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音(散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短短十四个字描绘出了贺知章的思乡情,也道出了我寄托在乡音里的思念。
回想离开我那安逸闲适的家乡后,第一次听见乡音时就好比《列子·汤问》中描绘的那样: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那日我站在教室门口的窗前,望着逐渐暗淡的天空,把脸贴在透着丝丝凉意的墙上。闭上眼,听着窗外一声声啾啾的鸟叫声,思绪就像坐上了通往家乡天鹅湖畔的船。这个时候百货大楼的门口一定行人如织,校门口的小摊前刚放学的学生们一定挤得“水泄不通”,在厨房大展身手了一天的奶奶们这时一定唠着家常。往日小城里的点点滴滴就像无声电影在我脑海中悄悄的放映着。
“你要好好学,别让我们失望。”耳后一声轻轻的关照声把我从想象里轻轻地拽了回来,好似熟悉啊,是……是乡音!那缕乡音随着夏日的风飘荡在我的脑海里,就像封尘已久的回忆被唤醒,就像迷途的孩子找到了回家的路,就像漂泊四方的落叶找到了它的根。随着那缕乡音之前的回忆仿佛被渡上了色彩,我仿佛回到了我生活了十数年的地方。街坊邻居那亲切的问候,街头小巷依旧悠长的叫卖声,方圆小城里独有的烟火气。
那时对乡音是怀念。
再踏上那片热土已是许久前的事了。在一路悠长的回乡路上身边充斥着家乡的味道。陌生的人嘴里说着再熟悉不过的家乡话,电视里播报着郑州国际货运中心拔地而起的喜讯,洛阳白马寺新春游客应接不暇,四朝古都开封大放异彩……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原野穿过无数华灯璀璨的城市,随着广播里“前方即将到达”的女声。一旁的老乡低头用着略微哽咽的乡音喃喃自语“终于,到家了。”那声音使我心里一愣,我回家了,回到古时候享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名誉的家乡了。看着站台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听着乡音我才体会到余光中的二十年的乡愁,才明白乡愁对我而言是一缕乡音,是牵挂,调还是那种调,地却不是那块地儿了。
一阵风吹过,睁开眼还是绿油油的黑板和奋笔疾书中。长叹一口气,脑子里都是挥之不去的乡音,不免心向往之。那时,我离开家乡已经二年余了。
上海尚德实验学校初二6班潘杲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