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看点】最后一头花猪(小说)

精品 【看点】最后一头花猪(小说)


作者:王能伟 进士,6257.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192发表时间:2019-01-18 16:26:06
摘要:阿娘,这个名词,在俺的心中,永远是一个伟大、神圣、无私的代名词。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俺有幸从山沟里走出去,成为了沟里人羡慕的街上人。左边是婆娘,右边是阿娘,俺夹在中间,为生活中的琐事所苦恼、羁绊,体昧生活中的甜酸苦辣,更感觉到阿娘的一生是平凡中显现出伟大的一生。阿爹在俺和大哥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就离我们而去,阿娘半路失家,靠着她那瘦弱的身体、坚强的毅力支撑起这个家,如数九寒天里傲雪的红梅,直到临死前还操心着大哥的婆娘。阿娘靠着喂猪、猪崽养活了俺们,由黑土猪喂出了黑白相间的花猪,她的一生是充满人生意义的一生。阿娘猝死,最后的一头三百来斤重大花猪该如何处理……

【看点】最后一头花猪(小说)
   朱红梅来到屋前的晒场上,又开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工作——铡猪草。突然,她发现了通往她家的半山腰的小路上来了一位穿着白大褂的中年妇人。来者肯定是医生,但肯定不是沟里的赤脚医生——王驼背,因为王驼背是从来不穿白大褂。她又没有请医生,白大褂为啥向她的屋走来。再近些,她斜着眼看清来者是个四十来岁的丰腴女人,像老二婆娘一样心气高儿,肯定是街上人无疑。
   大娘,我向你打听点儿,王老大住在这儿吗?白大褂女人问。
   你找他干啥?朱红梅对这个不速之客心存芥蒂,没有直接回答白大褂的问题。
   大娘,你就是王老大的阿娘朱红梅吧?我找你想聊一点事儿。白大褂说。
   哎,闺女,俺是朱红梅,一个老太婆,有啥好聊的?她说。既然白大褂已经知道了她的身份,还有什么好隐瞒的。
   白大褂来到晒场上,毫不客气,说,大娘,有水喝吗?
   她只好放下手的活儿,进屋沏了茶,并搬了条凳子出来。
   白大褂毫不客气地坐下来,说,大娘,我有点儿重要的事儿给你说说。
   她说,闺女医生,俺俩一没打过照面二也不熟悉,俺与你有什么好说的吗?
   白大褂也不见气,说,大娘,我们是没打过照面,这不假,现在我站在你面前,不是打着照面吗?我找您,主要是你家王老大的事情。
   提到王老大,她有点儿急了,难道老大在外面出事了吗?是不是被歹人打了躺在医院里?前些天,他不是来过电话吗?说他感冒了,难道老大住进了医院。她笑着问,闺女医生,俺老大咋了呀?
   白大褂脸色严肃,说,大娘,王老大病了,病得不轻。
   她说,是的,闺女医生,这个俺知道,前天俺在村房接过电话,俺让他回来见婆娘,婆娘俺给他讨好了,他说他感冒了,在发烧,等感冒好了就回来。
   白大褂说,大娘,日后,若王老大回来了,千万别让他跟他婆娘睡在一张床上。
   她问,为啥呀?闺女医生,你们医生专门为人治病,怎么还管起别人困觉来了?
   她的话让白大褂有点儿难为情,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白大褂说,大娘,王老大就是这次感冒被城里的医院查出了性病。
   什么性病?住几天院不就好了,好了为啥不能跟婆娘困觉?她有些奇怪,自己十几年的辛苦,不就是为了让老大收心,有个婆娘暖脚、困觉。
   白大褂虽是街上人,但性子较好,不急躁,耐心解释,大娘,这性病,咋说了?书面语,哦,也就城里的嘴巴里说的艾滋病,或者叫梅毒。
   什么梅毒?梅花还有毒?俺的名字叫朱红梅,见过各种各样的梅花,梅花是没有毒。她说。
   白大褂想笑又笑不起来,她还要去村卫生室交换意见。就直接了当地说,大娘,王老大得的这病就胯下的物件坏了,而且是晚期,城里医院正在给他隔离治疗,这种病呀,说穿了,就是癌,不能再跟婆娘睡觉,若睡了,婆娘也会传染上的。说罢,她也不顾朱红梅的反应,起身就走了,她的职责已完成,她还得去村卫生室说说情况,做好记载。
   白大褂走了,朱红梅对她的话倒没在心,一个陌生人的话不能相信,胡说八道,俺老大好好的,就是有点小感冒,没什么大不了。她感觉腿脚有些麻木,她用手使劲地揉了揉,又忙着铡她的猪草去了。
   香椿树上的那群黑漆漆的乌鸦叫得更欢了,呱呱的声音像丧歌,她的右眼皮跳得更凶了。她用手指甲掐了掐,不管事儿。
   白大褂来到村卫生室,卫生室里有几个零星的婆娘带着娃儿在打点滴,她直接进了里间,在王驼背的耳根子嘀咕了几句,就匆匆地向街上走去。
   几个婆娘望着白大褂匆匆离去的背影,问,王驼背,你是不是跟刚才那街上的婆娘狗扯羊腿的?
