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看车的老妈妈(小说)

编辑推荐 【晓荷】看车的老妈妈(小说)


作者:借双慧眼看世界 探花,17297.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98发表时间:2019-01-20 21:33:07
摘要:好人啊!你的车门忘锁了……

【晓荷】看车的老妈妈(小说)
   一段断头路,不足千米长,齐齐一排小马扎,坐一群看车的老妈妈,她们胳膊上戴着“看车”字样的红袖箍,不时挥动手臂“倒——倒,停——停”地大声喊着号子,成了断头路旁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家住在这段“断头路”旁,每天出出进进经过此地,事耳闻目睹了不少看车老妈妈的事情。于情于理,我都不敢信口雌黄,一定是语出肺腑,发自内心……
   只有一个西大门的断头路,座落在县城的东北角,建院迄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不论是在医院工作的干部职工,还是前来看病就医的人,匆忙往来必须经过这道大门。医院西大门南边约五十米,与医院门前的向阳路相交叉的东西路,路面宽阔。路西段直通西外环;路东段行至不足一千米,便到了一处废弃已久的坑塘,因为向前无路可行,整个西土县城壳廊的人都习惯了称呼它“断头路”。
   紧挨这段断头路的北沿,是医院围起的高高院墙。十年前,院墙靠东、紧挨锅炉房的地方,曾有一个简易的小门,是那个年代运煤车同行的专道。几年前,雾霾猖獗,当地政府强行取消了医院烧煤,实行集中统一供暖,这个小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关门了。如今,门上那把久经风霜雪雨的大铁锁,已是锈迹斑斑,再没开启过。临这段断头路的南侧,是一排和断头路一般长短,参差不齐、密密紧挨的二层或三层简易楼房。据知情人透露,这些楼房都是五年前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居民,按照自己的意愿,加班加点、偷偷摸摸连夜违规建起来的。
   这些一家一户临路自建的楼房,二楼、三楼居住,一楼都是门面房,或许是考虑到紧靠医院的种种资源优势吧,大多不是开起了简易的小饭馆、小超市啥的,就是高价租赁给别人开起了能赚钱的小药店或大药房。有人好奇心作祟,路过断头路时细细点数过,不足千米之远的一段断头路旁,有门头牌匾的大药房、小药店竟达十六家之多。与药房、药店相连一起、融为一体的小超市、小饭馆多达几十家,家家门前赶集似的人流不断,生意兴旺。每天从早到晚繁忙喧嚣的时光里,这段断头路旁热闹非凡,招揽生意的喊叫声、吆喝声,高低混杂一起,连成一片,不绝于耳……
   “哎,胡辣汤,热包子哩!”早餐的点,老板娘声若锣鼓,喊哑了嗓子。
   “嘿嘿,真卖力!”你方唱罢我登场,炸油条的老王,抬起胳膊蹭蹭额头,喊出的话,粗狂透亮:“嗨,油条,刚出锅的油条,一块两根!八宝粥、小米稀饭,还有好吃不贵的茶叶蛋……”
   一家超市门口,懒省事老板娘,门口地上放个能充电的喇叭,不厌其烦地播放着自己地地道道的乡音:“嗨嗨,快来买了,快来看。香蕉便宜了,水果一律批发价,新到的桔子、苹果又香又甜!”
