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荷塘】苍天可补河可塞,惟有好怀不易开(赏析)

编辑推荐 【荷塘】苍天可补河可塞,惟有好怀不易开(赏析) ——吴敏树和曾国藩的友情


作者:铜盆孤雁 举人,4966.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96发表时间:2019-01-20 23:01:47
摘要:吴敏树和曾国藩是很纯洁的文友关系,他们不是利益关系,也不是上下级关系,后人应当尊重他们,这句话作为本文的结论。 


   想到这事后,吴敏树写了一诗,首联即说“勋业当今第一人,平交犹是我呼君”,曾国藩侍郎建立的勋业在当今是第一人,平时交往还是我招呼他多一些。
   吴敏树自己承认了这个事实,那就是他关心曾国藩要胜过曾国藩关心他。
   1868年,吴敏树游历东南一带,给曾国藩写了很多诗。
   吴敏树在《江宁上曾相国二首》一诗说,日月已经将你扶上大中至正之道!
   曾国藩带着随从从江宁出发,巡视上海,吴敏树几人跟着一路游历,出发时,写了二首诗献给曾国藩,诗曰:(1)楼船晓日拥麾幢,侧岸鱼龙气尽降。罢战风烟清远海,留春花鸟弄晴江。兰桡竞发军齐伍,莲幕从游士有双。(谓赵惠甫黎莼斋二君)不是琅琊朝儛意,相公侯度在安邦。(2)江南佳丽古游乡,犹见青山绕建康。以我扁舟无近远,随公巡节遍苏扬。陪棋谢傅情原淡,赏咏袁生趣更长。闻道西湖风景在,可能跬步不分疆。(余游吴门后,将之浙,相侯当返旆矣窥公意似怅然。)
   第一首诗先做一番铺排,叙写曾国藩出行时那种凛然气势,最后托出“相公为君的法度在于安邦”。第二首诗主要叙写吴敏树跟随曾国藩“巡节走遍苏扬大地”,苏扬大地尽是美景,跟随宰相巡走的气派不更令人高兴吗?
   吴敏树和曾国藩一行游历金山寺观看苏东坡遗留玉带时赋诗一首,中有二联说:相公汾阳实流辈,文字不让眉山为。胸中已无八州督,眼底恰有千代奇。
   吴敏树认为曾国藩的文字功夫已经不输苏东坡了。
   1870年,吴敏树在君山买了几斤君山银针寄给曾国藩,并赋诗三首一同寄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吴敏树说,陆羽和陶渊明喜爱喝茶,而曾相国的府衙也是清雅至极的地方。
   读完这些内容,我们似乎找到了吴敏树关爱曾国藩多一些的原因,完全是出于他钦佩尊敬曾国藩这个人的缘故,并不是要巴结讨好他。
   曾国藩是一个有品位的大丈夫,值得人钦佩尊敬!
  
