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包子龙门阵(散文)
伊犁州文联的小李是陕西扶风人,来新疆伊犁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也算是老伊犁了吧,满嘴还是浓浓的陕西腔调。小李是司机,更是美食家,对于伊犁小吃门清儿。小李人十分热情,特别能谝,你只要起一个小小的话头,他就会立刻摆起龙门阵。
早餐后,小李陪同我从伊宁市去昭苏。车刚开出伊宁,我随意说,今天宾馆早餐提供了薄皮包子,真好吃。小李一听,马上来了精神头,滔滔不绝地摆起了包子龙门阵。
小李说,薄皮包子啊,那当然好吃了!维吾尔族同胞把薄皮包子叫“皮提曼塔”,那是选用上好的料羊肉做馅制成的,是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美味食品。
说起新疆薄皮包子,我先讲一个“阿达西”的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小伙子,大学毕业分到伊宁工作。他一来很想学习维吾尔语,一开始接触最多的维语就是“阿达西”,那是“朋友”、“哥们儿”的意思。他见人就很亲热地喊人家“阿达西”。后来单位的人干脆不叫他的名字,就叫他“阿达西”了。
过了几年,“阿达西”把他的未婚妻小丽从口里接来了。小丽一到伊宁,“阿达西”心想,用什么招待未婚妻呢?想来想去,就想到了薄皮包子。这东西既物美价廉,又实惠方便,还是快餐食品,于是就买了两屉薄皮包子招待小丽。
小丽当时确实很饿了,她毫不客气地用筷子夹起一个包子就咬了一口。这一下糟糕了,只见那小丽柳眉紧蹙,杏眼圆睁,樱唇错位。原来“阿达西”忘记告诉小丽,吃薄皮包子不能性急,因为刚下笼的薄皮包子里有醇正浓郁的汤汁,那是蒸制过程中羊油和洋葱液化而形成的,吃急了热油汤就会烫着嘴。小丽被烫着了,又不好说什么,只能定格在那里。
“阿达西”也不好说什么,他赶紧从身上掏出纸笔,在纸条上刷刷写了一行字,然后用四个指头按着纸条从桌子上 推给小丽。小丽杏眼一瞥,见那纸条上写着:“烫,亲爱的,慢点。”小丽这才嫣然一笑,开始慢慢品尝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薄皮包子。
原来“阿达西”和小丽是发小,上小学是同班,上初中是同桌,上课给小丽递纸条是“阿达西”的拿手好戏。现在故伎重演,小丽能不高兴吗!让“阿达西”想不到的是小丽从此竟然爱上了薄皮包子,两人结婚以后,小丽就让“阿达西”给她经常做薄皮包子。“阿达西”也因此练就了做薄皮包子的绝活。
薄皮包子的特点是色白油亮,皮薄如纸,肉嫩油丰,伴有皮牙子浓郁的香甜味,汤汁顺滑、可口,皮韧馅香,入口妙不可言。早晨吃几个薄皮包子,配上一碗热气蒸腾的奶茶,吃完后口齿余香,腹中温暖,比吃什么珍馐佳肴都舒服!
薄皮包子的肉馅主要用羊肉丁、羊尾油、洋葱末、孜然粉、胡椒粉、精盐和少量的水搅拌而成,打水不能一次打入,要分开逐次加入,调成的馅腌制一小时后就可以开始包包子。包子皮不用发面,是用温盐水和的死面,面皮要擀得很薄,几乎透亮,这样既能包入较多的肉馅,吃起来又有嚼劲。面皮中间厚,两边薄,不然底子兜不住馅儿容易掉。擀成薄片后,甩去面粉,包成鸡冠形,放入笼屉用旺火蒸二十分钟就熟了。
维吾尔族同胞一般是把薄皮包子和馕或抓饭一块吃。和馕一块吃,先把薄馕放进笼屉蒸馏一下,然后把包子放在馕上;和抓饭一起吃,是把包子放在抓饭上,一大碗羊肉抓饭上再摆几个流着油的薄皮包子,足以诱惑所有人的胃。不论哪种吃法,吃时都在薄皮包子上撒适量胡椒粉,这样可以提味,增加食欲。
说到这里,我得说出一个秘密,知道“阿达西”是谁吗?“阿达西”就是我呀!小李很狡狯地看着我笑了。他说,请相信,我做薄皮包子的技术绝对是一流的,二天我一定请你到我家品尝我亲手做的薄皮包子!