   “鲜牛奶,柴鸡蛋……鲜牛奶,柴鸡蛋……”这一家超市的主人更是别出心裁,门口左边支起一个铝合金框架,框架上贴着一张一人多高、奶子夸张的母牛的照片;右边放一个铁丝做成的大鸡笼,笼里几只老母鸡正旁若无人、“叽叽咕咕”地啄食、撒欢。靠路沿,一位衣着光鲜的中年女子,见路人经过,舞动的右手如摆动的荷叶,亮起高嗓门,口口声声都是招揽生意的话。
   稍作停留,你会发现这段断头路旁,人多、车多。当然,令你驻足惊奇的并不是这里的喧嚣热闹,而是这沿路绵延长约千米里,齐齐的一排小马扎上,坐着的一群手臂上带着红袖箍看车的老妈妈。
   说起断头路旁看车这档子事,当地一位耄耋老人来了兴致,他右手抬起约有一尺长的烟杆,“吧嗒吧嗒”抽几口,在鞋底部磕磕烟窝,闪动着下巴雪白的山羊胡子,说:“嘿嘿,看车收费这个事,是两年前兴起的。原先,开车来医院看病或办事的,大都是就近在这里停车。那时,不管是谁,只要点个头,说句客气话,或递根烟啥的,就尽管放心把车停在门口路边。有时,停上个一天两天的不回来,也不用担心少了车……”
   近几年,普遍富裕了。大车、小车特别是四轮电轿车早已飞了寻常百姓家,开车来县人民医院看病就医的十有八九,不再是啥稀罕事。这车一多,停车难成了窝心的事。医院的院子本来就不大,也是为了安全起见,除了急救车辆和医院的公务用车,其他车辆一刀切——不准进医院。开车进城来看病,有时为了找个地方停车,跑二三里之外不算啥稀罕事。
   停车难,有商机,有人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如今,已非往昔。医院附近的断头路旁,门口停车收费,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再难回不到从前。
   ……
   “唉,看这车横七竖八胡乱停放,咋没一点规矩!要不,咱合计合计,在自家门口,看车收费。”两年前,居住在断头路南侧的居民动了心思,不知谁率先发声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一时间像砸开了锅,居住在此的居民拍响巴掌,议论纷纷。几天后,各自在自家门口的空地上,用石灰水浇出出一个紧挨一个的停车位,路边显眼处,竖起块一米多高的木牌——停车收费。家里清闲的老人,在儿女们啧啧描绘的美好里,纷纷缴械投降,成了断头路旁看车收费的主力军,而且是清一色的女性老年人,为什么呢?据说,起初说起看车收费的事儿,上了年纪的男人们个个头摇得像拨浪鼓,说是宁可呆在家里看电视或出门到不远的广场上遛弯唠嗑,也死活不肯干这家门口看车的活计。还找出借口说,来医院看病就医的,都是不远的乡里乡亲,人家有事了停个车,咋能拉下老脸儿,提什么收费的话?
   让一个当家作主的大老爷们,天天蹲守路旁看车收费。嗯,多少有些不妥当。儿女们看着爹虎起的黑脸膛,低头细思量,心软了,让步了。
   不过嘛,话说回来,这不用出家门口就能轻轻松松挣钱的买卖,咋能说不干就不干,眼睁睁看着肥水流进了别人家的田。于是,儿女们你一言,我一语,什么“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多用脑子能防老年痴呆哩!再说了,挣钱健身两不误,自食其力干点事,丢啥人?爹不为,娘干呗”,就这样,一家家的儿女们没费多大工夫,就说服了自家的老人。自此,在断头路自家门口看车收费的队伍,就成了一支平均年龄在七十岁以上、清一色的老妈妈。恪尽职守
   一时间,这些老妈妈们纷纷念叨着,彼此递话、鼓气……
   六十九岁的老妈妈甲,一脸笑容,乐呵呵。她说:“嗯,咱这老了老了,还能在家门口看车挣钱,还不孬类!”
   七十二岁的老妈妈乙,接过话茬,笑出满口牙。她说:“哎哎,谁说不是哩。老了、老了出把力,一不偷,二不抢,有啥丢人的!再说了,看车又不是啥技术活,不用操心,还累不着,总比一天到晚地窝在家强多了。这以后啊,咱也不是不吃闲饭的喽,想想啊,这心里舒服,说话都硬气哩,是不?嘿嘿……”
   “哈哈……”七十一岁的老妈妈丙,憋不住笑得脸上乐开了花,她伸开双臂扩扩胸,蹦蹦跳跳蹬蹬腿,如说似唱的话儿,字字透着乐,句句露京味。她说:“闲在家里没啥事,图个乐子、干点事;没有指标、不上税,能挣一分是一分;花花绿绿钱真好,挣到手里跑不了,儿女笑,孙子乐。嘿嘿,俺是个看车的老年娘子军,明天开始就上岗,学雷锋做好事,咱互帮互助不惜力……”
   老妈妈丁,昨天刚过生日,六十七岁。她是位退休多年的小学教师,说道起看车这件事,出口的话儿一套一套的,暖心暖肺还有理。她说:“嗨嗨,老姊妹,说得是,唱得好,家门口腾出一块地,缓解停车是好事。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依我看,咱可不能一心钻到钱眼里——乱收费!要是落下个看‘霸王车’的坏名声!那可丢尽咱住在断头路一片的人!看车价格要规范,停车一晌咱收收三块;要是停上一整天,咱打个折扣收五元。中不中?行不行?我看这事儿,咱发扬民主多沟通,大家的事大家办,咱举手表决成不成?”
