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说马(随笔)

精品 【看点】说马(随笔)


作者:古冰 白丁,80.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061发表时间:2018-12-28 15:23:48

【看点】说马(随笔)
   还有谁在原野上自由奔跑
   还有谁在追赶那飞扬的梦想
   那骨骼峥嵘的野马啊
   已是古老的传说
   前两天写随笔《说骡》,然后跟朋友说:马累了,就是骡;骡休息好,就成了马。这自然是玩笑,没有生物学依据。借此说一说马,则是我所愿。一千多年前韩愈名篇《马说》,短短百余字,以马喻才,立意深远,令后辈高山仰止。我之说马,不过是跟随马后,拍拍马屁、摸摸马腿、理理马毛,沾光而已。
   韩老夫子以千里马暗喻人才,则非首创。《战国策》载: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郭隗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遣侍臣重金买千里马,侍臣苦寻三年得一死马,五百金买下马骨而回。君王爱马的声名远播,不到一年,得千里马三匹。郭隗自比马骨,劝说燕昭王善待。昭王即拜郭隗为师,筑宫供之。牛皮哄哄的人才果然四方奔来。自此,千金市骨成了古代招揽人才屡试不爽的手段。
   骏马奔驰,鬃毛飞扬,那轻捷的身影,流动的力与美,哒哒的马蹄,大地的回声。马嗅觉灵敏,能辨别饲料、水质,寻找道路。它视力较差,听力好,睡觉也是站立着,很警觉,随时准备奔跑。一个马群或者马厩中,一部分马或许会躺下睡觉,但总有一匹马会站在那儿,警戒着。站立时,它是那么沉静,眼睛透着忧郁,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缅怀着什么。是那广袤无垠的原野吗?
   骄傲的骏马,只有勇士才能驯服,从此它便忠贞不二。峭壁上纵身跳下、悬崖间一跃而过,义马救主、忠马殉主的情节,演义小说、影视剧中我们惯见,总能换得一声叹息、一掬清泪。马鞍、缰绳、蹄铁、马鞭,在重重束缚中,局促的自由里,跳纵、闪腾、奔驰、飞跃,马献出尊严和自由,给主人以高度与速度。
   人才难寻,好马难求,马被赋予了过多的美好与期望,其别称之多,没有动物堪与相比。根据毛色、花色不同,马被称作骠、骝、骃、骅、骊、骐、骓、骢、龙,母马曰骒,小马是驹,阉马叫骟,壮马称骁,良马为骏,老马名骥。自古名将配名马,项羽乌骓,关羽赤兔,刘备的卢,曹操绝影,张飞王追,马超汗血。唐太宗建立帝国,先后有六马相伴,驰骋纵横,浴血沙场。为志纪念,太宗命人雕刻六骏于自己陵墓石屏,并亲自赋诗六首,命欧阳询抄录,刻在“六骏”旁,史称“昭陵六骏”。
   汉武帝爱马,为汗血宝马,甚至不惜战争,派大舅子李广利劳师远征,初征费时两年,大败而归,士兵十不剩一。只得加派兵马,二次出征,才血洗了大宛国。精挑细选三千匹好马运回,长途跋涉,到达玉门关时死得仅剩千余。武帝得汗血宝马,高兴异常,赐予“天马”美名。至于横死沙场的数万将士,早已忘之脑后。
   可汗血宝马要用作御马,并非容易,得调教、驯服,消除野性,或许还得阉割了,才堪驾驭。难以想象,那飞扬跋扈的骏马需经多少磨难,才能在御道上踏着优雅的小碎步、平稳拉起辇舆?更多的汗血宝马则被送进马场,与本土马杂交,以培育后代,改良马种。然后一代一代,渐渐退化,汗血宝马终成传说。现在的蒙古草原,与驴相比,马还高大多少?那才高八斗的高头大马已难寻觅。倒是抗战时,鬼子所骑东洋马,以高大健壮著称。
   骏马为战争而生,不是宫廷玩物,也非配种工具。然而可悲的是,那纵横驰骋、叱咤风云的战马,却是幼时即被阉割的骟马。战马需要组织性、纪律性,好操控,不能桀骜不驯,更不能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阉割后的骏马性情温驯,又不失矫健强壮。不会被母马勾引,发生不测,成群抱团,也安静沉稳,不会嘶喊。
   武帝爱马,武帝也爱才,在位期间两次颁布求贤诏,满朝人才济济。班固惊叹:“汉之得人,于此为盛。”可同样是武帝,苛严残暴,杀子灭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专制集权推向极致,十三任宰相,多半不得善终,只有谨慎听话之人,才得以保身。李广终难封,司马受宫刑,让人扼腕。汲黯苦谏:“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
   马由野马驯化而来,已经四千多年了。大多数野马种群已经灭绝,现世仅存的野马,是原产地中国的普氏野马。野马头部长大(头大聪明啊),颈粗,短鬃戟立,蹄宽圆。野马的染色体为66个,比家马多出一对。这多出的一对染色体,或许就是独立、自由之基因?想象湛蓝的天空,白云飘浮,一望无际的原野,绿草如茵,一匹野马疾如闪电,奔上高岗,前蹄猛然腾空,仰天长嘶。那桀骜的气势,惊天地,泣鬼神。它是自由的精灵,上帝的造物,是力,是美。比家马、甚至所谓的千里马,更奔放不羁。
   没有野马了。1957年,在甘肃的野马泉和明水之间,曾捕获一匹野马。这一年,反右开始,五十七万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其后,三年自然灾害、四清运动、文革,专家、学者、学术权威,统统打倒,文物文化,大肆破坏,一时间万马齐喑,再无人关心野马。1969年,在准噶尔盆地,八匹野马组成的小群一闪而过。这是野马留给人类的最后踪影。后来,中国科学院、新疆大学等单位先后组织考察队,并结合航空调查,试图寻找野马,结果令人失望。野生的普氏野马已消失在自然界。80年代末期,国家建立“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从欧美引进了部分野马,在国内半散放养殖,为野马重返大自然进行科学实验。为改善野马的基因状况,维护其遗传多样性,促进种群优化,像留学、交换那样,与国外交换野马。前不久记者报道,中国野马已突破五百大关,成为世界最大野马拥有国。那些野马,部分圈养,大部分散养、半散养。然而,草原再非“风吹草低现牛羊”,而是“浅草才能没马蹄”,如此恶劣的环境,那散养、半散养的野马,如何还能“天马行如风,奋蹄尘暴中”?
   据说非洲草原上,有一种身体极小的吸血蝙蝠,是野马的天敌。它靠吸动物血生存,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尖利的牙齿咬破马腿,吸食血液。无论野马怎么奔跑、跳跃,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它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直到吸饱喝足,才满意离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耗尽精力,无奈死去。

共 23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供人驱使的动物中,马是最值得称道的一种动物。因为,马不仅能够负重,也能参与战争角逐。伴随着战争成名的宝马有项羽的乌骓,关羽的赤兔,刘备的的卢,曹操的绝影,张飞的王追,马超的汗血等等。而伴随着宝马成名的人却只有伯乐一人,因为伯乐不仅识马而且懂马。古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说法。作者以渊博的马的知识,对马的前世今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释,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随笔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181231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12-28 15:26:12
  文章不仅阐述了关于马的知识,也形象地刻画了马的各种形态。欣赏了,问候古冰老师!看点有您而精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只留阳光        2018-12-31 21:58:13
  恭喜文章获精,新的一年祝您马到成功,万事顺意。
温暖向上,以心相交
3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1-01 06:57:52
  恭喜佳作摘精,期待更多精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