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人间暖情”征文】故乡的月光(散文)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当我想起杜甫的诗句,就会想起故乡的月光,那淡淡的、柔柔的月光,收藏着我整个童年的记忆……
故乡的月光,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月光。每当夜幕降临,月亮从云层里探出了头,若隐若现地在云层里缓慢移动着,一缕缕洁白的月光就像细碎的银子,洒在窗前院子里,洒在村庄的每个角落,显得那么的恬静、那么的美丽。那淡淡的月光里有着淳朴的乡音,它承载着故乡的温度;那清亮的月光下,照亮着村庄人和谐温馨的生活。
山脚下有一条小河流经村子,这条河是村里人赖以生存的水源,是家乡的母亲河。在我有记忆起,这条河就从来没有干涸过,流动的河水一直流入水库中。这条河是我们小孩子的天堂,河畔留下了我们无数的脚印和欢声笑语……
夏天的夜晚,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走出家门来到小河边,有的坐在柳树下聊着天,有的在石桌子上下着象棋。这是村里人傍晚最清闲的时光。不一会儿,月亮慢慢地爬出来了,淡淡的月光便落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的河水随风荡起一圈圈旖旎。不远处有两只野鸭,卿卿我我的,相互梳理着洁白的羽毛。大人们坐在一起扯着家常,聊着一年里庄稼的收成,我们小孩子们则跳到水里摸鱼,尽管妈妈不让我下水,可我还是抵不住河水的诱惑,总是趁着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下水,因此弄湿了鞋子或衣服,回家不免会招来妈妈的打骂,就会红着脸委屈地哭鼻子……
乡下的月光是安静的、纯美的,像极了村庄人朴实的性格,简单而素淡。
清瘦的月光照亮村庄,一年又一年,勤劳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简单却快乐,那快乐只有住在村庄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这种快乐是知足,是和谐,更是一种温馨。
那时我们最快乐的事,莫过于在夜晚看一场皮影戏了。
那时农村的生活很是单调,皮影戏也不是经常能看到的。演皮影戏的演员是县文工团的,全县有很多的村镇,要轮流着来,一年里能在本村看上个两三次就已经很不错了。这还得是村委会出面先打申请,等快轮到我们的村时,县里文工团的人会提前通知,村委会会派专人专车去接,不敢亦丝毫的怠慢。
等知道哪天文工团要来演出了,村子里就像过节一样的热闹,舞台提前搭好了,还没等天黑,人们就早早地在广场上等候了,为了就是能找个好位置。来看戏的不仅是本村的人,还有临近几个村子的,广场上人山人海,妇女的交谈声,小孩子的打闹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
等皮影戏散场了,一家人披着月光走在回家的路上,不停地谈论着戏里精彩的瞬间,回到家里还沉浸在戏里……
村庄在一阵骚乱声中渐渐地安静了,月光更加皎洁清亮了。人们在温暖的被窝里慢慢地睡着了,村庄也在月光温柔的抚摸下慢慢地睡着了……
淡淡的月光里,有妈妈慈爱的眼神,有妈妈的关爱,有妈妈的温度……
我上高中时,学校在50里以外的县城,母亲就把我安排在嫁到县城的二姐家里居住。二姐家离我所在的高中不远,每天我都是步行去上学,只是苦了二姐,每天她都得起早给我做饭吃。那时的我还很任性,在二姐家住了一段时间就开始想妈妈了,吵着要回家,二姐拧不过我,就在一个周末她陪我一起回了家。
妈妈见我回来自是高兴,里里外外地忙活着,做了一桌子我爱吃的菜。妈妈一个劲地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又不断地叮嘱我要听二姐的话。吃过晚饭后,已是晚上9点多了,我必须要赶回学校,因为第二天学校有早课。
妈妈不放心,穿好衣服,借着清亮的月光,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妈,您快回去吧!”妈妈不依,一直把我们送到了那条唯一的出村小路上。
我和二姐回头,艰难地向前行走,妈妈一直站在村口。月光下妈妈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在我的眼前消失了……
那夜的月光是最美丽的,藏着妈妈对我的关爱,藏着我青春美好的回忆……
多年以后,故乡的月光一直在藏在我的记忆里,温暖着我,鼓励着我,照亮着我不断前行的道路!
如今,故乡的月光是一缕淡淡的乡愁,无论我走到哪里,月亮永远在我的心中,故乡永远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