   “耶,成。”
   “嗯,好。”
   “哎,中。”
   “行行行。”
   ……
   一帮老妈妈,清一色的老年娘子军,大伙聚一起,跃跃欲试,摩拳擦掌。
   第二天一大早,这些身体状况看上去还不错的老年娘子军们,戴上统一制作的红袖箍,各自从家里搬出来个小马扎,自家门口的停车位前,齐刷刷一溜坐下,开始进入一个老年新时代,转换角色成了断头路旁亮丽的风景。
   不大会,见有小车鸣响喇叭开过来,到了谁家门前,谁都会起身相迎,热情招呼着:“停车收费三块钱。停哪个车位,随你的心愿。”邻里间彼此相视一笑,没丝毫争抢的味道。
   一段时间里,我曾细心留意观察过,除有了熟识的关系,舍近求远选择停车外,一般情下,都大多都是距离医院门口近的老妈妈甲门前的车位先停满。每天里,见自家的车位停满了,老妈妈甲不舍闲一刻,会主动跑到老妈妈乙家的门前,帮她招揽生意,直到把她家空着的车位填满为止。
   嘿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话说得半点不差。不错,爱心是相互传染的。你看你看,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老妈妈甲帮了老妈妈乙,老妈妈乙没丝毫犹豫,像是一场爱心接力,她把接力棒又传递给了老妈妈丙。嗨,老妈妈丙的思想觉悟,一点都不会差哩……
   发生在断头路的一场爱心接力,见证了人间最朴素的真情。不论离医院门口是远、还是近,这里的停车位天天都停满了车。每每此时,“嘿嘿、呵呵、哈哈……”笑声传递爱,不分你我他,其乐融融,亲如一家。
   为了看车服务更规范、更到位,老妈妈丁专门买来了有关指挥交通的光盘,空闲时一边用心观看,一边不厌其烦模仿着一遍一遍练,感觉自己练得七七八八了,她电话叫来当交警的堂侄子现场指导规范。她说:“一人富不叫富,同样的道理,一人规范不叫规范。”自己练熟悉了、规范了,她就利用每天空闲时间,手把手交给看车的老姊妹练习,直到个个熟练了才算完。
   如今,你可别轻看了这些看车的老妈妈,不信啊,你路过此处时留意看看,“哎哎,倒——倒——停——停——”口口声声喊出恰到好处的话,让你心服口服;那指挥车辆摆动的手姿,一招一式都刚刚地,能惊诧你双眼!
   ……
   断头路旁,人多杂乱。形形色色或驻足或行走的人,难免会有“失手”的时候。
   那天,看车的老妈妈甲,捡到一个丢失的钱包,打开一看傻了眼:呀,钱包包里一摞“老头票”,足足上万元。她焦急等待一整天,天黑时分七八点,在丢钱人千恩万谢里,她自言自语地说:“这可是救命钱,做人不能昧了良心。”
   前天,看车的老妈妈乙,在家门口的方桌上拾到一个鼓鼓的黑皮包,她四处寻找不见丢包人,小心翼翼把包存放好,急忙传话给看车的姊妹说,谁要是遇到找包的人,就告诉人家来找我。一个小时后,那个心急火燎的丢包人来了,他说自己经年离家,昨天正在外地谈生意,接到家里弟弟打来的电话,说是娘生病住院了,一刻没停就连夜开车赶回来,停下车,看到老妈妈乙家门前的小方桌上有摆放的暖水瓶,口渴的他倒了一杯热水,就急匆匆赶往医院了,到了医院看过娘,才想起了自己手里的包……
   昨天,早上不到七点,老妈妈丙家门前,来了一辆面包车,开车的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高个男子。“大娘,今个家里老人做阑尾炎手术,我可能要晚点来。不过您放心,停车费我一分不会差,如果超时了,该加多少钱,您尽管说。”
   老妈妈丙说“哎,人咋能一头钻到钱眼里,老规矩不能变,停一晌收三块,停一天打折收五元,放心去吧。”
   “谢谢,给您添麻烦了!”撂下话,他急慌慌离开了……
   “呀,看这年轻人,急慌个啥?咋还忘记锁车门了。”绕车检查一遍,老妈妈丁丙转身寻找,已看不见那高个男人的影子。
   路灯亮了,断头路旁停车的地方,只剩下老妈妈丙家门前停放的一辆面包车。
   “哎呀,这都晚上十点了,还不来开车,咋回事?”老妈妈丙念叨说:“这如果车门关得好好的,你就是停上三天三夜,有我老妈妈给你看着,也不会有啥事。可是,没关车门呀,少了东西咋办?我不能一夜守在车旁啊!”她心急火燎,绕车徘徊。又过了大约半个小时,还不见车主来。老妈妈丙想,自己居住在医院附近几十年了,医院认识的人也不少,要不去医院打听打听,说不定就能见到人呢。于是,她叫来老伴,再三叮嘱一定看好这辆没锁门的面包车,自己去去就来。
   老妈妈丙小步快走,不大会就到了医院。恰巧,值班的外科刘医生认识她。老妈妈丙说明来意,刘医生查看了当天的手术记录,领着她来到了外科“6”号病房……
   推门进来,老妈妈丙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停车的中年男子。“你?”她一句完整的话没出口,躺在病床上的老人说话了:“呀!大姐,你咋来了?”
