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当你老了(短篇小说)
一
“哥,你能不能来家把爹接去你家住两天?这一段时间大樱桃熟了,摘不下来,爹呢,没人看管着,老出去作祸呢。”弟弟岳斌的声音在电话里吞吞吐吐,听来有些不太好意思。
岳文是洗完澡正准备睡觉时,接到了弟弟的这个求助电话的。
岳文迟疑了一下,他在街道办事处上班,这个街道办说是城区办事处,但下管五十几个村子,经常需要下乡。妻子兰芬是中学老师,所在城郊学校是寄读学校,每周要上晚自习,有时还要值班看学生午睡和晚睡。但是既然弟弟开口了,看来他也是实在没法子了。
“好,明天清早上班前我去接来。”略微沉吟,岳文应声道。
他知道弟弟为啥不好意思,当年老爹干不动了,要把二亩樱桃分给兄弟俩一人一亩,岳文心想,弟弟家生的是个儿子,将来负担重,尽管自己房子贷了款,经济窘迫也需要钱,但还是都让弟弟留着吧,自己是兄长,弟弟在老家务农,老了也没有啥养老保障,就这点地方可以稍稍帮他一下,让他在农村多出力挣点钱攒着养老吧。其实樱桃统共打几遍药,即使雇人干一年也可以剩下个几千元,何况自己可以周末回老家干活。弟弟很不过意,拿了一万元给他,他拒绝了,说:“咱是亲兄弟,父母给的樱桃我跟你要钱算啥?你就好好管理着吧,爹妈岁数大了,你离的近,就多跑点腿照应些。”
这些年,父母零花钱都是岳文供给,喝水啊,烧草了,基本是弟弟一家给准备。
母亲前年春去世了,弟弟和弟媳就把老爹接到了自己家吃饭,尽管忙的时候饭不太及时,但每天三顿也是热汤热水的,很是周到。好在老爹体格还不错,自己也能上山拾草,给自己烧炕。就是记忆力渐渐不太好了,岳文每次回家,能反反复复问好几遍,你啥时候回来的?你吃饭了?刚回答了,接着又问一遍。岳文觉得爹真是老了,记忆力衰退得太厉害。
五一放假回老家,到了村是上午八点多,看到老爹在街上石条上坐着,随口问他吃饭了,他说没有。到了弟弟家,说起此话题,弟弟说,我们早吃了,爹吃了一个包子,两个鸡蛋,还有一碗稀饭。看来,老爹糊涂得真是不轻。
二
岳文和妻子说了一声小弟的电话,妻子说,你去接吧,小弟照顾爹两年多了,也该咱在眼前尽尽孝了。岳文很是欣慰,前些年,每次给爹妈养老钱,妻子总是让多给些,四季衣服也是妻子给他们操办着买。
急匆匆打出租回家,岳文接着老爹,急着上班,也没顾得在家里停下来和岳斌多说几句。只听着他一边往外送他们一边说着老爹的事。村里好多人家来家里找岳斌,说老爹拿着布袋子,去把人家还没熟的大樱桃摘了好多,大樱桃熟了一斤十好几元,老爹摘的都不熟,让人家损失很多,他再三给人家说好话,说老爹老糊涂了。人家说,你爹他糊涂咋不把你家不熟的全摘了。岳斌无言以对。结果昨天又有几家找到门上,他好说歹说把人家哄走了。开着三轮要去北园摘红灯樱桃,没想到发现老爹在手拉着枝条,踮着脚摘还不熟的拉宾斯,也不知他啥时来的,摘了两大袋,看到岳斌,老爹急忙把袋子藏到了地里堰草丛里,问他摘不熟的要干嘛,他吭哧半天,说要给小悠摘点樱桃吃。小悠是岳文的女儿。岳斌很无奈,老爹是个大活人,也不能成天关在家里啊。山里现在到处是樱桃,再出去作祸,都没脸和村里人解释了。无奈,只好求助哥哥。
岳文接着老爹回到家,安顿好老爹,兰芬已经到点上班走了。岳文再三叮嘱老爹在家别乱动,给他打开电视,说不爱看了就关哪个开关。告诉说,中午兰芬就会回来做饭给他吃。之后,岳文急急忙忙上班去了。