   5、金陵唱和
   1864年,湘军攻占天京,太平军旗帜陨落,曾国藩将他的府衙搬进了江宁城,吴敏树写信给曾国藩,说他想去东南游历一番。
   但是,吴敏树并没有说走就走,而是等了四年,直到1868年,他大秭去世,为了让忧郁的心情好起来,才动身来到金陵城。
   曾国藩迎来了老朋友,心里自然是高兴,便写了一首《喜吴南屏至》,诗曰:春霖飒沓天如簁,大麦菸邑小麦摧。愁颜弥月何曾破,故人飞棹从天来。与君握别才几日,已见新火十钻槐。当时酬别洞庭酒,乾坤战伐正喧豗。沅湘义勇参差起,十事欲成九事乖。英豪半藏蜀国血,大地遍种秦时灰。即今南纪风尘靖,乱后遗黎多告灾。荒村有骨饲狐貉,沃土无人辟蒿莱。筋力登危生理窄,斗粟谁肯易婴孩。三里诛求五里税,关市或逢虎与豺。谬领大藩二千里,疮痍不救胡为哉。羡君高卧君山顶,吞吐湖月无愁猜。世味饱喑肱三折,长吟极望天四隤。招邀轩皇论古乐,湔袚屈氏饯余哀。谈经颇折巨儒角,手携皓月照昏霾。飘然一叶忽东下,相见各怜双鬓皑。宁知沧桑阅百变,复此对持掌中杯。苍天可补河可塞,惟有好怀不易开。努力且谋千日醉,高谈巢燧及有邰。
   曾国藩知道,他写了诗,吴敏树一定会有和诗的,所以,他就出了一道难题。和诗的原则就是唱和的人要用原诗的韵字,即原韵原字。原诗好写,和诗难写,这是一个常识。
   曾国藩出了什么难题呢?这是一首十九韵的长诗,起韵为“簁”字,结韵为“邰”,两字都不是常见字,而且它们的义项又仄,曾诗结尾一个词是“有邰”,而“有邰”是一个古国名,除此外,它就是一个姓,比如“邰丽华”。
   何况,诗中还有“豗”、“隤”、“霾”这些稀罕字。
   “苍天可补河可塞,惟有好怀不易开”就是在这首诗里出现的,给苍天补窟窿难不难,塞住黄河不让它流水难不难?曾国藩认为这都不是难事,只有人的开心是很难做到的。
   曾国藩说,你住在君山,看湖赏月没有忧愁,可是,天下苍生,他们如何活命?生存的希望狭窄,谁肯拿一斗粟米换个婴孩。三里一强征,五里一收税,关隘与市场满是虎豹豺狼。错误地领着大地方二千里,那里满目疮痍,你不去拯救还做什么呢?
   曾国藩是在说他自己不开心,民瘼极重,他如何开心!
   吴敏树看见曾诗后,兴致就来了,立马就和了一首,诗曰:浮埃宇宙风中簁,飘落何用力与摧。消余精实仅存几,渣滓到尽清光来。廿年苦遭战斗劫,眼见烈火焚大槐。群鳌力掀海水固,万雷声震山谷豗。昏明谁侧天机转,胜败难言人事乖。纷纷血肉只狼藉,贵贱一例无然灰。要留几点不化碧,终古持当无妄灾。相公千载论人杰,声华早岁光蓬莱。湖湘一呼子弟出,踊跃妇女连童孩。艰难一身耸天柱,狂啮反走随惊豺。竟扫金陵洗窟穴,清凉山色还佳哉。塞天勋业已何有,旷世襟怀人不猜。文章道学望逾绝,山岳丘陵形甚隤。我生执鞭意诚慕,自顾腐草心弥哀。苦寻章句得微隙,稍觉耳目开昏霾。匆匆未嫌牛马走,皎皎敢矜霜雪皑。亦怜活计等闲尽,剩欲倾倒琉璃杯。妄言凿空骇无似,秘锁忽若天缄开。风诗正变十又五,请平周召终豳邰。(余倾著《诗国风原指》书)
   “豳邰”也是个古国名,《诗经》里有记载。
   吴敏树夸赞曾国藩说,相公你是千载人杰,声名早年就辉映蓬莱。在湖湘一呼,千万子弟响应,妇女和童孩都踊跃跟随。你艰难困苦奋斗着,一身如天柱耸立,狂咬着倒退跟随惊豺。终于横扫金陵洗净洪匪窟穴,清凉的山色实在秀美。塞天的勋业哪里有啊,旷世的襟怀没人疑猜。文章道学名望超越极致,山岳丘陵形势安然存在。
   至于我,活着就执鞭追随,心意确实敬仰,回看自己腐草一样,心意满是悲痛。苦苦寻觅章句,得到微小缺陷,略微感觉耳目打开了黑暗。急急忙忙也不嫌牛马在奔跑,清白皎洁敢怜悯霜雪皑皑吗。也怜惜生计轻易用尽,剩余的要倾倒琉璃杯。
   曾国藩说吴敏树住在君山看湖赏月没有忧愁,吴敏树说他只是一根腐草。曾国藩说自己愁苦得要死,吴敏树说你就是一根柱天大梁。
   我不知道当时有多少人跟着吴敏树唱和曾国藩这首诗,但是我知道,这个吴敏树老先生却像吸毒上了瘾一样,把这险韵诗一做到底。
   游入浙西,吴敏树给赵烈文写了一诗,就用这韵脚,诗的首尾联是这样的:“我身尽落舟船簁,胜坐室内忧伤摧……待归秋田问无恙,冒封千户追家邰”。
   “家邰”是什么意思?不知道,恐怕是指一户姓邰的人家。
   在太湖龚智轩亲家休病,吴敏树又用这韵脚写了一诗,诗的首尾联是这样的:“午檐双桂日影簁,炎暑欲作气自摧……愿君树勋如树穑,勤用相道兴周邰。”
   “周邰”也许就是个地名,出现在诗经里。
  
