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磨刀老人(纪实微小说)
“磨刀来——磨剪子来——”一辆老旧的二八自行车已经老得无法分辨是什么牌子,车后的架子上封着塑料编织的工具箱。车上的老人精神抖擞目光如炬,他不慌不忙地蹬着自行车嘴中不停地吆喝。
听到吆喝声人们就知道是老吴,他是十乡八镇著名的磨刀匠。“磨刀。”老吴听到有人招呼就停下车准备开工,一凳一杯一磨石就是他的工具。来磨刀的老杨对老吴说:“老吴你隐藏得太深,要不是央视‘感动中国’我们都不知道你非常了不得。”老吴摆摆手:“言重了,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不值一提。”老缪也对老吴说:“你现在都成天下大名人了,磨刀工也该长长价。你看人家那些商标一旦成气候变成著名商标那些商品就会疯狂飙价,你的招牌已经打开天下,水涨船高也在情理之中。”刀在老吴的手中嚯嚯响,听到老缪说这些他停下手中的活。“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如果涨价就是在出卖我的良心,就像我手中的这把刀用好了它是菜刀,用不好就是凶器,良心一偏就是器。”老吴的话语重心长,这也是一位快九十岁老人发自肺腑的心声。
老吴名锦泉,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人,共产党员,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知恩图报,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自古以来人们就遵循于因果报应。几十年前,国家还处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状态。这时吴锦泉患上霍乱,我们当地俗称二号病,得了这种病就是九死一生,当时更何况缺医少药。眼见阎王爷就要来邀他相会,就在生死瞬间,好心的庄上人为他请来名医。从那时起,死里逃生的老吴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他要用一生来回报社会。
刀继续在老吴的手中嚯嚯响,这声音如涓涓细流滋润着人们的心田,这声音如一首悠扬的歌荡气回肠。刀磨好了,五毛钱一把的小剪刀老杨给了五块。老吴找零钱,老杨拒绝,老吴的事迹感染了他,绵薄之力助老吴。老缪也一样以绵薄之力助老吴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众人拾柴火焰高,榜样的力量随时随地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女子无才便是德,文革之后人们思想不是封建不让女孩上学,而是让穷逼的。知识改变命运,老吴看到那些在家中无法上学的女孩子非常痛心。这些孩子透亮的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欲望,老吴想帮她们可惜手长袖子短无能为力。最终在条件及其艰苦的情况下他决定帮助其中的一名女孩圆上学梦,没钱就卖布票粮票。要知道当时的布票粮票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没布票有钱也买不到布,没粮票有钱也买不到粮。看看一家人喝的粥跟水一样老吴心中也是阵阵难过,想想那些上不了学的孩子心中更加难过。
老吴收拾工具准备离开,这会儿又有人过来磨刀,有人来大家就继续再聊会儿。老杨又问老吴:“据说你还收养了三名孤儿,那时你自己的日子都不好过干嘛还要收养他们?”老吴边磨刀边说:“人家人家,人呐家中有人才能叫家。那几个孩子多灾多难只能乞讨为生,他们没有家没有归宿,我只不过是给他们一个挡风避雨的地方。”老吴说得轻描淡写,也许在他的心中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老杨又问:“你快九十了前面的路也没多远了,你光是帮助人家有没有留点积蓄给孩子们?”老吴干脆:“没有。”大家你看看我我看你,他们无法理解这个傻老头。也许他不是不想留,而是想承诺他一生的诺言,他说,他的命是好人给的,他要用他的一生做一辈子好事善事。
善,胸怀宽广不以为私。
三十年前老吴学会了磨刀,有了手艺也就有了收入,可是,可怜的收入依旧让他过着捉襟肘见的生活。看看他的妻子,一条穿了三十九年的裤子还是她结婚时的新装,可想经济之拮据。然而,妻子一直在他身后无怨无悔默默地支持着他的善举。这也许印证了古人夫唱妇随的道理,女人能理解支持丈夫很不容易。困难再大也阻止不了老吴用一颗善良的心回报社会帮助他人,2013年雅安地震他捐款,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捐款,南通市儿童福利院他捐款……这些钱都是他一刀一刀地磨出来的收入。
一次生命的感悟让老吴成为千万个爱心大使中的一员,爱心大使是新词,过去叫好人。也许老吴对社会的捐赠对社会的贡献没有别人高大伟岸,因为他就是个普通人不争名不夺利,一切如同一滴水掉进浩瀚的大海荡不起涟漪。也就是这样一滴水的小人物,2016年“2015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现场是他第一个迈进颁奖大厅。
“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这是2016年央视“感动中国”给吴老的颁奖词。
“磨刀来——磨剪子来——”几个人望着老吴的背影,听着那渐行渐远的吆喝声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