   王驼背倒很实在,嘿嘿一笑,别乱嚼舌根子,那白大褂是街上人,俺一个乡巴佬,能扯上关系?
   几个婆娘格格地笑着,你是怕你那母老虎般的婆娘吧。
   王驼背说,怕婆娘干啥?俺也没做亏心事儿,再说了,俺都成驼背了,那白大褂能看不上俺,倒是那王老大乱搞婆娘,搞过的婆娘能拉一火车皮了,这下好了,得了梅毒,晚期。
   沟里人以前谈虎色变,哎,如今,老虎没有了,倒是比老虎更吃人的东西来了,谈癌色变。几个婆娘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驼背,王老大得了梅毒?那就是胯下的物件坏了。驼背,梅毒晚期就是癌症呀?看那老大还成天乱搞婆娘吧。驼背,得了那病,还能跟婆娘困觉吗?驼背,猪婆昨天好像把沟那边的李寡妇给老大说成了。驼背,听说艾滋病传染性极强,只要一困觉,就必定传染上……
   沟里的人得过肝癌、肺癌、胃癌等,但是这梅毒倒是第一次听说,而且还是她们沟里人,沟里的婆娘警觉起来了,王老大梅毒晚期的消息不径而走。
   王驼背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向朱红梅传达、解释清楚王老大梅毒晚期的事情,这是刚才白大褂向他交代的事情,因为白大褂无法同朱红梅交流,他不再听几个婆娘的闲言碎语,急匆匆地向半山腰走去。
   驼子,你来干啥?俺又没病。朱红梅远远望见了王驼子,打着招呼。
   猪嫂子,俺有话跟你说,放下你手中的活儿。王驼子说。
   驼子,有屁快放,有话快说,俺正忙着呢。朱红梅说。
   俺听说你家脚猪胯下的蛋蛋坏死了,来看看。王驼子说。
   没有的事儿,前些天还赶着脚,驼子,你瞎说些啥?朱红梅说。
   这男人的蛋蛋就好比你家脚猪的蛋蛋,坏了,就没用了,若与母猪赶脚儿,母猪也会传染上的。王驼子打着比方说。
   驼子,你说的话啥意思?俺没听明白。朱红梅说。
   你家老大的蛋蛋也坏了,公家正在城里给他治。王驼子说。
   老大的蛋蛋坏了?在城里治?驼子,能治好吗?朱红梅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难怪刚才那个白大褂也说这样的话,她不信,但这话出于王驼子之口,他不得不信。王驼子在沟里从不瞎说的。
   能不能治好,这不大好说。王驼子说。猪嫂子,俺那卫生室还有几个娃儿在打点滴,俺得回去,你也不要多想,儿孙自有儿孙福,你把自己管好就得了。说罢,他又急匆匆地往回走。
   在朱红梅家后的那座梁子上,有一双眼睛正看着这一切,这个人就是王秃子,自从吃了猪屎、猪尿之后,他变得乖了,不再凑到屋跟前瞅朱红梅了,没事儿的时候,他就蹴在山梁上的那块大青石上,远远望着朱红梅,晚上睡在床上就会浮想连翩。
   那群乌鸦还在呱呱地叫着,霉运真的来了。她把刚才白大褂和王驼子的话联系在一起想了想,呀,老大完了,老大得的是绝症。她的心口猛地堵住了一口气,气血攻心。她哇地吐出一鲜血来,老大完了老大完了老大完了……她喃喃自语道,只觉得天旋地转,她扑通一声向后倒了下去。
   这一切都被山梁上的王秃子看个真切,开始来了个白大褂,他就奇怪,接着又来驼子,他就纳闷,红梅家今个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特别是刚才那一瞬间,红梅倒下了,坏了,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倒下去的红梅再也没有爬起来,他感觉到不妙,飞一般地奔了下去。结果跟他预料的一样,朱红梅不知何原因再也没有爬起来,他看到的是红梅两眼珠在转动,人还有呼吸,嘴张了张,没得声音冒出来,腿脚也不能动。他傻了,刚强一生的红梅这是咋了?红梅——红梅——红梅——没得回应,嘴张了张。他有些急了,以为红梅要喝水,赶紧回屋里倒杯水。他把朱红梅扶起,依靠在自己的怀里,喂水。朱红梅咕嘟咕嘟喝了几口,嘴张了张,还是说不出来话来,好端端的一个人,这是咋了?他把朱红梅抱回屋里的床上,又找了床被子垫在她的背上,让她靠着。这是他第一次抱婆娘,脸红到了耳根子,心呯呯地跳着。
