳作为你点赞!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