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记游北戴河(散文)
说起北戴河,我相信许许多多没有去过的中国人,心中立刻就会升起一种神秘而又神圣的感觉,立刻就会想到毛主席,想到党中央,想到许许多多有名的人……甚至心底里还会偷偷地冒出一个奢侈的念头——自己什么时候能去那个神圣的地方看看啊。
我的这个奢念,已经五十多年了。
记不得是我上小学六年级,还是刚上中学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我爸带回家一本毛主席诗词。我一边查字典一边读,读了整整一个晚上,北戴河的滔天白浪就永远翻腾在脑袋里了。这一翻腾,就翻腾了半个多世纪,直到今年九月,我和老伴终于踏上了通往这个神圣之地的火车。
邂逅也是缘
二零一七年九月十八日。
一早,乘七点二十八分173次列车,从天津去北戴河。晚点十几分钟,十点十五分到达。
公交站的值班员告诉我们,坐22路公交到区招站下车住宿,距海边只有几分钟路程。
22路公交车开出没几站,到了牛头崖大集,一下子涌上来几十个人,快要把车厢挤爆了。一个年轻的妈妈抱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挤上车,女孩儿紧紧搂住妈妈哭的稀里哗啦。车上竟然没有人让座。实在看不下去,我站起身把双肩包挪到座位的一角,让母女俩挤着坐下。女孩儿的爸爸妈妈连声让孩子谢谢姥爷,倒让我觉得很不好意思。搭讪中,得知他们是大同煤矿的职工,来这里疗养十天,下午就要回去了。听说我们第一次来,还没住下,女孩的爸爸热情地推荐我们去一家家庭公寓。他们一个朋友住在那里。两室一厅的楼房,每天才八十块钱。空调、彩电、冰箱、热水、燃气灶、锅碗瓢盆齐全。现在,正是吃海鲜的季节,可以自己买活的回来自己做着吃。最主要的是,离南戴河仙螺岛景区只有几百米,穿着泳衣拖鞋就可以去玩海!
这个推荐非常合我和老伴的胃口。于是,我们跟着这对年轻夫妇在海鲜市场下了车——他们要买些海鲜打包带回大同。海鲜市场很大,顾客不多,海鲜绝对鲜活,还便宜。活蹦乱跳的大虾每斤二十多块,虾爬子、螃蟹、海螺都是十七块钱一斤,而且免费烹调,免费打包!这让我们大西北来的人眼界大开,恨不得马上买了大快朵颐!
陪他们买完海鲜,又乘22路坐了几站就到了他们住的大同煤矿疗养院。他们说的家庭公寓就在旁边不远处。
女孩儿的爸爸刚刚三十出头。姓冯,是位复转军人。高高的个头,健硕的体魄,豪爽率直,典型的山西汉子。他告诉我们,妻子是医院的护士,自己复员回来下了几年矿井,后来调到矿上抢险队。他说,父母希望他们再生二胎,他们不想生了。眼下煤矿效益也不好,一个孩子养的都不容易,再生一个就更艰难了。他希望退休后也能像我们一样到处走走。我说,你们退休还要二十多年,那时候一定比我们更好。
小冯把海鲜包往疗养院门口一放,就要领着我们去家庭公寓。我让他把东西先送上楼,他都不肯。
果然如他们所说,公寓里什么都不缺。两个房间都很大,即便是六七口子的一大家子人都住得下。女房东也是大同矿上的人,说话做事都很大气。该交代的交代完,手续一办,把钥匙给我一递说:“现在,房子就是你们的了!有事给我打电话。”
我和小冯告诉女房东,我们是刚刚在车上认识的。她一听就说,这就是缘分。不然,任你们怎么找,也找不到我这里!
是啊,一切皆由缘定。
我相信,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并非无缘无故!任何一次邂逅,任何一个擦肩而过,哪怕是无意中谁踩了谁的脚,都应该是上天早就安排好了的。
不然,怎么会那么巧呢?
联峰山揽胜
1
北戴河不是很大,只是秦皇岛市辖下的一个城市,但是北戴河的名气却是秦皇岛所不能比的。“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不说解放以前,只说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决定暑期来北戴河办公。作为中国的夏都之重,多少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决策,都是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的每一个角落。
北戴河也不是很小,毕竟它是一座城市。到了北戴河,无论是徜徉在热闹的街市,还是徘徊在辽阔的海边,没有哪一个人不想探寻心中的好奇——党中央在哪里开会?毛主席在哪里吟诗?林彪从哪里出逃?刘邓在哪里避暑……等等等等。
在北戴河,我这样问过,我也听到很多人这样问。随便一个北戴河人都会伸手往郁郁葱葱的西边一指,毫无置疑地告诉你——西山!
