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朝着明亮的方向(随笔) ——观电视剧《大江大河》有感
最近一直在热情高涨地追看电视剧《大江大河》,作为一个货真价实的七零后老人家,这些日子竟然把每天准时准点看剧当成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甚至排在了做饭和洗碗之前。看着自己亲眼所见、亲耳听闻或是亲身经历过的相类似的情景在剧中一幕幕重现着,勾起了很多回忆的点点滴滴。
这是一部描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代剧,从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开启改革开放之路以来,到如今摸爬滚打中我们已经走过了整整四十个年头。作为亲历者和见证者,站在时光的节点上来看,过去的四十年倒像是弹指一挥的瞬间,实在是太快了。而再往前看呢,以我们这样的年龄,还能有幸再经历下一个完整的四十年吗?一想之下,心里的滋味自是百味杂陈。
日子总是在往前走,不会为了谁做片刻的停留。那么以后的日子还会怎么变下去呢?究竟人们所期待的将来,最终要变成什么样子才算是到了终点呢?就像四十年前的我们无法完全地想象到今天的生活一样,对于未来,就算我们用尽全力,恐怕也真的难以描述出她完整的真实模样。
此时,我试图让自己的脑洞开得大一点,再大一点,未来会是什么样?衣食住行的变化,科技、能源、环境的变化等等吧,一定是会越来越好的,但是要好到什么样子才是最好呢?或者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吧,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新的欲望总是会代替旧的欲望,并不断激发着人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一书中说过,“欲望越合理,欲望的满足越能使人快乐。”虽然不合理的欲望总是难以被彻底杜绝删除,但是既然合理的欲望在得到满足之后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就算是为了快乐的不断延续和更迭,人们也不会停下追求的脚步,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人生路上矢志前行的追梦人。
生活总是这样,总结起来还不难,前瞻一下也可以,但是终究还是无法完全地舍弃不确定性的存在。正因为未来在想象中总是会更加美好的,且充满着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才更增加了我们活着的绵长意味和对未来的殷切期许。
在我看来,一部好的影视剧作品除了带给观众视觉上的享受之外,总会有着发人深思的故事构架。《大江大河》正是这样一部耐人寻味的好剧,用一些普通人的生活变化揭示着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家庭出身不好却聪明好学上进的宋运辉自学高中课程考上了大学,后来又进了国营企业当了技术员,作为普通知识分子的代表,他凭着过硬的技能和倔强执着的性格,一步步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当兵出身的村支部书记雷东宝敢想敢干,他有魄力有魅力总是走在时代前沿,是小雷家村的领头雁,更是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人物。卖馒头起步的个体户杨巡小小年纪就离开家独自打拼闯社会了,在经历了很多次失败以后,他终于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个体经营之路。温柔美丽善良的姐姐宋运萍可惜过早地离开了我们,还有像东宝的母亲、老书记、金州厂的水书记、刘总工、大寻等很多剧中的人物都塑造的血肉丰满,活生生地接地气。
而且该剧从服装造型到场景设计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节的刻画都无可挑剔,作为观众有时候会找到一种在剧情的发展中穿越时空的代入感。比如,在观看雷东宝迎娶宋运萍的那一场戏的时候,看到那壮观的自行车迎亲的队伍,我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追着胡同里的哥哥姐姐们跑上大半个村子去看人家娶亲,那个热闹劲就别提了。只有在那样的时代才会有那样的人和那样的生活,时代的潮流奋勇向前,不可阻挡也不可复制。
剧中金州厂的水书记对初出茅庐的宋运辉说过一个词叫“和光同尘”我觉得很有点意思。可能年轻一些的人会觉得这个词有点油腻,有点圆滑,但是经历过一些世事的人会更加懂得生活的真谛,有智慧的妥协其实是异常珍贵的。我们在创造环境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融入到环境中去,融入到时代的浪潮中去,才能汇聚成强大的合力,才能一展拳脚有所作为。水书记和刘工以及围绕在宋运辉身边的几个人物都可以算作是宋运辉的人生导师,在一点点的帮助他成长,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让他变得更强大。
雷东宝身边也有这样的引路人,那就是小雷家村的老书记,可惜后来他却犯了错,他贪污了村里的三万一千块钱,被发现以后上吊自杀了。老书记死后,雷东宝本不想再公布查账的结果了,他想要人死债消,给老书记留下点最后的尊严。可是不明真相的村民们都说是东宝逼死了老书记,一些砖厂的民工甚至要集体辞工,迫于压力东宝只好公开了查账结果。村民们在了解了老书记贪污公款的真相以后还不算完,还要让东宝拿出个处理意见来,无奈之下,东宝书记就让村民们投票决定是人死债消,还是父债子还。没想到,投票的结果是大多数村民都选择了父债子还。雷东宝盛怒,他一脚踢翻了投票的篮子,他声嘶力竭地逼问着村民:“你们还是我认识的小雷家的人吗?老书记人都死了,老书记生前为这个村子做了多少好事,你们这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老书记的一条命值不值三万块钱?就这么定了,人死债消,谁有意见让他来找我!”
东宝跑到妻子宋运萍的坟前念叨着,“怎么过去没钱的时候,大家伙那是多么抱团啊,现在有点钱了,人都怎么变成这样了呢,你说将来他们会不会也像对老书记一样的对我?”
显然经历过这件事以后,雷东宝的心里越来越没底了。从情理上说,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一点不好而忘了他的所有的好,可是从法理上说,功不能抵过。情理讲的是情谊和包容,法理讲的是是非和公正。在情理和法理的碰撞中,更需要去面对着十分残忍的抉择。老书记是雷东宝的恩人,剧中通过雷东宝在关键问题上的选择态度正是在不断揭示着人物的深层次个性,为之后的剧情推进埋下了伏笔。
我们的中华文化最深远,所以我们的人情世故也最复杂。好剧是讲好故事,讲好历史,讲好生活,更要揭示复杂的人性,把人物的所思所想都活生生地展现出来,才更有看头有嚼头。
《大江大河》讲述的是小人物的生活故事,揭示的却是宏大的时代主题,重要的是剧中没有一点生拉硬拽的枯燥无味和牵强附会,所以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比如有一个细节,大寻出狱后和宋运辉一起路过金州厂的时候,看到了宿舍区的标语,大寻表情复杂地说了四个字“恍如隔世。”宋运辉笑他矫情。这一说一笑把两个人物在不同生活轨迹上的改变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了,让人看了真是格外的心酸。
还有我很喜欢看水书记和宋运辉的对话,每一次对话都像是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教育课程,启人深思。比如在篮球场那一场戏,水书记教宋运辉要学会“和光同尘”。还有后来的关于技改的戏,水书记不支持宋运辉在他离任前实施技改,让他留着看家本事为自己今后的日子打算,可是宋运辉还是坚持己见,选择了按照自己的原则做事,他说,“水书记,你也不能照顾我一辈子吧,我总是要学会独立行走的。”后来,虽然应验了水书记的预言,但是宋运辉也并不后悔,他说,“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坚持那样的选择。”通过这些具体的细节刻画,人物的品格就站得更稳当了,包括水书记的性格塑造也更鲜活了。
时光如同奔腾的江河,一部好剧不仅注重细节的刻画,能够记录时代的变迁,更能发人深省,照亮人心。就像该剧的制片人侯鸿亮所说的那样,作品可以表现我们经历过的生活的苦难,但是要朝着一个明亮的方向,要向观众和社会传递积极的意义。这就是正剧的品格和正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