   太阳已经落山了,外面漆黑一片,王秃子想回去,可回去了红梅怎么办?她还没吃饭吧?他又进厨房下了碗面条,喂着让她吃下。
   这一夜,王秃子一直守着朱红梅的身边,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是何体统?而这事儿若在沟里传出去,他更没脸做人,他本来想去找王大爹的,可想来想去,还是不妥。一直熬到天亮,朱红梅的眼睛也睁了一夜,她不能让他毁了她的清白。
   天亮了,朱红梅的嘴巴又努力地向外张了张。他问,要吃饭吗?她摇摇头。要喝水吗?她又摇摇头,嘴巴依然向外张着。他终于明白了,让俺去街上找老二?她点了点头。
   王秃子这才一路小跑来到街上,在沟底的时候,他听到了沟里人的议论,大概说的都是王老大干婆娘干多了,得了梅毒绝症,有的叹息,有的咒骂。他也终于明白了白大褂和驼子到红梅家及红梅倒下真正原因了。
   无奈,王秃子在很多年前来过一次街上,如今街上的变化大,原来的面貌早已不复存在了,而且街上也没有一个熟人,他只得在街道上转悠,希望能够碰上王老二,也许是老天眷顾,还真让他给碰上了。
   俺和秃叔跑到老家的时候,太阳已经照全了整个沟底,进屋俺就扑到了阿娘的床前,使劲地摇着阿娘,阿娘还是不能动弹,眼角流着眼泪。俺也大声地哭了起来,阿娘——阿娘——你咋了?没有回音。
   秃叔说,老二,你娘这可能是中了邪?或是犯了什么病?得赶紧找医生呀,俺去把驼子找来。
   俺紧紧拉着阿娘的手,说,阿娘,别离开俺了呀——
   阿娘的眼角只有眼泪。
   俺突然感觉阿娘的手往下一坠,手慢慢地凉了起来,眼睛睁得大大的,不再转动了。苍天呀,你怎么这么不公平?怎么能随便带走俺的阿娘呢……俺号啕大哭起来,哭声足以感动天地,可就是感动不了阿娘,阿娘还是没有醒过来。
   俺的哭声在沟里的山谷间回荡,惊天地,泣鬼神,惊动了沟里的乡亲们,他们都跑上来了,聚集在屋里,都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也被眼前惨状感染了,流下了悲伤的泪水。前天还好好的,听说把李寡妇给老大说成了,怎么说没就没了。
   俺哭得昏天黑地,脑子里一片空白。婆娘柳叶儿也风风火火地赶到沟里,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她不得不露面,这是她第二次进沟里。
   沟里的风俗是丧事儿大家办。王大爹总管一切,把沟里的各家各户的劳力都做了具体分工,用一张大红纸写了出来,贴在屋前的那棵香椿树上。
   哭了一天一夜之后,俺这个大男人不得不回到现实,老大是回不来了,他那身病只要往老家一站,可能吓得沟里人都逃之夭夭了,俺得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好。
   牲畜才不管你家有没有事儿?一天三餐必不可少,到时候就会扯着嗓子嚎叫,饿了一天了,那些猪崽的嗓门格外大,伴随人的嘈杂声、哭声,简直乱成了一片。
   王支书找到俺和婆娘,问圈后的猪咋办?