2
按着当地人的指点,我和老伴坐上公交车,司机告诉我们在联峰山下车。
西山就是联峰山,一抹青山拥一弯碧水。公交站就在山门口。一块绿草包围的巨石后面,是雄伟的乳白色山门,正上方蓝底金字写着山名。太阳刚刚升起,山门显得辉煌灿烂。游人已经很多了。我看到进门的人多,出门的人也不少。我问一个出来的人,才知道八点前不用买门票,进去的大都是当地人。
联峰山因三座山石嶙峋,峰峦秀美,山势连缀的山峰而名。从高处俯瞰远眺,松林如海,神似莲蓬,所以也叫莲蓬山。后人有诗“滨海有岭号莲蓬,悬崖削就金芙蓉”,说的就是它。
它的前身是“莲花石公园”,始建于一九一九年,不但是秦皇岛历史上第一座公园,就算在全国,也算是最早的公园之一了。
买了门票,我和老伴走小路先奔着一座高高的观光铁塔而去,那里是鸡冠山。
3
有人说,没有故事的风景是苍白的。风景因故事令人神往;故事因风景而牵人梦绕。北戴河是一个既有风景又有故事的城市,联峰山则是每一个故事的结点。
联峰山的风景处处迷人,联峰山的故事俯拾皆是。
刚刚走上小路,路旁的一尊金发女郎骑驴的雕塑,就进入了我们的眼帘,分外扎眼。谁都觉得,这里放这么一个雕塑不伦不类。其实,这就是一个故事。
一八九三年,一个叫甘林的二十五岁的英国传教士,买下了鸡冠山四百多亩土地,改山名为甘林山,还在山顶盖了一座别墅,人称甘林别墅。
当年,北戴河因为洋人多,且喜欢骑驴出行,兴起了一个行业叫“赶驴脚”。甘林别墅落成时,不少洋人就骑着驴前来祝贺。一个金发碧眼的英国女郎,也在山下租了一头毛驴骑着上山。她头戴白帽,双脚踏蹬,一手牵缰,一手打伞,袒胸露背。骑到别墅时,已是香汗淋漓,娇喘嘘嘘,白脸绯红,便在这里寻个树荫停下休息。这个画面恰好被一个画家看到,便用水彩从侧面画了一幅写生——《仕女骑驴图》。
后来,这幅画被印成京奉铁路的广告画,在各地火车站和外国人居住地张贴,招徕游人到北戴河旅游,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旅游招贴画。这里,也就成了第一张旅游招贴画的诞生之地。
知道了这个故事,再看这尊雕塑,也就不觉得扎眼了。
4
老伴沿路前行。我看山坡平缓,就顺着山坡往上爬。爬了没多远,就被一块巨大的岩石挡住了。绕上去看,石面平坦,中间有一洞穴,如枣核状,口底小,中间大。石头叫瓮石。拍打洞壁,有“嗡嗡”之声,故名。相传,始皇帝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曾多次出巡。为了路途通畅,手持一物曰“赶山神鞭”,每遇大山挡路,便以神鞭抽打,山神受不了鞭笞之苦,只能乖乖让路。一日,来到这里,正在饥渴之时,鸡冠山的山神为了免受鞭笞之苦,奉上一罐山泉水,巴结说是天宫瑶池的仙露,可延年益寿。始皇帝喝下后,果然一股清凉沁入心脾,顿觉神清气爽,不仅没有鞭笞山神,还命他多多贮备,以备归来时饮用。山神大喜,就找了一个很大的瓮罐装水,岂知,始皇帝一去再也没有复返。若干年过去了,瓮罐就变成了这块瓮石。
5
从瓮石往上,山崖上立着一座四角凉亭。仰头看去,绿叶映护,红柱翘檐,日丽天蓝,一幅美丽的画卷。我拍了几张照片后,从旁边攀了上去。这时,老伴也到了亭里。我们临风而立,感到凉爽阵阵,惬意袭人,爬山的疲累,顿时消散殆尽。真是名副其实的“临风亭”啊!
亭上有块匾额,乃著名佛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苏渊雷先生手笔。先生博学多识,诗词、书画造诣颇深。游北戴河后曾留下七绝一首:
天风海浪秦皇岛,
夏梦秋怀北戴河。
纵目长廊云水阔,
衣冠文物郁嵯峨。
站在亭上,老伴指着下边不远处的几块大石头说,那是“避雨石”。看到了没,石头下面站着好多人呢!