中午在乐山村下乡的岳文打电话给妻子,问老爹怎样,兰芬说,挺好,吃了两大碗面条。怕他吃撑了,没敢再给他盛。
晚饭后,在城里做小买卖的姑表兄弟万林两口子听说老舅到了表哥家,来看他,两个人骑着摩托车从城南迎宾小区过来,去超市买了香蕉,奶,还有老舅爱喝的扳倒井酒。
兰芬热络地招呼他们坐在沙发上喝茶,唠着嗑,不知不觉十点多了。万林两口子站起来要走,拿起沙发上的外套掏兜找摩托车钥匙,找遍了所有兜也没有找到。几个人把沙发周围找个遍,也没有。岳文和万林又把沙发抬着拖出来,沙发底下也没有。
真是见了鬼了,明明上楼随手把钥匙装进外套口袋里,咋就找不到踪迹了呢?万林十分懊恼。
眼瞅着快十一点了,距离家有十五六里路,小城出租过了十一点几乎没有跑车的。万林无奈说,哥,我们步行回去吧。
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去,太晚了,岳文只好打电话请小区一个有车的朋友把万林两口子送回了家。
第二天吃罢了晚饭,兰芬洗完碗筷,说,岳文,你去把爸外面的褂子要下来我给洗洗,我看袄袖都铮亮了。
接过岳文拿来的上衣,兰芬习惯掏一下口袋,怕有啥东西不抗水洗。呀,咋有一串钥匙?
兰芬看着这一串钥匙,里面有把像摩托车钥匙的样子,便问:“爸,你从哪弄得钥匙?”岳老汉抖擞着胡须,指着沙发边:“捡的。”
兰芬忽然想起昨晚万林他们丢的钥匙,问:“爸,昨晚大家到处找,你怎么也不放声一句?”
岳老汉不吭气。
兰芬看向岳文:“你带着钥匙,下楼去试试摩托,看看是不是万林的,是的话,把摩托骑着送给人家吧。别耽误了使用。”
岳文答应了,拿钥匙下楼插进摩托车钥匙孔,果然发动起来了。
三
岳文经常要下乡,中午一般不在家吃饭。今天兰芬轮到值班看午睡和晚睡。念着家里有老人要吃饭,无奈,兰芬只好让办公室刚毕业的小郭替着值班看一下午睡,小郭就住在学生宿舍楼六层楼上,兰芬负责值班的年级在五层楼,还算比较方便。但晚睡值日她不好意思再麻烦人家,年轻人觉多。做好晚饭,打电话和未到家的岳文说了声,让岳文陪老爷子吃晚饭,叮嘱好第二天的早饭做啥,就骑着自行车去了学校值班。因值晚班的要负责第二天整个年级的学生早自习纪律情况,兰芬不能回家,但那一天上午兰芬有些心神不宁,老觉得会出现啥事情似的。果然,九点多物业打来电话,说她家在往外流水,邻居敲门也敲不开,也不知道她的电话,就找到了物业。她一听,心急如焚,担心水管爆了,忙和年级主任请了假就往家奔。
急急忙忙停下自行车,她心急火燎往楼上跑。一路上,得躲避着沿着楼梯边缘流下的水帘,还得注意脚下流着水的溜滑的楼梯,她气喘吁吁打开门,看到客厅里一片汪洋,水漫延着从门缝往外流。也不管浸湿了皮凉鞋,她冲进洗手间,一看洗衣机排水管被从下水孔拔了出来,水孔却被一团软塑料袋堵住,而洗衣机在旋转着,不断往里流水又不断往外排水。满洗手间的水排不出,就流到了客厅,流到了楼下。
兰芬关了洗衣机,忙不迭往盆里舀水向厕所坐便器倒。舀得差不多了,又用抹布擦,然后把水拧进盆,一直忙活近两小时才把水清理完。幸好几个卧室门都有一道低矮的门槛,加上距离洗手间远,水没有跑过去。忙活完了,看到岳老汉很无辜地坐在沙发上,手里掐着遥控器在看电视,他脚上的拖鞋也是泡在水里,忙找擦布让他抹干脚,换了干爽的鞋。兰芬很庆幸电视插座比较高,要不进了水说不定会发生什么危险,她和颜悦色地问岳老汉:“爸,怎么要开洗衣机啊?您看看水淹的。”他不耐烦地寒着脸说:“你坏,你走开!”
