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永寿秦氏米碗子做法解密(随笔)
乾县、礼泉、永寿三县人爱吃的米碗子历史可悠久了,而且还和一位大人物有着密切关系呢。据嬴姓秦氏家谱记载,秦孝公庶子樗里疾(?―前300年),又称樗里子、严君疾,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曾辅佐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等秦国君主。樗里子名叫疾。因居樗里(一说楮里,今陕西渭南)而称樗里子。其后他任庶长(大良造的幕僚辅官),被称为庶长疾。后来他被封于蜀郡严道县(今四川省荥经县严道镇),号严君。樗里疾擅长外交、军事。秦武王驱逐张仪、魏章后,任命战功卓著的叔父樗里子为右丞相,精通韬略的甘茂为左丞相,二人相得益彰,并且进行一连串战争,扩张秦国版图,为后来秦国统一中国打下稳固根基。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秦昭王元年,樗里子仍任为丞相。
樗里疾在一场激战中受伤,易服外逃。当时正值三九寒天,风狂雪大。樗里疾又冷又饿,晕倒在破庙。他在朦胧中感到耳朵疼痛,原来,一只老鼠以为他已经死了,跑来吃他的尸体。樗里疾看到老鼠也来欺负自己,不禁怒火中烧,立即追打老鼠。老鼠很快跑进洞里,。樗里疾余怒未消,掘开了老鼠的洞穴,发现了大米、小米、豌豆、红枣、莲子等吃食。樗里疾立即用香炉做锅做起饭来。就是因为这一香炉饭,他活了下来。为了纪念这件事,生活在永寿县的嬴姓秦氏后代们以后每年都做这种饭食,并且逐渐改良完善,形成了今天颇有特色的永寿米碗子,传到秦力先生手里的时候已经七十九代了。
今天除夕,诸事安排停当,我就把祖上传下来的永寿嬴姓秦氏米碗子的做法详细解密,以飨关心我的师友门和世界各地的华裔同胞以及喜欢中华美食的白人、黑人们。
做米碗子可繁可简,我以八碗米碗子的量介绍一下做法。所需原料大致如下:
江南糯米1000克,藏红花5克,葡萄干10克、花生仁5克、菜籽油(熟)适量、核桃仁10克、白糖100克、芒果干5克、红枣8个、青红丝5克、永寿槐花蜜100克、新西兰麦卢卡蜂蜜50克、核桃、圆肉、山楂干、黑红枸杞……
永寿米碗子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做法关键在第一步:5克藏红花加水3千克,砂锅武火熬到2千克水时熄火晾凉。
接下来糯米淘洗干净后用清水浸泡至用手指能轻松捏碎糯米后冲洗沥干水分。
糯米加藏红花水入铁锅,煮至粘稠起锅。
八个蒸碗洗净,碗底抹油,用上面所列配料摆好图案。将糯米舀入碗中。在每个碗中淋入槐花蜜。
入蒸锅焖蒸半个时辰,出国晾凉,淋入麦卢卡蜂蜜。注意:此蜂蜜色黑,根据用量决定米碗子的色泽。
接下来放进冰箱冷藏,客人来时溜热、翻碗即可。
另外,准备果干也是个技术活,它考量着做饭人的学识和肚量。
在碗中抹上一层油,把大枣、花生、葡萄干、枸杞等果干均匀摆入碗底,形成各种图案。
其实永寿米碗子类似各地的八宝饭。但其做法复杂多了。前清民国时期,糯米事前不泡,而是直接在清水里煮,然后用竹笊篱捞出,火候极难掌握。
配料丰富的话2斤糯米能做八碗米碗子,如果配料少能做五六碗。
还要叮咛一点:冬季糯米浸泡时间超过12小时为佳;果干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随意调整;白糖要在入碗前停火趁热加入能使白糖有效融化。
值此新春之际,公开永寿米碗子做法,但愿世界各地的华人同胞们以及爱好中华美食的人们能够亲自动手,尝到地地道道的大秦美味,也算我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