   6、为曾国藩辨
   1852年,咸丰帝派曾国藩典试江西,曾国藩还在路上走,就闻听母丧的消息,便在太湖改道长江进入洞庭湖回到了湘乡老家奔丧。
   咸丰帝也拿他没辙,中国人千年以来就讲究孝道,清朝又提倡以孝治国,曾国藩要回去奔丧也就无可指摘。
   问题在于曾国藩不等朝廷批准就回去了,他是一边请奏一边就走了,这皇上心里也不好过呀。
   1857年,曾国藩在江西督战已经两年,咸丰皇帝对他猜忌重重,江西官场又不买他的账,而且战事一直不顺,正如唐浩明在《曾国藩》小说里嘲笑曾国藩的,说只要曾国藩在哪个战场上,哪场战争就必然要输掉。
   正当曾国藩在江西战场一筹莫展之时,家乡又传来消息,说他的老父亲去世了,曾国藩二话不说,写了一纸奏折给皇上,就带着六弟曾国华、九弟曾国荃回家奔丧去了,把个烂摊子撂在了那里。他这个行为被人诟病,左宗棠就严厉批评他,说他不顾及国家大体。
   曾国藩遭遇父丧,他拿遭遇父丧而因为不得请终制为疑惑,来询问左宗棠和吴敏树,吴敏树作文《为曾侍郎论金革无辟》,他认为,曾国藩向来讲究礼数,现在不得已而从事军旅工作,所作所为还可以私自尽孝。哀痛的根本,睡觉吃饭之事,看待这个世界之名为住在守丧的房子中,相去必然太远,如果这样也可以没有讥刺。
   吴敏树意犹未尽,又作文《自书金革无辟论后》,他认为曾国藩公对于朝廷大事必不可推辞,何况这又不是剥夺他崇亲的权利,他作为儿子,他作为臣子,无非是一件事罢了!现在曾国藩公实在有不得三年守丧之心,而我幸好没有其他私蔽曾国藩公的意思,然而我发此议论,还是有点害怕。
   曾国藩看过吴敏树二文后,还是写信来咨询,吴敏树写回信《答曾侍郎书》。他说:实在因为曾侍郎您今日在军事方面的权力,前世几乎没有可与曾侍郎您相比的,而您的心必然有为父母守丧三年而又不能安心下来,既然这样,那么三年守丧行与不行,也决断于曾侍郎您的心罢了。
   简单地说,依照古礼,身在军中,遭遇父母丧,是可以回家来奔丧的,丧事完毕,也是可以再去军队服务的,无论来去,都不违反礼教。
   咸丰帝却不这么想,他就是要晾一晾曾国藩,曾国藩奔丧在家一年了,也没有召他复出的意思,要是永不叙用,曾国藩就不是曾国藩了。曾国藩自己也不好意思说要重回湘军统帅位置。这时,浙江战场吃紧,还是胡林翼懂事,他写了个奏折,邀请左宗棠联署,请求皇上派曾国藩去浙江主持军务,这样一来,大家都有面子了。
   吴敏树也不用担心了。
  