那里也有故事。说是每逢下雨,那如檐如伞的石头底下,只容好人避雨,做了坏事的人即便站进石檐之下,也会被淋成落汤鸡。老伴开玩笑说,要是下雨就好了,看看你会不会淋着。哈哈,这石头竟然是检验人品德的试金石呢!难怪,这大晴天的,还有人往石底下钻。
6
从临风亭上去,就到了观光铁塔。塔高三十五米,山海关桥梁厂一九八九年建造。我看到,铁塔周围围上了一圈白色铁网子,登塔的门早已关闭。铁塔孤零零地默默打量着每一个来到它面前的游人。不能上去观光了,我们只能望塔兴叹。
铁塔周围是一块杂草丛生的平地,既是鸡冠山的山顶,也是“甘林别墅”遗址。
这里的海拔一百三十米,比联峰山主峰矮了五米。为什么矮了这么一点儿?可是有故事的。
据说,这里原本没有山,更没有叫鸡冠的山。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山谷,山谷里村民耕田种地,饲养鸡鸭,其乐融融。忽然有一天,来了两个妖孽,一个蝎子精,一个蚰蜒精。它们的天敌是鸡,所以最恨养鸡的人家。谁家养了鸡,它们就去谁家杀人放火。村里人惹不起它们,只能忍气吞声。后来实在忍无可忍了,村民们自发地拿起武器和二妖展开了殊死搏斗。可是,杀了几天几夜,蝎子蚰蜒不但杀不完,反而越来越多。村民们没办法了,就派一个村民拼死杀出去,跑到观音寺向观音菩萨求救。观音菩萨派了两个星宿下凡,指挥各村所有的公鸡一起上阵,终于把蝎子蚰蜒吃光。蝎子精和蚰蜒精也负了重伤,落荒而逃。两个星宿担心它们会来报复,就一起做法,在这里堆起了一座公鸡模样的高山。正要上天复命时,发现山太高,比主峰还高出许多,公鸡的头都钻进云彩里去了。于是,又做法让山沉下来,沉到低于主峰时,刚好只剩下了鸡冠子。村民就把这座山叫了鸡冠山。从此,蝎子蚰蜒再也不敢来犯。
这是一个传说,却在后来和现实巧了合。老人们说,英国传教士甘林把鸡冠山改了名字并建了别墅以后,蝎子蚰蜒又重新多了起来,后来竟然随地都是。行人稍不留意,就被蜇了。直到解放以后,北戴河人民政府正式恢复了鸡冠山的名字,这两种毒虫才真正绝了迹。
“雄鸡一唱天下白”。站在铁塔下,想着这些传说,我仿佛听到高耸的雄鸡正在引亢高唱。
这山,也都是有灵性的啊!
文献记载,甘林买了鸡冠山后,各国传教士纷纷效仿,潮水般涌到北戴河买地建房,建起了洋人别墅群。清政府以为英国要在北戴河建设军港,十分害怕,立即下令直隶总督李鸿章明查。经查,才知道是虚惊一场——北戴河沙平水浅,不但不能停靠军舰,还是个夏天避暑的好地方。
随后,清政府又下令抢先买下了沿海很多平地,荒滩。并于一八九八年宣布“北戴河为允中外人士杂居的避暑地”。这里,成了中国历史上,由政府首开避暑之风的洋人麇聚地。
清政府的这个决策,既反映了当时消极的开放政策,也体现了当时情况下,清政府为“维利益、保主权”所作的努力。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天,站在“甘林别墅”的废墟上,回顾这段历史,不也是一件很值得深思的事吗?
7
离开观光铁塔,我还是顺着长满松树的山坡下去。杂草没膝,葳蕤绸密,海风拂过,松涛激荡。这边的坡比上来时稍微陡峭一点,还得拣草低的地方往下走,就有点收不住脚,不得不侧着身子快跑两步。
这时,我就发现自己年轻了不少,不喘不咳,只是出了一身汗,有点不像年近古稀的老人,反而觉得浑身有了力气。
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山里森林中负离子充沛的缘故吧!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放松精神,充分感受大自然赐予的气息和氛围,能不浑身有力气吗!怨不得,附近的人每天早早就进山洗一个“森林浴”。他们把进山转一圈叫洗“森林浴”,把森林里的空气叫“空气维生素”,也叫“长寿素”。所以,每个人都在嘴边上挂着一句话——“联峰山上走一走,至少活到九十九”。
我安排在这里走一天,不知能不能活到九十九!
8
下了鸡冠山,有一条通往联峰山主峰的小路。民国时著名女作家陈衡哲一九二六年曾有游记这样描述,“山路甚是好走,山虽不高,但苍松夹道,野花迎人,不减深山风味。”
此时的山路已非彼时可比,宽阔平坦,铺了水泥,路面水洗过一样干净。路旁万松竞翠,灌木茂密,绿草如茵,野花摇曳。林间不时有鸟嗖的一下窜出来,叫声啁啾。路上没有一个游人,显得格外安静。我和老伴感觉像走进了童话故事,不由得放慢脚步,悠悠地朝前走,说话都压低了声音,生怕惊扰了这静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