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竞聘(小说)
一
公司干部岗位缺员竞聘的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在车间班组炸开了锅。这次竞聘不同以往,按“小诸葛”赵梦阳的看法,有两个看点值得关注,一是门槛极低,不要求高学历,中专以上即可;不要求高层次,曾经当过班组长就行;不要求高技能,有过本专业工作经历五年即可;也不限制年龄,只要还没退休就行。二是不限岗位,自由投报,采取考试百分之五十,职工代表测评百分之三十,领导评鉴百分之二十的方式进行,透明度极高。这就意味着公司将近三分之一的人符合条件,而且这样的“海选”在公司尚属首次,对每一个人来说机会都是均等的。
四十六岁的李东林也被这天大的好消息撩拨得心痒痒,他心里琢磨着:这年头当干部没有多少油水可捞,还要牺牲更多的休息时间,但总的要有个上进心吧?起码人前能抬起头来,说话也硬气。他越琢磨越觉得这是一个天载难逢的好机会,不能错过。他这个年龄段的人是很尴尬的,说小不算小,在班组里常常被当成“照顾”的对象,这对于自尊心极强的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蔑视。说老也谈不上,距离退休还早着呢!他打定主意,决定放手一搏。
李东林还是比较自信的,他担任过多年班组长,又是工人技师,自以为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无论是理论还是实作考试都难不倒他。在公司浸淫了这么多年,形成了很好的人际关系。上上下下的人没有不认识他的,机关中层、车间干部哪个见了都和他笑脸相迎。就连公司老总也曾当面表扬过他呢!想到这些,李东林心里美滋滋的,他觉得这次自己势在必得!
然而,等到公布报名资格审查结果时,他才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与他报名同岗位的一共三人,除了他自己,另外两个人都不容小视。一个是同车间的余大力,现任的技术组组长,业务技能和人缘与他不相上下,但年龄比他有优势,才三十五岁,正当年啊!另一个是机关食堂的沈为君,是个八面玲珑、办事活泛,脑袋瓜滴流转的人精,据说还有点背景。
二
李东林冷静分析了形势,他觉得对手虽然强劲,但自己优势也很明显,论考试他不怵余大力,每次业务考试、练功比武他都没落在余大力后面;论搞关系他虽比不上沈为君,但这次是公开考试公开竞聘,他相信领导们和同志们是公平的。
话虽这样说,他还是打起了百分之一百二的精神,认真做了各种准备,经验告诉他:“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在他看来,考试才是关键的关键,只有考试才能拉开比分,至于后面的环节只是走过场而已,众目睽睽之下,谁还能把他这个老先进、老技术能手不当数?于是,他把单位下发的考试复习题带在身上,工作之余一有时间就反复读反复背,晚上回家,像小学生一样,趴在案上一遍一遍做题,直到很晚。几天之后,李东林感觉这些题都已经难不倒他,脸上露出了自信地微笑。
考试的时间终于到了。果不出所料,电脑上的那些题几乎不费什么力气,李东林就答完了全部答卷。看看时间,才刚刚过去一半不到。他不自觉地扭头看了看他的两个对手,余大力双眉紧锁,眼睛死死盯着电脑,神情紧张而专注,虽是冬天但脑门上已有了细密的汗珠,看得出他考得很吃力;再看沈为君,早没了平日里八面玲珑的聪明样儿,不停的抓耳挠腮、东张西望。看到这,李东林觉得心里有了底,点击交卷,屏幕显示成绩:95分!
考完不久,成绩很快公布出来,余大力91分,沈为君85分,李东林夺得先机!他心里一下子敞亮开来,自己多日苦功没有白费,最重要的一关终于挺过来了。在他看来,沈为君已经没有了与自己竞争的机会,毕竟10分的差距很难追上来的!剩下的余大力更不在话下,以自己在群众中的人望和领导平日的看重,彻底战胜他也只是时间问题。
三
三天之后,职工代表测评大会在庄重而严肃的公司礼堂举行。李东林信心满满,大步流星走上讲台,先是对台下的代表深深地鞠了一躬,又向着台上的领导颔首致意。然后,慷慨激昂的进行了竞聘演说,从自己对竞聘岗位的认识,到个人优势,再到竞聘成功后如何搞好工作,如何为公司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侃侃而谈,阴阳顿挫,语气坚定而自信,博得了台上台下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他感觉这是自己平生表现最好的一次演讲,从代表的热情态度和领导赞许的目光中,他似乎读到了期待与信任,又仿佛感觉到成功距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随后上台的是余大力,他的演讲谈的多是平日里的工作成绩,下一步工作打算也说的头头是道,但给人的感觉是严谨有余而激情不足,得到的掌声自然也不多。
沈为君的演讲则随意多了,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波澜不惊,似乎没什么可讲的,不到三分钟就下了台,掌声更是稀稀拉拉。
演讲结束后,竞聘人员离场,礼堂内进行紧张的打分、统计。此时的李东林,心情十分的放松,面对神情紧张的余大力和吊儿郎当满不在乎的沈为君,大度地给他们递烟,甚至主动帮他们点火,谈笑风声,一副胜利者的姿态。
然而,测评结果发布出来了,李东林90分,余大力85分,沈为君97.5分。李东林头嗡一下蒙了,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让他大失所望,怎么会这样?他难以置信。这样一来,竞争形势立刻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余大力与李东林的分差继续拉大,退居三席;沈为君异军突起,综合得分与李东林只差2.75分。
这一态势地骤然变化,让李东林颇为紧张,一种不祥的预感立刻袭上他的心头,莫非又要被“反转”,又要被“超越”,为何我总是笑不到最后呢?