小李的包子龙门阵才开个头,他紧接着就讲起了“狗不理”包子的故事。
话说“狗不理”包子创始于1858年。清朝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有个年轻人叫高贵友,他的父亲四十岁才得子,为求平安,就给儿子取了乳名“狗子”,那是为了盼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狗子十四岁去天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他心灵手巧,勤学好问,加上师傅的精心指点,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气了。
三年满师后,高贵友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就独立出来,自己开了一家包子铺,取名“德聚号”。他精心选用不肥不瘦的猪肉加适量的水,佐以排骨汤或肚汤,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调味剂等,精心调拌成包子馅料。馅料要用手工顺时针搅一千下,直到把馅料搅成黏糊胶质状才行。包子皮用半发面,搓条、放剂之后,擀成薄厚均匀的圆皮。包入馅料,用手指精心捏摺,同时用力将摺捻开,每个包子有固定的十八个摺,摺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最后上炉用硬气蒸成。
狗不理包子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选料、配方、搅拌以至揉面、擀面等步骤上都有一定的绝招儿,做工有明确的规格标准,一点都不能马虎。
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他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方圆百里的人都来吃他的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起来。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就叫他“狗不理”,把他卖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
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练新军时,曾经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尝后十分高兴,曰:“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听说老佛爷还亲自动笔为狗不理包子铺写了一块匾。从此,狗不理包子名声大振,在许多地方开设了分号。
经过一百多年,狗不理包子成了我国灿烂饮食文化的瑰宝,被公推为闻名遐迩的“天津三绝”食品之首。百年老牌狗不理包子经创新和改良,现在已形成传统的猪肉包、三鲜包、肉皮包和创新品种海鲜包、野菜包、全蟹包等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先后摘取“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中国最佳名小吃”、“国际名小吃”等多个国内外评选和大赛的金奖。
小李稍微停了一下,又说开了河南开封的“灌汤包子”。
他说,提起开封灌汤包子,那也得说说袁世凯。袁世凯这个人不管历史学家咋个评说他,这里只说他和开封灌汤包子有关的事。那袁世凯可是个大孝子。他老家在河南项城县,离开封不算远。一次,他的老娘听说开封的灌汤包子很好吃,就对袁世凯说,你这个不孝的东西,人家都说开封的灌汤包子好吃得不得了,你为啥不给为娘的弄来尝尝?
袁世凯一听,不敢怠慢,赶紧陪着他的老娘专程去开封吃灌汤包子。到了开封,他专门找了一家最好的包子铺,把包子铺包下来,请老娘品尝灌汤包子。
一盘热气腾腾的包子上桌了,袁世凯的老娘伸手抓了一个,张嘴就咬一口。这一下坏事了,那包子里的汤水不仅烫了老太太的嘴,还溅到了她的脸上。老太太勃然大怒,骂道,你个小孬种想烫死俺呀!