   婆娘说,还能咋办?阿娘去得突然,老大也不在家,没人养了,该卖的卖该送的送,否则,张口要吃食的。
   俺想说,这是阿娘攒下的基业,不能就这么败了,可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难不成俺还来喂这些花猪崽、母猪?俺沉默了,沉默一会儿,也算是默认了。
   黑母猪、长白条脚猪就剩下一张皮,不值钱,下崽,已老迈,产不下几头优良品种的崽了,吃肉,沟里人是不吃母猪、脚猪肉的,因为它们是食物中最大的发物,吃了人身上会全身肿痛,况且只剩下一张皮和骨头,根本没得肉。
   秃叔跑到猪圈外边瞅了瞅脚猪、母猪,他似乎在想些什么,也许,他想这些母猪可能就是阿娘的宿命吧,一辈子都在产崽,最终只剩下一堆无用的残骸。
   婆娘说,秃叔,这脚猪、母猪若你想要,你就赶走好了。
   秃叔真的把那头黑母猪和长白条公猪赶走了,不知道他养了起来,还是掩埋了?反正自阿娘下葬之后,俺几乎没再进沟里,与秃叔没碰过面。俺想,他一定把它们圈养起来了吧,那是他的爱情,当他见到那些母猪时,他就会想起他心中的朱红梅,一支傲雪的红腊梅。
   花猪崽倒是很好处理,几乎是原价的一半,就被沟里、沟外的人抢完了,具体负责这件事的是王大爹支书,因为阿娘的丧事儿需要开支,除开阿娘箱底的少许钱外,还需要钱。尽管是半价,操办阿娘的丧事儿还是绰绰有余的。
   圈里只剩下那头吃小灶的三百来斤重的大花猪,它一直哼哼个不停,声音并不大,这几天,主人没来眷顾它了,主人去了哪里?它哼哼的声音像是在呜咽,像是在为主人的不幸而感到悲伤难过。
   婆娘说,这头大花猪屠杀了吧,然后腌制起来。
   王大爹正欲身转去叫屠夫。
   俺歇斯底里地叫了起来,不——不——不——
   所有的人都被俺的叫声吓得怔在那里,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儿,都目瞪口呆地望着俺。
   俺突然又大声嚎哭起来,哭诉着,阿娘临走的时候,让那头肥膘肉满的大花猪陪伴着她。
   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屠夫的带领下,阿娘喂的最后一头大花猪被脱光了毛发,全身光灵灵的很干净地供在阿娘灵柩前。
   俺跑在阿娘有灵柩前,凝视着阿娘的遗像,默默地说:阿娘,如果那边寂寞了,就让这最后的一头大花猪陪伴着您吧。

共 60898 字 13 页 首页上一页1...910111213
转到
【编者按】几乎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读完了这篇小说,读后的直接感受是受到了极大的震憾。小说中的朱红梅青年丧夫,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儿子,为了让两个儿子过上富足的生活,她当起了猪倌,养母猪、脚猪和繁殖猪崽。后来受长白条猪种的冲击,原先的黑毛土猪崽卖不起价钱了,她又发明了用长白条猪同本地黑毛土猪配种,繁殖出一种不肥不瘦的花毛猪。她靠着勤劳的养猪技术,为二儿子提供了娶媳妇的彩礼钱和买房的首付款,也为大儿子提供了娶媳妇的钱。后来还为二儿子供应了保姆费。当她得知大儿子因乱搞两性关系患上梅毒绝症后,她再也支撑不住了,倒下去就再也没能起来。二儿子在处理母亲的丧事时,把母亲留下的最后一头花猪杀了,供奉在母亲的灵前,好让母亲在另一个世界不至于寂寞。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90120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1-18 16:29:52
  小说以老二“我”的口气讲述了寡妇朱红梅的一生,虽然不是波澜壮阔,却也动人心弦。欣赏和学习了,问候王能伟老师,看点有您精彩不断!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王能伟        2019-01-18 18:50:45
  非常感谢武戈老师的精彩点评,我会继续努力,写身边的人和事,写生活的甜酸苦辣。
3 楼        文友:专业补漏        2019-01-18 19:06:54
  很喜欢老师的语言特色和作品风格,拜读,学习。
文章从来无中求, 耻踩他人脚印走。 语不惊人死不休, 篇无新意不出手。 文如新柳看新绿, 莫折旧枝送他人。 练意练句他山石, 惜墨惜名自重情。 老树开花最为奇, 旧题贵能翻新声。 文海后浪推前浪, 还看潮头弄旗人。
4 楼        文友:王能伟        2019-01-18 19:23:26
  谢谢专业补漏老师鼓励。
5 楼        文友:陶桃        2019-01-20 17:15:26
  祝贺老师佳作摘精,祝老师文丰冬安!
6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9-01-20 19:38:08
  恭喜佳作斩获精品,祝贺王能伟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7 楼        文友:高原的天空        2019-01-23 00:23:43
  通透的世情,悲悯的胸怀,加上幽默冷俏的语言,使小说女子好读耐品。问候老师!
云烟深处懒读书
回复7 楼        文友:王能伟        2019-01-23 12:16:28
  谢谢高原的天空老师的精彩点评。彼此学习,共同进步。
8 楼        文友:老汉子        2019-01-24 10:23:40
  我是读不完了。写得好
守静 向光 安然
回复8 楼        文友:王能伟        2019-01-24 14:04:00
  谢谢老汉子老师。
9 楼        文友:一棵艾蒿        2019-03-23 08:57:17
  能伟老师是哪里人?小说语言及其鲜明,有特点。很棒!
回复9 楼        文友:王能伟        2019-03-23 09:12:48
  谢谢一棵艾蒿老师,我是湖北十堰郧西人,也就是鄂西北大山里的人。
10 楼        文友:王能伟        2019-03-23 09:16:03
  谢谢一棵艾蒿老师赏阅点评,我是湖北十堰郧西人,也就鄂西北大山里的人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