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硬木桌的轮回(小说)
【编者按】 编者按:“十”字虽是裂纹,但却是个风向标。在封建社会里,一个末代皇帝就把一张桌子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逃命时也不忘把这个已成为累赘的东西带上,这张桌子王公贵族视若宝贝,平津战役时这张桌子上摆满了作战地图和作战方案,解放后农机校建成,这张桌子成了办公的地方,文改后,这张桌子又成了一批务实的教育人才办公、办学、生活的场地,这都做到了物尽其用。随着办学规格越来越高,桌子似乎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开始渐渐被冷落了。败家子啊,如此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东西放到学校的展览室里,再附上历史沿革,是多好的活教材啊!“名”校调来的王校长,你把宝贝当废品,圆桌成了你搞好人际关系的工具,你究竟“名”在哪里?寓意深刻,很有警示,推荐阅读!【东北风情编辑:老笨熊李春胜】
1 楼 文友:望见马克 2019-01-14 13:45:12
李老师的观察人物很到位,文章鞭笞了王校长丑行。
2 楼 文友:望见马克 2019-03-05 08:20:45
谢谢编者老师的点评。我写作的动机是小说以桌子为主线,通过讲述它的几任主人的所作所为,勾勒出时代的变迁以及人的转变(或者说官从清廉到腐败的转变)。小说的结尾含有寓意。象征着清廉的桌子和学校的牌子不知去向,或被当作废品,这无疑是社会的悲哀,国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