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渭北见闻(随笔)
十月的最后两天,暖风习习,晴空万里,阳光明媚,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这是今年数得着好的天气,近来,地里农活已忙完,猕猴桃也卖了个好价钱,心里美滋滋的,别提有多高兴!于是,我就想开车带着家人出去自驾游。
汽车一路向东北方向蜿蜒爬行,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颠簸,我们从扶风县的天度镇进入到永寿县境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公路两侧的垂柳,在阳光的映衬下,与路旁农户院子树桩上挂的玉米辫子交相辉映,金光灿灿,黄色的柳叶随着飒飒秋风拂动,洋洋洒洒地飘落下来,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这儿离永寿县城,大约40多里的路程,迂回曲折,一会儿笔直上坡,一会儿拐弯下坡,一会儿在川塬上,一会儿又突然钻入沟底。车到县城时,方才进入到一个相对宽阔平坦的地带,街道宽敞,商铺栉比鳞次,中心广场上人们在悠闲地散步。
汽车沿着312国道前行(西安至兰州段),道路宽敞笔直,风驰电掣,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白杨树,排列有序,整齐划一,笔直的站在公路两侧,像执勤的哨兵。大约又行驶了一个小时,到达位于陕甘交界的商贸重镇,——郴州县级市(原彬县县城)。郴州市位于川塬地带,处在盆地内。盆地面积很大,四周被重重叠叠的山峦环绕着。市区西南方,有久负盛名的唐代开元寺塔和城隍庙。市区内街道纵横交错,各路公交车来回穿梭。城北是千亩湿地公园,绿草如茵,游人如织,亭台楼阁,喷泉如花,碧波涟漪。郴州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关隘重镇,商贾云集,四通八达,千年之后,雄风依旧,如今仍然是陕甘两省商品交流的重要集散地!
郴州市向西再走16里路,便到了闻名古今的彬县石窟大佛寺。陡峭的石山上,凿出十几米高的如来佛像,体积约三间房那么大。大佛寺博物馆内,柏树苍翠挺拔,葱茏成荫。沿石阶而上百十来米,便看到了大小不同的石窟,里边的石佛雕像,个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大饱眼福,佛心顿生!
从石佛寺向西再行驶40里,就到了陕西西北边陲的长武县。彬县和长武属于关中北部地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地形复杂,沟壑纵横。站在苔原,极目远眺,远处烟雾淼淼,城镇和村庄如棋盘,星罗棋布;田间地头,农人在辛勤耕作。正在行驶间,地势突变,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万丈深渊,山大沟深,光线变暗,令人压抑。山沟盛产燃煤,到处都是挖开采煤矿的高塔铁钻,矗立在山坡上,煤炭开采有限公司的广告牌和宣传标语琳琅满目,到处都是。在曲折盘旋的山间公路上,到处都能见到运煤的载货卡车,忙忙碌碌,穿梭不停。这里的主导产业就是煤炭,算是当地主要的财税来源之一。煤炭业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农民工在煤炭公司打工挣钱,成为他们经济收入的重要渠道。
我过惯了关中平原生活,第一次来到渭北高原,一切显得是那么的新鲜而又神奇,令人叹为观止,震撼心灵!生活在渭北塬上的人,是那么的粗放豪爽,在这里,既能听到粗犷的信天游,还能听到《黄土高坡》厚重的曲调!这里的人们喜爱饮酒,热情好客,处世接物,彬彬有礼。我们在郴州市一家旅馆住了一宿,竟然和客栈主人成了忘年之交,至今还有信息来往!这位勤劳淳朴、睿智厚道、热情好客的朋友,就像彬州市的形象代言人,这方水土上所居住的人民的一切优点,在他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
神州大地处处风景靓丽,愿朋友们闲暇之余,走出蜗居,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放慢节奏,放松心情,尽情欣赏各地迥异的风土人情,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美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