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人间暖情”征文】医药超市里的蓝衣天使(散文)
这是一家不大不小的医药超市,属于国营市药材公司属下的连锁分店,地处黄河大街和太史大街的十字口。
走进药房的大门,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中药专柜,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足见店里对中医的重视。木质的药材屋架,涂上黑金色的油漆,四四方方的小抽屉,外面用白字标有各种药材的名字,整个布局给人以古朴大方的感觉。中药对岸摆着各种保健品,各种颜色的包装,琳琅满目。走进最内边,是几行药物专柜,常见病等如感冒药物,分类明确。处方,非处方,医疗器械,一目了然。服务台在进店门最偏僻的右边,“黄河大街医药超市”下边几行小字“同等的价钱比质量,同等的质量比价钱”“顾客就是上帝,患者就是父母”整个店面干净卫生,玻璃铝合金橱窗柜台一尘不染,给人温暖清新的感觉。
店长领班店员几乎清一色的娘子军,她们身穿蓝色的西装裤子,内套白色衬衫,红色的领带,合体的衣装勾勒出她们窈窕的身材,满面的笑容如一缕缕春风,给人带来了一丝丝温暖。她们浑身有着青春的气息,她们朝气蓬勃,她们魅力四射。顾客走进店,她们并不急于引导顾客去买药,而是像家人热情招呼嘘寒问暖,询问病情,对症选药。店里有著名的中医老大夫西医医师坐堂应诊,望问闻切,帮你查清病情。更有远程医学教授,电脑网络现场诊断查询服务。她们对待每一位顾客,不论干部工人农民工都一视同仁。碰到有带小孩子的人,店员会主动帮你抱孩子,碰到行走不便的老人,店长领班以身作则,搀扶推抬轮椅,确实把顾客当作自己父母。
你别小看这个团队,店长和领班都是医院调过来的主治大夫,受过高等教育。店员都是医学院大本和大专毕业,卖药这个行业不比其它,要求每一位员工包括收银员,对每一样药物的性能,治疗效果,禁用,副作用,都要了解清楚,不能一丝马虎。上班的闲暇间隙,店长领班带领大家学习。下班回家群里继续让大家学习,第二天要检查笔记,当着所有员工面让将学到的知识加以恐固。学习和收入挂钩,有了压力就有了动力。
药材公司每个月都会从省城请来医学教授,药品专家,为员工培训,为员工提供晋升和考执行药师的机会。活到老学到老,这些措施提高了员工的素质,也创造了黄河医药店的品牌效益,得到顾客好评,十几年无上访记录,店长曾经给员工们说过:“我们不以药物的销量多而为荣,三十万父老乡亲的健康有我们的责任,我们要让患者顾客,花最少的钱,用最好的药物获得健康,能少用的尽量少用,能不用药尽量不用,我们不是为了卖药而卖药,我们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要让每一位顾客要平时要保健意识,以保健品为主打产品,能超过药物销量而为荣。”老子曾经说过;“无为而不为”正是因为这样的有作为领导,带来高素质的好员工,走进店里的顾客和患者无不竖起大拇指,满意而来,高兴而去。黄河医药超市在同行业绩遥遥领先。
在不明人的心里,总以为药物是高利润。在如今这个这多元化的世界里,各行各业竞争非常激烈,一家国营企业连锁店,能在万众花中,独领风骚,靠得就是信誉,诚信第一是做生意最基本的宗旨。公司严把质量总关,药物进货都是正规渠道,严格按照国家准字号要求标准。店长和领班真正有过期药物一律下架销毁。一个好的信誉名声是金钱换不来的。
现在不论什么行业,都有送货上门服务,黄河医药超市也不类外。药店专门在社会上招聘八个人的摩托车队,无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冷,车队奔驰在城市大街小巷,针对患者家属不能出门,城区周围五分钟之内免运费送货上门。对于药店来说,她们赚钱少了,有些药单根本就是赔钱,比如一盒三五元的药品,送到顾客手里,有时候由于顾客疏忽大意,电话报错药名,药店免费换货,摩托车有时候两三回跑,一切为病人和病人家属服务,正是由于这样,她们获得顾客的一致好评。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世间事情不可能两全其美。店长领班员工一心扑在工作上,有的家里有老父亲母亲不能尽孝,父母常会唠叨;有的家里有孩子上学,顾不上管孩子,遭来老公埋怨。每个家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她们默默承受着误会痛苦,上班依然把微笑留给顾客。她们不是医生,但却有白衣天使一样的爱心,这里不是医院,但却和医院一样的救死扶伤。
黎明到来,又是一个新的清晨,大地一片苍茫,片片雪花在空中飞舞。黄河大街桢州药房门前,一群蓝衣天使,英姿飒爽;一队摩托车队伍,整装待发。员工们那铿锵有力的口号声,回响在耳畔,“以中国梦为原则,以健康生活为原则,以感恩他人为原则,以热情服务为原则,以学习知识为原则,为全民健康坚持不懈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