兰芬叹了口气,木地板完了,被水浸湿了,干了会鼓起来的。一看快十二点半,忙着下了点挂面,打了几只荷包蛋,打发公公吃饭。吃完一碗,岳老汉把碗递到她眼前,还要。吃了两碗,兰芬看到他又把碗伸过来,又去盛了半碗给他,他狼吞虎咽又吃了,还递碗过来。兰芬说:“爸,别吃了,锅里没了。”岳老汉这才放下碗。
兰芬洗刷好碗筷,距离上班的点仅剩不到半个小时了,骑着车子得二十多分到单位,兰芬没时间午睡一下了,她再三叮嘱岳老汉不要再去摆弄水管,又担心他开煤气出危险,兰芬去关了煤气总阀,又拉上了厨房的门。寻思一下,还是不放心,终究还是拿了把钥匙送给了邻居杨大姐,让她有情况过来看看,并让杨大姐记下了自己和岳文的电话。
晚上,在卧室,兰芬和岳文说了今天的事,不无忧虑地说,你说,咱爸是不是糊涂了?人家说,过了八十岁的老人十个里至少有三个会痴呆,真担心爸也这样。你要不请个假带他去医院看看吧。
岳文也忧心忡忡,他告诉妻子,去年秋老爹看起来就不太正常了,有一次碰到进城办事的叔叔,他说,老爹跑到人家果园里,把支撑苹果枝的木棍都给人家收拾捆着背回家了,让人家追着到了家门口,碍着面子,人家还客客气气说,大伯,你没草烧去俺家草垛去拿,这支撑苹果的棍子可不能烧,我好容易上山挑拣着有叉的砍回来撑上,苹果越来越大,枝条不支撑着就压断了。结果一进门看到他的院子里垛了两大垛苹果条,这是岳斌给他的,他自己还去山里拾草,厢屋里放得满满的,哪里是没有烧的?就是老糊涂了。年轻时,老爹多要好的一个人啊,穷苦的日子里,吃不饱饭,有的村民会偷偷在装草的篓子里藏几穗青玉米或者几块生地瓜带回家,大家都装作视而不见,但是老爹从没往家拿过,集体的东西,他是宁可饿肚子也坚决不动的,何况私人的!他生怕别人说半个不字。咳,现在倒好。周末怕没有好的医生,等下个周一请个假领他去青岛山大医院看看吧。
周六早上,兰芬去早市买菜,走到门卫室,想起去看看这几个月的水电费。小区让业主们在工商银行开户缴费,每个月把水电费单子放到门卫室,让大家自己去拿。兰芬觉得自己家的工商卡该充钱了,一个月水电费一百多,年前扣了一月份的,年后去把卡充了六百块,估摸也剩不下多少了。二月份里过年,一般会多些,孩子放假在家,但也不会超过一百五。三四五月扣除的费用也该出来了,以往都是一百出头。估摸又快该给卡充值了。等让岳文抽时间去工商银行再交上六百吧。兰芬一边思量着,一边走进门卫室。
四
从青岛回来,岳文的脸色不太好。兰芬问,检查的怎样?岳文皱着眉头说,医生告诉,老爹的脑萎缩是弥漫性大脑皮层萎缩,以后症状会越来越严重。随着病情的发展,记忆力渐渐丧失,以至于不能正确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吃饭时不知饥饱,出门后不识归途,看到废纸杂物就收集起来视为珍宝。而且变得郁郁寡欢,不喜欢与人交往,对子女亲人缺乏感情;生活习惯刻板怪异,性格还会急躁。人类所有的高级的情感活动,像什么羞耻感、责任感、光荣感和道德感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病到最后,将终日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发音含糊,口齿不清,认不清人,终至完全痴呆。
听着丈夫背书一样的叙说,兰芬发现,这些症状公公身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幸亏他还没有爱出楼门的习惯,若是走出去,还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呢。想到此,她很是担心,提醒岳文说:“我们都上班,爸一个人会不会自己上了街回不来啊?”
