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人间暖情”征文】回不去的乡愁(散文)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时间如白驹过隙,伴着2019的新年钟声敲响,我离开桑梓那片土地已经整整24个春夏秋冬了。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每当月朗星稀、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老家。
其实我居住的城市距离老家很近,只有几十公里的路程,开车只需一个小时的时间。由于父母在2002年就随我一同进城了,前几年奶奶还活着的时候,每逢中秋、春节等节日,我都回到老家看望奶奶。自从奶奶去世后,我回去的次数明显减少了,目前我的哥哥还在老家居住,但哥哥每逢母亲生日或者春节的时候,都要来我家看望母亲,因此我每年只是在清明、春节前祭奠爷爷奶奶和父亲的时候,才回去两趟。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我的老家位于辽河北岸五里之遥,是一个只有不足200户村民的小村庄。村东是稻田区,东北方向还有一大片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夏季的时候,芦苇荡里候鸟成群、蛙声一片;秋季的时候,芦花飞絮,稻花飘香,景色旖旎。村西、村北是旱田区,生产队的时候,旱田里种植着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等作物,一片葱茏,无边无尽的绿色铺向远方;秋收时节五谷飘香,大地里一片金灿灿、红彤彤,色彩斑斓,景色醉人;冬天的时候,村里村外白茫茫的一片,就连屋顶上也笼罩上一层厚厚的积雪,村庄变成了银白色的童话王国。
小时候一日三餐吃的大都是粗粮,一年四季穿的都是旧衣服,但孩子们依然开心快乐。我喜欢吃老家沙土地里结出来的香瓜,我喜欢品尝老家樱桃树上的红樱桃儿,我喜欢啃噬秋天母亲给我们烀的香苞米,我喜欢冬天里和哥哥一起去冰窟窿里搅鱼……我爱生机勃勃的桑梓那片黑土地,老家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永久的根……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兴起,我的老家就开始落寞了。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孩子们也纷纷跑到城里读书了,条件差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留在村里的村民几乎都在五十岁以上,现在村子里的房屋三分之一是空的,而且每年空房数量都在不断地增加。老家虽然比以前漂亮了,但却失去了往日的生气。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看到老家的落寞,我不禁悲凉起来。再过几十年之后,有谁还会在这块祖辈父辈们生活了几百年的土地上继续坚守,坚守这片寂寞的土地?
“桤木惭桑低别壤,芋苗护稻远分行。上书莫道便他郡,学稼终宜老故乡。”虽然生活在城市里已经很多年了,但我一直没有忘却老家那片热土。在月圆之夜,我常常梦回老家,老家的那人、那情、那景永远挥之不去。
还有十年我就要退休了,我想退休之后,再回到桑梓那片土地上,过上田园般的生活,再聆听家乡的声音:麻雀的叽叽喳喳,燕子的轻声呢喃,鸭子的嘎嘎叫声;再看到家乡那缕缕的炊烟,再看到院子里的洁白的梨花、粉色的桃花;再吃上园子里生长的鲜灵韭菜、香脆的黄瓜,还有让人垂涎欲滴的西红柿。老家是我颐养天年最好的地方,在我的心中最美的地方就是老家!
到了天命之年,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叶落归根的感受,我才真正体味到了乡愁的滋味。我愿意回到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坚守到自己的生命尽头,守着家乡那轮明月、那缕清风、那朵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