袁世凯当时吓坏了,赶紧拿餐巾纸啊,不对,那时候还没有餐巾纸,袁世凯急忙让旁边伺候的丫鬟拿丝绸手绢给老太太擦脸、擦手。他一边自责,一边跪在老娘的面前请罪。
老太太这才发话说,起来吧,你跪在俺面前,再好的东西俺还能吃下去吗?这也怪不得你,老娘饿了,吃得急了些。其实,俺就知道,灌汤包子嘛,它里面就该有汤,就得先把那汤吸出来才中。袁世凯忙站起来陪笑道,那是,还是俺娘英明!后来,袁世凯专门请了开封的名厨师到家里,给老太太做灌汤包子。
灌汤包子是开封的著名食品之一,已有百年历史。它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采用猪后腿的瘦肉为馅,精白面粉为皮,爆火蒸制而成。灌汤包子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皮薄馅多,灌汤流油,味道鲜美,清香利口,汤汁醇正浓郁,入口油而不腻。灌汤包子有了形式美,其内容精美别致,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将北方人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是一种整合的魅力。
吃灌汤包子,汤的存在列第一位,肉馅次之,面皮再次之。因此,吃灌汤包子,要首先品尝汤的鲜。吃开封灌汤包子,看外形,也是一个重要的审美过程。灌汤包子皮薄,洁白如景德镇细瓷,有透明之感。包子上有精工捏制的绉摺三十二道,十分均匀。灌汤包子搁在白瓷盘上,看似白菊绽开,用筷子夹起来,悬如灯笼,美极了。开封人吃灌汤包子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先开窗,后喝汤,再满口香。”
说罢开封灌汤包子,我问小李,你吃过豆腐皮包子吗?
小李摇头,没吃过。
我告诉他,贾宝玉可是吃过。有一次,贾宝玉在外面头一回吃到了豆腐皮包子,觉得风味独特,很好吃。原来那包子馅是肉糜、果泥、青菜泥再加上晶莹闪亮、既薄又韧的豆腐皮调制而成,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味美可口,令人回味无穷。那不是一般的小吃,而是当时流行的馈赠佳品。
贾宝玉觉得这豆腐皮包子十分独特,立刻想到了晴雯,就顺便带回了几个,想让晴雯尝尝。大家都知道,晴雯虽然性格不怎么柔和,但是她对贾宝玉好啊,贾宝玉老是宠着她,要不她怎么敢撕扇子呢!她带病连夜给贾宝玉修补孔雀裘,足见她对贾宝玉的一片真情。所以贾宝玉就对晴雯好啦。可是贾宝玉把包子拿回来,晴雯当时不在。李奶奶以为几个包子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就拿去给她的孙子吃了。此事贾宝玉后来知道了,也不好说什么。至于晴雯呢,虽然没有吃到贾宝玉特意给她带的豆腐皮包子,但是,大观园里那么多丫头,宝玉唯独给她带豆腐皮包子,聪明透顶的晴雯还能不知情吗?
这事可不是我瞎说,不信可以到《红楼梦》里去查,就在第八回里找,准有!
下面我再说说庆丰包子。庆丰包子可是爆出了一条大新闻。话说2013年12月28日中午,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庆丰包子铺月坛店十分热闹,因为正赶上吃中午饭时间,许多工薪族都来吃包子。包子是大众快餐食品啊,既经济实惠,又食用方便,吃包子可以省去不少时间,而且还可以当时带走。
大伙都忙着排队、买单、端盘子、取包子、找位子,谁也没有注意有一位意外的食客悄然走进来,他就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当时,他自己排队付款,自己端盘子,点了二两猪肉大葱馅的包子,外加一碗炒肝,一份芥菜,共计21元。习总书记吃得非常干净,真正的“光盘”,在这里用餐20分钟以后才离开。
当时,既没有看到有众多的警卫保护,更没有清场,包子铺里一切如常。当有人发现了总书记也在排队,惊奇之余也就很快恢复了常态。有食客当时用手机照相,也没有人阻止。直到总书记离去,餐馆外的交通秩序一如往常。大伙都说,看我们的总书记,多亲民啊!
庆丰包子铺也因为习总书记的到来而人气爆棚。在店里的几十种食品中,大葱肉馅包子、炒肝、芥菜这三样食品组成的套餐最受宠。几乎有九成的顾客点的都是这三样,站在点餐台前,听到最多的也是“大葱肉馅包子二两、一碗炒肝、一份芥菜”,为什么?因为这与习近平当天就餐时所点的一模一样,这份餐单被顾客称为“主席套餐”。
庆丰包子铺是一家连锁企业,始建于1948年,已有6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号叫“万兴居”。现在,庆丰包子铺在北京有183家门店,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来庆丰包子铺就餐以后,庆丰包子就闻名全国,听说有很多外地企业要加盟呢!