岳文脸色凝重:“老爹症状越来越重,医生说,这是没有良好的药物可以治愈的,尽管这次给开了点药,也不过是稍稍缓慢一点痴呆的进程罢了。我家就我们弟兄俩,岳斌庄稼地和果园有干不完的活,而且他家是个儿子,压力大,老爹这儿,咱是大的,得带个好头。”
“要不,雇个保姆吧。他自己在家,水了,电了,煤气了,哪样不危险?让人真的不放心他的安全。还怕他哪会儿走出去了,回不来。”兰芬迟疑着,说道。
“哪里有那么容易?咱这个小城市,也没有个保姆市场。冷丁里上哪里找合适的人啊?”岳文寻思着。
“要不,老岳,我和单位请个假照顾爸?”
“你学校多少年没有分进大学生了,教师缺得厉害,你能请下长假?我试试跟办事处主任先请一个月?樱桃大盆过去,让岳斌再接回去一段时间。”
“你单位一忙起来没黑没白的,哪里能请那么长的假?再说,樱桃摘完,又该给苹果套袋了,岳斌哪里有闲下来的时候?”
“也是哈。老爹越来越严重了,一个人在家实在是不让人放心,这可该咋办?”
夫妻俩嘀嘀咕咕说到半宿,也没有想出个好的章程来。
岳文临睡前,习惯去老爹的屋看一下,结果发现他不在屋子。只见厕所灯亮着,忙往厕所走,还未到,听见抽水马桶在呼隆隆响起。他停住脚步,寻思老爹一会就出来了。他坐到客厅沙发,拿出手机准备看几眼新闻,等着老爹出来服侍他睡下。
咦,咋还不出来?正疑惑着,又听见马桶水在呼隆隆地响。老爹在干嘛?拉肚子吗?
岳文几个箭步到了厕所,只见老爹穿戴整整齐齐地坐在小凳上,手指还按在抽水马桶冲水的按钮上。
“爹,你在干嘛?”
老爹抬起满是皱纹的脸,居然笑眯眯的,说:“水在里面转圈圈呢,好玩,真好玩。”那神情,完全是个玩得开心的孩子的模样。
“爹,不早了,该睡觉了。”岳文拉着老爹的手,把他从凳子上扶起来。又说,“别再按这个按钮了,浪费水。”
老爹不做声,随着岳文走到卧室。看到老爹睡下了,岳文才离开。
想像着我暮年的苍茫时分,那时,我该是用慈爱的目光看着孙子们嬉笑追逐,承欢膝下,在庭前,仰观日出月升,在夕阳下,细数窗前雨落。一些经历和过往已是昨日黄花,慢慢的消弭于无形。看开了,也看淡了!不再有任何愧疚,不再有任何遗憾,默念一份平淡、心存一份安详!更兼有一份坦然和宁静。
你呢?当你老了,头发白了……
……
谢谢兵大哥来访。
让我们保重身体,努力不拖累儿女。
谢谢您来读拙文,祝福您!
儿孙绕膝,享受那天伦之乐
回首一生,了无遗憾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
该放下的也已经放下了
静静的坐在藤椅里
一卷书,一杯茶
一秤棋,一壶酒
听着梁祝,哼着国粹
看儿孙们绕膝嬉闹,听鸟叫蝉鸣
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里
自己静静地、静静地
雕刻时光,聆听风雨
慢慢、慢慢走进
那人生的苍茫时分
……
问好兵大哥,祝您幸福快乐每一天!
祝福您新年快乐,阖家幸福,万事顺意!