八年前,李东林参加过一场竞聘,那次岗位是公司行政科总务干事,一开始也是顺风顺水,只不过那次少了考试环节,职工代表测评时,他在7个竞聘者中脱颖而出,以高于第二名6分的优势遥遥领先。然而,最后的结果却让他大跌眼镜,他居然在最后的领导评鉴环节被人反转,超越他的并不是第二名,而是落后他11分原先排名第四的胡清理,据说此人也是因为有“背景”。八年过去,当年的竞争对手,如今成了公司中层领导,成为测评团一员,而自己还是个大头工人,今天还在众目睽睽之下拼命“表演”,不得不说是某种悲哀。
四
李东林越想越没底,越想心情越沉重,回到家闷闷不乐,一言不发。老婆冲了一杯牛奶递过来,见他不接,用手指戳了一下他脑袋:“你呀,就是个死脑筋、不开窍,这样的紧要关头不活动活动、不疏通疏通哪行啊?”李东林想想也是,就找来死党兼“狗头军师”赵梦阳问计。
两杯酒下肚,赵梦阳来了神,问道:“你知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吗?”
“不知道!”李东林一头雾水。
赵梦阳抿了一口酒,神秘莫测地说:“哥,这么跟你说吧!有些岗位就是专为某些人设置的,所谓竞聘也就是走走程序罢了!你不要想太多。”
奶奶的,合着我这么忙活,是在陪太子读书啊!李东林心里骂着,但还是有些不甘心,继续向赵梦阳讨主意。
赵梦阳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办法不是没有,就看你舍不舍得下注。”
“怎么个下注法,你说说。”李东林一听有门,马上激动起来。赵梦阳晃了晃他的大脑袋,凑到李东林耳朵跟前,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交待一番,说得李东林眉开眼笑。
赵梦阳走后,李东林马上把老婆喊出来,对她说:“你不是和于书记老婆是打羽毛球的球友吗?”
老婆说:“是啊!”
“那就好,于书记是这次干部竞聘领导小组的组长,至关重要,除了他,我没有别的门路。你去取五万元现金,想方设法一定要嫂子收下,或者到她家放下钱直接走人,具体怎么做,你自己动脑子。”
“有这么麻烦吗?我直接给她微信转账不就完了?”
“我笨你也笨啊,你这不是故意给领导留痕迹留尾巴吗?”
老婆恍然大悟,笑着出了门。晚上,老婆回来,满面春风,冲着李东林莞尔一笑,“搞定!”
第二天下午,竞聘上岗最终结果出炉,在厂区张榜公示,李东林榜上有名。终于成功了!李东林心里乐开了花,一面往厂区外走,一面想着回去后,怎么样和老婆一起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怎么样开启光辉灿烂的新生活,他踌躇满志,步伐坚实有力,全身上下说不出的舒坦。
“李师傅,你来一下!”门卫老张头冲他招手。
“这是于书记让我交给你的,他说这是你落在他办公室里的。”老张头递过一个沉甸甸、鼓囊囊的小皮包。
回到家,李东林打开皮包,里边是一个被报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长方体,拿出来,展开报纸,一摞齐刷刷、崭新的百元钞票就在眼前,五万元一分不少!上面还压着一张字条。
“李师傅,你是个老同志,又是咱们公司的技术骨干,工作热情高、做事认真负责,公司领导都看在眼里。你参加此次竞聘,说明你很有上进心,这一点我很欣赏,但你用这种方式谋求进步是不可取的,你是个党员,应该有这样的觉悟,干事业不是靠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更不能靠拉关系、走后门……”
李东林收起字条,脸上火辣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