小李来了兴致,说起了新疆烤包子。
他眉飞色舞地说,刚才说到了新疆薄皮包子、天津狗不理包子、开封灌汤包子、清末豆腐皮包子、北京庆丰包子,当然还有杭州小笼包子、上海城隍庙包子、山东大菜包子。但是,这些包子毫无例外地全部是从笼屉蒸出来的,而我们新疆的烤包子却是独一无二从馕坑里拷出来的。内地有馕坑吗?没有!
说起烤包子,但凡新疆人都喜欢吃,新出坑的烤包子皮金黄油亮,出坑后三分钟内味道最佳,皮脆、馅鲜嫩。烤包子要趁热吃才香,像打进了气儿似的圆鼓鼓的烤包子端上来,皮油黄光亮,显得格外诱人,包子散发出的香气更是让人垂涎欲滴。吃烤包子要先撕开一角吃,不然会烫嘴,轻轻咬上一口,满口流香。
烤包子从馕坑取出那阵子,厨师常提高嗓门拉着声调喊:“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包子哎……”这是咋回事?
据说这个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是几百年前新疆的名厨,他看到经过烤制的馕特别香脆,经过火烤的羊肉串也别具风味,于是就想到,把包子在馕坑里烤熟,会是什么样?经过多次实验,他终于创造出了很好吃的烤包子。所以说,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应该享有烤包子的发明专利权。当然啦,那时候还没有发明专利这玩意儿,不过,但凡维族同胞在出售烤包子的时候,总是喊着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的大名,足以证明他早已经实际上获得了烤包子的发明专利权。
烤包子维语叫“沙木萨”,是维吾尔族同胞喜爱的食品之一。城乡巴扎的饭馆、食摊以及街头巷尾都有销售烤包子的。烤包子是在馕坑里烤制而成。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边折合成方形。包子馅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匀而成。把包好的生包子贴在馕坑里,十几分钟即可烤熟,皮色黄亮,入口皮脆肉嫩,味鲜油香。
烤包子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把面粉倒入盆中,边加水,边用筷子搅拌,待面粉呈碎片雪花状后,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保鲜膜,放在室内饧20分钟。洋葱切丁,加入切碎的姜末,和盐混合均匀待用。
烤包子的主料羊肉最好用后腿肉,羊肉和羊尾油按2:1的比例配制,把羊腿肉切成小丁,加入盐、孜然、香油和水搅拌均匀后,腌制5分钟。然后将洋葱和切碎的姜末倒入腌好的羊肉中混合均匀,馅儿就做好了。洋葱可以降低胆固醇,使血压下降。洋葱与羊肉是绝配,洋葱不仅可以去膻提味,还可以中和羊肉里的油脂,降低对油脂的吸收,达到营养均衡的效果。
下一步将面团分成等份的小剂子,压扁后用擀面杖擀薄,中间放上肉馅,在面皮的边缘刷上蛋液,像“叠被子”一样,左右和上下分别折合在一起成方形。
包子烤制的时候,馕坑台上依次摆放三碗水,一碗是冷开水,一碗是盐水,一碗是用水稀释后的鸡蛋液。包子下馕坑时在表皮涂上这三种液体,这样可以将包子固定在馕坑壁上,避免包子在高温中脱落下来,还可以防止炭火将包子烤焦,使之受热均匀,使包子外皮光亮香酥。羊尾油经火烤制,渗透到面皮之中,烘焙下使其表层呈现均匀的黄金般的颜色。这样吃起来油而不腻,肥而不厌。
另外,还有一种包子叫“潘莫尔达”,一般是在家庭专门制作。这种包子的馅和烤包子的馅一样,但做皮的面里要掺鸡蛋和油。还有一种烤包子叫“果西格吉德”(疙瘩包子),这种包子的皮要加酵面,用淡水和面,擀成硬皮,馅既可用羊肉也可用牛肉,其他原料和烤包子一样。这种包子呈圆形,馅很多,味道很香。
听小李摆龙门阵,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就到昭苏县了。小李的包子龙门阵钓起了我的食欲,一下车我就提议,赶快品尝一下昭苏的烤包子和薄皮包子吧!