人都会有老的时候,老人的比例会越来越大,这个社会存在的现实正益日迫近。
还好,岳老汉的两个儿子都是孝顺的;但再孝顺的儿子,长此以往也会被拖垮的(已经有一个被拖得不得不停下工作了);更何况这仅仅是两个儿子一个老人,假如一对夫妻头上顶着两对(四个)老人呢?人老了总会得病的,即使不得这个病也会得另外的病,机体总是要退化的。除了大力倡导孝道以外,社会,也该拿出办法来了!

祝福您健康生活,快乐写作!
父母老了,儿女赡养尽孝,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也是传统社会最有价值、最有魅力的伦理秩序之一。而今,这一延续几千年的传统伦理秩序眼看难以为继了……对处在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的我们而言,父母老了,已经是一个无比揪心而沉重的话题。而当我们老了,作为独生子女的下一代又将何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国人自古的社会理想,如果老年人不能被善待,那么社会文明程度何以表征?社会发展的目的何在?又怎能将天下运于掌乎?因此,养老问题,必将是我们国家在全民脱贫奔小康之后必须直面的头等大事。相信在当今文学界,“老年人”这一话题也应该是最被关注的题材之一。读过毛毛同学的作品,说说主要感受。
第一点感受:鲜活的生活气息极具亲和力与感染力。毛毛笔下叙事所呈现的,简直就是生活本身!不仅有原汁原味的真实,也有作者慧眼独具的对生活中趣味点、特征点的撷采。读这样的作品就像:从园子里刚刚摘下一只熟透的瓜,能闻见香喷喷、甜滋滋的气味;或者弯身拔下一株萝卜,叶子绿莹莹带一点露水、萝卜红彤彤沾一点泥。这不仅是栖霞的味道,也是山东所有乡村和小城市的味道,也就是家乡的味道,谢谢毛毛!
第二点感受:
叙事节奏不紧不慢,细致耐心。对有些心急火燎的人来说,这样的节奏稍显啰嗦,但对长于怀旧和心有乡愁的人来说,这样的细致恰恰非常有味和解渴。不慌不忙其实也是一种高妙的笔法,所有张力在淡然的节奏中看似被稀释,其实更抓人。
第三点感受,恕我直言,我觉得作品的结尾有待斟酌。儿子辞职专门去陪伴患老年痴呆的父亲,从感情上讲,毫无疑问所有人都喜欢这样的结尾,因为在这样的结尾中,我们的道德和情感都可以圆满地释然了。相信确有人在真实的生活中选择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但只是极少数的个案。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工作,哪一头的责任和重担都是放不下也不可能放下的。毛毛在作品中真实地刻画了我们这一代人面对“父母老了”的困境,但在最后给出辞职这样的结尾,对社会普遍情况来说是不真实的。可以理解毛毛这么写是出于心底的善良和对传统孝道的继守,但是从文学价值来说,这样的结尾削弱了作品可以带给读者的对这一话题思考、探求、追索的空间,因此也就削弱了作品的文学以及社会价值。试想,仅仅是弘扬孝道,能够真正解决当下社会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吗?
不好意思我说的太多了[擦汗]。毛毛,如有不妥请原谅!真诚地说,我喜欢你的作品![强]@毛英菊
祝写作愉快,佳作频出!
愿我们的世界老人不仅有所养,且活得有尊严。
祝福你,生活幸福,写作愉快!
小说中的老人,能有这样孝顺的儿子,无疑是幸福的,也是很幸运的,尤其是他的儿媳,更是难得,实在是很令人欣慰。
如今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可能我们老了,就都要去养老院了吧,再或者,三五好友,结伴抱团养老吧。
无论怎样,还是祝福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够老有所依,晚年幸福。
问候风姐姐,非常好看的一篇小说啊,一口气看下来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呢,嘿嘿。
遥问姐姐冬安。
很喜欢看到你的身影,愿妹妹永远保持一颗年轻快乐的心,祝福你!
谢谢来读拙文,并留下精彩评论。
祝万事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