   “哎呦,我的个娘!咋是你!表弟媳妇啊,你这啥时住的院?看看你,这离家恁近,咋就不招呼一声啊!啥病?严重不。”
   接过话茬的是老妈妈丙的表弟,他起身让老妈妈丙坐下,说:“唉,不重,是阑尾炎的老毛病又犯了,我想啊,干脆做了吧。嗯,就是一个小手术,手术很顺利,住上几天院,调理调理就好了。”
   躺在病床上的表弟媳妇说:“哎,表嫂子,你咋来了?住院前,我特意给你表弟发了话的,咱进城来看病,可不能再麻烦咱家表哥表嫂了。”
   老妈妈丙说:“嗨,咱是一家人,咋能说见外的话。你只管好好养病,明天我给你炖能补身子的乌鸡汤。对了,这侄子侄女,没来伺候你?”
   表弟媳妇说:“哎,你上海工作的侄子忙,你那在北京工作的侄女生了二胎娃,我这也不算啥大毛病,咋忍心通知他姐弟俩。”
   “嗯,孩子都忙,有我照顾就够了。”老妈妈丙的表弟递过来一杯热水,动情弟说:“哎,只顾说话,忘了给你介绍了。”他指指一直站在病床旁没说话的中年男子,眼闪泪花:“这是俺那驻村的第一书记郝一民,郝书记听说俺老伴来医院做手术,一早赶来忙前忙后的,受累了!看看,他到这会没顾上吃口饭,刚刚又给俺买来了一堆吃的、喝的……”
   郝一民微微一笑,歉意地说:“对不起!大妈,这看车的事儿,让您久等了!”
   “这?嗨,郝书记,好人啊!你的车门忘锁了……”
  

共 540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西土县人民医院的附近有一条断头路,这条断头路可以说折射出来了一个小世界。经营各种生意的商贩繁华了这条断头路不说,断头路附近的居民更是看到了商机。如今,哪家医院的门口不说停车难,于是,各自把自家门口的空地变成了停车场。看车的都是家家户户的老大们们,她们不仅找到了事情做充实了生活,而且还创造了一份不错的收入。这些大妈诚信经营,恪尽职守,是断头路一道靓丽风景,体现出了社会主义新风尚。一条断头路,反映出了社会的一角,人生百态尽在其中。小说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好生活,令人触动,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9-01-20 21:36:51
  问好慧眼兄,感谢你带来的精彩小说。一群守车大妈,是最美的一道夕阳红。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9-01-20 22:18:31
  谢谢兄弟光临指导,留评鼓励,多谢了!
2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9-01-20 22:17:52
  谢谢老师编文指导,辛苦了!问好敬茶,祝周末愉快。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3 楼        文友:何叶        2019-01-21 13:41:44
  欣赏佳作,问候慧眼老哥。敬茶!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9-01-21 18:30:14
  谢谢社长老妹鼓励指导,问好敬茶,祝开心快乐!
4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9-05-17 08:55:33
  推门进来,老妈妈丙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停车的中年男子。“你?”她一句完整的话没出口,躺在病床上的老人说话了:“呀!大姐,你咋来了?”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