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心理学笔记(杂感随笔)
心理是关于一个人的内在思绪的。人在这种非生产性的思绪中活得很真实。
放松不只是玩乐。在严肃的内在建设性的思考中,人也能感受到真正的放松。并且是深度的放松。
性格愈是对立,就愈是好奇,但当这种对立和好奇变为礼貌的交往之后,任何一种促使双方更近一步的举动都会导致不良的结果,因最终对立的性格不具有确凿的相容性,必然导致志趣不相投,因真实的情感是不可能用礼貌来维持的,对立而非统一的性格的结合只有不良的后果。星座心理学的基础微妙而珍贵。
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多个交流对象。当生活愈是平静的时候,人就愈能够冷静地体察到与他人相处时遇到的矛盾,并规避这种矛盾,将与这个人的相处寻常化,并在“这个人不过是我的交流对象之一”这种想法中使内心平静无事。但当生活的这种平静被打破的时候,人难免与他人纠缠不清,并且在缺乏真正知遇之友的情况下更是显得孤立无助。
内在的基础在于精神的升华,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内在在精神的升华中到达新的基础。缺乏基础的内在容易在创伤中诉诸于拙劣的攻击行为,这将加剧创伤和基础的缺失。一个倾向于升华的心灵将在这种过失行为中蒙受更多损失。
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在会在自身外部建立一个逐步加厚的保护层,这个保护层最初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在青年时期,内在会对思想的精神养料产生很大的需求。这就导致这个保护层第一次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考验。因此人在青年时期是容易遭受心理创伤的。在中年时期,这个保护层会对内在的敏感产生过度的保护,因此心灵需要在相对安稳的生活中重新变得敏感起来。在老年时期,保护层的作用很微小了,因内在已经经历了完整的成长,进而进入到了相对安定的状态,这时心灵需要学习更多新的知识,并在精神的升华中使心灵进一步成长。
内在会从青春期左右开始在遭遇创伤时产生对于安慰的需求。人会从他人、艺术或思想作品中获得安慰。这种安慰使内在感觉更有安全感,并驱走孤单的感觉。人在同他人获得安慰时,会渴望听到“是这样的”、“我能够理解你”、“其实你是没有错的”、“我十分欣赏你”之类的话语。有时人对于安慰的渴望会使人急于建立了不合适的深层关系,这种关系最终会因冲突而解除,但只要人始终是安全地互相安慰的,这种关系的体验在被解除之后仍能够发挥其珍贵的作用,并在心理的内部记忆中起着维护安全感的作用。安慰是暂时的,是一种无形的需求,这时人必须获得交互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