   7、吴敏树给曾国藩的信都说了什么
   吴敏树给曾国藩写了那么多信,到底都说了什么呢?
   1852年,吴敏树致信曾国藩《京师寄曾侍郎书》,从曾国藩母丧说起,然后重点说到治军,他说,为现在的剿贼之计,只有快点重申军令,上下用严刑峻法进行诛杀,把这个办法贯彻到士兵中去。士兵知道违反军法必死,则不得畏惧战斗而死而一定与贼寇战斗。现在从偏将小官到提督大帅,带兵出去,看见贼寇就逃走。做将军的,不是都不想作战,是做士兵的不遵命的缘故。即使他们的将领敢于前去与贼寇交战,也是他的士兵都逃走了,将领只有死路一条了。所以将领不能带兵,虽然有奇勇之材,也没有可以作战的。大将不能用军令,虽然讲究计画,认清形势,搬出所以器械,还有很多兵马,没有谁能破贼,用来成就功名的人。
   1856年,吴敏树致信曾国藩《上曾侍郎书》,曾国藩战岳阳,战九江,有胜有败,吴敏树说,先生您的忠勇悲愤,几乎不顾一世车翻人压的忧虑。伏在地上想兵事反复多端,国家没有大将,人民就没有依靠,不是先生您谁来匡救这大难?
   先生您的道义文章,高超卓绝于当今世界,然而前日的在朝为官的风气,天下人所仰望而欣喜的,本来足可以树立于千秋万世。
   敏树我材质微薄身体衰弱,不敢去攀附青云,还希望过宽闲没有忧患的日子,尽意地挥洒于文字之间,记载叙述诗歌,稍微写尽见闻悲喜的事实。
   吴敏树这封信的意思是说,曾国藩是大人物,应当为国家效力,吴敏树我只是个小人物,身体又不好,只能舞文弄墨。
   1857年,吴敏树复信曾国藩《答曾侍郎书》,这一年,曾国藩遭遇父丧,为“金革无避”与守丧古制,吴敏树连写二文,为曾国藩辩护,意犹未尽,再写一信,申述观点,在信的最后,吴敏树说,曾侍郎您果然认为辞官无害,您的心也可以自以为安定,则力求请假为父母守丧三年,即使得罪朝廷而不失悔,而我又怎么敢喋喋不休说这件事呢?
   1859年,吴敏树致信曾国藩《己未上曾侍郎书》,吴敏树说,从洞庭湖上先后两次恭敬拜见以来,虽然因为我才能低劣,没获得在您左右接受职事的机会,我的心无一日不像跟随侍奉于船中的座椅。
   接着,吴敏树想曾国藩推荐两个人,一个是外甥王庆奎,一个是学官朋友杨鸿烈。
   又说,敏树我之于先生您,本不应该因为别人的举动和神色处在您之外,只自恨不足以充任当世人才,不能跟从您用来以显达自己。
   最后说到文学流派的事,表明自己的意见。
   1860年,吴敏树致信曾国藩《庚申上曾制府》,先称颂曾国藩的文才,说他的古文写得好,投笔从戎以后,“文”的能力让位于军,接着推荐堂弟吴士迈,说吴士迈由军事才能,希望得到重用。
   1861年,吴敏树致信曾国藩《辛酉上曾公》,吴敏树在信中详细说到堂弟吴士迈外出谋职的曲折。
   1864年,湘军克复金陵,吴敏树致信曾国藩《甲子上曾爵相》,吴敏树说,伏在地上想您相公大人,从召唤组织湘军以来,十多年了,扶起受伤的人,扶起倒在地上的人,终于剪灭这滔天巨寇,这其中的艰难劳苦,大概如同古代大禹的治理洪水,不是历来将帅克敌制胜可比的。
   又说,敏树在甲寅(1854)戊午(1858)的那两年,两次在洞庭湖拜谒先生您。虽然没有能够随侍景仰追随于末座,那是我有私心挂念,其实我的心从未不在军营之间,因此当捷音传来时,我欣然地直立着病体,手拿着渔竿,而起来旋转舞动。就写了小诗十二章用来记载我的高兴心情,平生承蒙您和我的文字之交,不漏掉我这个没见识的朋友,草草写成就想敬献给您,因为没有信使,所以迟迟未发。

共 11407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曾国藩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一提起他,几乎无人不知。而文学家吴敏树,就鲜有人知了。他们俩都是湖南人,偏偏又有了交集,作者详细探究了二人的交往及诗文唱和。吴敏树是湖南巴陵人,生于1805年,1832年乡试中举。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年,1834年乡试中举。曾国藩先去世,第二年吴敏树去世,俩人年龄相仿,作为朋友自然在情理之中。作者深入研究了俩人认识的时间,并从吴敏树的大量写曾国藩的诗作中,得出了吴敏树非常敬重曾国藩的结论。吴敏树关爱曾国藩多一些的原因,完全是出于他钦佩尊敬曾国藩这个人的缘故,并不是要巴结讨好他。本文引用诗作较多,内容详细具体,极有耐心地引导读者阅读,查找资料具体,有作者独特的看法。【编辑:莫道不销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1-20 23:05:41
  老师的文章题目都起得很好,对偶居多,或者用诗句,一看就给人一种高雅的意境。向您学习了!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2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1-20 23:07:05
  读文章,增长了我的知识,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吴敏树了!您真能钻研,啥时候有尽头呀?哈哈。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3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9-01-20 23:09:03
  您以后定会出一本研究吴敏树的专著,冒昧的问一句,您是大学老师吧?研究中文的?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回复3 楼        文友:铜盆孤雁        2019-01-20 23:29:08
  谢谢莫女士的编审,我不是大学老师,我是个中学老师,教语文的,近两年专门研读吴敏树,已经写了一本《吴敏树年谱》草稿,还不成熟,江山网上发的文章都是近期写的,每天写两篇,估计还要写十来天,烦你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